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呼伦贝尔市人工草地建设与发展对策

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2.88KB
约6页
文档ID:311329091
呼伦贝尔市人工草地建设与发展对策_第1页
1/6

    呼伦贝尔市人工草地建设与发展对策    王丽娟,朝克图,贾淑杰(呼伦贝尔市草原工作站,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008)Reference:从呼伦贝尔市的自然资源优势和人工草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阐述了人工草地建设在现代草地畜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Keys:人工草地;建设;发展对策;呼伦贝尔人工草地是采取农业技术措施栽培而成的草地目的是获得高产优质的牧草,以补充天然草地的不足,满足家畜的饲料需求1 人工草地建设的意义人工草地是现代化草地畜牧业生产体系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其生产规模和生产力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草地畜牧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一方面,它能用来弥补天然草地产草量的不足,有效减轻天然草场的放牧压力,进而保护和恢复天然草场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它可以源源不断地为家畜提供量多、质优饲草,通过牧草的储备起到防灾减灾的作用进入21世纪,人工草地已经成为我国草业建设和环境治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创造新的草地生产力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草地集约化的经营[1]因此,人工草地对于维持草地畜牧业生产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2 呼伦贝尔市人工草地的发展呼伦贝尔市人工草地建设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从牧区最初的引种驯化试验开始,经过中间试验和大面积的混播组合推广试点到种子繁殖基地的建设,历经5年的科学实验,进入了全面建设人工草地阶段[2]。

随着科研和生产实践的不断探索,全市人工草地建设面积不断扩大,据统计,多年生人工草地保有面积从20世纪60、70年代仅有的近百亩发展到20世纪末的二十多万亩,人工草地类型也逐渐达到多样化,试验筛选出大批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良牧草品种,农牧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为呼伦贝尔市人工草地建设摸索出了一条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新途径进入21世纪,在退耕、退牧还草、沙地治理和牧草良种补贴、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等草原生态建设项目和政策推动下,资金投入加大,人工草地随之进入了快速发展新阶段,特别近年来因部分天然草地的严重退化,草畜矛盾日益突出,传统粗放的靠天养畜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畜牧业的生产需要,由此更加推动了人工草地的建设,使生产技术措施日臻成熟,相继涌现出一批种草养畜专业户和草业公司,调动了农牧民人工种草的积极性,改变了牧区靠天养畜的传统观念和经营意识,同时增加了农牧民经济收入,使人工草地建设逐步向规模化、规范化种植推进,达到增产、高效的目的截止2015年底,全市多年生人工草地保留面积达到8.84万hm2但从整体水平分析,人工草地面积仅仅占天然草地总面积的0.1%,世界发达的欧洲国家人工草地占全部草地面积的50%以上,而我国人工草地占天然草原的2.0%。

可见目前的人工草地建设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畜牧业的发展需要,因此加大人工草地建设力度,加快草原[来自www.lW5u.coM]畜牧业转型升级,是当前现代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3 呼伦贝尔市人工草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呼伦贝尔市人工草地建设规模尽管逐年加大,但由于受高寒、连续的干旱和管护不到位等因素的干扰,导致人工草地逐渐退化,特别是高标准高质量的人工草地保有面积比例相对较小;半农半牧区因以农业经济为主,农作物产出收益明显大于牧草产出收益,导致多数退耕还草田2~3年后退化加上农牧民“靠天养畜”观念没有根本的扭转,导致人工种草意识淡薄,投入能力较低,大多数农牧民完全依赖于国家的政策扶持,缺乏自主自发的投入能力特别在草原牧区进行人工草地建设难度大;半农半牧区人工草地建设同样因投入大、效益差,多数农牧民不愿种草,因此严重地阻碍了人工草地的发展3.1 优质高效牧草品种种源的限制随着国家对草原生态保护和治理的高度重视,加上呼伦贝尔草原地处高纬度高寒地区的特殊地理环境,导致人工草地建设对牧草品种的选择受到极大地限制,因此给人工草地建设带来很大的困难,不仅仅满足生态用途,同时考虑高品质、具有较强耐寒性的优质丰产的需要,因此牧草种源紧缺,难以满足大规模建设人工草地的需要。

3.2 人工草地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率较低近年来,呼伦贝尔人工草地建设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用于牧草收获、加工的机具设备普及率低,包括储藏与运输等设施配套装备投入不足,没有充分发挥综合效益,制约着人工草地的建设质量3.3 人工草地集约化生产经营水平不高人工草地建设是资金、技术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牧区因劳动力缺乏,尤其是实行承包制后,牧户多为分散单独经营,基本是自给自足的经营方式,很难成为承担草产业的经营载体目前经营合作组织规模小,成员数少,组织化程度低,制约了草业的发展4 对策思考4.1 充分开发发展人工草地的资源优势呼伦贝尔草原处于寒温带和中温带大陆性气候,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水资源,是营建人工草地的水土资源保障同时呼伦贝尔草原具有全国现存面积最大、质量最好的草[来自Www.lw5U.com]甸草原和典型草原,为人工草地和饲料地建设提供了较好的资源虽然有一定面积的草原退化、沙化,但只要充分利用水土资源优势,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把天然草地的合理利用与人工饲草料生产体系结合起来,就能推进人工草地和饲料地建设,使其更好地发挥出生态功能,为现代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物资基础4.2 着重培育驯化和推广适应性强的优良牧草品种优良牧草种子是人工草地建设的基础保障,引种驯化培育优质高效牧草品种,是建设高效益人工草地的有效途径。

就目前牧草种源缺乏的问题,应加快优质高效牧草种子繁育工作,其一,充分开发利用本土天然牧草资源优势,自主驯化培育本土野生优质的牧草品种;其二,积极探索草种、牧草生产模式的新途径,提高品种选择、栽培、管理利用和种子生产等技术,规范种子生产方式建设不同区域、不同生境的优良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对于禾本科牧草可在牧区建立草籽繁育基地进行扩繁,对于豆科牧草特别是苜蓿的繁育,在当地选择适宜地块建立草籽繁育基地,对适应呼伦贝尔高寒的苜蓿品种建立专门化苜蓿生产基地,逐步推广,实现牧草品种区域化、规模化生产格局4.3 加大投入提高人工草地建设机械化装备水平人工草地是资金密集型产业,需要集中连片开发建设国外发达国家在发展人工草地时多采取集中连片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并注重发挥大型装备的高效率,投入也比较大呼伦贝尔草原牧区一些牧户配套的小型机械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因此应积极落实各项惠牧政策,广辟筹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强化人工草地规模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化机械装备,着力配套以围栏、水利、机电井、灌溉等设施建设,同时完善饲料加工机械、青贮窖等配套设施建设,推进高标准高质量的人工草地建设4.4 依靠科技培育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和龙头企业依靠科技支持的新兴产业项目,科技部门要大力开展相关的科技培训,提供有效的科技服务,提高农牧民的科技文化水平,积极培育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扶持和建设一批实力强、带动力大、专门从事牧草饲料种植、加工的草业龙头企业,提高草产业组织化水平。

同时,加强草业技术推广体系、市场体系、信息体系及质量标准体系的建设,促进草业健康、持续发展,提高饲草产业化经营水平Reference[1] 胡自治.人工草地在我国21世纪草业发展和环境治理中的重要意义[J].草原与草坪,2000,(1):14-15.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