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企业司库管理体系建设的成熟度分析

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34.44KB
约21页
文档ID:308736482
企业司库管理体系建设的成熟度分析_第1页
1/21

    企业司库管理体系建设的成熟度分析    张庆龙 张延彪【Summary】企业司库管理体系的建设是一个持续优化的过程, 需要对建设成熟度进行评价 本文借鉴能力成熟度评价理念, 基于ITSM成熟度模型, 将企业司库管理体系的成熟度划分为5个等级, 分别是初始运作的交易型司库、被动管理的管控型司库、稳定运行的运营型司库、主动服务的金融型司库和价值驱动的战略型司库, 并说明每个等级的适用范围、目标、核心功能, 以及管理体系和信息系统建设情况, 从而为企业评价司库建设成熟度、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供参考Key】企业司库管理体系;ITSM;成熟度模型;功能F275      A      1004-0994(2022)09-0036-7一、引言自20世纪50年代现代司库管理体系萌芽以来, 司库管理正不断形成更完备的体系, 延伸出更多样化的职能, 如今正在向更好地实现企业战略、创造价值的方向转型 我国企业引入司库管理模式的时间较短, 发展水平不一, 有的企业已经建立了集团总部统一计划、统一平衡和统一调度的司库管理体系, 而有的企业刚开始引入司库管理理念, 较缺乏经验 整体而言, 我国企业司库管理存在体系构建不完善、功能发挥不足等问题, 原因之一在于目前学界还没有论述清楚不同发展阶段应“建立一个怎样的司库”, 从而给企业在建设司库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进行能力评价和职能定位带来困难。

因此, 需要综合国内外实践经验, 将司库管理体系建设的成熟度划分为不同发展阶段, 为企业司库管理体系的改进提供可参考的指导框架 对此, 本文认为可以采用能力成熟度模型这类管理工具, 帮助企业进行成熟度评价、挖掘改进机会1991年,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提出能力成熟度模型概念, 并形成了首个用于评估软件开发的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CMM) 由于源自软件行业, 能力成熟度模型最初仅运用于评估软件开发过程, 以进行可持续的改进和优化 而近年来, 成熟度评价的方法被创新性地应用于其他领域的建设和持续改进中, 形成了软件工程、项目管理、知识管理、客户关系管理、IT服务管理等多种能力成熟度模型 这类模型通常将评价对象的成熟度按照从低到高划分为4 ~ 5个级别, 在每个级别中对不同要素的成熟度进行定性或定量描述 在达到下一个成熟度级别之前, 必须完成较低级别的活动和过程, 为向上级转移创造条件 司库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发展系统性较强, 主要涉及组织、人员、流程、信息技术等多个关键要素, 也需要不断进行改进和优化 如果将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程度的司库管理体系按照科学的方法進行划分, 就能够得到司库管理体系建设的成熟度模型。

然而, 当前针对司库的研究侧重于对其定义、功能的介绍, 而对司库能力成熟度评价的研究较少 现有的研究为了区分司库的不同发展阶段, 根据其演变的历程和特征将其划分为“1.0”“2.0”“3.0”“4.0”等模式, 或根据其职能表现将其概括为交易支持型、专业服务型、战略价值型司库 这类划分总体描绘了不同成熟度司库的发展阶段, 但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一方面, 划分方法较为主观, 缺乏科学的理论模型支撑, 对不同成熟度下司库关键要素的分析不够细致, 仅描述了功能上的区别; 另一方面, 较少结合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和财务转型的大背景, 说明每种成熟度的适用范围 此外, 国资委发布的《关于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国资发财评规[2022]23号)指出要“加强司库管理体系顶层设计”, 并对司库建设的总体规划、制度体系和管理架构提出要求 现有的成熟度划分较少考虑不同阶段司库管理体系顶层设计和构建的情况, 难以发挥实际指导作用因此, 本文借鉴当前对司库管理体系成熟度的初步划分, 综合国内外实践经验, 选择合适的能力成熟度模型作为理论基础, 构建司库管理体系建设的成熟度模型二、ITSM成熟度模型概述和选择(一)ITSM成熟度模型的基本理念ITSM成熟度模型主要用来评估组织的IT服务管理水平。

