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苗族“横葬”与祖先崇拜=“news_bd”> 一、苗族横葬习俗 贵州民间谚语称横苗倒仡佬,反映不同民族墓葬的方向特征一般墓葬是顺山势走向挖直向坑,尸体头枕山峰,脚朝山脚,这种头北脚南的埋葬称为顺葬、直葬或竖葬,而把头枕山脚,脚朝山峰的葬法称为倒葬或倒埋,以仡佬族为典型;而顺山势走向挖横向坑,将尸体头东脚西的葬法称横葬或横埋,以苗族为典型民间把头朝东脚朝西的横埋坟叫做苗坟,把头朝北脚朝南的坟墓叫做汉坟 横埋在文献中多有记载如康熙时期黄元治《黔中杂记》载诸苗之俗为父母死,无棺,夹以两木板而横葬之 同治《毕节县志稿》载:苗人葬,掘地成横穴,置板于内,舁尸板上,乃四周设板,加盖掩之,乃筑土 道光《大定府志》载花苗,葬,掘地而置板,舁尸板上,乃置四周及盖若棺,棺必横陈光绪《续修叙永永宁厅县合志》卷20载:(苗)丧,用布匹裹尸入棺,必合甲子乃葬,东向横埋民国时期伍颂圻游贵州撰写《苗风百咏》歌咏花苗丧葬习俗为夹尸四木亦苗风,独有横埋俗不同多地调查也多发现苗族横埋的遗址 今天在川南、黔西北、黔北、黔东等地的苗族都存在这种葬式遗址贵州榕江县三江乡脚车村发现的清代苗族岩墓群,总的特点是墓穴均系在山岩上开凿而成,殓尸不用棺木,墓穴呈东西走向,摆尸方向是头东脚西。
黔西苗族石棺墓的取向多为东西向 当然,横葬并非所有苗族都流行如云南省宾川县苗族选择坟地,以木棒一根用力向空中抛掷,棒横落则横葬,直落则直葬 明清时期至今,广西融水地区苗族主要是顺葬而无横葬横葬也并非苗族所特有云南的德昂族,葬用木棺,竹棺或剖木挖空为棺,入土时横向放置仡佬族支系也有横葬习俗,如锅圈仡佬葬,掘地置木板横陈其尸,如花苗也,必横陈者,曰‘使鬼不知回家也’ 嘉靖《贵州通志》载青山司花仡佬,丧葬亦有棺殓,杀牛祭鬼毕,则横葬于上后有人诱以倒埋,其类几绝 此外,云南省莽人也行横葬从各地的调查看,苗族的横葬习俗,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在清代中期以后逐渐发生变迁川南苗族原来流行横埋的恒恒坟,但在清代中叶后,因受汉俗影响,大多改为顺葬,只有少数姓氏到20世纪40年代时还保持着横葬的葬式,即使已改竖葬,唯棺材在堂内时仍保持横放,以此保持着横葬的痕迹黔西北苗族迟至光绪年间横葬才逐渐改为顺葬 在贵州毕节大南山一带,苗族横埋习俗直到民国初年还可见[11]p59云南昭通地区的苗族,20世纪50年代仍以横葬的居多;文山苗族的横葬方式一直沿袭至今如麻栗坡县猛硐乡的罗姓苗族、八布乡侯姓苗族、曲靖市师宗县纳厦村的侯姓苗族,其坟墓一直保持头朝东脚朝西的横葬。
二、苗族横葬的文化内涵 各地苗族对于横葬的由来,说法不一而正房说、纪念祖先东方说、和龙脉说等是目前较流行的三种说法 1、正房说 《贵州苗族考》认为,苗族横葬,其意谓:中国原为苗族所居,汉人后来,苗人应为长房(或正房),汉人则为厢房,故葬之如此,以表纪念 云南洛旺地区的苗族解释其来由,据传说是在很早很早以前,苗、彝、汉是三弟兄,苗是大哥,彝是二哥,汉是三弟弟兄三人分家时,大哥分得正房,二哥和三弟各分得两边的耳房后来大哥死了,因他的正房是横的,所以就横埋,二哥和三哥的房子是直的,死后就直埋[14]p12惠水县和平镇程番关白苗至今仍行横埋的石棺葬,且称这种葬法为正房,其它葬法为厢房;行石棺葬的为瓦房,木棺葬为草房 2、纪念祖先东方说 这是各地较主流的说法贵州大方苗族实行头东脚西横埋,其意为:苗族祖先由东方迁徙而来,死后魂归故土四川苗族传祖先原住东方,跟着太阳月亮走到西方,认为只有死后东向横埋,死者灵魂才能回到东方故土与祖先相聚杨庭硕认为苗族传统实行横葬,就是由风葬演化而来,意思是祖先原来居住在东方,人死了以后亡魂要回到东方故土与祖先的亡灵相聚苗族下葬前还要由巫师作法,为死者开路,告诉他祖先的历史和迁徙路线,让亡魂沿着祖先迁徙的路线一站一站返回。
