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体育中考改革下耐力项目教学的新思路 摘 要:鉴于800米(女)、1000米(男)耐力跑将成为广州市体育中考必考项目的原因,从广州市初中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将适宜的负荷、内容、方法等训练元素融入体育课教学中另一方面,结合初中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以及繁重的学习状况,通过改变教学组织形式、评价方法等,以期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下,培养耐力跑兴趣,从而提高耐力成绩旨在为体育中考改革后耐力项目的训练与教学提供参考Keys:体育中考改革;耐力项目;教学形式 G807 :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3.013前言2013年广州体育中考必考项目为中长跑项目(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此次中考改革,是从中学生耐力素质逐渐下降的现状出发,旨在提高学生体能,增强其身体素质众所周知,800米与1000米属于田径中的中长跑项目,长期锻炼能够提高心肺功能与有氧代谢能力,增强体质,同时能培养中学生顽强、坚毅的性格该项目对速度和耐力都有较高的要求,而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身心发育不太成熟,练习中长跑项目时容易出现畏难与厌烦情绪,中长跑作为必考项目,在教学过程中将对教师提出更大的挑战。
本文以体育中考改革为背景,以广州市的中学生为对象,结合不同学校的具体环境,以班级训练为主,因材施教,在原有的耐力训练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教学形式,在愉悦与主动的前提下,提高学生耐力素质、锤炼其思想品质1中学生的特点中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第二次高峰阶段这个时期的青少年主要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正逐渐完善,肌肉力量及肺活量等随之增大,第二信号系统也已经起主导作用,此时神经系统通常赶不上心肺机能提出的需求,加之其骨骼富有弹性,坚固性差,容易弯曲,肌力较弱,容易发生机制性障碍,以致耐力差,身体容易疲劳,但恢复却比较快在初中阶段,学生感知觉增强,有意记忆明显发展,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占主要地位,情感外露,易激动,有时偏激,情绪两极化明显,好斗,自尊心极强同时,爱好广泛,求知欲强,兴趣处于分化阶段,喜欢的运动项目呈现出性别差异在意志方面,自我控制能力有所发展,独立性增强,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所提高初中生学习任务紧张,面临着较大的中考升学压力耐力素质需要时间条件和场地条件提供保证,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才能获得提高我们知道,中考体育不同于专业体育考试,它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教学,存在人数众多,场地设施以及教师资源有限的现状。
加上学校、社会、家庭,对体育考试所持的态度与重视程度不同,对教师在耐力项目的训练与教学,也是一大挑战此外,学生的身体素质参差不齐,需要进行医务监督,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如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进行训练,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才是最重要的2基于中学生身心发育特点的耐力项目教学的新思路2.1耐力项目教学方法新思路2.1.1重复耐力训练的教学方法对于中长跑项目,主要是提高其有氧运动能力,那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采用强度不大和跑速稳定的长时间持续跑一般强度控制在60%左右,心率保持在145次/分,等学生充分恢复后进行第二组练习运动的量与强度一般是循序渐进的,例如:一个中长跑单元的教学分为4~5课时首先可以从短距离跑开始,如300~400米体会跑步时呼吸频率和步伐节奏,了解自己体能储备,找到中长跑的跑步节奏接着可以加大中长跑的距离,如800~1000米,体会身体“极点”现象,掌握克服极点的方法在克服了“极点”的基础上,学会体能的合理分配最后,可以加大负荷,用1000~1500米跑来提高耐力能力2.1.2趣味耐力训练的教学方法针对耐力项目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近年来,一些通过改变教学内容和练习方式的趣味教学法逐渐被广大教师采用,如定向越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热情,将注意点放在练习的过程中,忽略了中长跑的枯燥与乏味,在耐力项目教学中取得不错的效果。
但是从此类相关文献中,只看到对这种方式的探讨,并未对其在教学过程中的负荷量、强度、间歇以及课后的恢复加以控制,这也是不足之处2.1.3变换练习内容的教学方法2.1.3.1游戏法,在运动项目中发展耐力素质等通过渔网、贴膏药、老鹰捉小鸡等游戏,或者篮球、足球、健美操等广大中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耐力素质在快乐中得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负荷强度以心率为140~150次/分为宜,运动时间在20分钟左右,可根据不同项目进行调整课后应以慢跑、拉伸操等进行放松,促进身体恢复2.1.3.2障碍跑、接力跑等两者都可以定距离或者定时前者在跑道上设置一系列障碍,如过木桥,绕标志物,钻地圈,跨水沟等,将学生的注意点放在超越障碍上后者通过成员之间的相互鼓励,利用中学生好斗不服输,集体荣誉感强等特点,取得好的锻炼效果在强度上,心率控制在150次/分左右,时间在5~20分钟之间,间歇时间以心率恢复到120次/分左右为准,再进行下一组练习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不可“一视同仁”,要因人而异,在安全的基础上提高成绩课后应采用多种方式放松,同时注意各种营养素的及时补充2.1.4变换练习方式的教学方法2.1.4.1变速跑、越野跑等。
变速跑的形式多样,某些特点同越野跑比如,弯道减速直道加速,将所跑距离分为几个段落,分别采用慢跑、匀速跑、快速跑、冲刺跑、并步跑和交叉跑等方式负荷可从较小强度(如心率达到130~145次/分)提高到较大强度(如心率达到170~180次/分),持续时间在20分钟左右注意练习过程中的呼吸节奏与体力合理分配2.1.4.2定时跑或者定距离跑可以采用12分钟跑,或者中长距离跑强度应以心率在145~170次/分之间为宜,不能高于170次/分,否则会产生“氧债”,对机体产生不良反应课后应采取各种手段积极恢复,消除疲劳,促使身体超量恢复的产生2.2 耐力项目教学组织形式的新思路结合初中生身体素质参差不齐,认识层次和兴趣存在着差异等特点,在耐力项目教学中,需要采取多种变化的手段与方式,促进学生自觉锻炼的积极性,增强其兴趣,从而提高耐力成绩2.2.1.