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新课标解读课件

上传人:des****85 文档编号:311279531 上传时间:2022-06-15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2.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新课标解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初中语文新课标解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初中语文新课标解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初中语文新课标解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初中语文新课标解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新课标解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新课标解读课件(10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2011版)解读版)解读(初中部分)(初中部分)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2011版)解读版)解读一、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修订的情况一、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修订的情况二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2011年版年版”与与“实验稿实验稿”通通识部分的对比解读识部分的对比解读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2011年版年版” 分模块解读分模块解读四、全面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几点建议四、全面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几点建议一、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一、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

2、标准修订的情况标准修订的情况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修订的情况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修订的情况(一)语文课标修订的原则一)语文课标修订的原则 坚持改革方向,正视新课程实验过程坚持改革方向,正视新课程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增加新课程实施的可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增加新课程实施的可操作性。性。 温儒敏温儒敏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修订的情况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修订的情况(二)语文课标修订的依据(二)语文课标修订的依据1.1.以调查研究为依据:十年中,教育部组织了两次全国性以调查研究为依据:十年中,教育部组织了两次全国性的调查。的调查。2.2.以社会舆论为依据:修订组收集了十年来报刊书籍网络以社会舆论为依

3、据:修订组收集了十年来报刊书籍网络上的相关文章,对上的相关文章,对实验稿实验稿的教育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的教育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作出判断。作出判断。3.3.以纲要文件为依据:以纲要文件为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纲要(2010-20202010-2020年)年)和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作为标准修订的基本指导思想。的精神,作为标准修订的基本指导思想。4.4.以别国经验为依据:研究十年来世界教育的新变化、新以别国经验为依据:

4、研究十年来世界教育的新变化、新进步,了解别的国家母语课程、母语教学的新发展,据此进步,了解别的国家母语课程、母语教学的新发展,据此调整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内容和具体建议。调整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内容和具体建议。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修订的情况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修订的情况(三)语文课标修订的基本思路(三)语文课标修订的基本思路1.1.坚持语文课程坚持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价值追求,坚的价值追求,坚持持“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系统。维度的课程目标系统。2.2.坚持坚持“全面提高学生

5、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教育中促进,在语文教育中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良好发展。学生整体素质的良好发展。 3.3.坚持在语文课程的实施中正确把握本学科的特点坚持在语文课程的实施中正确把握本学科的特点人人文性、实践性、本国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特点、汉语言文文性、实践性、本国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特点、汉语言文字特点以及课程的综合性,积极探索语文教育的规律。字特点以及课程的综合性,积极探索语文教育的规律。七个坚持七个坚持七个坚持七个坚持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修订的情况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修订的情况(三)语文课标修订的基本思路(三)语文课标修订的基本思路4.4.坚持推进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评

6、价方式的转变,积极吸坚持推进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积极吸收当代教育的新理念,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收当代教育的新理念,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中提高人文修养和创新能力。中提高人文修养和创新能力。5.5.坚持坚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以下简称标准(实验稿)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的)中提出的“素养素养养成养成”的课程的课程基本模式。以基本模式。以“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作为新课程的核心概念,更好作为新课程的核心概念,更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更加丰富了语文课程的价值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更加丰富了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促进了

7、学生在语文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思想观念求,促进了学生在语文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多方面的和谐发展。等多方面的和谐发展。七个坚持七个坚持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修订的情况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修订的情况(三)语文课标修订的基本思路(三)语文课标修订的基本思路6.6.坚持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认真吸取以往的成功经坚持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认真吸取以往的成功经验,在学习语文的各种环节中,把读书放在头等重要的位验,在学习语文的各种环节中,把读书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注重积累、感悟和实践,注重整合各种可利用的课程置;注重积累、感悟和实践,注重整合各种可利用的课程资源。资源。7.7.坚持不断探

8、索语文课程的创新发展,使语文课程保持坚持不断探索语文课程的创新发展,使语文课程保持“开放开放”的态势,避免故步自封,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变化。的态势,避免故步自封,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变化。七个坚持七个坚持二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2011年版年版”与与“实验稿实验稿”通通识部分的对比解读识部分的对比解读第一部分前言引文第一部分前言引文“实验稿实验稿”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组成部分。(原文在(原文在“前言一课程前言一课程性质与地位性质与地位”中)中)“20112011年版年版”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语

9、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信息载体,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域。第一部分前言引文第一部分前言引文“实验稿实验稿”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

10、及运用现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重要作用。“20112011年版年版”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发展,新的交流媒介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对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

11、人们具有。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出了新的课题。第一部分前言引文第一部分前言引文“实验稿实验稿”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要作用。 “20112011年版年版” 语文课程致力于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语言文字运用运用能力能力,提升学生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12、综合素养,为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为学生形成正确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形成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

13、育中的重要地位。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第一部分前言引文第一部分前言引文“实验稿实验稿”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各国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一、课程性质一、

14、课程性质“实验稿实验稿”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段内容在成部分。(此段内容在“20112011年版年版”被移至引言被移至引言中,上文已有分析,不中,上文已有分析,不再赘述。)再赘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20112011年版年版”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

15、收古今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课程的基本特点。第一部分第一部分二、课程基本理念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验稿实验稿”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

16、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20112011年版年版”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文字。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二、课程基本理念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验稿实验稿”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