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苏颋入蜀考

wd****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9.46KB
约8页
文档ID:309008221
苏颋入蜀考_第1页
1/8

苏颋入蜀考 吴明贤内容提要 苏颋是初盛唐之交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与张说并称“燕许大手笔他先后两次入蜀首次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春入蜀,于本年秋冬之际返回长安第二次于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夏入蜀,于次年秋冬之际返回长安两次入蜀路线大致相同,皆由长安向西到宝鸡,再南向汉中入广元进入蜀中关键词 苏颋 入蜀  苏颋,字廷硕,雍州武功(今陕西省武功县)人,生于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卒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年58岁他是初盛唐之交一位著名文学家《新唐书·苏颋传》附《苏颋传》载:“自景龙后,与张说以文章显,称望略等,故时号‘燕许大手笔’[1](4402页) 《旧唐书·苏颋传》亦载,唐玄宗曾对苏颋说:“前朝有李峤,苏味道,谓之苏、李;今有卿及李,亦不让之卿所制文诰,可录一本封进,题云‘臣某撰’,朕要留中披览[2](2880页) 可见玄宗对他的诏诰之文十分欣赏,对他的才华也是非常器重的苏颋诗文,今有明铜活字印本《苏廷硕集》二卷,存诗84首[3](976—1020页),《全唐诗》收诗三卷,存诗99首[4](795—815页),《全唐诗补编》收诗1首[5](790页),共计今存诗100首。

《全唐文》存其文九卷共285篇[6](252页)对于这样一个重要的文学家,有必要对其生平事迹进行详细探讨,知人论世,以便于进一步对其诗文进行研究本文拟对其人蜀行踪进行考辨苏颋曾两次入蜀其《蜀城哭台州乐安少府》诗云:“远游跻剑阁,长想属天台万里隔三载,此邦余重来[4](814页) 又《咏礼部尚书厅后鹊》诗题下注云:“时将重入蜀[4](814页) 苏颋先后两次入蜀,其间相隔三年苏颋第一次入蜀《旧唐书·苏颋传》载:开元“八年,除礼部尚书,罢政事,俄知益州大都督府长史事”[2](2881页)《新唐书·苏颋传》亦载:开元“八年, 罢为礼部尚书,俄检校益州大都督长史,按察节度剑南诸州”[1](4402页)这里虽然明确记载了苏颋于开元八年罢为礼部尚书,不久被任命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但他究竟何时被罢为礼部尚书,当年是否入蜀,却并不清楚今按《旧唐书·玄宗纪》载:开元“八年春正月甲子朔,……己卯,侍中宋璟为开府仪同三司,中书侍郎苏颋为礼部尚书,并罢知政事[2](181页) 《新唐书·玄宗纪》载与此略同《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二《唐纪》二十八载:开元八年春正月,“侍中宋璟疾负罪而妄诉不已者,悉付御史台治之谓中丞李谨度曰:‘服不更诉者出之,尚诉未已者且系。

’由是人多怨者会天旱有魃,优人作魃状戏于上前,问魃:‘何为出?’对曰:‘奉相公处分’又问:‘何故?’魃曰:‘负冤者三百余人,相公悉以系狱抑之,故魃不得不出’上心以为然时璟与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苏颋建议严禁恶钱江、淮间恶钱尤甚,璟以监察御史肖隐之充使括恶钱隐之严急烦扰,怨嗟盈路,上于是贬隐之官辛巳,罢璟为开府仪同三司,颋为礼部尚书[7](6739页) 此处清楚地交待了苏颋被罢为礼部尚书,不久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的原因是受宋璟牵连,因宋璟严治“负罪而妄诉不已者”与“严禁恶钱”而引起了不少人的“怨嗟”可见开元八年正月苏颋并未入蜀又,苏颋《将赴益州题小园壁》诗:“岁穷惟益老,春至却辞家,可惜东园树,无人也作花[4](814页) 这说明苏颋入蜀应是岁末年初的春季与苏颋关系密切的宋璟有《送苏尚书赴益州》诗相送,诗云:“我望风烟接,君行霰雪飞园亭若有送,杨柳最依依[4](751页) 郑唯忠亦有《送苏尚书赴益州》诗为之送行:“离忧将岁尽,归望逐春来庭花如有意,留艳待人开[4](552页) 两人之诗同一题目,诗中“苏尚书”皆指礼部尚书苏颋两诗皆证明苏颋入蜀应是岁末年初的春季,与颋诗相合苏颋是否于开元八年春入蜀呢?苏颋有《奉和圣制春台望应制》诗,诗云:“三月沧池应积水,万年青树缀新花。