将耐力训练元素融入到体育课教学中由于学生运动能力存在个体差异,为了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全面发展,避免 “一刀切”教学模式和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自信心,在提高耐久跑成绩的基础上体验成功感,就必须选择有效的教学或者训练方式但初中生不同于运动员,故不能照搬运动员的那一套方法进行训练,因此,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融入适当的训练元素,无疑对耐力成绩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据此,体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的原则,提出按水平分组的形式,将耐力训练与教学合二为一2.2.1.1在耐力跑教学课之前,先统一测试,并记录学生成绩一般情况下,成绩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分布趋势,即优秀与差都是少数人群,中间成绩占大多数根据测试结果,按同质分组标准,分为优秀、良好、良好、一般四个组别(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稍作调整)2.2.1.2教师传授各种超越跑的方法比如追逐跑、领头跑等并提出超越他人的要求,旨在激发学生竞争意识,但是要注意不同组别运动负荷与量的区别对待对于优秀组,心率控制在170~180次/分,负荷量偏小;良好组别,心率控制在160~170次/分,负荷量略小于优秀组;一般组,心率保持在150~160次/分,负荷量小于良好组运动后采取积极性休息方式,如放松走、慢跑等2.2.2通过分组合作的教学形式提高耐力素质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健康第一、培养兴趣、学会学习、体现差异的过程,在学会学习方面,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因此在耐力项目教学中老师可以建立一些互相合作,取长补短的学习小组这样采用合作性分组的教学形式,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有利于技术的掌握和提高,达到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以及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的学习目标。
2.2.2.1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5~8人,进行5000米接力跑,对于每人跑步的距离不作要求,只要合作跑完5000米即可可以采用体能较好的多跑一点,耐力一般的少跑一点的方法2.2.2.2各小组自由讨论,确定各自跑的距离、跑的次序、跑的路径,在跑步过程中合理分配体力以及终点跑的冲刺等等,最后确定练习方案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参与学生讨论,运用启发与鼓励的方式,帮助学生确定最佳方案2.2.2.3 5000米接力跑完毕,各组都出色完成任务,进行评价2.3 耐力项目教学评价的新思路结合中学生的特点,用新的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加上恰当及时的教学评价,耐力项目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2.3.1单一内容评价向多元化评价发展现在新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学应从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以及健康行为等方面进行评价例如,对于学生的进步,应当及时给予肯定;对于合作类型的项目,比如上文提到的5000米接力跑,可以采用组别评价法,不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从整组的水平进行整体评价,从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2.3.2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过去在体育课的评价中多是以定量方法来评定成绩,这只能起甄别与选拔的作用。
从新课程的目标出发,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我们可以设置不同考核标准,分层次评价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定性评价,如:态度是否积极,技能是否有进步,是否善于思考努力改进等等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增强学生兴趣,提高耐力成绩2.3.3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绝对性评价是不顾学生个体差异,“一视同仁”,而相对性评价,有助于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建立体育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比如,通过有效的水平分组,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起点,设置不同阶段,依据学生个人进步进行评价,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感2.3.4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信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改进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能力比如,分组练习完成,可以让每个人客观评价自己是否完成了预定的任务;也可以各组人员互相评价,对跑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每个成员付出的努力给予肯定;还可以通过教师评价,表扬鼓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意志品质3结论与建议3.1结论3.1.1广州市中考体育改革将耐久跑作为必考项目,能有效促进学生体质提高,体现了中考体育是促进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3.1.2在耐久跑项目教学中通过将耐力训练元素融入到体育课教学中,合理有效地运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3.1.3通过改变教学内容和练习方式的教学方法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热情,淡化了耐久跑练习的枯燥与单一,能在耐力项目教学中取得不错的效果3.1.4通过多种评价方式,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3.2建议3.2.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正确认识体育中考, 明确考试目的,端正教学思想,正确处理体育中考与体育教学的关系,不能让体育教学只为体育中考3.2.2在耐力跑项目的教学中,建议合理运用教学组织形式,将耐力训练元素适当融入到体育课教学中,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自主探究并在各自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3.2.3根据初中生神经兴奋性高、易疲劳,恢复快等身心特点,在耐力性项目中采用灵活多变的训练与教学方法,通过变化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体育课的乐趣,消除学生枯燥单一的情绪,以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3.2.4中学生的耐力训练要重视思想指导和相关理论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进一步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启发自觉训练的积极性,使其在耐力水平提高的同时,培养终身体育意识Reference:[1]杨新战. 从中学生生理心理特点谈排球教学方法运用[J].体育教学与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