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难题与出路=“news_bd”>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开始探讨哲学教科书体系的改革以高清海教授为代表的学术前辈们为这种改革做出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取得了诸多理论成果,这些成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变革从实践唯物主义的角度来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体系,是这个研究中得到的最突出的成果之一;但是,这个成果仍然不能令人满意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人们大多仍停留在观察者的视角来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问题,而缺乏一个参与者的视角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难题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认为,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这是从一般的实证科学的角度来研究哲学问题,结论是如果说具体的科学所研究的是自然界某个领域的话,那么哲学是综合地研究所有各个领域,是最一般意义上的科学人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是这样一种科学按照这个定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实际上是按照自然科学的方法来探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虽然在教科书中人们一再强调,哲学这门科学不是一般的实证意义上的科学,而是关于科学的科学,是在总结科学的成果以及科学认识中的思维经验基础上形成的科学。
尽管如此,像自然科学一样,从观察者的角度来探讨一般规律的基本理论特性并没有改变难道自然科学研究本身就不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不总结自己发展过程中的思维经验吗?这种把自然科学和哲学区分开来的努力是不成功的我们只要考察一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的内容,就可以看到其中的哲学原理基本上都具有实证科学的特点 二、本体论的重构 马克思在说明他自己的哲学与近代哲学的重要差别时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我认为,这是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与近代哲学区分开来的一个纲领性的宣誓近代哲学总是从观察者的视角来解释世界,而没有从参与者的视角来改变世界马克思是从参与者的视角来反思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并改变世界的或者说马克思是从直接参与改变世界的角度来解释世界的解释世界被马克思看作是他改变世界的社会历史活动的一个部分当马克思直接参与改变世界活动的时候,马克思的改变世界的活动中又出现了一个反思的维度:他在改变世界的时候会反思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与社会上所有的人一样,哲学家应该现实地参与到改变世界的活动中,并反思自己的这种改变世界的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在实践中要改变某个东西的时候,我们就采取观察态度来考察这个对象,从而改变这个对象。
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反思我们的活动比如,当我们改变这个对象的时候,碰到困难,就要调整我们的活动普通人只是局部地反思自己的活动,而哲学家则从人和世界一般关系的角度来反思自己改造世界的活动近代哲学的问题在于只是从观察者的角度来解释世界,比如解释人的观念的发展过程,或人类精神的进化过程,如黑格尔等 三、认识论的重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中的认识论是按照主体和客体框架来叙述的,它停留在主客体关系的描述上这是一种关于认识的实证理论如果这种认识论要成为一种对认识进行反思的理论,那么,我们就必须从参与者的角度来思考认识论这就是说,人不仅作为主体认识客体,而且要自觉地反思自己与客体的关系我认为,这种反思至少会带来两个方面的重大变革:第一个变革是主客体框架的破除,第二个变革是概念框架的变革 主客体框架中的认识论的核心是强调主体独立于客体,并通过客体所拥有的知识来把握客体当我们把主体的自我反思放在认识的框架中的时候,那么不仅作为主体的我们以及认识的客体是我们思考的对象,而且我们和认识对象的关系也成为思考的对象这种思考就要求我们把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放在人和世界关系的结构中,或者说,要求我们突破主体和客体的框架。
它表明,如果要更好地把握客体,如果要更好地认识自己和对象的关系,那么我们就必须把这种认识放在更广泛、更深入的人和世界的关系之中只是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只是为满足某种特定的需要,我们才把自己与一定的对象分离开来,并把握对象的本质,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才出现(狭义的认识活动)这种狭义的认识活动只是我们生活于世界中的一个环节我们在世界中的生活规定了我们认识什么、如何认识、认识的目标等认识活动中的具体问题而我们在世界中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广义的认识在这里,我们不是简单地用概念来归纳对象,也不是简单地用经验来感知对象在这里,我们获得了许多亲知知识比如,一个微雕师傅获得一种特殊的技巧,这种技巧既不能用语言来表达,也不能用经验来感知这种特殊知识都是每个人亲身参与社会实践中获得的我们所有的人都在世界中生活在生活中,我们都是微雕师傅,我们都获得了关于社会生活中的许多不同方面的亲知知识而这种亲知知识即不能用语言来表达,也不是其他人所能够感知的我们生活中的许多长者对理解和认识社会都有自己特殊的体会,他们在处理社会事务时更有智慧 四、历史观的重构 长期以来,人们都局限在观察者的角度来研究社会历史现象,而缺乏一个参与者的维度。
我认为,在马克思的思想中,观察者视角和参与者视角是结合在一起的如果把这两个视角结合在一起来理解社会历史现象的话,那么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的活动和社会结构的关系,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宏观的历史描述和微观的社会分析的关系,就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历史的规律与个人活动的关系等在这里,我补充讨论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历史的研究与人的社会历史活动的关系问题一般来说,人们认为,历史研究就是人从观察者的角度客观地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然而,任何历史研究都不可能脱离社会历史过程,任何历史研究都是在社会历史进程中发生的或者说,社会历史研究就是人的社会活动的一部分人们以社会历史研究的方式来参与社会历史活动理解历史就是人们理解自身,理解自己所生活的社会过程本身研究历史就是要让历史当前化,使历史成为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于是,表面上,历史研究是要客观地展示历史的状况,而实际上历史研究就是人参与现实社会历史活动的方式因此表面上的观察者视角始终无法摆脱现实社会活动参与者的视角从这个角度说,马克思恩格斯不是仅仅从观察者的角度来描述一般的社会历史规律马克思不是要简单地像达尔文揭示生物进化规律那样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而是要从这种历史规律的研究中发现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方法。
第二个问题是,参与者维度与历史研究的客观性问题人们如果都是从参与者的维度来解释世界,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而随意地解释历史,把历史变成任由自己打扮的小姑娘呢?按照这样的思路来理解历史研究,人都是按照自己改造世界的需要来解释历史如此一来,历史研究的客观性将无法保证在这里,人们是这样来理解历史研究的客观性的:历史研究就是要把某个历史事件重新展示一下,或者把历史规律描述一番这是对历史研究本身的误解真正的历史学(我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必须把历史研究本身当做人展开自己(人类实现自我)的历史活动的一部分历史研究恰恰不是为了描述过去,而是为了将来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研究历史,或者一个民族回顾自己的历史恰恰就是要选择、决定自己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