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

上传人:爬*** 文档编号:310042235 上传时间:2022-06-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3.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XX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XX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目录一、基本情况1二、困难与问题21.非遗项目宣传不够。22.传承保护体系缺乏。23.人力物力投入不足。24.推陈出新步伐缓慢。2三、对策与建议3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32.完善工作机制,强化保护措施。33.重视人才培养,扩大传承空间。34.狠抓基础建设,推动传承发展。4近期,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县文广局,对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一、基本情况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特色鲜明。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相继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联席会议制

2、度,组建了专家评审委员会,县级保护中心和普查专业队伍,加强了县级名录、数据库、重点项目申报体系建设,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我县省级非遗项目9个,非遗传承人5人;市级非遗项目7个,传承人3人;列为县级保护名录30多个,出版了岐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二、困难与问题1.非遗项目宣传不够。非遗文化资源大多分散存留或流传于民间,流失严重,传世不多,面临消亡的现实。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对非遗缺乏了解,认知度不高,宣传不够。现有的非遗项目参与大型演艺、节庆活动和各类比赛较少,开放度较低,社会力量关注和参与不足。2.传承保护体系缺乏。多数传承保护项目以个体小工厂、小作坊、工作室、

3、店铺形式存在,规模小、人员少、资金少,发展空间受限,难以产生较大经济和社会效益。一些传统项目属独门绝技,濒临失传,传承人培养断层严重。旅游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未能与非遗保护与利用紧密对接。3.人力物力投入不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除国家、省级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可获得部分款项补助外,非遗保护部门没有足够的保护经费和人员,县文化馆缺乏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音像、实物资料展厅,濒危、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艰难。4.推陈出新步伐缓慢。民间文化表现形式和内容默守陈规,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有些项目缺乏生产生活基础,缺乏创新和发展,传承困难。有些民间艺人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指

4、导和训练,自身专业水准、精益程度不高,制约了非遗项目的传播效果。三、对策与建议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一要发挥教育、文化部门的文化传承使命,在中小学生中开展非遗传承保护知识普及,培养中小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和爱好。二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实物展示和民间文艺演出频次,增进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地了解,吸引更多的人参与保护。三要组织有关专业人员编写非遗传承保护宣传手册,借助旅游平台,发放给广大群众和外来游客扩大宣传面,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2.完善工作机制,强化保护措施。一要采取县文化馆“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运作方式,设立“岐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配置2-3名专

5、业专职工作人员,专门负责非遗保护工作并开展经常性工作。二要在重要节日举办民间文化艺术节,借助周公庙、三国小镇、周文化景区、诸葛亮庙等景点节庆活动举办民间手工艺品展览,扩大对外影响,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工作。三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将非遗保护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濒危重点项目抢救。同时,通过项目申报及文化成果展示,积极争取国家扶持政策资金补助,建立非遗保护电子档案库和音像、实物资料展厅。3.重视人才培养,扩大传承空间。一要尽快制定出台相关管理办法,资助和扶持民间艺人、鼓励老艺人带徒授艺,把技艺传给后辈,培养接班人,把非遗项目传承下来。二要引导民间艺术家协会等社团组织,以弘

6、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开展研究和实践活动,支持民间艺人在创新题材、开拓市场上狠下功夫,使一些具有较大生存空间的非遗项目发扬光大。三要加强对专业人才和民间文化传承人的教育培训,邀请传承人进校园表演、传授,也可设立校外非遗培训班,发挥校园在非遗保护传承中对青少年教育的熏陶作用。4.狠抓基础建设,推动传承发展。一要抢抓乡村振兴的历史发展机遇,加大对传承载体的建设,在“六美”乡村建设中,申报和争取实施一批城镇文化基础设施项目,配套建设民间文化表演展示设施,夯实镇村文化基础设施根基,为非遗保护创造良好环境。二要争取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对“非遗”保护工作的支持,通过建立扶持和激励机制,拓宽投资渠道,加大社会参与保护力度。三要坚持提升非遗项目自身质量,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创新内容表现形式,使特色项目更加规范、更具吸引力。将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对一些特色精品项目要积极推行商业化运作,扩大发展规模,充分发挥市场对文化的推动作用,提升非遗项目自身价值和社会效益。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