……事往覆辀轻远喻,春还按跸凭高赋[4](797页) 显然是春三月时所作而玄宗《春台望》诗云:“暇景属三春,高台聊四望……太华见重岩,终南分迭嶂[4](29页) 诗作于春三月之时,苏颋乃奉和此诗而作,故两诗季节时令完全相合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二七“谈丛”三:“开元帝制《春雪》、《春台望》等诗,舍人蔡孚称美,请示百僚,编国史孚撰《偃松篇》,帝亦令群臣尽和之[8](251页) 今《全唐诗》无蔡孚《偃松篇》,当已佚但《全唐文》卷三○四蔡孚有《请宣付御制〈春雪台望〉(按:应为《春台望》或《春雪》、《春台望》)诗编入国史奏》一文,文中称美玄宗《春台望》诗“气雄词美,德音相属”,认为自己“职在司言,请宣示万寮,及编国史”其《蔡孚传》云:“孚,开元八年官起居舍人[6](3095页) 《旧唐书·职官二》:起居舍人,“掌起居注,录天子之言动法度,以修纪事之史”[2](1845页) 可知开元八年三月苏颋尚在京城而未曾入蜀又苏颋有《奉和圣制长春宫登楼望稼穑之作》诗,诗云:“变芜秔稻实,流恶水泉通……见龙垂渭北,辞雁指河东[4](810页) 稻已丰实成熟,雁已辞别南飞,定当深秋以后季节《旧唐书·玄宗纪》:开元八年“十月辛巳,幸长春宫”[2](181页)。

《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同州朝邑县“长春宫,后周武帝置隋大业十三年,高祖起义兵,自太原舍于此宫,休甲养士,而定京邑武德二年于此置陕东大行台,太宗居藩,坐镇四年,山东平,乃移行台于洛州”[9](38页)则开元八年十月苏颋仍未入蜀苏颋又有《赠礼部尚书褚公神道碑》《碑》云:褚无量“粤开元庚申岁正月哉生魄,景命不造,遘疾薨于长安崇仁里之赐第,春秋七十有五”,“粤某年仲冬甲子,归袝于钱塘临平山之旧城”[6](2612—2613页)庚申岁即开元八年,仲冬指十一月,则开元八年十一月苏颋仍居京城并未入蜀考吴廷燮《唐方镇年表》卷六“剑南西川”下云:开元八年“李浚《唐会要》:‘八月除李浚,始下兼兵马使’卢求《成都记序》:‘开元八年以李浚为使’《旧·李麟》:‘父浚开元初,益州大都督长史,剑南节度按察使,称为良吏,八年卒”[10](174页)则开元八年益州大都督府长史为李浚,非苏颋苏颋开元八年尚未入蜀是确定无疑的《新唐书·忠义·贾循传》:“贾循者,京兆华原人……循有大略,礼部尚书苏颋尝谓今颇、牧,及为益州,表署列将败吐蕃于西山,三迁静塞军营田使[1](5533页) 从“及为益州”可知,苏颋开元八年正月为礼部尚书后,并未立即出为益州都督府长史,应当还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此与旧、新《唐书》本传所载“俄知益州”、“俄检校益州”的说法是一致的。

要之,苏颋第一次出为益州都督府长史应是唐玄宗开元九年初春无疑今按:苏颋有《慈恩寺二月寓言》诗诗云:“二月韶春半,三空霁景初献来应有受,灭尽竟无余……不驻秦京陌,还题蜀郡舆爱离方自此,迴望独踌躇[4](811页) 苏颋二月春半尚在京城,但“不驻秦京陌,还题蜀郡舆爱离方自此,迴望独踌躇”,已清楚地表明了他将出使入蜀离别京城的难舍心情故其离京入蜀应在开元九年二月中下旬为宜苏颋有《陈仓别陇州司户李维深》诗:“京国自携手,同途欣解颐情言正的的,春物宛迟迟……蜀城余出守,吴岳尔归思……”[4](812页) 陈仓,地名,秦置县,汉魏晋因之,唐至德二年改为宝鸡县,即今陕西省宝鸡市此是苏颋春天入蜀的明证,他与李维深同行,到陈仓时分别,李继续西行到陇州,而苏颋则南下入蜀又苏颋有《晓发兴州入陈平路》诗:“旌节指巴岷,年年行且巡暮来青嶂宿,朝去绿江春[4](811页) 兴州, 《元和郡县图志》“山南道”三:“禹贡梁州之域,战国时为白马氐之东境,秦并天下,属蜀郡……废帝二年,改东益州为兴州,因武兴郡为名隋大业二年,罢州为顺政郡,武德元年,复置兴州[9](569页) 即今陕西省汉中市青泥岭在其域中,为入蜀必经之道。

