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十四五”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

上传人:亦*** 文档编号:310071035 上传时间:2022-06-1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7.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州市“十四五”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常州市“十四五”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常州市“十四五”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常州市“十四五”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常州市“十四五”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州市“十四五”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州市“十四五”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刖 S一、开展成效与面临形势(一)“十三五”开展成效(二)“十四五”开展机遇与挑战二、指导思想、基本原那么和开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那么(三)开展目标1 .完备高效的粮食收储保供体系基本建成2 .构建现代粮食仓储物流新格局3 .统一协同的物资储藏保供体系基本建成4 .建设智慧型粮食和物资储藏信息化管理体系三、开展重点和主要任务(一)建设高质量的粮食收储保供体系1 .开展重点2 .主要任务(-)建设统一高效的物资储藏管理体系1 .开展重点2 .主要任务四、重点工程(-)粮食收储保供重点工程备方式,按照就近储藏、调运迅速、保障有力的原那么优化物 资储藏布局。加快建设适应储藏管理和保障要求

2、的基础设 施,基本形成“统筹规划、分级负责、资源共享、集中调配” 的物资储藏保供体系。4.建设智慧型粮食和物资储藏信息化管理体系深入推进“智慧粮食”建设,完善智能化粮库建设,储藏 粮存储企业实现和省、市、县(区)三级平台互联互通,实 现政策性粮食业务信息化和在线监管全覆盖。开展应急物资 储藏库信息化建设,构建覆盖全市的物资储藏管理一体化系 统。加强信息维护、数据归集和应用创新,在平安预警、应 急指挥、应急物流等方面促进粮食和物资储藏信息化融合发 展。推动形成贯通全市的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实现应急管理 数据共享开放、业务协同和互联互通,提高应急监测预警、 监管执法、指挥决策、救援实战、社会发动等能

3、力。三、开展重点和主要任务(-)建设高质量的粮食收储保供体系1 .开展重点(1)建设需求引导的粮食收储体系落实国家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以服务宏观调控、调节稳 定市场、应对突发事件和提升平安能力为目标,坚持市场化 改革取向和保护农民利益并重,系统化推进政策性收购与市 场化收购协调联动的新型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促进市场供需 平衡,确保粮食平安。建立市县(区)储藏粮轮换联动机制, 在引导粮食生产、调控市场、保供稳价、应急供应等方面形 成协同效应。鼓励多元市场主体参与粮食收储。充分调动和激励多元 市场主体参与粮食收储的积极性,优化资源配置,建立社会 责任储藏,构建政府储藏与企业储藏功能互补、协同高效的 新

4、格局。鼓励引导加工企业与收储企业进行专仓收储合作, 探索粮食收割、运输、收购、烘干整理、结算全流程服务。优化资源配置。对规模小、资产差、没有区位优势、在 粮食收储中不能发挥有效作用的国有粮食仓储设施进行有 序淘汰和资产置换。围绕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提升功能, 强化储藏和应急保障职能。推进仓储设施现代化升级。加快提升粮食仓储设施信息 化和智能化水平,推动信息技术与粮食基础设施融合,由基 本能力建设向设施现代化提升和网络协同建设转变。重点推 广绿色仓储设施,进行现代化仓房建设;应用现代化仓储技 术,推行绿色生态储粮;推动装备开发应用,开展现代化装 卸技术;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储粮智能化水平。通过现

5、代 化仓房建设、现代化仓储技术、现代化装卸技术及智能化升 级,提升常州粮食仓储设施现代化整体水平。(2)建设共享开放的产销衔接体系构建产销区合作协调机制。推动扩大产销合作规模,提 高粮食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区域性粮食产销合作洽 谈会、交易会品牌效应,建立健全市内、外粮食产销合作平 台,构建长期高效精准的粮食产销合作关系。以供应链管理 合作模式为抓手,深化不同区域间产销衔接,建立互惠互利、 双赢共享的粮食产销协作机制。探索政府层面战略合作机制。探索建设政府层面应急保 障一体化合作机制,逐步扩大政府间产销合作规模,构建长 期高效精准的粮食产销合作关系。强化政府合作,探索江浙 沪三方政府签订协

