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清初三朝的风云女子——庄妃=“news_bd”> 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着一份清人关前崇德元年七月初十日(1636年8月10日)皇太极册立妃子的文书这件册文用满、蒙、汉三种文字书写,黄绩红字,边框金绘龙纹册文中所述本布泰系蒙古廓儿沁国之女,夙缘作合,淑质性成联登大宝,爱仿古制,册尔为永福宫庄妃这里提到的本布泰,就是皇太极的庄妃、顺治帝的生母、康熙帝的祖母,是清初政治舞台上一位具有相当影响的女性她12岁时嫁给皇太极为侧福晋,崇德三年 (1638年)生下皇九开福临在福临(即顺治帝)即位后,被尊为皇太后,到后来孙子玄烨(即康熙帝)8岁登基,又尊为太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康熙给祖母呈上了尊崇的谧号—孝庄仁宣诚宪恭爵诩天启圣文皇后,简称孝庄文皇后孝庄作为一个经历了清初三朝政局的皇室特殊女人,培养辅佐了顺治、康熙两代君主,对清朝的建立和清初政局的稳定起了积极作用,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满蒙联姻嫁给皇太极的庄妃 清朝实行民族隔离政策,规定满汉不许通婚但为了政治、军事方面的利益,对蒙古则采取了恩威兼施的策略早在努尔哈赤时期,建州女真贵族与科尔沁等蒙古诸部封建王公之间便已开始了联姻结盟。
科尔沁部是最早与满族政权结盟并联姻的部落,仅在清人关前,就有21个女儿嫁给满族皇家,孝庄就是其中之 孝庄姓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 (亦作本布泰)对于她嫁给皇太极这桩婚事,皇太极甚至努尔哈赤都十分重视据《清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科尔沁寨桑贝勒遣子台吉吴克善送女与四贝勒(即皇太极)为妃,四贝勒迎之,遇于沈阳城北岗筵宴如礼将至,上(努尔哈赤)率诸贝勒及后妃等出迎十里,又宴之,人城,设大宴,以礼成婚因吴克善亲送其妹,优待之赐以人口、金银、蟒缎、布帛、恺甲、银器等物,甚厚不仅如此,孝庄的姑姑和姐姐也先后嫁给了皇太极由此可见,清廷与科尔沁蒙古的特殊关系以及该部外戚在清廷中的显赫地位 孝庄不仅自己是满蒙政治联姻的实践者,而且也是积极的推行者顺治即位后,为稳定全国的局势,确保后方的巩固,有卓越政治见识的孝庄力主满蒙联姻政策,使之在满蒙关系的维系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顺治朝,满蒙通婚共45次,其中娶蒙古女23人,出嫁皇家女22人孝庄的三个女儿都嫁到蒙古草原,成为维系满蒙联盟的重要纽带 即使是顺治帝两位蒙古族皇后的人选,也是孝庄的爵旨顺治八年(1651年), 册立科尔沁国桌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女,也就是孝庄的亲侄女为皇后。
但顺治对这桩婚姻并不满意,两年后,借口以此女无能废后降为侧妃此后,顺治又 恭奉圣母皇太后慈谕,朋立科尔沁国镇国公绰尔济之女为皇后,其妹妹被封为淑惠妃这些政治性的婚姻,巩固并发展了满蒙关系,使科尔沁蒙古在清初统一大业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尽心辅佐顺治的母亲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日,皇太极暴疾身亡由于皇太极生前未确立继承人,造成了最高统治集团内部出现继承危机孝庄以其政治上的聪明机敏,掌握与调整了时局,使6岁的皇九子福临被拥立为帝,避免年轻的清王朝和军队的分裂,使先祖努尔哈赤及皇太极所开创的统一大业不至毁于一旦这之后,孝庄也是全力辅佐,启世祖章皇帝式廓大业,逐渐成为清初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 顺治在亲政之初,年仅13岁,甚至阅诸臣奏章,茫然不解,孝庄尽心教导顺治帝治国之道,即:民者,国之本治民必简任贤才,治国必亲忠远债,用人必出于灼见真知,在政必加以详审钢断赏罚必德其平,服用必合乎则毋作奢靡,务图远大,勤学好问,惩忿戒嬉倘专事佚豫,则大业由兹替矣凡几务至前,必综理勿倦事实证明,顺治帝执政期间,在政治、军事、经济上的一些策略确是十分成功的,这其中自然少下了孝庄的指授 军事上,由于刚人关不久,清廷以稳定局势为重,采取抚剿并用、软硬兼施的手法。
在清军南下两度大败后,顺治十年(1653年)五月七日,救封郑成功为海澄公,允许郑成功有拥兵自保的权力,随后还承诺泉、漳、惠、湖四府为其驻守之地,对郑成功作出妥协与让步鉴f亲政时社会反满斗争连绵不断,民族矛盾激烈的事实,顺治帝感觉到满汉和谐对维系统治的重要,从而安抚汉人,重用汉官如他对明朝的降将洪承畴十分器重,以其仕明时的原职衔任命他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督察员右都御史,授秘书院大学士,成为清朝首位汉人宰相随后又任命洪承畴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五省,,,授他便宜行事的大权 政治上,主张与民休息,取之有节顺治八年(1651年),下令停止多尔哀为避暑之需在边外修建新城的工程,并免除各省加派银二百五十万两此外,多次免除一些省份的土特产贡品,并一再镯免受灾地区的钱粮,以休养生息同时,严惩贪官,整顿吏治顺治九年(1652年)正月,为摆脱济尔哈朗(和硕郑亲王)干预朝政,谕令内三院:以后一应章奏,悉进联览,不必启和硕郑亲王三月又下令:罢诸王贝勒贝子管理部务,从而集大权于一身,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 经济上,招抚流民,鼓励垦荒,为社会经济秩序的恢复打下稳定的基础顺治十年(1653年),顺治帝采纳范文程、刘余漠等汉官的建议,推行屯田垦荒。
