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分析性学习报告

上传人:菲*** 文档编号:309724274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254.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分析性学习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高中分析性学习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高中分析性学习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高中分析性学习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高中分析性学习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分析性学习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分析性学习报告(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分析性学习报告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1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已经教过的内容有: 1、怎样提问题; 2、怎样把问题变成课题; 3、如何研究课题; 4、怎样查找资料; 5、教学评价; 有些教学内容在本学期教学中有涉及,但没有拿出课时讲授,在下学期的教学中要作专门的讲解,如:调查与采访;课题研究结果的呈现方式等。 二、教学策略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强调: 1、学生通过基于问题或主题的探究实践,形成一种积极的、主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

2、并经历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究活动的体验,发展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养成科学态度与科学道德。 从研究性学习的含义中我们可以知道,研究性学习课程开设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实践的能力、合作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过程,在思维训练中,首先就是训练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其次是思维的目的和方向;第三是开阔思路、知识准备、选择方法。对学生的所有能力训练,都要在学生参与的活动中开展,教师起一个引

3、导和指导的作用。 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2 经过几次较为深入的对鲁班湖旅游资源的调查研究,我们已经逐步掌握了鲁班湖的基本情况,这里就我个人在这次研究性学习的看法和感受作以下总结。 在这次活动中,我任务重点是负责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这其中就包括鲁班湖的概况,现有旅游资源和产生的经济效益等原始资料的收集,以及对当地工作人员和游客的问卷调查资料的收集。这次是我们四个人第一次在一起开展课题的研究性学习。由于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不够深,以及没有太多的社会实践经验,这就决定了我们四个人必须团结在一起,组成一个集体,用各自的优势去弥补他人的缺陷,从而使我们发挥出更强的战斗力。 我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了十足的进步。无

4、论是在面对多种选择的关键地方,还是在应对社会上各类人物上,我都在这次的活动中积累了宝贵的社会经验。无论是在选择资料内容上,还是在整理资料和统计资料上,我都通过这次活动深刻体会到了统筹安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无论是在社会实践能力上,还是在社交能力上,我都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了提高和进步。通过这次活动还使我们理解到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的重要性,运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又进一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社会经验的积累。另外,通过这次活动还使我们清晰的认识到只有一个综合能力强的人,才能更好地在今后的社会上站住脚,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5、在此,我衷心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了这次时机,使我们的各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为我们今后进入社会打下了一个坚实的根底。 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3 一、本小组6名成员通过探究实践,阐述了网络的产生及发展,调查了各 年级初中生对网络的看法,及网络对各年级初中生的影响。最后,我们对调查结果开展了总结归纳,并通过分析结果得出网络对中学生学习生活的利与弊,针对这些利与弊,我们向广阔中学生提出了良好的建议。 二、关键词:网络发展,网络用途,心理安康,学习生活。 三、前言: (1)问题的提出::经调查发现,周围同学普遍拥有电脑,并能够上网。但同学 们对网络的认识及应用不尽相同,为了明确网络在我们生活中终究有何作用,并

6、使同学正确认识网络,我们决定以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为课题展开研究。 (2)探究方法及成员分工 方法:a,向附近三所学校的学生共100名分发问卷,并收回反应。 b,通过网络,书籍等方式搜查相关资料。 成员分工: 步骤: 9月1日:讨论研究内容,确定主题 9月2日9月3日:拟订实施方案,人员分工 9月4日9月11日:开展研究调查 9月12日:小组成员讨论调查结果,归案总结 9月13日:撰写研究成果。 四、正文 (一)网络及网络的诞生与发展 1、什么是网络: 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台自治计算机系统互相连接起来,按照共同的网络协议,共享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的系统 2、网络的诞生:最早的网

7、络,是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划局(ARPA)建立的。现代计算机网络的许多概念和方法,如分组交换技术都来自ARPAnet。 ARPAnet不仅开展了租用线互联的分组交换技术研究,而且做了无线、卫星网的分组交换技术研究-其结果导致了TCP/IP问世。 1977-1979年,ARPAnet推出了目前形式的TCP/IP体系构造和协议。1980年前后,ARPAnet上的所有计算机开始了TCP/IP协议的转换工作,并 以ARPAnet为主干网建立了初期的Internet。1983年,ARPAnet的全部计算机完成了向TCP/IP的转换,并在 UNIX(BSD4.1)上实现了TCP/IP。ARPAnet在技术

8、上最大的奉献就是TCP/IP协议的开发和应用。2个著名的科学教育网CSNET和BITNET先后建立。1984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规划建立了13个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及国家教育科技网。随后替代了ARPANET的骨干地位。 1988年Internet开始对外开放。1991年6月,在连通Internet的计算机中,商业用户首次超过了学术界用户,这是Internet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此Internet成长速度一发不可收拾。 3、网络的发展: 第一代:远程终端连接 20世纪60年代早期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主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键盘和显示器)分布在各处并与主机相连,用户通过本地的终