3、龙脉说 受风水文化影响,认为横葬容易葬在龙脉上正如风水家所言,横葬者,就局也,龙气来直到头忽转,故宜横云南玉溪和华宁县的苗族认为横葬容易葬着好地脉四川木里苗族怕葬不到地神龙脉上而行横埋,认为即使坟的一头压不到地神龙脉,而另一头总会压上后来由于横埋的易被上方的泥石流淹没,部分群众改横埋为顺埋 贵州清镇市苗族也认为顺葬只能得前后其中一个方向的龙脉,而横葬则是前后左右四个方位,总要得一个方位的龙脉此外,还有一些不太流行的观点如四川苗族认为,先民原来住在两湖地区,所住大瓦房都是横排着的,为了追念祖先和将死者的灵魂送回祖先居住过的地方,故而横埋,以死者的头朝东为标志《民国续修安顺府志》认为苗语有搪山抵岭之谚,苗族石板横葬葬法可抵搪山岭,不虞崩塌 也有认为因为苗族迁徙频繁,为了区别于汉族的坟墓,以便日后回来寻找,所以采用横埋形式以上这些有关横葬的说法同苗族迁徙史和文化交流有关,成为苗族文化的主要标志,反映着苗族的民族意识和观念 横葬龙脉说是受汉族风水文化影响,从文献和遗存看,苗族横葬历史悠久,汉族风水文化影响之前,苗族地区早已有横葬习俗横葬可以更好地葬在龙脉的说法是后人附会之说。
何况,风水影响下,一些地方的横葬开始改为顺葬了如清末以后,贵州毕节的苗族感到横埋埋不着龙脉,发不起来,就逐渐改为顺葬了龙脉说正好解释了横葬的消失是外来文化,特别是汉文化影响民国学者认为由于苗族已信奉基督教者,横葬之风才息横葬正房说是强调中原原为苗族所居,汉人后来,反映了苗族南下西迁的历史;苗族强调自己为正房,汉族人为厢房,意在强调自己曾经的主人地位,实质也是反映苗族的祖先从东方迁来 纪念祖先东方说符合苗族横葬的真正来由横葬的最大特点是墓葬的东西向苗族发祥于我国长江、黄河和淮河的入海处,即浙江、江苏、上海和山东的沿海一带,之后又扩展到安徽、江西、湖北和中原地区,成为以蚩尤为酋长的九黎的部落联盟但由于部落的纷争及民族压迫和欺凌,苗族被迫由北向南,再由东向西迁移,形成定居我国西南部的格局[25]p238苗族世世代代把西迁这一重大事件铭记在心,代代相传苗族古歌生动、形象地叙述了苗族祖先们迁徙的历史和路线《苗族古歌》中《沿河西迁》(有的也译为《跋山涉水》)唱道:六对爹妈爬高山,西迁寻找好生活[26]p653史诗以歌的形式较为完整地保留了民族的迁徙史,对苗族西迁途中的地名都有记录苗族人民长期以来,就是用史歌和各种习俗来记载自己民族的历史,保持着对东方故土的怀念。
横葬多是指土葬而言,其实,苗族洞葬也有尚东习俗贵州苗族历史上有行洞葬的习俗从目前发现的洞葬看,尽管葬洞洞口朝向不一定朝东,但洞内的棺木大头或尸体的脸一定朝东方如惠水县摆金、董上的藏严洞、平坝县的棺材洞、都匀市石龙乡小冲寨的埋人洞以及长顺县交麻乡的天星洞等,可辨认的灵柩都是头东脚西方向陈列其寓意是祖先东方迁徙而来,这样好让亡灵回到故土与祖先亡灵相聚[27]p135麻山地区苗族的洞葬,不管洞朝向何方,但脸一定朝东方,即使现在改为土葬,依然要把死者的头扭向东方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于右任至死不忘的乡愁是苗族横葬的最好注脚 苗族祖先原住长江中下游的东方,东方是苗族发祥地和共同的精神家园,东方成为苗族集体的历史记忆,是苗族千百年来割舍不断的乡愁苗族人死后东向横埋,遥望故土,便于死者灵魂回到东方故土同祖宗团聚因而,苗族横葬有怀念故土和亡魂回归故土的双重内涵 总之,苗族墓葬再现祖先的东方记忆,保持着对东方故土的怀念苗族横葬尚东的文化特点,体现苗族祖先崇拜意识和认祖归宗心理 结语 祖先崇拜是我国各民族共同的宗教信仰苗族墓葬的朝向尚东的习俗,蕴含祖先崇拜的内涵,这在各民族祖先崇拜形式中较罕见。
贵州民间谚语称横苗倒仡佬,反映不同民族墓葬的方向特征头朝东脚朝西的横埋作为苗坟的典型特征,是区别于汉坟的主要标志,是苗族传统墓葬的主要符号,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尽管各地苗族对于横葬的由来,说法不一,但横葬纪念祖先东方说十分流行,也符合苗族历史文化特征 苗族祖先原住东方,东方是苗族发祥地和共同的精神家园,是苗族千百年来割舍不断的乡愁苗族人死后东向横埋,遥望故土,死者灵魂才能回到故土与祖先相聚苗族横葬有怀念故土和亡魂回归故土的双重内涵横葬说明苗族尚东的文化特点,体现苗族祖先崇拜意识和认祖归宗心理苗族横葬有利于苗族强化民族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