6、作储藏协议,实现储藏融合。推行产品质 量认证、市场监测结果互认,加快市场流通,共享市场监测 和预警信息,共同应对突发事件。积极探索“互联网+粮食”产销新模式。因地制宜,探索“互 联网+粮食”创新产销合作方式,构建政府、平台、企业三个 层面共享开发、互为补充的高质量产销衔接体系。(3)完善粮食应急保供体系建设完善粮食应急体系建设。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资源、市 场运作、军民共用、平急结合原那么,加快构建粮食应急供应 保障网络。提升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完善市、县(区)两级 应急保障机制,加强应急网点建设,分区域建设综合应急保 障中心,提高综合应急保障能力。至十四五”末,初步建成 市级统筹协调,区域保障调

7、配有力,市、县(区)应急保障 功能突出的应急保障体系,形成逐级保障、层级响应、小灾 域内自救、大灾区域救助的粮食应急保障机制。完善粮食应急供应预案。根据突发事件类别级别、粮食 供求状况和舆情反映,细化粮食应急应对措施,强化粮食应 对突发事件能力。按照突发事件分类和事件级别,修订完善 粮食响应和应对预案,制定粮食供应方法,明确供应标准、 加工预案、运输方法、配送方式等。细化克服灾情导致粮食 市场不良影响的应对措施,加强舆情干预,稳定社会心理预 期,确保粮食市场平稳有序。组织粮食应急预案演练,保证 应急预案科学、协调、高效,切实提升应急保障能力。2 .主要任务(1)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开展构建粮食生产

8、、流通、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经营模 式。向上延伸抓粮源,开展规模种植,开展粮源基地;向下 延伸推动粮食精加工,抓好粮食流通链、供应链和监管链, 谋求更高的市场份额和投资回报。扶持企业向全产业链发 展、多元化经营、集团化管理的现代企业方向开展。以龙头 企业为引领,逐步扩大全产业链辐射面,加速资源、资金、 资产集聚,形成辐射范围广、带动能力强的粮食产业集群, 促进产业经济规模化开展。以产业集聚为依托,积极创立粮油品牌。顺应国家供给 侧改革的要求,扶持规模以上加工企业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 展之路,促进生产要素向品牌集聚,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支持各地积极申报“中国好粮油”“江苏好粮油”产品、地理标

9、志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公用品牌,积极加入“苏米”品牌联盟 等。加大粮食产品的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粮食产品行为,加强行业信用体系建 设。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与粮食产业融合。加快工业云、大 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粮食生产、加工、流通、 消费等领域的应用,建成具有常州特色的“智慧粮食”新体系。 推广“粮食种植+社会化服务”模式,建立一批专业化、市场化 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延伸服务链,提供烘干收储、农资供 应、土地托管、统防统治等全程化的生产服务,并支持其 提供绿色食品私人订制、乡村旅游等生活服务,推进产业 融合开展。(2)完善粮食仓储物流设施调整结构、提升功能

10、、优化布局,加大对“小散旧”粮食 仓储设施整合集聚建设力度,鼓励建设高标准粮食仓储设 施。统筹考虑人口分布、生产布局、交通条件等因素,积极 争取财政资金,支持有仓容建设需求的地区新建、改扩建仓 储设施,精准补齐设施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提升优质 增量供给,优化粮食收储库点、粮食烘干设施等功能布局, 粮食仓储设施布局进一步优化。大力推进新技术应用。推广应用先进散粮接发设施等作 业新装备、新技术、新工艺,大力推广设施的标准化建设, 提升粮食接卸及分拨集散能力。推进先进储粮新技术应用, 配备粮情测控、机械通风、环流熏蒸和谷物冷却等绿色储粮 技术。配合信息化物联网新技术,建成设施设备现代化、绿 色储

11、粮生态化、仓储管理规范化、物流网络智慧化的粮食仓 储物流体系。构建长三角粮食仓储物流枢纽。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投入力度,打造粮食和应急物流枢纽,支撑常州长三角中轴 枢纽建设。以长江港、航空港、铁路奔牛港三港以及综合保 税区三港一区”为依托,对接全省“三横三纵”粮食物流重点 线路,整合物流基础设施资源,打造常州粮食和应急物流产 业园,形成区域粮食物流节点,积极承接国内外粮食和物资 集散中转,着力打造外联国际,北接东北、苏北,面向华东 地区的粮食和物资应急物流中心,形成“通道+枢纽+网络”的 仓储物流格局,巩固和提升常州中轴枢纽城市地位。(3)推进粮食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和升级坚持统一建设规划、统一