此诗为苏颋入蜀途经兴州时作,时应在春天又苏颋有《经三泉路作》诗:“三月松作花,春行日渐赊竹障山鸟路,藤蔓野人家透石飞梁下,寻云绝磴斜此中谁与乐,挥涕语年华[4](803页) 三泉,县名《元和郡县图志》:‘本汉葭萌县地,蜀先主改为汉寿县武德四年置南安州,又置三泉县,八年州废,以县属梁州[9](560页) 即今广元县昭化地由此可知,苏颋进入广元后已是春三月的季节了苏颋还有《晓发方骞驿》诗:“传置远山蹊,龙踵蹴涧泥片阴常作雨,微照已生霓鬓发愁氛换,心情险路迷方知向蜀者,偏识子规啼[4](803页) 从“方知向蜀者”,可知应是苏颋初入蜀时所作;从“片阴常作雨,微照已生霓”和“偏识子规啼”等景色来看,时应是春末夏初苏颋于春末夏初进入蜀中,刚到成都,便写了《初至益州上讫陈情表》文云:“臣禀识愚妄,受恩忝越十有四年中书省,三命承明庐……岂悟西南重镇,巴蜀奥壤,爰杂县道,且联军戎,付臣兼之[6](2585页) 按:《旧唐书·苏颋传》载:“神龙中,累迁给事中,加修文馆学士,俄拜中书舍人[2](2880页) 神龙为唐中宗李显年号,共三年,“神龙中”应指神龙二年(706年),下推十四年,正是开元九年(721年),此与“十有四年中书省”相符。

承明庐,皇帝朝见群臣之所苏颋武后时为监察御史,长安中因诏覆来俊臣冤狱,“迁给事中,修文馆学士,拜中书舍人”,玄宗时为中书侍郎,“进同紫微黄门平章事,修国史,与宋璟同当国”苏颋三朝皆在中书省和尚书省任职,故称“三命承明庐”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又前礼部尚书苏公出为益州长史,白于路中投刺,待以布衣之礼因谓群寮曰:‘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虽风力未成,且见专车之骨,若广之以学,可以相如比肩也’四海明识,具知此谈[11](1247页) 在蜀中苏颋以布衣之礼接见了曾于路中投刺拜谒他的李白,并当众称扬了李白,给他以崇高的评价和鼓励,可见苏颋是乐于奖掖后进、提拔人才的此事当在天宝九年春夏之际《新唐书·颜春卿传》载:“春卿倜傥美姿仪,通当世务……长史陆象先异之,转蜀尉苏颋代为长史,被谮系狱,为《棕榈赋》自托,颋遽出之[1](5532页) 颜春卿作蜀尉时,因被人所谮而系狱,作赋自况,苏颋为益州长史,放出了他颜春卿《棕榈赋》已不存,但苏颋爱才惜贤之心甚明此与其表署贾循为列将当为同类之事,应是第一次入蜀时所作苏颋《九月九日望蜀台》诗云:“蜀王望蜀旧台前,九月分明见一川北料方自此,南辞城阁复依然青松系马攒岩畔,黄菊留人籍道边。

自昔登临湮灭尽,独闻忠孝两能传[4](806页) 细详诗意,从“北料乡关”、“南辞城阁”、“青松系马”、“黄菊留人”可以看出,此当是苏颋离别蜀地返京所作,时在秋九月苏颋有《夜发三泉即事》诗,诗云:“暗发三泉县,穷秋听骚屑北林夜鸣雨,南望晓成雪……憧憧往复还,心注思逾切……忝曳尚书履,叨兼使臣节京坻有岁饶,亭障无边孽归奏丹墀左,骞能俟来哲[4](797页) 从“归奏丹墀左”可知,此诗应是苏颋返京途中经三泉时作,时当“穷秋”,即秋末之时吴廷燮《唐方镇年表》于“剑南西川”开元十年下云:“霍廷玉《四川成都志》:开元十年左骁骑尉将军霍廷玉为益州长史,剑南节度使《元和姓纂》:唐河南尹霍廷玉,蜀州新繁人按《四川成都志》,见《御使台题名注》引[10](174页) 又郁贤皓《唐刺使考》卷二二二“剑南道·益州”下“韦抗”条云:“《金石苑》卷二《唐千佛岩韦抗造像碑》:‘剑南道按察使银青光禄大夫益州大都督府长使韦抗功德,开元十年六月七日’”[12](2943页) 则开元十年霍廷玉和韦抗先后为益州长史、剑南节度使,其时苏颋早已于开元九年秋或岁末返回了京城长安苏颋第二次入蜀吴廷燮《唐方镇年表》,郁贤皓《唐刺使考》皆认为苏颋开元十一年重入蜀。

今按:苏颋《咏礼部尚书厅后鹊》诗题下自注云:“时将重入蜀诗云:“怀印喜将归,窥巢恋且依自知栖不定,还欲南向飞[4](814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