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大学办学特色的实践模式 摘 要:本文总结了作者所在学校“以井冈山精神办学育人”办学特色形成发展的历史与实践模式关键词:井冈山精神;高校;办学特色;实践模式(一)井冈山大学办学特色的形成与发展井冈山大学经过各届领导班子对校情、地方需要与时代发展的综合思考,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办学实践,成功凝练了“以井冈山精神办学育人”的办学特色这一办学特色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形成阶段(1958—1976年)井冈山大学于1958年创办,由于学校地处革命老区,经济相对落后,地方政府虽然很重视学校的发展,但投入资金有限,面对这种困境,学校党委发出了:“战胜困难,白手起家,用自己的辛勤劳动缔造新型的大学” [3p7]的口号,动员师生员工坚持弘扬井冈山艰苦奋斗精神,依靠群众,艰苦创业学校从新办大学条件差的实际出发,坚持勤俭办学,因陋就简当时,政府只给学校八千元办学启动资金,为了解决资金困难,保证教学、生活正常运行,学校动员师生员工自己动手,修旧利废,改造了一栋旧祠堂,虽然拥挤,但基本解决了学生住宿问题1960年夏,王震同志视察了井冈山大学,会见了全校师生员工,并作了一场生动的形势与革命传统教育的报告,这标志着学校“以井冈山精神办学育人”的办学特色初步形成。
二是深化阶段(1977—1996年)井冈山大学历届领导班子就关于如何克服老区经济比较落后的困难、促进学校发展问题,进行了长期的探索,逐步明确了以井冈山艰苦奋斗精神办学的指导思想,并取得了师生的广泛认同,使这一指导思想渗透到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之中学校明确提出了“发扬井冈山革命老区的光荣传统,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3p47]的培养目标1996年1月,李岚清同志视察了学校,对学校以井冈山艰苦奋斗精神办学所取得的成绩表示满意,这标志着学校“以井冈山精神办学育人”的办学特色继续深化三是发展阶段(1997年至今)从1997年学校培养第一届本科学生开始,学校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的面前如今,学校把办一所省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的大学,作为学校的发展目标在这种信念的支持下,广大教师重视师风师德修养和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坚持教书育人,做学生的表率把“以井冈山精神办学育人”作为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并不断拓展以理论研究为基础、以课程开发为重点、以校园文化为载体、以社会实践为手段的育人模式。
2001年12月,曾庆红同志视察学校,提出要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2004年学校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在意见反馈会上高度评价了学校的特色工作,指出:“学校能发挥地处井冈山革命老区、拥有红色资源的优势,发扬以井冈山精神办学育人的传统和特色,弘扬‘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利用‘两课’和井冈山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熏陶,培养学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优良品德 (二)井冈山大学办学特色的实践模式经过思考和论证,笔者认为办学特色不仅体现在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教育理念上,更突出的表现在育人的模式上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井冈山大学形成了坚持“五个”结合,发挥“五主”作用的育人模式 1、弘扬井冈山精神与加强科学研究相结合,发挥主导性作用着力建设井冈山精神研究所,凝练具有优势和特色的研究方向,打造优质品牌,利用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井冈山精神研究所和江西省高校“十一五”重点学科、《党史》学科这两个平台,承担重大研究项目、形成重大研究成果,使整体科研水平居于省内领先、国内先进行列,成为我省井冈山精神研究领域的“思想库”、“人才库”、“信息库”。
2、弘扬井冈山精神与开发德育校本课程相结合,发挥主课堂作用开发井冈山红色教育资源,加强井冈山坚定信念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认识、深化大学生的情感、坚定大学生的意志,有很大的帮助为此,井冈山大学进行了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与探索,实施了井冈山精神“三进”工程3、弘扬井冈山精神与渗透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发挥主阵地作用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要始终围绕这些内容开展我们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方面,提出了加强井冈山精神教育的基本思路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的教学,应帮助大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井冈山“星火燎原”现象,正确认识新事物战胜旧事物这一发展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规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应着重进行井冈山开辟革命道路历史,尤其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敢闯新路的历史教育《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教学,应着重进行井冈山“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选择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应着重宣传井冈山时期军民崇高的人生价值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和人生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和科学信念。
4、弘扬井冈山精神与活跃校园文化生活相结合,发挥主渠道作用通过校园广播、影视、板报、专刊等舆论阵地,深入持久地开展井冈山精神文化宣传,是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发他们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的有效途径井冈山大学经常结合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红军长征等重大纪念日组织歌咏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征文、讲座等活动,弘扬井冈山精神这一主旋律成立“井冈山精神研究会”等社团,深入开展井冈山精神研究聘任全国劳模、井冈山精神讲解员、井冈山斗争史研究专家为客座教授,定期举办井冈山精神学术讲座;开辟了“红色摇篮”网站;创办了《井冈山精神研究》刊物;举办了“弘扬井冈山精神,增强共青团意识”文化艺术节;创编了大型历史剧“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开展了“以井冈山精神办学育人”理论研讨会等 5、弘扬井冈山精神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发挥主体性作用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能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通过社会实践能更好地认识国情、认识改革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引导他们分析改革和发展的主流和支流,正确对待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矛盾及一些消极现象,了解党和政府为解决改革和发展中的困难所作的努力和采取的措施,可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
我校每年重点组织学生开展的“重走红军路”活动,就是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自觉增强学生理想信念的有效途径他们自备干粮,沿着当年红军的足迹,一路寻访老红军,搜集整理红色歌谣、地方人文资源,参观革命旧居旧址,感受当年红军之路的巨大变迁,受到直观形象教育,从而更深刻理解井冈山坚定信念精神的实质 Reference:[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2004年.[2]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3]吉安师范专科学校校史[M].江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本文系江西省教育厅2006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地域特色精神推动区域大学发展的内在机理研究 ”的阶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Y0723 )(作者单位:井冈山大学)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