12、技术标准、统一管理平台,全 面建成统一的标准规范、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平安支撑、 运行保障体系,形成“大平台、大数据、大系统”深度融合, 储藏动态监管、应急指挥调度、平安风险监测预警等应用协 同运行的新局面,粮食大数据治理、智能决策支持和信息化 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推进粮食政策性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和升 级,对接省级平台,联接市县(区)收储企业,提升收购、 储存、调运、加工、供应等各个环节信息化水平,实现横向 互联、纵向互通、信息共享。支持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推广 “网上粮店”“主食厨房”等新型粮食零售业态,促进线上线下 融合,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一站式”服务。(-)建设统一高效的物资储藏管理体系1

13、.开展重点(1)建立健全物资储藏管理体制和机制建立健全政府物资储藏管理体制。坚持属地为主、分类 管理、分级负责、高效联动的原那么,进一步完善市、县(区) 分级负责、分级储藏、分级管理的物资储藏管理体制。强化 市级物资储藏应对区域性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和市场波 动的统筹应对能力,落实市县(区)物资储藏应急保障的主 体责任。按照责任共担、合作建储、统筹使用、分级管理的 原那么,建立健全物资储藏责任落实和运用机制,强化物资储 备的集中管理和统筹协调。强化部门分工协同机制,各专业 物资储藏部门间应建立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密切配合、协 同高效的应急保障机制,形成重大突发事件应对合力,提高 应急保障效率

14、。强化日常储藏管理机制。规范物资储藏运行环节,保证 物资储藏采购、储存、轮换、应急调拨、财务统计各环节规 范运行。建立保管标准,落实保管责任,确保储存平安。规 范物资储藏质量管理,严把物资出入库质量,定期开展质量 检查。完善物资储藏轮换机制,明确储藏物资更新周期、轮 换原那么、调整标准,同时做好物资回收和报废工作,做到物 资储藏质量全程监管。(2)强化提升物资管理基础储藏加快物资储藏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就近储藏、调运迅速、 保障有力的原那么,优化物资储藏布局,加快建设适应储藏管 理和保障要求的仓储设施,形成市县(区)纵向衔接、横向 支撑的多级物资储藏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综合考虑应急储 备、调节性储

15、藏和战略性储藏储存需求确定。建立健全物资储藏品种目录。将全市物资储藏种类分为 救灾应急性储藏、调节性储藏和省级战略性储藏。物资储藏 落实计划指令方式,各级政府必须按上级要求充实物资储 备,在此基础上,可自行增加应急需要的品种数量。救灾应 急性储藏按照规模适度、应急够用、保障有力、本钱节约的 原那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常州市实际确定应急 物资储藏目录。调节性储藏根据国家政策落实,战略性储藏 根据国家政策和上级政府指示执行。提升物资管理信息技术保障水平。运用大数据、物联网 等现代科技手段,加强互联网技术在物资储藏设施建设、保 管、动用、轮换和日常管理中的应用,加强对现有储藏设施 的信息化

16、改造,提高地方储藏物资全过程、自动化监管能力。 建立各类物资储藏主管部门间物资储藏信息共享共用和协 调机制,加强物资储藏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全市储藏物 资的动态调节,提升资源统筹利用水平、物资调配效率和协 同保障能力。(3)探索创新物资储藏方式落实政府储藏、企业责任储藏和城乡居民储藏有机结 合、互为补充的物资储藏制度。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积极开 展协议储藏和生产能力储藏,保持合理社会库存总量,防范 平安风险。完善政府储藏运营方式,探索推进政府通过合同、 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服务,建立企业协议储藏、生产能力 储藏、社会目录储藏等机制,提升物资储藏应急保障社会参 与度。整合共享军地资源,探索建立军民融合机制,加强国 防发动物资储藏,提升军民融合综合保障能力。鼓励和引导 社区、企事业单位和家庭储藏基本的应急自救物资和生活必 需品。探索运用金融工具,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