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引内联上项目求真务实抓产业努力夯实林区经济转型基础 黑龙江省鹤立林业局鹤立林业局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东南麓1958年建局,施业区面积71316公顷,有林地面积为58315公顷,活立木蓄积406.5万立方米,森林覆被率81.80%,土地12.3万亩总人口22000人,现有职工3575人全局年人均可支配性收入2万元,职工年工资性收入达到2.3万元几年来,鹤立局紧紧围绕总局“四八四三”发展战略,锁定“七大定位”目标,以科学经营发展营林产业为立足点,以招商引资上项目为突破口,以转型发展惠及民生为落脚点,战略性地建设了“三大基地”和一个营林产业园区,实现了产业发展保经济,经济发展促就业的工作目标一、高起点规化,建成了全省面积最大的营林产业园区1.建设全国一流的苗木基地依靠林区资源和技术优势,大力发展营林产业从2010年开始,严格按照“经营面积规模化、培育品种多样化、生产管理科学化、经营销售市场化、圃区建设生态化”的规划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全省面积最大的营林产业园区园区的建设得到了森工总局和合江林管局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总局领导和管理局领导多次来到营林产业园区检查指导工作,并提出了“立足东北,面向华北,建设全国一流苗木基地”的宏伟发展目标。
2012年9月,前黑龙江省委书记、现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吉炳轩同志到鹤立林业局视察工作,他冒雨参观了营林产业园区,详细地询问了基地的建设情况、现有苗木种类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对基地的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殷切期望四年来,产业园区累计投资2120万元,其中基础设施设备投入1140万元,苗木投入980万元园区面积3000亩,现有苗木72个品种,3500万株,产值达到5600万元从今年起苗木将以每年1500万元的产值递增,三年后,每年可实现利润1200万元2013年园区已获利400万元,并创造了300个就业岗位在园区布局上,设立了绿化苗木花卉区、生产苗木区和经济苗木区为城镇绿化、美化,林区造林,职工发展林下经济提供苗木在经济苗木区引进资金,建立14栋10080平方米的大棚,栽植林区特有的浆果、坚果和蔬菜,打造辐射佳木斯、鹤岗等周边地区的林区绿色产品采摘园,使园区成为林区林木资源科普基地、生态绿化参观基地、城镇人民领略林区风情和特色农业的观光基地在经营机制上,将从公有制管理模式向以公有制管理为主体,以引入民间资本进行股份制经营为辅助的经营模式进行转变在节省林业局资金投入的同时,带动个体苗木经营者的事业发展,使园区在市场中更具生命力、更具竞争力。
目前,我们已经成立了鹤美绿化工程有限公司,从园林绿化工程的苗木生产、工程的设计、施工及后期的定期管护实现一条龙经营,增加园区的效益产出,达到园区经营效益最大化2.建设一流的果材兼用林基地鹤立局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就开始在阔叶林冠下营造了大面积的红松人工林现全局林龄15年以上的人工红松林共计132690亩经过抚育后人工红松的径生长和冠幅都显著增大,结实面积及结实量明显增加,现在已有50%的面积已经结实通过2010年的种子竞价承包经营,林业局在2010年-2014年五年内可获得纯利润750万元,职工个人可增收600万元天保二期工程实施以后,林业局将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实现红松种子经济效益最大化,进一步加大红松果林的培育力度预计到2015年-2019年的竞价承包经营中将为林业局创造1500万元的利润,职工个人可获利1200万元;2020年-2024年的承包经营将创造3000万元的利润,职工个人收入能达到1800万元目前,鹤立局有红松母树林2511亩、落叶松母树林1655亩,红皮云杉母树林1326亩,同时可自产黄菠萝、水曲柳、胡桃楸等珍贵树种及蓝莓、榛子等经济林优良种子,良种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经济效益不断攀升。
