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_1

上传人:ting****789 文档编号:310048765 上传时间:2022-06-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触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_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触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触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_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触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专利名称:触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触控显示装置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显示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触控显示装置。背景技术: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大量应用于日常生活,越来越多的显示装置搭载触控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被众多消费者所青睐。消费者在注重触控显示装置功能的同时,还希望触控显示装置有较薄的外形。在现有技术中触控显示装置包括背板、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触控面板,其中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触控面板是依序堆叠在背板上,且在背光模组与背板之间还配置有电池,因此背板需要有足够的厚度以增加其支撑强度,然而,背板的厚度较大会导致触控显示装置较厚

2、,不利于触控显示装置的薄型化设计。虽然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TWM327036已揭露一种窄边框的液晶显示器,且中国专利CN201517751及CN1821852也已揭露薄型化的背光模组,但其仍未有效解决触控显示装置中因背板为主要的重量支撑构件而无法薄型化的问题。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具有厚度较薄的优点。为达到上述优点,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背板、框架、承载片、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触控面板。框架包括内框、外框及多个连接元件。外框环绕于内框的外侧且配置在背板上。这些连接元件连接于内框与外框之间。承载片固定在内框的底部,而背光模组则是配置在承载片上。显示面板配置在内

3、框上,且位于背光模组的上方。触控面板配置在外框上,且位于显示面板的上方。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外框具有底面,底面位于背板上,而内框与背板之间具有一容置空间。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外框还具有第一承载面,而触控面板配置在第一承载面上。相对于上述底面。内框具有第二承载面,且第一承载面相比第二承载面远离上述背板。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内框具有阶梯状承载面,此阶梯状承载面具有低承载面与高承载面,显示面板配置在低承载面上。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遮光胶带,贴附于内框的高承载面及部分的显示面板。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电池,配

4、置在上述的容置空间内。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一胶框,胶框配置在内框内,并位于背光模组上方并邻近显示面板。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一胶带,贴附于胶框与背光模组之间。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一柔性电路板,设置于该胶框与该背光模组之间。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承载片具有反射面,且背光模组是配置在反射面上。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背光模组还包括导光板及光源,导光板配置在承载片上,光源配置在导光板的一侧。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外框、该背板及该触控板之间围成一容纳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容纳空

5、间用以容纳该显示面板的控制电路、该触控显示装置的中央处理器、存储器或天线。在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显示装置中,背光模组是配置在框架的内框的内侧,显示面板位于背光模组的上方,触控面板配置在框架的外框上,且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触控面板的大部份重量由框架的连接元件承载,因此背板不需有较高的强度,可减小背板的厚度。另外,连接元件是横向连接于内框与外框之间,其可有效利用触控显示装置的内部空间,不会增加触控显示装置的厚度。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图I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触控显示装置的

6、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I所示框架的平面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框架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I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触控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请参阅图I及图2,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100包括背板110、框架120、背光模组130、显示面板140、触控面板150及承载片155。框架120包括内框122、外框123及多个连接元件124,外框123环绕于内框122的外侧且配置在背板110上。这些连接元件124连接于内框122与外框123之间。承载片155固定在内框122的底部,且背光模组130配置在承载片155上。显示面板140配置在内框122上,且位

7、于背光模组130的上方。触控面板150配置在外框123上,且位于显示面板140的上方。值得一提的是,触控面板150上还可设置用以保护触控面板150的玻璃片(图未示)。详细而言,背板110为平板状结构,其例如是触控显示装置100的后盖。外框123具有彼此相对的底面123a及承载面123b,其中底面123a位于背板110上,而承载面123b是用以承载触控面板150。特别的是,内框122具有承载面122a,而承载面123b相比承载面122a远离背板110。也就是说,以背板110为基准来看,承载面123b的高度高于承载面122a。图3为图I所示框架的平面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框架的局部立体示意图。请参

8、阅图3与图4,本实施例的内框122是由四根相互连接的承载条122b所构成,其中至少有一根承载条122b具有阶梯状的承载面122a,如图4所示。而此阶梯状承载面122a具有低承载面122e与高承载面122f,高承载面122f与背板110的距离大于低承载面122e与背板110的距离。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140即是配置在低承载面122e上的。特别的是,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100还可以包括有遮光胶带180,贴附在内框122的高承载面122f及部分的显示面板140上,以固定显示面板140与内框122的相对位置。请再次参照图I及图3,由于框架120所承载的部件,例如背光模组130、显示面板140及触控面

