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教科版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含四套题)1

上传人:徐** 文档编号:310018784 上传时间:2022-06-1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教科版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含四套题)1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教材教科版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含四套题)1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教材教科版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含四套题)1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新教材教科版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含四套题)1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新教材教科版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含四套题)1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材教科版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含四套题)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教科版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含四套题)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新教材教科版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卷五年级 科学(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分数科学知识部分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1.我国古代把一昼夜分为_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_小时。2.水银是一种液体,它受冷时体积会_。实验室使用的水银温度计就是利用_的原理制成的。3.昼夜更替是由于地球_引起的;四季更替是由于地球_引起的。4.物体在水中会受到_的作用,方向是_,和重力的方向相反。5.一木块静止浮在水面上,木块受到的浮力_它受到的重力。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_重力。(填“

2、大于”“等于”或“小于”)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在水中搬石头比在陆地上搬同样大小的石头要省力。( )2.如果两杯液体的重量一样,那么它们的体积也一定相同。( )3.日晷是古人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的一种工具。( )4.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四分之一大小放入水中就是浮的。( )5.大小相同的铁块和铜块,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6.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12个时区。( )7.由于钢铁比较坚硬,所以铁块受热后体积不会发生变化。( )8.密封的冷水袋放入热水中,一段时间后冷水袋会上浮。( )9.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的体积叫

3、作排开的水量。( )10.衣服不能给我们的身体增加热量。( )三、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1分,共30分)1.红墨水滴在( )水中扩散得最快。A.热 B.冷 C.温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北向南3.夏天用棉被把棒冰盖起来,棒冰比暴露在阳光下( )。A.化得快 B.化得一样快 C.化得慢4.在金属的大家庭里,有两种金属是热缩冷胀的,它们是( )。A.银和水银 B.锑和铋 C.铁和铝5.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 )来达到上浮和下沉。A.轻重 B.大小 C.体积6.下面( )图所示的摆在一分钟时间里摆的次数最多。7.提出“日心说”理论的是波兰天文学家(

4、)。A.托勒密 B.哥白尼 C.傅科8.下列材料中,最适合用来制作锅铲手柄的是( )。A.铜 B.不锈钢 C.塑料9.300毫升的滴漏实验中,前10毫升水和最后10毫升水比较,( )。A.前10毫升水滴得快B.前10毫升水滴得慢C滴的速度是一样的10.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 )。A.头顶正上方 B.北斗星 C.北极星11.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相比,最轻的是( )。A.马铃薯 B.清水 C.浓盐水12.地球上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的周期大约是( )。A.24小时 B.30天 C.365天13.在科学实验中,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不允许或不能对研究对象进行实验我们可以采用( )的方法展开

5、研究A.对比实验 B.模拟实验 C.实验推理14.时间流逝的速度是( )。A.白天慢,晚上快 B.白天快,晚上慢 C.一样快15.如图,根据容器内的水面不断上升来计时的水钟,一般把这种水钟叫( )。A.泄水型水钟 B.受水型水钟 C.流水型水钟科学探究部分四、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7分)1.在“谁先迎来黎明”的模拟实验中,不同的材料或动作各代表什么:围成一圈的同学代表了_;贴有地名方位标志的同学代表了_;红色纸片代表了_;按某种方向转动代表了_;先看到红色纸片代表了_。2.下列哪些在清水中是沉的_;下列哪些在清水中是沉的_。蜡烛马铃薯苹果回形针木块小石头铁块泡沫块五、填图题。(

6、本大题共3小题,第1题分、第2题2分、第3题4分,共8分)1. (2分)如图,太阳光能照亮整个地球吗?请用阴影表示不能被照亮的部分。2.如图,A、B代表北京和纽约,北京是中午12点,纽约是晚12点,请在()中填上北京或纽约。A代表( ) B代表( )3.如图用一只小地球仪模拟地球公转。当转到位置时,北半球阳光_射,是_季,这时,南半球阳光_射,是_季。六、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题8分、第2题10分,共18分)1.(8分)如图是热水壶。将刚煮沸的热水倒入空的热水壶后,有时木塞会砰地一声跳出来。图右是热水壶内部结构。(1)分析热水倒入空的热水壶后,导致木塞跳出来的原因主要是_。(2)热水壶

