居民艾滋病知晓率阐述论文 居民艾滋病知晓率阐述论文预读: 摘要:作者占46.94%(138/294).2.2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防护措施知晓率高:97.28%的群众都知晓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传播,94.90%的居民对于艾滋病通过母婴传播有正确认识.80%以上的居民知晓正确使用安全套、固定性伴可以减少艾滋病传播.群众对于性病增加感染艾滋病风险、丙型肝炎通过血液传播、艾滋病目前无法治愈、艾滋病携带者外表看不出来、世界艾滋病日、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等问题知晓率较低,在70%以下,如表1所示.2.3医务人员与非医务人员艾滋病知晓情况不同:如表1所示,医务人员在所有问题的认知能力上都优于非医务人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4.20%的医务人员知晓世界艾滋病日是12月1日,非医务人员中只有44.87%知晓.71.74%的医务人员了解丙型肝炎通过血液传播,非医务人员中只有38.46%对此有正确认识.2.4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艾滋病知晓情况的差别:如表2所示,城市和农村居民在“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不能从外表上看出来”“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患者一起吃饭不会感染艾滋病”“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只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可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目前艾滋病不能够治愈”等问题的认知情况上存在差异,城市居民的知晓率高于农村居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讨论农村居民对艾滋病的认知度较低,与近年来不同研究者在不同地区开展的城乡居民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2-7],不仅对艾滋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了解不足,且不能有效掌握艾滋病防治措施,应该针对农村居民的现状和特点制定适合农村现状的、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医务人员是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提供咨询及治疗的执行者,是健康教育的传播者[8],他们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进展,也将间接影响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9].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医务人员虽然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认知能力优于非医务人员,但也存在不足.如在患性病增加艾滋病感染风险的问题上,仅有67.39%的医务人员有正确的认识;只有78.26%的医务人员知晓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有关部门应该继续加强医务人员的艾滋病基本知识能力培训,通过提高医务人员的认知能力,提高公众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参考文献[1]刘文文,姜润生,李伟,等.云南省部分城镇社区居民艾滋病KABP的现状调查[J].卫生软科学,2009,23(2):164-167.[2]王新伦,李雨波,武俊龙,等.城乡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的现状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6,22(4):260-262.[3]计国平,王华东,凤,等.安徽省项目地区居民艾滋病知识和行为调查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8,14(2):81-84.[4]邱顺翼,李多富,张俊青,等.合肥市城乡居民预防艾滋病知识现状调查和干预分析[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8,3(3):1-4.[5]杨景辉,王中战,邹俊,等.什邡市大众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现状调查[J].首都公共卫生,2009,3(1):17-19.[6]李晓庆,李凡,郑灿杰,等.新疆大众艾滋病知识态度现状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9):3608-3609.[7]胡雪影,杨菊.桥区居民艾滋病知识现况调查[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9,15(1):78.[8]任正洪,牛彦锋.北京部分医务人员的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KAP)[J].中国健康教育,1998,14(10):12-15.[9]孙静,袁艇,谭晓东,等.艾滋病诊疗机构工作人员的艾滋病知识和态度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6,17(5):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