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谈高中学校如何主动促进新生适应过程

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2.29KB
约7页
文档ID:309144502
浅谈高中学校如何主动促进新生适应过程_第1页
1/7

    浅谈高中学校如何主动促进新生适应过程    潘丹摘  要:高中生活使大多数学生第一次意识到自身的适应能力和有意识地提高该能力这对学生个体的发展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本文探讨了高中学生适应不良的主要表现和原因提出了以学校视角主动促进新生适应过程的策略Key:学校;高中新生;适应适者生存,适应能力是生物的一种必备能力,而心理适应能力也是人类在社会中生存不可缺少的在王登峰(1998)提出的心理健康四个必备条件中,心理适应能力是排在首位沈德立(2004)指出人在社会中是否适应,是个人能否健康生存与发展的标志中学阶段是童年期到成人期的转折点,是一个易发心理疾病的时期高一新生既要应对青春期内心的剧变,还要应对步入新环境、面对更高难度的学习和重建人际关系重担,极易产生适应不良新生适应不良关系到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质量,甚至影响人生的成就与幸福学校应积极发挥管理者和教育者的功能,作为教育者,应积极应对高一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对学生开展及时、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减轻适应压力提供适应资源,尽快完成环境、学习、人际、心理适应过程,帮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一、高一学生适应不良的主要表现及原因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心理个案情况分析以及班主任科任教师观察,高一新生主要有以下四类适应不良:1.生活不适应学生中独生子女占比例很高,高中之前没有经历过集体宿舍的生活,由于家庭和学生自身的不重视,极少锻炼独立生活的能力,甚至生活不能自理。

有极少数同学甚至欠缺了"饿吃饭、冷穿衣"的本能面对陌生的生活方式,未知的挑战容易让他们感到孤独无措和焦虑部分学生出现典型的焦虑反应,如注意力下降、记忆减退、头晕、睡眠问题等2.学习不适应由于高中生所需掌握的知识内容增多,难度也增大,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也有所提高,让很多同学应接不暇极少的学生能够对当天的课堂进行消化和理解由于学习困难超出预计,很多学生感到焦虑较之初中,高中学习要求学生有更高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的学生观、授课方式改变,令学生害怕被老师责怪,不敢主动请教老师由于没有掌握新的,适合高中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成就感缺失,自信心受挫,對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3.人际不适应本校高一学区实行全封闭管理,学生接触较多的是室友、同学和老师学生来到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老师与同学,渴望建立归属感但由于人际交往知识和技能不强,高中生人际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因而越来越多地变得突出,如与一些同学的关系冷漠、与舍友的关系紧张、与教师的关系疏离等部分学生来自各县区、乡镇,由于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和其他学生的差异,容易出现自卑、孤僻的心理,部分农村学生属于留守学生,还可能存在情感确实和安全感缺乏的问题有些学生便可能会对此产生很强的焦虑,自卑乃至愤怒是一种具有报复性的心理。

高一学生处于青春期,身心面临着巨大的冲突变化他们变得对内外刺激更加敏感甚至神经质,容易出现心理上的不平衡状态在没有很好的准备和适应的情况下,这种不平衡通常指向外部,对周围的环境和人提出很多缺乏现实性的要求,甚至是的挑剔因此往往不能被周围的人接受由于神经发育变化,感受阈值降低、兴奋性增强,高中生心理敏感,情绪波动很大,经常出现极端情绪,这种内心的动荡又使他们非常不安随着自我探索的需要和能力提高,高中生察觉到自我的敏感脆弱,因此迫切想要让自己内心更强大,但是往往不得其法,于是他们的态度就变成防御性的,有时变相成为对自身或他人的攻击性表现为自残、自杀和各种语言或行为上的暴力事件4.心理不适应学习任务、人际关系和自我同一性发展的需求都让学生感到有压力学生的三观还不成熟,心理抗压能力、心理弹性较弱,让很多学生不堪重压经过中考的筛选,大多数考上高中的学生在初中的学习成绩都还过得去,成绩不理想会造成挫折和失落感,固定型思维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成绩难以提升,会过度焦虑感有的会变得苦恼、消沉,习得性无助也有一部分学生对高中学习任务和要求认识不清,认为中考后可以放松一下,产生懈怠心理学生对社会生活、职业生涯缺乏了解,缺乏目标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无论是学困生和优生都存在厌学问题。