7、两层玻璃之间抽成真空的作用是( )。A.加快热传递 B.减缓热传递 C.阻隔热传递(3)我推测,软木塞这种材料是( )。A.热的不良导体 B.热的良导体 C.无法推测(4)结合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灌装开水时最合理的是( )。A.将木塞塞得更紧些 B.将热水灌满再塞紧木塞C.倒入开水(留少量的空气)后等一会儿再塞紧木塞2.(10分)小明在做摆的研究时认为,摆的快慢可能与摆锤重量、摆绳长短和摆幅大小有关,他选择了其中一个因素进行研究,并写出实验方案研究的问题:摆的快慢可能与摆绳长短有关。实验需要的器材:_、_、计时器、支架。(2分)不变的条件:_。(2分)改变的条件:_。(2分)实验方法和步骤:_

8、。(2分)得出的结论:_。(2分)七、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第1题4分、第2题3分,共7分)1.如图,有这样两杯外观一样的液体,其中一杯是浓盐水,杯是清水,你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区分开来吗?请写出区分的办法:(不能用尝的方法)(1)_。(2分)(2)_。(2分)2.小东的乒乓球不小心踩瘪了,但没有漏气。你有办法使踩瘪的乒乓球鼓起来,完如初吗?把你的想法和理由写下来。_(3分)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答案:12 2 2. 答案:缩小 热胀冷缩 3. 答案:自转 公转 4. 答案:浮力 竖直向上 5. 答案:等于 小于二、判断题。1. 答案: 解析:水中的石头会受到浮力,搬起来更省力。2. 答案

9、: 解析:不同液体的比重不同,相同质量的液体,体积不一定相同。3. 答案: 4. 答案: 解析:橡皮在水中是沉的,四分之一的橡皮也是沉的。5. 答案: 解析:铁块和铜块都是沉在水中的,排开的水量相同,产生的浮力相同。6. 答案: 解析:人们以15经线为一个时区,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7. 答案: 解析:坚硬的钢铁也会出现热胀冷缩的现象。8. 答案: 9. 答案: 10. 答案:解析:衣服不会产生热量,只能起保暖的作用。三、选择题。1. 答案:A 解析:在热水中,微粒的热运动较快。2. 答案:B 3. 答案:C 解析:棉被具有保温作用,可以减缓棒冰的融化。4. 答案:B 5. 答案:A 解析:潜

10、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轻重来实现自由沉浮的。6. 答案:A 解析:摆长越短,摆动速度越快。7. 答案:B 8. 答案:C 解析:锅铲手柄适合用热的不良导体来制作。9. 答案:A 解析:水越多,滴水的速度越快。10. 答案:C 11. 答案:B 12. 答案:A 解析:昼夜交替的周期为1天,约为24小时。13. 答案:B 14. 答案:C 解析:时间的流逝速度是固定的。15. 答案:B四、填空题。1.答案:地球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人们 太阳 地球的自转 迎来黎明2. 答案: 五、填图题。1. 答案:略2.答案:A代表纽约 B代表北京3.答案:直 夏 斜 冬六、分析题。1. 答案:(1)热水壶内空气受

11、热膨胀(2)B(3)A(4)C2. 答案:木条(或塑料棒) 金属圆片 金属圆片大小 金属圆片在木条(或塑料棒)上固定的位置 将金属圆片分别固定在离木条(或塑料棒)一端10厘米处、20厘米处、30厘米处,分别记录金属圆片在这三个位置时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重复3次摆的快慢和摆绳长短有关,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七、简答题。1. 答案:(1)用天平和量杯称同等体积的液体,质量大的是盐水,质量小的是清水(2)把马铃薯放到两杯液体中,浮起来的是盐水,沉下去的是清水2. 答案:将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乒乓球就鼓起来了 新教材教科版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卷五年级 科学(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分数一、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19分)1.把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泡沫塑料块有一个的_力,我们把这个力称为_。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地球公转的方向是_。3.我国古代把一昼夜分为_,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_个小时。我国目前采用的标准时间是_。4.一般物体在受热时体积_,受冷时体积_,我们把物体的这种变化叫做_。5.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_”理论后,波兰天文学家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