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语文教学类课程结构调整与教学改革实践分析

wd****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3KB
约7页
文档ID:310826025
语文教学类课程结构调整与教学改革实践分析_第1页
1/7

语文教学类课程结构调整与教学改革实践分析=“news_bd”>   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从 2011年开始,廊坊师范学院对教师教育类课程进行了系统改革,如调整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实行双导师制、延长实习时间并逐步实施顶岗实习等,目的是加强教师职业能力的训练,培养应用型人才对于在校的师范生来说,毕业即能胜任教师工作,在短时间内成为有一定教学能力的合格教师,有赖于在校期间对教育类课程的学习与教学能力的训练一套合乎师范生学习要求和未来发展的课程体系、一种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模式,是保证教学能力形成的基础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廊坊师范学院重要的师范专业,按照学校要求,也同步进行了语文教学类课程结构调整与教学改革那么,改革效果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今后如何更深入地进行改革?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一、语文教学类课程体系的重新调整与教学改革实践   (一)调整语文教学类课程结构   根据学校课程改革精神,文学院重新调整了教学计划,将原来教师教育方向的模块选修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取消了原来的教育通识课程,取而代之的是语文专业教育类课程部分自由选修课调整到模块课程中,并且增加了三笔字、语文教学能力训练课。

调整后的课程结构形成了新的语文教学类课程体系:必修课程、教师教育模块课程和自由选修课程具体情况如下:   第五学期:开设必修课程语文教学论,同时开设教师教育模块课程三笔字、中学语文课例欣赏与评析和自由选修课教师口语三笔字与教师口语重在学生教学基本功的训练,而中学语文课例欣赏与评析则结合语文教学论的理论学习,用具体的实践案例分析促进对语文教学理论的理解,两者相辅相成本学期教学内容重在教学基本理论和教师基本素质的培养   第六学期:开设教师教育模块课中学作文教学研究、语文教学艺术论、当代语文教学流派研究和选修课语文课程研究、教育与语文教学新发展中学作文教学研究对作文教学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期解决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语文教学艺术论从教学艺术的角度对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更精彩的设计,以提高学生教学的实践水平当代语文教学流派研究是对当代语文教学改革不同派别进行梳理,让学生整体上认识语文教学和课程改革的历史和现实自由选修模块的语文课程研究和教育与语文教学新发展从理论层面阐述语文教育的课程观和发展现状,注重学生对语文教育的理性思考本学期教学内容关注语文教学理论更进一步的深化和细化   第七学期:开设教师教育模块课程语文教学能力训练、语文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和选修课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语文教学能力训练主要以学生试讲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力训练,教师通过现场指导提高学生教学能力语文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是对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典型课文进行分类研究,通过教材研究体会不同类型文本教学的规律,并依此进行教学设计两门课程都能为毕业实习和未来的入职打基础,且互相支撑,相得益彰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是为学生更深入理解新课标精神进行的深度分析,对学生未来的教学活动提供理论上的支持本学期的重点是教学能力的集中训练   这三个不同模块的课程,有理论思考,有实践操作,互相联系、互相支撑尤其是教师教育模块课程的设置,由浅入深,符合学生教学能力形成的规律   (二)修订语文教学论教学大纲   为了能更好地适应学校教育教学类课程改革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根据学校要求修订了语文教学论教学大纲修订后的新大纲有了以下变化:   1.新大纲在确定课程目标时,更加关注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课程目标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接轨,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置改变了以前只重知识传授的目标指向,更重视教学能力培养和教学方法的训练目标   2.教学内容的确定以学生教学能力形成为核心,以传授最新教育理念为出发点。

改变了章节式教学结构,以专题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共设 16 个理论教学专题和一个教学能力训练的实践专题每个理论专题在 1-3 次课内完成,实践专题(20学时)可以集中进行,也可以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适当安排修改后的大纲将理论教学重点放在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最新语文教学理念、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教学设计、说课与评课等方面,并在学生实践专题中完成学生讲课、说课的实践和指导这样的改变力图通过语文教学论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学会基本的教学设计,能进行不同类型文本的教学,初步形成一定的教学能力   (三)改革语文教学论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论作为必修课,多年来的教学传统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教学录像示范教学,整个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理论学习多,课堂研讨和教学实践少2013 年课程改革后,实行分班授课,教学方法上也有了较大的改变,基本上是三线并行:课前 5 分钟练习、教师授课与案例分析、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学实践   1.课前 5 分钟练习,让学生初次体验登台讲课的感觉每次正式上课前,按照学号每班一个学生讲课 5 分钟,教师点评教学内容自选,要求讲课内容要有知识性,讲课结果作为平时作业成绩记录在案。