9、板150,其重量主要是由连接元件124来支撑。如此一来,即可减轻背板110的负重,进而可使用厚度较小的背板110。为了使连接元件124有足够的强度,连接元件124的大小、数量、厚度及排列方式可依照实际的承载需求而定。请再次参阅图I及图2,承载片155可贴附于内框122的底部,且其例如具有反射面155a,而背光模组130即是配置在反射面155a上的。背光模组130例如包括光源133、导光板134及多个光学膜片135。光源133及导光板134配置在承载片155上,且光源133位于导光板134的一侧。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触控显不装置100的背光模组130为侧光式,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

10、中,触控显示装置100的背光模组130也可为直下式。光学膜片135配置在导光板134上,这些光学膜片135例如包括扩散片或棱镜片,但不以此为限。显示面板140则是配置在光学膜片135上。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触控显示装置100还可包括电池160、胶框170及柔性电路板(FPC) 175。电池160配置在背板110与内框122之间的容置空间(图未标示)内。本实施例的胶框170例如是两垂直连接的条状物,其配置在内框122内,并位于背光模组130上方而邻近显示面板140,用以进一步限制显示面板140在内框122上的移动。在本实施例中,胶框170例如是以胶带(图未示)贴附于背光模组130上。在本实

11、施例中,柔性电路板175设置于该胶框与该背光模组之间,进一步地,柔性电路板175贴覆于光源133之上。请再次参阅图2,外框123、背板110及触控面板150之间围成容纳空间190,用以容纳显示面板140的控制电路、触控显示装置100的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 CPU)、存储器或天线等。在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显示装置中,背光模组是配置在框架的内框的内侧,显示面板位于背光模组的上方,触控面板配置在框架的外框上,且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触控面板的大部份重量由框架的连接元件承载,因此背板不需有较高的强度,可减小背板的厚度。另夕卜,连接元件是横向连接于内框与外框之间,其可有效

12、利用触控显示装置的内部空间,不会增加触控显示装置的厚度。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不必达成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摘要部分和标题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的搜寻,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此外,本说明书或申请专利范围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用以命名元件的名称或区别不同实施例或范围,而并非用来限制元件数量上的上限或下限。参考标号表100 :触控显示装置110:背板120 :框架

13、122:内框122a:承载面122b :承载条122e :低承载面122f:高承载面123 :外框123a :底面123b :承载面124 :连接元件130 :背光模组133 :光源134:导光板135 :光学膜片140 :显示面板150 :触控面板155 :承载片155a:反射面160 电池170 :胶框175:柔性电路板180 :遮光胶带190 :容纳空间权利要求1.一种触控显不装置,包括一背板,一框架,一承载片,一背光模组,一显不面板,及一触控面板;其中 该框架包括一内框,一外框,以及多个连接元件,该外框环绕于该内框的外侧且配置在该背板上,该多个连接元件连接于该内框与该外框之间; 该承载

14、片固定在该内框的底部; 该背光模组配置在该承载片上; 该显示面板,配置在该内框上,且位于该背光模组的上方;以及 该触控面板,配置在该外框上,且位于该显示面板的上方。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框具有一底面,该底面位于该背板上,该内框与该背板之间具有一容置空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框还具有一第一承载面,该第一承载面相对于该底面,该触控面板配置在该第一承载面上,且该内框具有一第二承载面,且该第一承载面相比该第二承载面远离该背板。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内框具有一阶梯状承载面,该阶梯状承载面具有一低承载面与一高承载面,

15、且该显示面板配置在该低承载面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一遮光胶带,该遮光胶带贴附于该内框的该高承载面及部分的该显示面板上。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一电池,该电池配置在该容置空间内。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一胶框,该胶框配置在该内框内,并位于该背光模组上方而邻近该显示面板。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一柔性电路板,该柔性电路板设置于该胶框与该背光模组之间。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承载片具有一

16、反射面,且该背光模组配置在该反射面上。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及光源,该导光板配置在该承载片上,该光源配置在该导光板的一侧。11.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框、该背板及该触控板之间围成一容纳空间。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容纳空间用以容纳该显示面板的控制电路、该触控显示装置的中央处理器、存储器或天线。专利摘要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背板、框架、承载片、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触控面板。框架包括内框、外框及多个连接元件。外框环绕于内框的外侧且配置在背板上。这些连接元件连接于内框与外框之间。承载片固定在内框底部,背光模组配置在承载片上。显示面板配置在内框上且位于背光模组的上方。触控面板配置在外框上,且位于显示面板的上方。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显示装置具有厚度较薄的优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