二、高标准引进,筹建我省东北部最大的成品油储备基地鹤立局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通过将物资公司油库进行转让,对加油站实行股份制经营,改造利用贮木厂院内的闲置场地和铁路专用线的优势进行招商与大连龙港石油有限公司经过洽谈协商,签定了建设一座5万立方米的二级中转油库协议2013年将完成基地90%以上的投资,2014年正式投入使用投入使用后,林业局依靠国家燃油补贴和与汤原县税收分成年可获利1000万元,实现了企业投入零风险,还可以为120人提供就业岗位三、高质量实施,启动了两万亩旱田改水田农业产业化基地鹤立局通过十年的农业开发项目建设,农业生产实现四个“明显”:一是项目区生产基本条件明显改善;二是项目区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三是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四是项目区职工经济收入明显提高项目区职工人均收入与非项目区职工相比每亩土地净增加100元左右,增幅达23%依托良好的农业基础,大力推进了旱改水工程,计划两年内旱田改水田2万亩目前,三号沟、群策山、红旗经营所共完成旱改水面积1万亩2014年将完成其余1万亩的改造任务种植户种水田将获得三倍于旱田的经济效益,并且旱涝保收我们仅有的12.3万亩土地资源虽然不能增加,但通过旱改水、通过种植结构调整,使有限的土地资源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
2万亩的旱田改水田任务完成后,企业每年可增加效益700万元四、高水平管理,打造了万头养猪场培育养殖示范基地2005年,通过招商引资林鹤种猪养殖场落户鹤立局红旗经营所,该场先后被国家农业部评定为标准化养殖场,被省政府评定为生猪活体储备场猪场坚持向生态型生猪养殖基地方向发展,2013年林鹤种猪养殖场生猪出栏量达到了18000头,实现利润700万元基地还为周边养殖户提供仔猪近万头,带动了全局职工养猪事业的发展养殖业的发展使全局16000吨饲料玉米得到了转化,实现了过腹增值,推进了种植业的发展养殖业的发展拉动了就业的增长,创造了近百个就业岗位五、借力产业项目建设,加快林区小城镇建设新步伐“三大基地”和营林产业园区全部建成后,鹤立局实现了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职工收入稳步提高,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为提高民生保障能力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障通过产业项目的支撑和推动,加快了林区小城镇化建设步伐1.棚户区改造工作成效明显从2009年至2012年,鹤立局抢抓机遇,利用四年时间集中改造棚户区,四年改造拆迁房屋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涉及居民户4805户,改造建设面积240250平方米。
目前,2012年计划项目全部开工,今年年底将全部竣工,局址将全部实现职工住宅楼房化2.生态林场所建设亮点突出鹤立局的生态林场所建设有着比较好的基础,多年来我们以“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特色、整体提升、倾力打造”为原则积极推进,山上所有林场所全部达到生态林场所标准形成了以办公庭院为景区、以防护林为屏障、以街道绿化为框架、以居民区绿化为基础、以景观林营造为亮点、以绿色通道建设为延伸的绿化格局;实现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房在树中,人在花中,一切仿佛就在画卷中的生态林场所建设目标;构建了一个“产业发达、生态优良、民风淳朴、职工增收”的社会主义新林区几年来,我们在产业项目建设和经济总量的增长上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纵观整个林业的发展形势,我们与周边地县及其他兄弟林业局相比,仍处在夯实基础、积蓄力量的阶段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经济质量,无论是增长速度还是支柱性产业培育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我们既面临着加快发展与转型发展的双重挑战,又面临着补齐欠账与迎头赶上的双重压力要达到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重而道远今后,我们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总局“四八四三”发展战略为目标,进一步找准产业项目发展的切入点,围绕建设生态林业、民生林业这一主线,统筹协调好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真正做到保护与利用并举、管理与开发并重,科学利用好各种资源,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为生态保护、经济转型、民生改善提供坚实的物质保证,为建设大美龙江、生态森工、和谐林区、幸福鹤林做出积极贡献。
□(编辑/穆杨)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