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基于商业模式视角的天生全球化现象探析

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1.53KB
约5页
文档ID:311474005
基于商业模式视角的天生全球化现象探析_第1页
1/5

    基于商业模式视角的“天生全球化”现象探析    杨梦雅 天津外国语大学Reference:“天生全球化”是一种典型的新型国际化组织形式,其蓬勃发展打破了传统国际经济和贸易理论所描述的渐进式的国际化模式本文从商业模式的视角出发,对“天生全球化”现象进行探析Keys:天生全球化;商业模式虽然天生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一种形式,但由于其特殊性,传统的国际化理论很难解释天生全球化现象上世纪70 年代末,关于国际化进程,已经有U 模型和I 模型两种理论,认为企业国际化遵照地理顺序和经营方式的演变,其理论基础是规模经济论和需求偏好相似论然而,这些理论的形成多是基于对大型跨国企业的研究,随着“天生全球化”现象的出现,传统理论的普遍适用性也受到了质疑一、天生全球化的成因在宏观层面上,一些研究者认为,天生全球化企业的出现归根结底是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例如国际利基市场的变化、通讯技术的进步等,其中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使企业可以更容易地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顾客、分销商、网络伙伴和供应商,大大推动了天生全球化企业的出现在微观层面上,一些研究者认为,与企业个体相联系的某些因[]素催生了“天生全球化”企业这些因素包括企业家跨文化交流经验、自尊心、偏好倾向等。

只有将这两个层面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完全对“天生全球化”进行解释因此,可以引入“商业模式”这一工具对“天生全球化”进行探析二、商业模式商业模式这一概念最早用来解释商业活动时如何运作的,它能清楚地解释资源的流动、价值的创造、价值进入市场和价值分享网络因此,基于商业模式对“天生全球化”现象进行探究可以有助于理解市场价值的创造,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市场活动的参与,以及关键资源对价值创造的贡献等问题所以,通过对天生全球化企业国际化过程中商业模式微调的研究,我们对天生全球化企业为何以及怎样较早且较快开展国际化等问题进行探究三、天生全球化企业的商业模式本文试图在商业模式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对有关天生全球化企业的以下三个问题进行分析:为何较早且较快开展国际化?这种较早且较快的国际化是如何开始的?企业自身如何应对这种较早且较快的国际化?1.为何较早且较快开展国际化一方面,较早且较快开始国际化的决策受目标市场的性质的影响从价值主张的角度来说,Oviatt 和McDougall 认为,如果企业的本地目标市场规模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和扩张的需要,那企业必须进军其他的市场由于全球化企业具有规模小、资源有限、技术含量高等特点,它们更倾向于关注利基市场,而利基市场的性质也决定了天生全球化企业必须较早且较快地开展国际化。

另一方面,较早且较快开始国际化的决策与利益相关方对价值创造的参与紧密联系从集中资源的角度思考国际化,天生全球化企业从本质上说采取的是利基战略,所以它们的目标是满足利基市场客户的需求其中,成功的关键因素就是实现价值主张和质量保证也正因为此,天生全球化企业对于自己的供应商和承包商所提供的服务以及对价值创造活动的参与的质量的期望值很高因此,在选择供应商和承包商时,如果当地或国内的选择都不尽如人意,那么天生全球化企业会毫不犹豫地大胆开启国际化进程2.这种较早且较快的国际化是如何开始的一方面,关系网络的建立有助于天生全球化企业开展较早且较快的国际化从企业家视角分析天生全球化企业,我们不难发现,“自然”关系网络无法获得发展所需的资源时,经营管理者会进一步寻求新的合作伙伴,建立新的关系网互联网就是一种高效的建立关系网的途径,其他的途径还包括参加商业会议、贸易展会等另一方面,经营管理者的行业和国际经验能加快天生全球化企业对潜在利益相关者的识别,并推动与它们的合作经营管理者对国际惯例的熟知使他们能很快进行创新,并适应新的外部环境3.企业自身如何应对这种较早且较快的国际化天生全球化企业倾向于将可以外包的活动分配给承包商,企业内部只保留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活动,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说,这样的活动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经营管理者做出至关重要的战略决策———保留哪些,外包哪些,才能有最好的质量和最高的效率?由于信息和通讯、人力资源管理等技术的发展,天生全球化企业已经可以大胆地规划自己的价值网络。

四、结论基于商业模式视角,本文对天生全球化进行探析,以三个问题为主线,系统分析了天生全球化企业从创立到创新和发展的问题,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提供了参考,同时也为以后对“天生全球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Reference:[1]Johanson, Jan, and Jan-ErikVahln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of the firm—A model of knowledge development and increasing foreignmarket commitment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997.8 (1),25-34.[2]Bilkey, Warren J, and George Tesar“. The export behavior of smaller-sized Wisconsin manufacturing firms”, Jo[来自wwW.lw5U.com]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Studies,1997. 8(1), 81-92.[3]Oviatt,BenjaminM.andPatriciaPhillipsMaDougal“l. Global start-ups: Entrepreneurs on a worldwide stage,”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1995.9(2), 30-44.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