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交通业》PPT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09972282 上传时间:2022-06-14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旅游交通业》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中国旅游交通业》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中国旅游交通业》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中国旅游交通业》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中国旅游交通业》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旅游交通业》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旅游交通业》PPT课件(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第三章 中国旅游交通业中国旅游交通业1整理课件 第一节第一节 中国现代旅游交通业发展简史中国现代旅游交通业发展简史 中国现代交通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1949年以前的初创阶段、1978年以前的恢复与发展阶段,以及以后的大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旅游交通运输活动只是零星进行。 第二阶段,旅游交通运输形成一定规模,但主要用 于以政治、外交为 目的的旅游接待。 第三阶段,旅游交通形成较大规模,并开始了由政治接待型向市场经营型 转变,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 过渡。进入90年代,中国旅游交通业在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条 件下,得到迅速发展,基本上形成了包括旅游公路和 旅游汽车、旅游航线和旅游包机、旅游航

2、道和游船, 以及旅游列车和列 车旅游包厢在内的,具有一定旅游客运和游览运输能力,并相对独立的国 民经济产业。 2整理课件类别 铁路 公路 内河 航空 年份 营业里程 客运量 线路里程 客运量 航道里程 客运量 航线里程 客运量 1949 2.18 10297 8.07 1809 7.36 1562 27 1978 4.86 81491 89.02149229 13.60 23042 14.89231 1990 5.34 95712 102.83648085 10.92 27225 50.68 1660 1992 5.36 99693 105.67731774 10.97 26502 83.66

3、 2886 中国交通运输业旅客运输发展主要指标中国交通运输业旅客运输发展主要指标 (单位:万公里、万人次)3整理课件一、现代旅游水运交通一、现代旅游水运交通1.初创阶段(1873-1949年) 1842年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几乎完全控制了中国当时的水运 事 业。此期间中国水运企业发展十分缓慢。 日本侵华战争给刚刚兴起的中国现代水运业带来沉重灾难。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将近90艘、11万总吨的船舶凿毁, 另有130余艘、14万总吨的船舶避难于海外。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国水运业曾一度复苏。 4整理课件2.恢复与发展阶段(1949-1978年)(1)水运管理体制 1949年11月1日中央人民

4、政府交通部成立。 1950年初,交通部下设航务总局,4月将招商局改为国营轮船总公司。 1951年8月1日,交通部撤销航务总局及其国营轮船总公司,分别成立海运 管理总局和河运管理总局,直接领导全国海洋、内河运输业务。各大行政 区、省和直辖市也设立了相应的机构,分别成立了长江航务管理局、黑龙 江航务管理局、珠江航务管理局、上海海运管理局、广州海运管理局,主 要港口由交通部直接领导,从而形成了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 1958年7月1日,交通部把国际业务局改建为远洋运输局。 1961年4月27日,组建了中国远洋运输公司及其广州分公司。至此,形成 了包括内河、沿海、远洋运输业和内河、沿海港口在内的多层次水

5、运管理 体制。5整理课件(2)水运航道与旅客运输 1950年1月15日,香港招商局在经理汤传篪、陈天骏率领下起义,驾 13艘船舶回归祖国。 1951年6月15日,中国和波兰合营组建中波海运公司。 1952年9月1日,民生实业公司实行公私合营,水运业务发展很快,成 为全国公私合营企业的楷模。 到1952年底,全国内河航道里程为9.5万公里,轮驳船客位17.1万个, 水运部门客运量达到3605万人次,基本恢复营 运。 “一五”期间(1953-1957年),国家对水运企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并 强化了集中统一、分级管理、政企合一的水运管理体制。到1957年底, 全国内河航道里程为14.41万公里,轮

6、驳船客位19.7万个,水运部门客 运量达到8780万人次。 6整理课件 “二五”及“调整”时期(1958-1965年),中国对长江、珠江、松花江、京 杭运河等内河航道进行了疏浚。并形成了以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和中 国外轮代理总公司等国营船队为主导,以中波海运公司、中捷合营的 捷克斯洛伐克国际航运公司和中阿轮船股份有限公司等跨国合营船队 相协调的远洋运输体系。到1965年底,全国共有内河航道里程15.77 万公里,轮驳船客位29.4万个,水运部门客运量增长到1.1亿人次。 “三五”时期(1966-1970年),到1970年底内河航道里程为14.84万公里, 轮驳船客位36.4万个,水运部门客运量近

