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工地建设指导方案

上传人:j**** 文档编号:310011235 上传时间:2022-06-14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67.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工地建设指导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数字工地建设指导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数字工地建设指导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数字工地建设指导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数字工地建设指导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字工地建设指导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工地建设指导方案(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字工地”建设实施方案第一章数字工地信息平台建设现状分析6一、建设背景6二、建设目的6三、建设必要性6第二章平台建设价值8一、“数字工地”定义8二、平台建设的价值8第三章平台建设保障措施10一、集团专项小组10二、管理制度保障措施10三、技术保障措施11四、工作要求11第四章项目建设流程12一、项目成立数字工地领导小组12二、确定职责及分工12三、确定建设内容及模块12四、制定项目实施策划12五、汇报制度12第五章建设方案13一、平台建设划分标准:13二、平台建设内容:13(一)基础版161.数字工地平台建设161.1“数字工地”管控平台161.2“数字工地”手机APP162.人员管理162

2、.1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162.2门禁管理172.3安全教育173. 视频监控管理174. 安全管理184.1风险分级管控184.2隐患排查治理185. 安全智能硬件管理185.1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身份识别185.2塔机监测185.3吊钩可视化195.4升降机监测195.5卸料平移监测196. 质量管理206.1质量排查治理207. 生产管理207.1进度计划208. 物料管理208.1智能物料管理209. 绿色施工管理219.1环境监测系统219.2智能喷淋系统2110. BIM+技术管理2110.1可视化交底2110.2BIM 模型可视化2110.3二维码应用2110.3施工场地优化布置21(

3、二)创益版231.数字工地平台建设231.1“数字工地”管控平台231.2“数字工地”手机APP232.人员管理232.1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232.2门禁管理242.3安全教育243. 视频监控管理243.1远程监控系统253.2智能视频监控系统254. 安全管理254.1风险分级管控254.2隐患排查治理255. 安全智能硬件管理265.1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身份识别265.2塔机监测265.3吊钩可视化265.4智能螺母监测275.5升降机监测275.6高支模监测275.7深基坑监测275.8卸料平移监测285.9临边孔洞防护监测286. 质量管理286.1质量排查治理286.2实测实量286

4、.4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在线监测系统296.5标养室监测297. 生产管理297.1进度计划297.2无人机应用298. 物料管理298.1智能物料管理298.2智能钢筋点根308.3见证取样309. 绿色施工管理309.1环境监测系统309.2智能喷淋系统309.3用水用电在线监测系统309.4车辆未清洗监测3010. BIM+技术管理3110.1可视化交底3110.2BIM 模型可视化3110.3二维码应用3110.3施工场地优化布置3111. 智慧展厅31(三)标准版321.数字工地平台建设321.1“数字工地”管控平台321.2“数字工地”手机APP322.人员管理322.1劳务实名制管理

5、系统322.2门禁管理332.3安全教育332.4智能安全帽343. 视频监控管理343.1远程监控系统343.2智能视频监控系统344. 安全管理354.1风险分级管控354.2隐患排查治理354.3危大工程管控355. 安全智能硬件管理355.1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身份识别355.2塔机监测365.3吊钩可视化365.4钢丝绳探伤监测365.5智能螺母监测365.5塔吊激光定位365.6升降机监测375.7高支模监测375.8深基坑监测375.9智能烟感375.10卸料平移监测385.11临边孔洞防护监测385.12智能广播386. 质量管理386.1质量排查治理386.2实测实量396.3工

6、序验收396.4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在线监测系统396.5标养室监测397. 生产管理407.1进度计划407.2精益生产管理407.3无人机应用408. 物料管理408.1智能物料管理408.2智能钢筋点根408.3见证取样419. 绿色施工管理419.1环境监测系统419.2智能喷淋系统419.3用水用电在线监测系统419.4车辆未清洗监测4110. BIM+技术管理4110.1可视化交底4110.2BIM 模型可视化4210.3二维码应用4210.3施工场地优化布置4211. 智慧展厅42“数字工地”建设实施方案为积极推进“数字工地”建设工作,实现信息技术与施工现场管理深度融合,提升施工现场

7、现代化管理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根据数字化转型需要,制定本方案。第一章 数字工地信息平台建设现状分析一、建设背景随着企业的发展,在建工程的数量和业务范围不断增多,工程规模不断扩大,项目管控的宽度和难度也越来越大,传统的管理模式已无法更好的满足项目管控需要,利用信息化、数字化管控手段,推进“数字工地”建设,成为现代化项目管理的必然选择。二、建设目的传统的现场管理存在管理成本压力大、安全隐患发现难、规范操作落地难、现场施工环境恶劣等诸多难以解决行业的难题。通过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建设“数字工地”管控平台,实现公司、项目部对施工现场在线监控、远程监管、自动监督、调度指挥,随时随地掌握项目的进展情况,对

