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论“一国两制”的构想及其意义

wd****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8.39KB
约7页
文档ID:309039385
论“一国两制”的构想及其意义_第1页
1/7

论“一国两制”的构想及其意义 论“一国两制”的构想及其意义周南【专题名称】中国政治【论文网络来源】【论文期刊期数】1995年05期【论文期刊来源】《求是》(京)1995年07期第9-15页邓小平同志提出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来解决港、澳、台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这是他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又一重大突破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个特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对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处理,就是‘一国两制’《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18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页码)事实上,从“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有关方针政策的制定,到中英谈判以及其后起草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全过程,都是在邓小平同志亲自领导、关怀和指导下进行的在上述过程中,邓小平同志全面阐述了关于用“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解决香港问题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构成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一国两制”理论产生的背景香港问题是英国武装侵略中国的产物伟大的中华民族遭受列强侵略和屈辱的历史,是从英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开始的。

在鸦片战争中,英帝国主义迫使腐败的晚清政府前后签署了三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将中国的领土香港岛和九龙地区割让给英国,其后又以所谓“租借”的方式霸占了新界地区及其附近的二百多个岛屿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立即郑重宣布:香港(含九龙、新界)是中国领土,我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并将在适当时机通过谈判解决1972年我国在联合国重申这一立场并指出:“解决港、澳问题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殖民地范围”,这一立场获得了联大决议的确认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党和国家的三大任务,第二项即“实现祖国统一”一国两制”,首先是从解决台湾问题开始的1981年9月叶剑英委员长就台湾问题发表九点声明,其核心内容就是:国家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中央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以及台湾可以保持同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联系,等等这同后来对香港问题制定的十二条方针政策在基本内容上是一致的所以邓小平同志说:叶帅的九条“虽然没有概括为‘一国两制’,但实际上就是这个意思”(第102页)因此,香港问题提出来了,我们就顺理成章地提出了“一国两制”。

邓小平同志1982年同撒切尔夫人第一次会谈,就讲到“一国两制”的构想以及我国拟采取的相应政策他说:“解决香港问题,我们的调子就是那时定下来的,以后实际上就是按这个调子走的第85页)(二)用“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祖国统一问题,是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按照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根据中国的国情来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光辉范例,体现了高度原则性和高度灵活性的统一邓小平同志1984年对撒切尔夫人说:“一国两制”的构想“要归功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毛泽东主席的话来讲就是实事求是这个构想是在中国的实际情况下提出来的”(第101页)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首先是用什么方式解决香港的问题无非是两种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从效果上讲,当然是用和平方式为好,因为和平方式收获最大,损失最小但用和平方式要具备条件讲到条件,首先我们要有实力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香港问题之所以能够谈成,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国家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时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她所写的回忆录中也承认:“对于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而且在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

其次,我们要有正确的政策,也就是说解决的方式要使有关方面都能接受邓小平同志讲:“如果用社会主义来统一,就做不到三方面都接受勉强接受了,也会造成混乱局面第101页)这对我们不利而“一国两制”则是三方面都能接受的再其次,用“一国两制”方式解决香港问题,还能收到既能恢复行使主权,又能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之效此外,“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施,也将为解决台湾问题树立一个良好的范例因此说,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香港问题,可谓一举数得,是把高度原则性和高度灵活性结合起来的典范三)用“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香港问题,与党的基本路线是一致的,是同改革开放和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同步进行的,是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任务相关连的在“一国两制”的构想提出之初,有的人怀疑这只是中国所采用的一种策略手段,并不准备认真实施的邓小平同志则郑重指出:“我们采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解决香港问题,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也不是玩弄手法,完全是从实际出发的”第60页)后来,在有的外国朋友问及为什么要规定香港的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五十年不变,这样的规定是否有什么根据时,他回答说:“有这也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的。

第102页)他解释说:“如果说在本世纪内我们需要实行开放政策,那末在下个世纪的前五十年内中国要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也不能离开这个政策,离开了这个政策不行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是符合中国的切身利益的所以我们讲‘五十年’,不是随随便便、感情冲动而讲的,是考虑到中国的现实和发展的需要第102-103页)它不只是为了安定香港的人心,而是考虑到香港的繁荣稳定同中国的发展战略有着密切的关连这就进一步把制定“一国两制”构想和五十年不变同我国发展战略相联系的深谋远虑从根本上说清楚了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和我们对香港实际的方针政策办理,可以使香港在1997年后的很长时期内继续成为我国扩大对外贸易以及吸收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一个重要窗口和渠道,使香港的经济能够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这也说明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不但符合香港的利益,也符合中国内地的根本利益为此,我国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规定了1997年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后,在五十年内香港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法律基本不变,香港可以继续同其他国家和地区保持和发展经济,保持其自由港和国际金融及贸易中心的地位,等等至于五十年后如何,邓小平也讲到,到那时,我们同国际上经济交往更加频繁,更加互相依赖,开放政策就更不会变了。