7、1.6亿人次。 “四五”时期(1971-1975年),全国内河航道里程为13.56万公里,轮驳船 客位48.58万个,水运部门客运量2.1亿人次。 “五五”前半期(1976-1978年),到1978年底内河航道里程为13.6万公里。7整理课件 (3)港口码头 1949-1957年,中国新建大型沿海港口48处,万吨级以上泊 位15个。 1958-1962年新建大型沿海港口34处,万吨级以上泊位20个。 1963-1972年新建大型沿海港口21处,万吨级以上泊位9个。 1973-1978年新建大型沿海港口84处,万吨级以上泊位56个。 1949-1978年,中国共建设大型沿海港口泊位187个,其中

8、 万吨级以上泊位100个。 8整理课件3.大发展阶段(1979-1990年) (1)水运管理体制 80年代以后,交通部开始进行水运管理体制的改革。逐步扩大水运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下放管理权限,实行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 9整理课件(2)水运航道与旅客运输 “五五”后半期(1979-1980年),到1980年底内河航 道里程为 10.85万公里,轮驳船客位54.5万个,全社会客运量2.6亿人 次。 “六五”时期(1981-1985年),内河航道里程为10.91万公里, 轮驳船客位59.64万个,全社会客运量3亿人次。 “七五”时期(1986-1990年),内河航道里程为10.92万公里, 轮驳船客位

9、120.19万个,全社会客运量2.7亿多人次。 10整理课件 (3)港口码头与吞吐量 1979-1985年新建大型沿海港口泊位116个,其中万吨级以 上泊位65个。 到1985年底,全国还有中小型沿海港口泊位106个(千吨级 以上),其中5000吨级以上泊位17个。新建和改建内河港口 泊位1417个(千吨级以上),其中万吨级以上25个。 1990年底,全国沿海主要港口泊位发展到967个,其中万 吨级以上284个,旅客吞吐量4678万人次。内河主要港口泊 位发展到405个,其中万吨级以上27个,旅客吞吐量4831万 人次。 11整理课件二、现代旅游铁路交通二、现代旅游铁路交通 1.初创阶段_(1

10、878-1949年) 1876年,英国商人在上海至吴淞之间修筑了中国第一条营业铁路,这比世 界上第一条营业铁路晚半个多世纪。 1881年,经清政府批准、由国内出资兴建的中国第一条铁路在唐山至胥各 庄之间建成。 1894年甲午战争以后,英、日、俄、法、比、美等帝国主义列强,掠夺了 中国东清、京汉、胶济、龙州、云南等铁路建筑权1万多公里,实际修建 铁路4627公里。 1905-1909年,由中国工程师詹天佑主持设计施工的北京至张家口铁路建 成通车。该铁路全长204公里,坡度大,隧道多,工程异常艰巨。詹天佑 创造性地使用了人字线路和列车自动挂钩,比原计划提前2年高质量完成 了全部工程,在中国乃至世界

11、铁路建筑史上创造了奇迹。12整理课件 1876-1949年的73年间,中国共修筑铁路2.18万公里(复线率只有6), 能够通车的仅有1.1万公里,全部使用蒸汽机车。而且铁路线路分布极不 合理,占全国土地面积15的东北和华北地区,铁路里程却占全国铁路 总里程的65;占全国土地面积56的西南与西北地区,铁路里程仅占 全国的5.5。因此, 旧中国铁路网布局具有“少、偏、差”的特点。13整理课件2.恢复和发展阶段(1950-1978年) (1)管理体制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设铁道部,统一管理全国铁路事业。铁道部成立以后制定了一系列铁路运输政策和规章制度,在全国建立起高度集中统一、具有半军事化特