在四月}等地,实行由政府贷给牛具种子银,招民开垦的政策在北方则推行整顿赋役制度,清丈田亩,编审人砚对困弊不堪的社会经济起厂‘些复苏的作用 不只如此,孝庄还身体力行,为维护清初社会秩序稳定作出榜样顺治十一年(1654年)秋,国内多处发生洪涝灾害,顺治降旨特发库银十六万两贩济灾民孝庄将平日节俭所得,发宫中节省银四万两支持贩灾之举福临在孝庄影响下,也拿出了自己的体己银,即御前节省银四万两,共计二十四万两白银, 遣满汉大臣办理地方贩济顺治十三年(1656年),孝庄得知轰辅地区连年荒歉,又把宫中节省银三万两散发给灾民在孝庄辅佐下,顺治帝颁布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秩序渐趋安定,经济得到恢复,清军从人主中原到逐渐定鼎中原,为以后国家统一打下初步基础花,一病不起孝庄诚心辅佐8岁的幼孙皇太子玄烨即皇帝位,并将皇孙留在身边,亲自教导据康熙帝回:自幼龄学步能言时,即奉圣祖母慈训,凡饮食、动履、言语,皆有规度虽平居独处,亦教以周敢越轶,少下然即加以督过,赖是以克有成孝庄尽心教导玄烨治国安邦的道理和本领,时时告诫他勿忘祖宗骑射开基,武备不可弛用人行政,务敬以承天,虚心裁决玄烨对祖母的教诲奉命遵行,无论徒步或骑马,立定射击或快跑射击,他都能左右开弓。
箭射飞禽走兽,很少虚发各种武器,包括人们现在已不再使用的,他都件件精通孝庄的种种教诲与勉励,对康熙影响深远,连康熙自己也说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有今日成立 除了亲自教导外,鬓庄刘帝位的巩固以及清王朝大业的安危与繁荣,也做了妥善处理与精心安排一是结束辅臣专权的局面康熙继位时,由于年少,指定了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人辅政为防山辅臣权力过大,康熙四年(1665年),孝庄特降爵旨,朋立索尼的孙女赫金里氏为皇后,以此来笼络首辅大臣索尼这样既分化了四辅臣,又使索尼对玄烨不生二心首辅大臣索尼病逝后,鳌拜为了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妄图将朝政大权控制在自己手中在铲除鳌拜集团的政治较量中,孝庄又‘次做了精心的筹划与点拨,制定了擒贼先擒王的策略康熙韬光养晦,麻痹鳌拜,最终铲除绊脚石,开}A J口真正意义上的亲政活动 二是平定地方叛乱玄烨亲政后不久,康熙十二年(1673年)及康熙十四年(1675年),年轻的玄烨便面临了凶猛的三藩之乱和布尔尼之乱在这些危机的时刻,孝庄总是能出谋划策,给予孙儿有力支持当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密谋反叛前,孝庄就提醒康熙,在天下太平之际,仍应不忘武备,居安思危。
叛乱发生后,孝庄心甚忧劳,非常关心战局的进展,并念从征将士劳苦,发宫中金帛加搞,支援了平定三藩之乱的战争内蒙察哈部布尔尼趁清军集中力量征讨三藩,无暇北顾之机,发动叛乱当清廷腹背受敌,京城已无兵可调之际,孝庄认为图海才略出众,可当其责,就及时推荐给康熙康熙立召公,授以将印图海果然不负重托,率领数万名八旗家奴,迅即平定了布尔尼叛乱继平定地方叛乱后,康熙二十三年(1683年),清廷统了台湾,进人‘个新的发展阶段,即康乾盛世的前期 康熙二十年后,孝庄日渐衰迈,但康熙还是十分重视祖母的意见,凡遇朝廷有黝陆,上多告(太后)而后行孝庄的安葬之谜鞠养教诲康熙的祖母顺治勺又年(1661年),顺治皇帝得了天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九月,孝庄身患重病康熙看到祖母病危,昼夜不离左右,亲尝汤药,精心侍奉并传谕内阁,非紧要事件,勿得奏闻这年十二月,75岁的孝庄逝世 康熙在安排孝庄的丧葬问题上,为历史留下厂‘个谜依照中国古代帝后合葬的传统习惯,孝庄当从葬于盛京(沈阳)她的丈夫皇太极的昭陵,可是她却被安葬在远离昭陵千里之外的河北遵化清东陵,这是为什么呢? 民间流传,孝庄曾一度下嫁小叔子多尔哀,她自觉对不起前夫皇太极,更怕在阴间受到皇太极的惩罚,因此选择了远离昭陵的清东陵作为永安之所。
还有一种传闻,说孝庄逝世后,也曾依照祖制起送盛京,但送葬队伍行至遵化时,棺谆突然沉重起来,再也抬不动了,杠夫只好安歇请旨恰在这时,康熙做了一个梦,梦中孝庄嘱咐他:吾不忍远离汝父子,决计不与太宗合葬,只在现在棺谆停放处安葬即可遂葬遵化 正史的记载或许更可信些《清圣祖实录》载,孝庄临终前对康熙说:太宗皇太极已安葬44年之久,不要再打开他的陵墓工况且我也很想念你们父开二人,不想远离,所以希望在遵化孝陵附近安葬,这样我就安厂于是,康熙遵照祖母的遗嘱,把灵枢暂时停放在遵化的清东陵直到雍正二年((1724年),鬓庄才正式葬人东陵地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