当然,也不是说任何具体政策都不能改变所以邓小平同志又说:“如果有什么要变,一定是变得更好,更有利于香港的繁荣和发展,……问题是变好还是变坏,不要拒绝变,拒绝变化就不能进步第73页)在这里,邓小平同志用充满辩证法的思想说明了变与不变,什么变和什么不变的关系至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还要在内地“造几个香港”,那是指社会主义的经济特区而言,不能与资本主义的香港混同起来四)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构想在他指导解决香港问题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充满辩证思维的带有系统性的理论,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什么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导方面和其不同侧面,对此应该加以全面领会、理解和运用其中包括:(转载请注明网络来源:政治学论文网) TAG标签: 论 一国两制 构想 及其 意义(1)国家主权是第一位的问题我们十分重视并要坚决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并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制定了一系列旨在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的方针政策,在这方面体现了最大的灵活性但这个灵活性是在坚持原则基础上的灵活性我们在主权问题上不能作任何让步,不能用主权来作交易在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邓小平同志的态度一贯是十分坚定明确、毫不含糊,充分体现了站立起来的中华民族决心湔雪国耻,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的大无畏决心,一个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伟大的爱国者的气概。

在同撒切尔夫人第一次会谈中他就直截了当地告诉她:我们不是满清政府,不是李鸿章,在主权问题上没有什么可商量的针对英国企图打“经济牌”,讲什么“没有英国的管治香港就会衰落”,就会危及中国的四化建设等谬论,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说香港的繁荣“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的建设,这个估计不正确如果中国把四化建设能否实现放在香港是否繁荣上,那末这个决策本身就是不正确的”(第13-14页)更何况香港保持繁荣,并不是必须在英国管辖下才能实现,而是根本取决于中国收回香港后,实行适合于香港的政策他还斩钉截铁地告诉对方:“如果说宣布要收回香港就会像夫人说的‘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那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做出决策第14页)并且严正指出,如果在过渡时期内香港发生严重的波动,我们“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第14页)邓小平同志以雷霆万钧之势,对老牌殖民主义企图赖着不走的痴心妄想给予沉重打击,并从根本上剥夺了对方想用打经济牌向我施加压力的资本,使对方不得不有所收敛其后,在谈判过程中,英方虽还想在‘主权换治权’问题上纠缠,并继续玩弄“经济牌”,幻想用这种方式迫使我们在主权和治权问题上作出让步,但我们不为所动,迫使对方不得不逐步退却。

当时的英驻华大使和谈判代表柯利达爵士在回忆录中写到这一段的情况时,不得不承认:看来中国领导人在维护国家主权和保持香港繁荣二者之间发生冲突时,宁可牺牲暂时的经济利益,也不会在国家主权问题上让步事实上,从谈判开始到今天,我们同英国的斗争一直是围绕着这一根本问题进行的2)“一国两制”是一国前提下的两制和两个都不能变的问题“一国两制”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个主权国家范围内实行两种社会制度,而且必须是以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大陆为主体的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这个主体是很大的主体,社会主义是在十亿人口地区的社会主义,“这是个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不行第103页)所以在一国前提下的两制,首先必须明确香港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整体中的一个局部,是从属于这个整体的一个局部否则,就是“两国两制”了同时,正是由于有了实行社会主义的这个大主体和大前提,才“可以容许在自己身边,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第103页)以利于发展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因此,要讲五十年或更长时期不变,必须同时讲两个不变,首先是主体的不变邓小平说“讲不变,应该考虑整个政策的总体、各个方面都不变,其中一个方面变了,都要影响其他方面”(第218页)。

他讲:“人们只是说中国的开放政策是不是变了,但从来不提社会主义制度是不是变了,这也是不变的嘛!”(第217页)他说,在香港问题上,“人们忽略的一个方面,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共产党领导第217页)这是一种十分片面的理解老实说,如果这方面变了,也就没有香港的繁荣和稳定”,“有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人希望中国大陆变成资本主义,叫做‘全盘西化’在这个问题上,思想不能片面不讲两个方面,‘一国两制’几十年不变就行不通了第218、219页)在这里邓小平同志深刻地阐述了全局与局部、主体与非主体的辩证关系,两个不变之间的辩证关系,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一国两制”的思想和本质3)关于高度自治与中央的必要的干预的关系我国对港政策规定1997年后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在内部事务上实行高度自治;同时又规定特别行政区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国防与外交事务由中央管理但后一方面却受到英国的反对和抗拒英方在谈判中反复在驻军问题上进行纠缠,以种种借口反对我在港驻军,为我坚决驳回在外交问题上,又提出要在特区设置“英专员公署”,企图将特区变成英联邦成员或准联邦成员对“高度自治”则曲解为“最大限度的自治”,提出除国防、外交外,一切“剩余权力”归特区,力图在最大限度上限制中央的权力,以便为1997年后将香港变成继续受英国影响的独立或半独立的政治实体创造条件。

邓小平同志在充分肯定“港人治港”和“中央不干预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具体事务”的同时,多次着重指出:“切不要以为香港的事情全由香港人来管,中央一点都不。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