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的宏观经济效应探讨论文

上传人:wd****9 文档编号:311289214 上传时间:2022-06-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债的宏观经济效应探讨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国债的宏观经济效应探讨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国债的宏观经济效应探讨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国债的宏观经济效应探讨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国债的宏观经济效应探讨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债的宏观经济效应探讨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债的宏观经济效应探讨论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债的宏观经济效应探讨论文 国债的宏观经济效应探讨论文预读: 摘要:摘要:自1981年我国决定恢复国债发行以后,国债规模急剧膨胀,近年来由于全球经济危机及不确定因素的加大,为规避风险和刺激经济,我国更是实行了一系列扩张的财政政策,国债规模进一步加大.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特别是对处于改革深化期的中国,研究国债的宏观经济效应和风险预警问题,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国债;宏观经济效应;风险预警;建议一、我国国债的发展背景及现状国债以中央政府担保为主体,向公众筹集资金的一种特殊债务债权关系.在当今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中,国债不仅仅是中央政府实现融资的重要手段,

2、更是我国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以及金融管理的有效工具.国债的主要功能有:国债可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偿还已有债务、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资金来源以及调节经济的运行等.1981年,我国宣布恢复发行国债,自此以后,我国开始了国债扩张的时期,而欧洲、希腊和美国的债务危机,更是提高了国债在调控宏观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国债的发行有增无减.特别是在1998年亚洲经济危机中,国债对于稳定我国内陆和香港地区的经济做出的巨大的贡献有目共睹,在全球经济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加的大背景下,国债再次引起了学者和管理者们的高度关注.研究国债的宏观经济效应和风险预警问题,对于处于经济改革攻坚期的中国和中国经济尤其具有现实意义.我国自1

3、981年恢复国债发行以来,国债发行数量迅速攀升,我国国债发行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第一阶段为:19811986年这一阶段处于改革开放之前,我国政府一直使用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多年来努力维持财政收支的平衡.仅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为了弥补历史欠账,连续两年产生了预算赤字问题,国家因此宣布使用国债来弥补预算赤字.总的来说,此阶段无论是财政赤字或者是国债的发行量都相对比较少,此时期的国债年平均发行额也处在100亿元以下.另外,在这一阶段发行的国债具有十分明显的行政色彩,国债政府不允许有流通和转让,且此阶段国债也不存在一级和二级市场,这是此阶段国债不同于其他阶段国债的主要特征.(二)第二阶段为

4、:1987年-1993年这一阶段,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迈入了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时代,政府和民众对于国债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政府工作会议上更是把长期发行国债做为今后经济工作的重点.这一时期,我国国债发行数量迅速增多,1993年底国债发行额超过了三百亿元,而这一数字在1981年只有五十亿元.此后,国债做为金融融资工具的地位也正式确立,1988年,我国国债的发行和流通市场初步形成,告别了无国债一级、二级市场的历史.需要提出的是,1987年国务院研究决定不在允许向中央银行再进行透支的行为.因此,出于弥补财政赤字的需求,政府开始增发国债,导致这一时期国债规模迅速膨胀.(三)第三个阶段为:199

5、4年-至今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处于加速增长和变革期,1994年,我国正式做出不允许财政部向中央银行透支或借款来弥补财政赤字的决定.标志着此后政府还本付息和弥补赤字的唯一手段是发行债务,这一决定导致国债发行量的又一次剧增.这期间,受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国内总需求严重下降,为了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中国开始施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行反周期调节.在与亚洲金融危机做斗争的艰苦过程中,国债做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发挥了巨大的经济作用,有效的拉动了中国经济,降低危机损失,使中国经济免受亚洲金融危机的重创.2007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接着是欧盟区爆发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全球经济收到重挫,迅速低走,

6、世界经济不稳定性因素也持续增加.为了维持经济秩序、避免我国经济遭受损失,我国施行以财政赤字和发行国债来刺激经济的扩张性财政政策,造成我国国债规模最近几年的迅速膨胀.并且,随着国债发行规模的不断膨胀,我国的国债一级和二级市场都发展迅速,且功能日趋完善,不仅增强了国债在财政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更是为有效的发挥金融功能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二、国债的宏观经济效应学者对于国债宏观经济效应的影响稍有争议,有学者认为国债政策的使用利大于弊,有些学者的观点则正好相反.但是,但无论是消极还是积极影响,学者和管理者的唯一一点共识是:国债是调节经济、实现金融市场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为了更好的研究国债和经济发展之