二、学校主动促进新生适应过程的策略新生适应问题受到了学生、家长、教育工作者的一致重视但主流的做法是要求学生重视自身的适应问题,主动完成适应过程相信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潜能,通过培养学生内在的动力,鼓励他们进行自我发展固然有必要,但是学校本身作为一个教育者与管理人员的角色,应该积极地探索一种高效、可操作性强的方式与手段,主动促进新生适应的过程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更是家庭的事,要充分发挥家校联动的积极作用,提升家庭心育对促进学生适应的作用可从学生、学校、家庭几个主体度采取应对策略1.学生层面(1)生活适应:引导学生客观评价现实,提高适应环境能力新生入学前往往对学校环境缺乏客观的认识,因为对人生新阶段的憧憬而对学校生活产生了不切实际的美化想象在入学前建议举办学校开放日等活动供新生参观校园、感受校园文化,促进对学校的客观了解;并可提供新生入学指引,包括学校规章制度行为要求、日常作息时间、生活指引等资料,让新生做到心理准备并调整作息,提前培养生活自理能力;鼓励新生通过学校网站、论坛、微博等窗口增加对学校的感性认识,尽早形成熟悉感、归属感在新生入学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了解高中的生活环境,辩证地认识新环境,尽量积极融入新生活。

2)心理适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完成新旧角色转换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的生命进行解剖与承认,这是一件不但困难而且痛苦的东西我们要承认学生的这种痛苦,引导他们拓宽眼界、吸纳新观念,学会如何客观地分析自我和评价他人,正视差距,悦纳自我,树立自信,认识到人生各阶段都在不断调整自我期望和实际能力之间的平衡点,就如走钢丝一样3)人际适应:引导学生合理调节情绪,提高人际交往技能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但也要避免过分追求完美要学习建立合理的信念,掌握正确的情绪管理方法,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引导学生深刻地认识和理解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意义和重要性,树立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往、积极地参加集体活动的意识,顺利过渡回归心理,以平等、尊重、坦诚的态度待人;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和原则,正视人际矛盾和冲突,积极沟通与化解2.学校层面(1)人际适应:催化"大小"集体建设,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学校可以组织年级之间的新老生交流活动;年级可以组织班级之间的交流活动、趣味竞赛等;班级可以以小组、宿舍为单位组织一些主题性强的文体活动,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生活的乐趣,尽快形成新的人际交往大小圈子,进而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班主任工作精细化;系统安排班主任每周重点工作,使得新生适应工作更切实、有序、细致、有效地开展。

2)学习适应:加强学习方法指导,鼓励学科心育渗透高一阶段的学生绝大多数心理问题的形成和发展是源于学习的过程,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对其进行分析和解决是最为直接有效的途径许多高校的学生都是为了生搬硬套初中的课堂学习方式,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地帮助他们调节和掌握学习的方式,以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需要要积极地引导广大学生树立一个客观合理的学习目标,制定实际可行的学习计划,学习科学用脑的知识,掌握时间管理技巧要努力坚持营造轻松民主的教学课堂气氛,设置科学有序和难度适宜的课堂教学活动目标,激发和主动培养广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上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成就感和价值感鼓励教师在各学科的教学渗透心育理念,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的焦虑情绪得到缓解,增强克服高中学习难关的信心3)心理适应:开展学前心育工作,营造和谐心理氛围学校要改变"治疗"型思路,在预测高一新生可能会出现的心理问题的前提下,对新生进行预防性教育把高一阶段可能产生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症状、处理方式等等,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让新生未入学就在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提高新生的适应能力,预防因适应不良所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通过校园硬件设施和软文化建设,为学生营造健康、和谐、积极的校园氛围。

如利用广播、墙报、校园文化展示区开展丰富的心理宣传活动,鼓励学生利用设计班会班服、布置宿舍、班级等活动创设健康活泼、温馨和谐的宿舍班级环境3.家庭层面本市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城的心理健康教育推广较为落后,许多学生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意识,对孩子,甚至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关注孩子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家长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应进一步加强与家校的联系,建立健全的家长学校,加强对家庭中的父母心理,引领家长们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孩子适应不良、成绩落后等问题,帮助家长理性建立对孩子的新的定位提高家长的心育意识、加强亲子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丰富家长的心育知识以及对孩子的心育方法,樹立亲子沟通的正确态度和具体方法积极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不断更新、巩固我们家校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合力为了教育学生,学校要时刻肩负起对家长再次教育责任,帮助学生和家长反思自身不合理的价值观、调整自己对于孩子的预期值、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家庭关系、做孩子终生学习发展的榜样通过我们的学校教育需要和家庭教育相互积极地配合,共同协调和帮助我们的学生顺利地适应高中Reference:[1]王登峰.谈精神家园[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998,6(10):37-39.[2]沈德立.论心理健康素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2(4):567-571.[3]黄希庭.中学生心理健康家长读本[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2.[4]唐远琼. 高一新生心理适应问题研究.2010-04-01.1[5]孟莉,岑坚.高一学生学校适应的小组心理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24:8-9.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