8、施工现场“人机料法环”等关键要素做到全面感知和实时互联,实现项目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通过“数字工地”系统,对计划、技术、安全、质量、人员、机械、物料等管理进行一体化、数字化管控,实现数据的汇总分析和智能识别,为项目管理层建设一个数据实时汇总、生产过程全面掌握、项目风险有效降低的“管控平台”。全面实现全集团 “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管理一条线”的信息化监管目标。三、建设必要性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经的业务信息化、平台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持续提升三个阶段而言,目前信息化建设正处于业务信息化转为平台信息化阶段,工程建设板块进行数字工地信息平台建设是信息化建设“横向到边”总体目标的一部分。多系统运行

9、,部分系统不能支撑日常管理中的数理分析、管理分析,发挥不出信息数据的力量。数据录入工作费时费力,但数据价值利用率不高,数据挖掘分析汇总功能较弱,大部分检查、管理工作还需人工干预,管理手段落后,缺乏先进信息化管理工具,利用BIM、GIS、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结合先进的项目管理理论,对项目的进度,成本,质量,安全进行科学管理,符合信息化建设“纵向到底”总体目标。第二章 平台建设价值一、“数字工地”定义“数字工地”是将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物联网应用相结合,利用BIM、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核心技术,集成软、硬件系统,通过移动通讯、近距通讯以及视频监控等手段进

10、行管理的工程项目。“数字工地”是施工行业智能化的符号,更是企业走向高效、走向绿色的助推器。二、平台建设的价值本平台建设的意义与价值产生于建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需求设计环节体现出管理价值,应用环节体现出经济价值,深入应用体现出创新价值,建设过程环节体现出人才培养价值,持续推进体现出社会效益价值,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管理价值:数字工地平台需求分析阶段是系统建设的重要依据,这一阶段需要明确表达项目建设预期目标,清晰描述管理流程、系统功能、数据关系及表格样式等。建设的参与者需要对业务管理思路、业务趋势、管理边界及其他业务关联、推广应用、成果效益等大体有清晰的思路和方案,这在无形中促使企

11、业管理者对本业务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对职责定位、管理内容及效益有了更高、更全面的理解。(二)经济价值:数字工地平台应用阶段企业的经济效益,包括直接效益、间接效益,更有潜在效益。(三)改革创新价值:随着数字工地平台的不断深入应用,企业生产、管理与制度将逐步高度融合,带给企业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企业各个方面讲迈进一个新的时代。(四)人才培养价值:平台建设研究本身就是一项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系统工程,项目管理团队必须培养个人的系统思维能力,能够站在系统工程角度,理解管理目标、业务功能和技术实现的可行性,使三者有机融合。(五)社会效益:数字工地平台不是简单的一个一个系统的罗列建设,是多个系统相互协作搭建起

12、来的工作环境,需要多头并进,持续推进应用。这将给企业带来对山东省建筑行业产生社会影响,以“领头羊”的姿态在山东省建筑行业信息化建设、数字化转型升级中起带头作用。第三章 平台建设保障措施一、专项小组为确保公司“数字工地”建设取得实效,加强“数字工地”建设的组织领导,公司成立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导和监督各项目“数字工地”的建设和实施,并对各项目“数字工地”建设情况进行检查、总结。(一)领导小组组 长:副组长:组 员:(二)工作小组组长: 副组长: 成 员: (三)各单位管理职责:1、XXX部:牵头制定公司“数字工地”的实施方案,组织协调相关单位完成软硬件配置,指导督促项目部完成“

13、数字工地”的建设任务。2、计划、技术、安全、质量、人员、机械、物料等管理部门:负责本部门职能范围内对口子系统(或功能)模块建立、功能验收,监督指导项目部数据录入与维护、系统应用培训等工作。3、项目部:根据公司“数字工地”建设方案,积极推进本项目“数字工地”管控平台建设,配置系统运行所需的设备及人员等。二、管理制度保障措施为保质保量的完成本数字工地平台建设,制定如下管理制度:人员管理:项目数字工地平台建设期间工作小组成员工作必须连续、稳定。因此,项目参与人员不得随意调整,若要变动需要经过领导小组的同意,并提前开始工作交接。例会管理:定期召开数字工地平台建设工作组例会。本平台建设工作组执行周例会制

14、,例会由数字工地平台工作组组长组织召开,工作组全员参与。汇报管理:定期进行数字工地平台建设汇报。工作组执行月度汇报制,或在平台建设的里程碑节点进行汇报。汇报会由数字工地平台工作组组长组织召开,领导小组全员及相关其他人员参与。三、技术保障措施为保证数字工地平台建设的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数字工地平台建设中将采取如下措施:内部各部室选派业务和技术骨干,为数字工地平台建设提供业务技术保障。引入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外部技术支持单位,共同参与数字工地平台建设工作。适时组织小组成员外出参观学习。四、工作要求(一)总部各有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对项目部“数字工地”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做好与项目部的对接工作,积极协调解决项目部“数字工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二)项目负责人是本项目“数字工地”建设的第一责任者,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策划布置建设任务,在周计划及月度生产会材料中汇报“数字工地”建设情况,及时总结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新开工项目在施工准备阶段将“数字工地”建设方案纳入施工组织设计中,制定本项目的“数字工地”实施策划。(三)各项目“数字工地”建设情况纳入公司绩效考核体系;对“数字工地”建设成效较好的项目给予奖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科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