7、间的关系,必须首先了解国债都有哪些宏观经济效应.(一)国债的财政支出扩张效应国债的财政支出扩张效应具体来说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国债还本付息的压力提高财政支出的数额;第二,做为政府财政收入来源的国债,对于政府预算约束条件有弱化作用,具体解释如下:首先,从性质上来说,税收具有强制性和无偿性的特点,而这一性质与国债恰好相反.具体来讲:国债做为一种金融工具,是一种债务债权的凭证,需要政府到期以后对债权人支付本金和利息,从此种角度,国债并不是无偿的.另外,政府管理者可以根据现实经济需要决定国债发行的规模和时间,因此,国债又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其次,财政支出具有刚性,国债规模膨胀的行为极有可能由于惯性一直

8、持续下来,使发行国债从一种暂时性替代行为成为一种经常性的行为,这种行为会反过来导致财政支出数额的进一步增长.这是由于会涉及到直接或间接群体的利益,减少财政支出数量的行为也必然会引起利益群体的反对.综合这两种情况,无论是出于经济还是维稳的考虑,发行国债都会做为一个固定的经济行为稳定下来,且要保证国债的净收入额有增无减,即国债会对财政支出的扩张起到促进作用.再次,国债由于是一种需还本付息的债务债权凭证,除非国债规模的扩大所带来的现金流会超过国债还本付息的数量(通常现实情况下难以实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发行国债与没发行国债相比,财政支出的负担显然加大,因此,财政支出规模也会进一步扩大.此外,

9、国债自身还具有自我积累的机制,即市场利率会随着国债规模的增大而上涨,当国债负担率超过财政的支付能力时,就有引发财政风险的危险,甚至会引发经济和社会危机,后果不堪设想.此外,国债做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国债规模的扩张会弱化财政预算约束.这是由于政府的财政收入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具有一定的弹性,可根据现实经济需求改变其规模.因此,预算收入的约束条件并不是很强劲,从而财政支出能力没有被很好的约束,即财政支出的规模会相应的增大.(二)国债对消费的调整作用民间消费和政府消费共同构成总消费,其中,前者从比例上占据绝对地位,而后者在总消费中所占的比例则相对较低,且提升空间也相对较小,所以政府消费的主要目的是对

10、民间消费起到补充和拉动的作用.所谓拉动民间消费是指,政府通过对政府消费规模的调整来提高民间投资水平.消费和投资是我国财政支出的主要去向,已有学者使用宏观经济数据对三个变量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证实政府消费和民间消费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当民间消费较少时,执政者可以通过减少政府消费来提高民间消费,具体措施有:适当提高转移支付支出的比例、提高民间消费水平、增加政府支出、减少政府消费,以此达到提升民间消费的目的.相反,如果民间消费过高,则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消费的手段减少民间消费.因此,正确的理解国债对于消费的重要作用,对于提高国债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国债资金资源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三)国债对私人投

11、资的挤入挤出效应学者对于国债挤出私人投资的研究争议不断,有的学者认为国债会挤出私人投资,有的学者认为国债不但不会减少投资,还会促进私人投资,即国债挤入私人投资.具体而言,国债挤入私人投资是指国债做为一种社会资本,具有外部效应,如果国债融资后的成本主要是用于公共资本品的支出,所以说,国债规模的扩大会提高私人投资的水平.相反,如果国债融资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消费,则国债规模的扩大会使私人投资水平减少,即国债挤出私人投资.具体来说,国债是通过以下渠道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的:首先,国债属于公共资本,公共资本具有外部效应的特点,在社会供给以及技术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增发国债意味着投资者对国债的需求增加.