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在讲台上讲课的感觉   2.教师授课,理论讲解与课例观摩并重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讲授课程内容,课上注重联系学生学习语文的经验,并辅以教学录像和文字课例观摩分析,学生观摩后评课并写出课评,作为平时作业成绩   3.小组合作学习,由合作探究到真实的教学实践在学期后半段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课外时间,每周一次在教师能力训练中心共同备课,学生各自分工合作,最后每组指定两人分别做讲课和说课,所有人的活动按照参与情况赋分,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期末总分,整个活动过程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在课程结束时,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走上讲台进行短时训练,每组推荐的优秀者可以模拟授课50 分钟,其余学生观课、评课这样做既能让学生得到锻炼,同时也便于教师发现问题,并及时指导   (四)继续推行双导师制   双导师制是廊坊师范学院师范生培养的特色手段,开始于 2011 年学生从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以 20 人左右为一组,接受由中学优秀教师和校内导师合作进行的教师职业能力训练训练内容按顺序有两个学期的基本功与教师入门、两个学期的校外见习、两个学期教学训练与微格教学基本功和教师入门训练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教师职业特点,形成教师最基本的板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校外见习是对教师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全面认识和了解,包括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和班级管理等内容教学训练和微格教学则是侧重学生的实践过程,是教学理论的运用,也是教学能力形成的重要环节从教师素质和教育理念到教育教学见习再到模拟教学,有计划有步骤地系统培养了学生的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三年来,通过不断摸索与实践,师生共同努力,导师制也显现出较好的效果,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学校对学生参与导师制的要求也有了提高,由自愿参加变为必须参加,并要求校内外导师要加强合作,共同实现培养目标   二、课程改革效果调查分析   为了能更科学有效地进行课程改革,更好地培养学生教学能力,课题组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进行了调研,调研内容包括 2010、2011 级语文教育类课程的设置与教学调查,2010、2011、2012 级导师制调查等,参加调查的学生有 558 人次   (一)语文教学类课程调查结果及分析   1.对语文教学论课程改革的认可度较高对于语文教学论的教学内容,2011 级和 2010级有 18.4%的学生表示很满意,有 76.9%的学生表示比较满意,但有 5.3%的学生表示不太满意不满意主要表现在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趣味性不足、实用性不够强几方面。

对于语文教学论教学方法表示很满意的学生是 16.8% ,比较满意的学生是 69.5%,另有 13.7%的学生表示不满意不满意集中体现在理论讲授多、学生实践少、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比较少、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几个方面   2.对教师教育模块课程强烈的期待与选课结果的背离调查结果显示,2011 级和 2010 级学生有66.25%的人表示想选择教师教育模块课程;如果把教师教育模块内的课程作为自由选修课,有 81.4%的学生想选修学习但事实情况是,学生在选择模块课程时更多地选择了文学模块和语言模块,而非教师教育模块调查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学生认为教师教育模块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趣味性和专业性不足文学类课程因有作品赏析和作者生平经历而显得有趣味,语言类课程更是学生心目中当然的专业课,而教学类课程是边缘性课程,不受重视第二,学生对教师教育模块课程缺乏充分的了解由于是新调整的课程,学生选课时对每门课程的内容不是很了解,担心这些课程理论性强而实践性弱,也担心在能力方面得不到很好的锻炼所以选课时只有部分有兴趣的同学选择,造成每学期都不够开课人数的状况第三,考研方向影响课程选择三年级和四年级是学生考虑考研问题并开始进行准备的时候,他们在选择课程模块时,一般会选择和自己的考研方向一致,这样有利于积累知识,有助于考研。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考研方向以文学和语言为主,教育教学方向的考生比较少   3. 对课堂教学实践的渴望2010 级和 2011级平均有 71.9%的学生认为,实习前非常有必要进行试讲在学生建议的内容中,实践都排在建议的第一位他们建议:教师教育模块课程要增加实践课,要理论联系实际;语文教学论教学内容要增加实践环节,要多使用案例,联系语文教学实际,必要时要安排到中学进行试讲;语文教学论的教学方法要增加学生活动,要在学生讲课实践过程中指导学生,增加师生间的交流互动这种现象充分体现出学生对教学实践有非常强烈的渴望他们对于教学理论没有什么兴趣,而对于教学实践活动却非常积极   (二)导师制调查结果分析   1. 参加导师制的目的明确指向获取教学经验2010 级 95%、2011 级 97.1%、2012 级 96.3%的学生都以获取教学经验作为参加导师制的目的另外,最希望得到指导的内容位列前三的是教学方法与技巧(46.2%)、教学经验(34.23%)、学生管理与沟通(23.05%),还有获得教学实践机会也是学生非常看重的方面这几方面也都侧重于教学与管理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这个结果与语文教学类课程调查结果互相印证,说明学生对教学实践机会和获取教学经验有非常强烈的渴望。

  2.学生参与导师制积极性高,但活动主动性差2010 级自愿参加 136 人,2011 级 68 人,2012级全员参加 113 人(学校规定)每次都能按时参加导师组织的活动的比例为 67.7%,有时不参加活动的比例为 31.06%,只有 1%的学生从不参加活动但是,能主动到中学向校外老师请教的只有19.05%,不去主动请教的有 57.8%,偶尔会去请教的有 23%与他们希望获取教学经验的愿望相比,获取锻炼机会的行动却显得非常被动   3.导师制指导内容设置满意度较高对导师制设置的指导内容表示很满意的三个年级平均是23.5%,比较满意的平均是 59.1%,不满意的平均是 17.56%,这是由于个别教师指导不力造成的对于收获的大小,平均有 19.18%的同学表示收获很大,收获比较大的占 39.54%,一般的占33.25%,没什么收获的占 8.04%   4.导师制存在的问题相对比较集中一是学生真正实践机会很少在教学训练与微格教学阶段,多数指导教师没能很好地组织小组内的模拟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试讲的比例只有 22.4%二是部分指导教师没按要求开展活动,主要表现为活动内容没有规划,活动次数不足或没有活动。

三是对学生没有严格管理,学生是否按要求。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