9、端使用远程的主机。 只提供终端和主机之间的通信,子网之间无法通信。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阶段(局域网) 20世纪60年代中期 多个主机互联,实现计算机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包括:通信子网、用户资源子网。 终端用户可以访问本地主机和通信子网上所有主机的软硬件资源。 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互联阶段(广域网、Internet) 1981年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订:开放体系互联基本参考模型 (OSI/RM),实现不同厂家生产的计算机之间实现互连。 TCP/IP协议的诞生。 第四代:信息高速公路(高速,多业务,大数据量)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信息高速公路 ATM技术、ISDN、千兆

10、以太网 交互性:网上电视点播、电视会议、可视电话、网上购物、网上银行、网络图书馆等高速、可视化。 (二)调查问卷内容及结果 1、调查方式:通过发放给周围三所中学的100名来自不同年级的学生,并收回反应信息,运用统计学知识开展总结。 2、调查问卷内容: 中学生如何看待网络调查问卷 年级:学校: 你上网的地点是? A 家中 B 网吧 C 其他 你认为网络是用来? A查找资料 B收发邮件 C用来娱乐 D网上聊天 你一天上网? A1小时以下 B 1-2小时 C 2-3小时 D 3小时以上 你认为网络对学习? A有帮助 B不影响 C影响成绩 网络对于你的身体安康有影响吗? A无影响 B视力下降 C睡眠缺

11、陷 D头昏眼花 网络对你的性格有影响吗? A 无影响 B情绪低落 C烦躁 D孤独 家长对你上网的态度如何? A 认可 B 无所谓 C 不认可 3、调查结果: 小组成员回收问卷,并通过统计得出以下结果 在100名同学中, 52%的同学上网地点在“家中”,32%的同学上网地点是“网吧”,16%同学在其他地点如“学校机房”、“图书室”等。 34%的同学认为网络是用来“查找资料”,19%的同学用来“收发邮件”,30%的同学用来“娱乐”,17%的同学运用“网络聊天”。 67%的学生每天上网“一小时以下”,24%的学生每天上网“1-2小时”,5%的同学每天上网“2-3小时”,%4的同学每天上网“3小时以上

12、”。 43%的同学认为网络对学习“有帮助”,21%的同学认为“不影响”,36%的同学认为“影响成绩”。 32%同学认为上网“不影响安康”50%的同学认为“视力下降”,12%的同学认为上网导致“睡眠缺陷”,6%的同学因上网导致“头昏眼花”。 45%的同学认为上网对性格“无影响”,18%的同学由于上网导致“情绪低落 ”,21%的同学认为上网使人“烦躁”,16%的(转载于:研究性学习报告)同学因上网感到了“孤独”。 45%的家长“认可”孩子上网,13%的家长认为孩子上不上网“无所谓”,42%的家长“不认可”孩子上网。 (三)调查结果分析 小组成员统计出调查结果后,对于调查结果大家持有不同的看法,通过

13、讨论,大家根据每个调查问题的回馈情况得出了以下分析。 1、周围的中学生家中普遍拥有电脑,所以大数中学生上网地点是“家中”,但是仍有部分学生出入“网吧”等未成年人禁止入内的场所上网,这些场所有些常常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还可能有危险发生。 2、关于中学生上网的用途,越来越多的同学运 用电脑来获取信息和搜集资料,也有很多同学视网络为展示自己的平台,或交友园地。还有一部分同学运用网络来释放压力,比方听音乐,看电影等。但仍有一部分同学沉溺于网络游戏,这样上网会残害身心。 3、多数同学的上网时间控制在每天2小时以内,这令我们拥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保证体力充分。 4、几乎一半的同学认为网络不会影响学习。因为很

14、多同学通过将网络视为学习工具,非但没有成绩下降,反而取得了进步。但对于过度上网的同学们,大多数人认为这样影响成绩。 5、电脑对人身体有一定的辐射,所以如果上网时间过长,会导致身体的不适,长时间盯着屏幕更会导致视力下降。更有同学因为长时间上网而没有时间休息,这样不仅对身体不利,也对学习不利。 6、多数同学认为上网不影响性格,但有部分同学因为上网而出现了烦躁、失落等心理反应。还有一些同学因为上网,而忽略了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从而自闭,感到孤独。 7、家长对于孩子上网的态度是一半一半,认可的家长认为通过上网,孩子见识了更多,学习了更多,只要有节制地上网,网络不乏是一个完美的学习工具。而反对的家长认为,孩子一上网就不想离开,这样会影响学习。 (四)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 小组成员在对结果做出了详细分析之后,发现中学生的上网情况不尽相同,多数小组成员认为上网对于中学生是具有帮助的,但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危险。通过进一步的讨论,大家总结出几条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 1、利处 网络为中学生提供了更多受教育的空间。据调查发现,许多中学生能通过网络搜寻适合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