12、根据微观经济学理论可知,利率水平会随之上涨,即资金价格上涨.这会使私人部门的融资成本提高,企业的收益水平降低;其次,从融资种类来说,与其他融资方法相比,国债由于是以中央政府信用为担保的债权债务凭证,凭借其收益率高、风险小、安全性高等特点,一直为投资者所偏爱,同等条件下,投资者会选择使用国债进行投资而不会选择私人资本,因此,国债对私人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四)其他效应此外,有学者认为国债还具有税收平滑效应和通货膨胀效应等,所谓税收平滑效应源自于巴罗的税收平滑理论模型,巴罗认为如果对税收和劳动征收税收,会导致劳动力工作的意愿降低,还会产生一定的扭曲成本,并且这种扭曲成本随着税率的增加而增加.因

13、此,国家为了减少这种扭曲成本,通常会把税率固定在一个水平上,即实现税收的平滑.当国债存在税收平滑效应时,当期发行国债会提高未来税收水平,人们的投资和消费行为不会发生相应的发生调整;如果国债不存在税收平滑效应,则认为国债和未来税收之间的关系不明显,如果当期增发国债,消费者极有可能会改变自己的投资和消费行为.现在,已经有学者使用经验数据对此论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在西方的许多发达国家,税收平滑理论是符合现实经济的.有学者认为,有时候政府为了减轻国债到期还本付息的负担,可能会利用国债提高通货膨胀率,理论上这一假设成立,但现实生活中,这一假设受到多种经济因素的制约.如果现实生活中民众对这一反应较为

14、强烈,而执政者仍然坚持利用国债提高通货膨胀率,将有可能导致社会危机和经济危机.另外,是否使用这一方式还取决于执政者对于通货膨胀的态度,如果执政者认为通货膨胀带来的消极影响大于积极影响,则不会采用此方式,反之,则会采用.三、风险预警研究为了更好的评价国债可持续性,学者和管理者根据现实经济发展情况,建立了一套评价国债可持续的指标体系,在现实经济中,常用指标的选取通常要符合国际和国内的使用习惯、要具有一定的灵敏度和代表型、另外还应该注重指标的可操作性和数据可得性.衡量国债风险预警的方法有很多,而指标方法由于其使用的简单和直观性,一直被学者们青睐,以下简要介绍几种常用指标:(一)国债负担率国债负担率的

15、表示方法为国债余额与国内生茶总值之间的比例,从中可看出,国债负担率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呈反比例关系,即GDP水平越高,国债负担率水平越低,GDP水平越低,国债规模的增长空间比较大;国债负担率比例越高,国债规模的增长空间比较小.欧盟颁布的条约中规定,所有成员国的国债负担率不得超过60%.(二)国债偿债率国债偿债率的计算公式为国债付息额与当年财政收入之间的比例饿,国债偿债率水平越低,当年财政支出中用于偿还国债的比例就越低,即偿债压力越小,国债水平可持续.(三)国债依存度国债依存度通常使用国债发行额与财政支出之比来表示,此数值越高,表示财政对于债务的依赖性也越高,国债规模属于不可持续水平,长此以往,财

16、政也有可能无法继续维持.国际上通用的国债依存度标准为15%-20%,具体数值各国家根据自身国情可酌情修改,但幅度不应过大,通常来说,国债依存度水平维持在10-23%之间.(四)赤字率赤字率通常用中央财政赤字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来表示,国际公认的赤字率警戒线是3%.根据经济学相关理论,赤字率和经济增长率呈反比关系,经济迅速发展时,国家的赤字率水平通常比较低,此时国债规模比较小;经济萎靡时期,国家使用反周期的扩张财政政策,使赤字和国债水平提高,赤字率水平也随着增加.研究国债风险预警的指标和方法还有很多,在进行分析研究时,也应综合考量各种指标,需要指出的是,但从以上指标数值上来说,我国国债远低于国际标准警戒线.但是我国现实经济中,存在大量隐形债务和或有债务,因此在制定国债境界性指标时应该综合考虑国际标准和我国国情.四、建议(一)科学的制定国债风险预警的标准当今世界,仍有许多国家把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做为国债风险预警的参照标准,这项条约是由欧盟颁布的,条约中规定成员国的赤字率应小于等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