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应用于“医养结合”的服务战略与保障路径基于SWOT-PEST的模型分析 文 \ 徐志杰 \ Xu Zhijie \ 第二军医大学学员旅徐青松 \ Xu Qingsong \ 第二军医大学人文社科部副教授,上海市卫生法学会副秘书长Reference:人口老龄化是中国社会在21世纪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在国家构建“分级诊疗”的医疗体系背景下,不断增长的优质医疗资源正逐步向社区和乡村等基层偏移,成功地融入到了养老服务行业中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随着“互联网+”成为政府和社会高度关注的热词,“互联网+医疗”在市场中已初具规模,使得其应用于养老产业成为发展的必然但这一过程受到政策、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多重因素的推动和制约,故对当前其发展的内外部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弊端,从而促进养老服务行业在迎接未来的机遇和挑战时占据优势地位随着银色浪潮的到来,人口老龄化业已成为我国在新世纪里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我国于20世纪末步入老龄化社会,进入21世纪后,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大幅提升2 0 1 0年,全国6 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近1 . 7 8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3.26%,而其中完全或部分失能的老年人口已超过3 000万人,占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高达16.85%。
到2 0 1 4年,全国6 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1 0 . 1 % , 老年抚养比已达到13.76%[1]与此同时,全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在不断延长,高龄化、长寿化现象日益凸显;而快速的工业化、高位的城市(镇)化进程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全国高、病、残、痴、贫老人比例不断增高的现象根据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调查结果,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比例已经高达73.38%,其中完全不能自理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比例为91.36%,平均数量为2.44种[2]如何为这一特殊的人群长期提供必需的医疗服务,保障其安享晚年生活,是我国实现“人人享有社会基本保障”必须面对的重点课题一、相关概念界定(一)“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老龄健康及医疗服务业无疑是养老服务行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将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就形成了理想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其中,“医”是指老年人所需的医疗康复保健等综合服务,除了一般意义上的疾病诊疗服务外,还包括了健康咨询、日常体检、居家护理、慢性病管理以及医学人文关怀服务等;“养”则是指对老年人生活上的照护、精神心理上的关照以及其他文娱体美活动等服务。
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倡导下,目前全国各地陆续已有多家养老和医疗机构开始对“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进行了探索例如,2013年被北京市政府确定为“医养结合、以养为主、持续照料”试点养老机构的北京双井恭和苑,院内自设有养护中心,为自理、不自理和失智老人提供营养配餐、身心护理、预防保健、康复调理等高品质照护服务[3]而除了这种“医院自办养护中心”的经典模式外,养老机构与医疗结构签订合作协议,将外部的医疗资源引进养老院,也是另一种较为常见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二)“互联网+医疗”产业生态圈通信技术在近年来的飞速发展,使得互联网已不再仅仅是信息的线性载体,而成为了一种沟通社会多行业服务的网状媒介医疗健康关系到国计民生,在当前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疗质量参差不齐的社会环境下,通过积极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与特色,即能充分调动起全社会的有效资源,促进医疗服务资源的合理分布和使用,为公众提供个性化、精准化和全面化的健康相关产品与服务在“互联网+”意识形态和科学技术的普及推广潮流下,医疗健康产业成为了21世纪最朝阳的产业,一个生机勃勃、枝繁叶茂的“互联网+医疗”产业生态圈正在逐渐成形纵观当前全球互联网医疗市场,“互联网+”已渗透到了医疗领域的全部流程,大有颠覆传统医疗模式之势。
相比之下,“互联网+医疗”产业生态圈重点解决了两方面的就医难题:一是长期健康管理的缺失问题,二是就医流程复杂的成本问题例如,根据疾病诊疗时间轴线的划分,“互联网+医疗”可以实现为诊前环节提供预约挂号、导诊服务,为诊中环节搭建远程医疗平台,以及为诊后环节提供随访和康复指导服务等并且,“互联网+医疗”产业生态圈将医疗行业的核心——药品领域,在问药、购药和用药几个环节上连接和组织成由药品信息服务平台、医药电商以及药品O2O构成的闭环,强有力地保障了医疗服务的完整性和高效性二、“互联网+医疗”应用于健康养老产业的SWOT-PEST分析(一)SWOT分析与PEST分析的含义与应用S W O T分析模型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是一种基于对自身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条件的态势分析,即通过全面了解自身发展条件的优势与劣势,同时将外部环境的风险与机会纳入考虑,从而制定出最佳的发展战略的方法S W O T是四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组合,分别代表了“优势(s t r e n g t h)”、“劣势(w e a k n e s s)”、“机遇(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其中,S和W主要用于分析行业内部因素条件,O和T主要用来分析行业外部环境条件。
对此四要素合理组合,可导出四种着眼于行业发展的战略,即“S-O策略”、“W-O策略”、“S-T策略”、“W-T策略”P E S T分析方法则是一种用于分析宏观环境的工具,是分析行业外部相关影响因素的有效方法P E S T亦是四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组合,分别代表“政治的(P o l i t i c al)”、“经济的(Ec o n o m ic)”、“社会的(Social)”、“技术的(Technological)”SWOT和P E S T分析法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从结构分析入手,对研究对象的宏观环境、微观环境进行分析,提供参考依据SWOT-PEST模型是将以上两种在战略管理中被高频使用的分析工具结合起来,建立的分析矩阵(表1),即在考虑研究对象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的情况下,将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比较分析,对各个要素进行两两组合,将内部微观环境和外部宏观环境整合起来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能够对研究对象进行更为全面深入的剖析[4](二)基于SWOT-PEST矩阵的行业发展分析1.优势因素(1)政治优势:2015年11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计生委等九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该《意见》提出,“到2020年,符合国情的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建立,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实现有序共享,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综合连续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基本形成”。
