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三大雕版印刷的转移论文 古时候三大雕版印刷的转移论文预读: 摘要:1雕版印刷中心转移背后的文化、经济、历史、政治因素考察1.1文化因素考察书籍具有文化和商品的双重属性,文化中心的转移是雕版印刷中心转移的最主要因素.宋代福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形成了以福州、莆田、泉州的沿海文化带和以建阳(古称建安)、邵武、建瓯、武夷山的闽北文化带,在这2大文化带内形成了福州和建阳2大雕版印刷中心,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因为经济和商贸往来,文化需求,文人墨客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了解更多的信息,要求书商提供更多的书籍;书工要求摆脱繁重的抄书之役;著者要求用更快更好的方式把自己的著作传播于世;藏书家要求不断补充自己的藏书.因此,文化的繁荣、文人墨客的需求,是雕版印刷中心转移的内在动力.1.2经济因素考察雕版印刷需要有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从版面设计、底面考据、校对详核、创制胚板、雕版、载纸、调墨、印刷、折页、装钉等有10多道工序,还有销售、发运、布点、联系等问题,都需要有专人负责.福州、建阳、四堡的书坊都是家庭作坊,在每个大家族内,十几人甚至上百人形成相对独立的雕版印刷单位,内部分工颇为精细,家族的长者多伴演着组织者的角色.雕版印刷主要需要有木板、纸张、油墨、雕工、营销渠道等.木板、纸张古代建阳麻沙、崇化和四堡周边山林茂盛,有梨树、枣树、樟树、松树等丰富的树种,还有丰富的竹林资源,清澈的溪流,当时的建阳、长汀、宁化、连城都以盛产纸张而闻名,造纸原料十分丰富.油墨主要从2个途径获得:①自制.建阳、四堡人就地取材,砍伐树木,用松香油烟与水混合制造油墨.由于油墨的用量大,为降低成本,自制应该是主要途径.②购买.据史书记载,安徽人通过山路来建阳、四堡推销徽墨,一些书坊通过集贸市场上购买.雕工主要有书坊家族长期培养的手艺精湛的雕版刻工,还有因躲避战乱从中原逃难来的工匠,更重要的是福州、建阳、四堡3大雕版印刷中心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对雕工人才产生了积聚效应,吸引了大批雕工在3大雕版印刷中心的积聚壮大;而雕工人才的积聚和工艺水平的提高,又为雕版印刷的质量提高提供了人才和技术保障.营销渠道四堡雕版印刷的图书远销13个省的150多个县市,其路线有3条:一是北线经清流入沙溪,下闽江,或经宁化入江西南昌、九江,再到武汉、长沙、重庆等地;二是西线至长汀后,水路沿汀江乘船南下,入广东再到广西、云南,陆路则西入赣南、湖南诸县市;三是南线经龙岩、漳州、厦门、泉州等地销售.史书上有文字记载的商人有629人.朱熹对建阳雕版印刷书籍的传播有“无远不至”的评价,熊禾亦有“书籍高丽日本通”、“万里车书通上国”的形容.福州通过往南、往北、往东、“海上丝绸之路”4条途径作为图书营销的渠道.1.3历史因素考察三大雕版印刷中心的兴衰都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其兴盛的原因:一是处于文化的中心地带,历史上是有名的文化之乡,自古就有开明的教育,文人才子辈出,书院私塾遍及,出版资源丰富;二是具有家族的刻书传统,采用家族世代经营的方式,利用宗教力量推动印刷组织的成熟,产业分工细致,产品具有鲜明特色,质量上乘;三是历史悠久,多有百年的历史.其衰败的原因:一是文化中心的转移;二是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设卡抽厘,影响了交通运输,减少了人们对书籍的需求;三是清代咸丰、同治以后,西方先进的石刻工艺、铅印工艺的传入,广东、上海等近代出版机构的兴起;四是家庭作坊式的手工业无法与近代机械化的印刷业相抗衡.文化中心转移、技术落后是雕版印刷衰败的主要原因.1.4政治因素考察政治对文化和出版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从文献资料看,明清以前的政治影响相对比较小,明清以后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政治腐败,文化高压,严重影响了雕版印刷.从三大雕版印刷中心的转移看,福州早期雕版印刷多为寺院道观的宗教书籍,明清以后福州是福建的政治文化中心,遵循清廷的文化政策,一方面压制建阳坊刻的书籍出版;另一方面又积极刊印“昌明正学”的典籍,至于方志、奏议、巡抚、学政的书籍更是大行其道.因此,清代福州的雕版印刷带有明显的官方和政治色彩.建阳在明末清初受太平天国战乱的严重冲击,又受清政府文化专制的高压,其书坊成了“刊伪印,散伪札”的罪魁祸首,成为整顿打击的重点对象.四堡因地理偏僻,远离政治中心,行政管控较弱,具有相对宽松的文化氛围,所以成了明末清初福建雕版印刷的中心.2福建古代三大雕版印刷中心转移的轨迹2.1转移的历史轨迹从时间维度看,肇始于五代,其雕版印刷中心,从北宋的福州闽县、侯官到南宋的建阳麻沙、崇化,再到明末清初的汀州(今连城)四堡,清代咸丰、同治年间又回到福州的南后街、东街口、鼓楼前.②从空间维度看,建阳麻沙、崇化的雕版印刷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影响最远;连城四堡的次之;福州的影响最小.③从变化强度看,清代之前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清代之后是一个突变的过程.建阳的坊刻渐衰于清初而全衰于乾隆、嘉庆;四堡的坊刻渐盛于清初而全盛于乾隆、嘉庆;福州的坊刻历史最为悠久,但鼎盛于清代的咸丰、同治年间.福建的雕版印刷中心宛如历史轮回,但内容与性质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2雕版印刷中心转移的结论文化中心的转移是雕版印刷中心转移的决定性因素;②经济因素和历史因素是影响雕版印刷中心转移的关键因素;③政治因素是文化和雕版印刷中心的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