12、征的运输指挥系统和管理制度。 (2)铁路线路 建国以后,中国重点建设了西北、西南地区的铁路干线,初步改变了 铁路线路分布不均的状况。 1950-1952年,完成陇海铁路续建工程。该线东起江苏连云港,西至 甘肃兰州,全长1759公里。是横贯中国中部的大动脉。 1952-1965年,建成兰新铁路。该线东起兰州,西至新疆乌鲁木齐, 全长1892公里。它东连陇海铁路,是横贯中国西北的大动脉。14整理课件 1952-1956年,建成宝成铁路。它北起陕西宝鸡,南达四川成都,全长 668.2公里。该线北连陇海线,南接成渝线,是中国沟通西北与西南地区 的第一条干线铁路。 1953-1975年,完成湘黔铁路续建

13、工程。该线东起湖南株州,西到贵州 贵阳,全长902公里。它东接京广、浙赣2条铁路,西连黔贵、川黔、贵 昆3条铁路,是横贯中国中南、西南的大动脉。 1955-1958年,建成包兰铁路。该线东起内蒙古包头,西至兰州,全长 98978公里。沟通京包、兰新2条铁路干线。 1958-1971年,建成成昆铁路。它北起成都,南抵云南昆明,全长1094 公里。该线北接宝成、成渝铁路,南与贵昆、昆河铁路相通,是中国西 南地区具有战略意义的干线铁路。 1958-1975年,对宝成铁路进行了电气化改造,1961年8月北段工程完工, 1975年7月1日全线实现电气化,这是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15整理课件 1978年

14、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4.86万公里,比1949年增长1.2倍。铁 路复线里程7600公里,比1949年增长约7.5倍。电气化铁路里程从无到 有,达到1000公里。(3)机车车辆 1952年,中国制造出第一台解放型蒸汽机车,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铁路机车的历史。1958年以后,陆续试制成功东风、东方红型系列内燃机车,以及韶山型系列电力机车。其中东风4型内燃机车和韶山3型电力机车,用于客运的最大时速均可达120公里。于此同时,还试制成功双层铁路客车、25.5米长的轻型客车和空调客车等,为旅游者提供了舒适、豪华的铁路客(4)旅客运输 1978年底,中国铁路运输部门共完成旅客运输量81491万人次,约比

15、1949年增长7倍。为以后旅游铁路客运的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6整理课件3、大发展阶段(1979-1990年)(1)管理体制 1983年开始,陆续将以前的20个铁路局压缩到13个,并对上海铁路局等11个部属企业进行扩权试点,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对铁路运输企业实行税后利润递增包干和以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2)铁路线路 为了提高我国铁路运输的整体水平,对全国铁路进行了重大技术改造。主要是修建铁路复线,进行电气化、内燃化改造。1990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为5.3万公里,比1978年增长9;铁路复线1.3万公里,增长71;电气化铁路6900公里,增长近6倍。建立起比较现代化的铁路运

16、输网。内燃化进程也很快,全国主要干线上的旅客列车基本都是由内燃机车牵引。铁路电气化、内燃化里程,已占全国营业铁路里程的43以上。17整理课件(3)铁路机车车辆 1985年末,全国机车保有量比建国初期增长1.9倍,其中内燃、电力机 车占总数的35。全国铁路客车共有2.08万辆,其中空调客车400多辆, 主要在京沪、广深等长途或南方特快旅客列车上使用。 1990年底,铁路机车保有量近1.4万台,比1985年增长15.5,其中内 燃、电力机车占总数的54。铁路客车保有量为2.72万辆,比1985年增 长30.7。(4)旅客运输 1990年中国铁路客运量达到9.6亿人次,分别比1949年和1978年增长8.6 倍和18.5。18整理课件 1978年以后,为了满足大量旅游者对铁路运输的需要,铁路部门采取了加 挂旅游车厢和开行旅游列车的措施。在旅游旺季运力不足的情况下,为旅 游团提供卧铺车厢,临时编入旅客列车。在旅游热点城市和地区之间,则 根据旅游流量开行季节性旅游专列,如北京八达岭、南昌九江、上海 杭州、北京秦皇岛、北京承德、北京南站涞水野三坡、青岛泰 安等旅游列车都是在这一时期开辟的。 1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