其中特别强调了医疗服务信息化在医养结合体系构建过程中的重要性,例如通过“充分依托社区各类服务和信息网络平台”,“利用老年人基本信息档案、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组织医疗机构开展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鼓励各地探索基于互联网的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等方式,为养老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撑2)经济优势:养老机构应用“互联网+医疗”产业提供的各类便捷的服务(如预约挂号、查询检查报告等),能够极大地优化老年人的就医体验,减少老年人反复往返于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提高就医效率,从而降低医疗的时间成本和潜在的危险因素同时,“互联网+医疗”还能扩大“医养结合”的医疗资源范围,为远程医疗等服务搭建必要的信息平台,从而使养老机构以更低廉的成本获得医疗资源的倾斜,为优质资源的下沉提供便利的通道从长远来看,老年人一旦认可了互联网医疗服务为其健康维护带来的便捷和实用,其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将得到显著的提升,最终可直接降低并发症等病症的发病风险,从而节约了对诊疗的支出3)社会优势: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技术的普及和智能的推广,网络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网络文化已经逐渐渗透进入了社会的各个阶层中。
以大众社交通讯软件“”为例,2014年底“”用户数量突破5个亿,2015年第二季度猛增至6亿,同比增长近40%[5]如此庞大的用户量亦包含了相当数量的老年人群,有调查表明,有互联网使用习惯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通过“互联网+医疗”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来维护自身健康,[6]因此“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养老机构在应用互联网医疗服务时对有互联网使用经历的老年人的推广将更容易获得认可,老年人对使用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依从性亦更高4)技术优势:必须认识到,“互联网+医疗”早已不再仅限于网站和医疗健康信息的简单结合,其服务能力在产业生态圈的进化中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例如,智能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应用程序的发展直接推动了移动医疗产业登上了“互联网+医疗”的大舞台,从而彻底打通了医疗机构与用户之间(即B2C模式)的通道,使医疗端与用户端可以更自由地实现信息互通,医疗健康数据的采集、上传、处理与反馈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进行,这给慢性疾病的管理和重大疾病的康复带来了福音对于“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医疗机构而言,“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应用不仅为其自身医疗资源(如日常养老护理)质量的提升构建了新的平台,更为重要的是它解放了一部分医疗服务力,可以有效缓解医疗资源紧缺的矛盾。
2.劣势因素(1)政治劣势:由于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养老机构的身份处于医院和普通养老院之间的“模糊地带”,因而暂未被纳入医疗机构范畴,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老人在医院住院产生的费用可以报销,而在“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接受的护理、康复、医疗等服务则无法享受医保报销政策[7]另一方面,“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养老机构的监管主体涉及民政、卫生、医保三个部门,多部门的同时管理极易导致行政效率低下问题,在一些事务的处理上容易产生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的现象而无论是“医养结合”的健康养老产业,还是“互联网+医疗”产业,对于养老机构自身而言都是新生事物,因而亟需政府管理部门切实有效的支持,为加快养老服务模式的转变铺平道路相反,政策的保守和管理部门间的推诿成为了养老机构服务转型的绊脚石,延缓了养老产业的发展进程2)经济劣势:国内互联网医疗服务目前普遍未能与医保对接,在此情况下,“互联网+医疗”为覆盖医疗流程而调配的资源所产生的费用即全部要由养老服务使用者个人承担,这给原本就较为昂贵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在对老年人的吸引力上造成了劣势,减少了养老机构应用互联网医疗产品和服务的积极性例如,通过互联网完成医疗费用的支付,或从医药电商处购买药品尽管十分便捷,避免了老年人的四处奔波劳累,但付费数额较大时由于不能享受医保政策,使得“互联网+医疗”产业的支付市场始终难以形成规模。
3)社会劣势:尽管互联网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所接受,但在医疗服务使用方面老年人态度的保守性仍远高于中青年特别是对于居住在“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而言,其失能比例较高,对养老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过于依赖,因而会排斥一些直接连接到用户本人的互联网医疗产品或服务此外,老年人受教育程度和经济状况的不同,对“互联网+医疗”这一新兴产业的接受差异也很大,故养老机构很难平衡这种特殊的服务在不同老年人身上的应用,不利于养老机构自身医疗服务的管理4)技术劣势:互联网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牵涉到了非常广泛的法律和伦理问题,当其与医疗行业结合后一些涉及用户权益的安全问题更加突出以电子病历的隐私安全为例,电子病历因能详尽、连续地记录患者的就诊信息且有可能为“互联网+医疗”产业生态圈中的服务商共享,因而是互联网医疗服务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养老机构必须搭建的平台然而有报道显示,在电子病历的应用中因为断电、数据量突增、系统故障等问题引起系统瘫痪的事情屡屡发生,而电子病历服务公司因破产、研发团队离职或技术机密的泄露,将导致系统被迫停止和信息丢失、泄漏等,严重破坏电子病历安全[8]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