  IT 服务管理(IT Service Management,ITSM)的概念由英国中央计算机与电信局(CCTA)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 它强调IT应从“以技术为中心”转向“以服务为中心”, 以明确、合理的考核标准评价IT服务水平, 从而实现流程化运作, 提高专业程度 正确设计并有效应用ITSM成熟度模型, 有助于企业判断并监控自身IT服务的水平, 从而在运作过程中形成问题解决导向的管理模式, 实现IT服务管理的持续优化 在众多模型中, 由德勤发布的ITSM成熟度模型吸收了其他模型的优点, 将IT服务管理能力分为5个等级, 分别是初始运作(Chaotic)、被动管理(Reactive)、稳定运营(Stable)、主动管理(Proactive)和价值驱动(Value Driven) 这5个等级进一步被划分为3大阶段, 分别是流程标准化(Process Standardization)、业务调整(Business Alignment)和战略整合(Strategic Integration), 如图1所示[1] 具体而言, 该模型对每个级别的定义和成熟度描述如下:1. 初始运作 在该等级中, 流程或功能往往是临时的, 组织无法对将要发生的问题进行预测, 或者已经认识到问题存在并且需要解决, 但没有相应标准化的程序、流程或功能。

在组织内分配的资源很少, 所使用的工作方法往往取决于个人能力, 并在个别项目上应用2. 被动管理 在该等级中, 通常开始遵循某些程序, 高度依赖个人的技能、经验、能力和知识, 因此很可能出错 组织内能够衡量绩效并至少向内部利益相关者报告, 开始使用信息系统和自动化工具来提高效率 但整体而言, 改进重点仍是具体工作, 较少考虑对实现组织战略的指向性3. 稳定运营 在该等级中, 相关的流程或功能已得到系统梳理, 并且已经实现标准化、制度化, 为员工提供应用指南和培训 尽管大部分工作仍然是被动的, 但开始注重主动经营, 会通过信息系统对相关指标进行数据监控, 当指标低于某阈值时会发出警报4. 主动管理 在该等级中, IT作为服务提供商, 相关活动都以服务为中心, 具有与业务战略相一致的目标和指标, 并将重点更多地放在客户和服务成果上, 而不是仅仅考虑技术 还有资金可供投资, 有资源可用于防止故障或性能下降, 资金和资源有合理的时间规划和分配 同时, 使用更多的自动化工具来实现高效运营, 持续测量和监控业务绩效5. 价值驱动在该等级中, IT流程或功能具有与整体战略相一致的价值创造目标, 并且已经经过制度化从而成为参与流程或职能的每个人日常活动的一部分。

系统可以保留绩效数据和利益相关者反馈, 并针对趋势和改进潜力进行分析, 以确保服务和活动保持相关性和有效性 此外, 组织建立了一个自发的持续改进过程, IT 以集成方式用于自动化工作流程, 可以提供高效率的智能化工具, 使组织快速适应环境的变化二)选择ITSM成熟度模型的原因之所以选择ITSM成熟度模型作为本文构建企业司库管理体系成熟度模型的理论基础和参考, 主要是由于:1. ITSM成熟度模型本身的设计理念与司库管理体系功能升级的要求不谋而合 作为企业资金管理升级的进化, 司库管理体系已经从单纯负责交易处理、确保资金安全的后台支撑部门, 演化为负责资金价值创造、金融资源部署的战略支持部门 对于IT服务管理而言, 其目的是促使IT服务提供商不仅仅专注于部署技术和人员, 而是侧重于保證所提供服务的质量, 提高客户满意度 ITSM成熟度模型对于不同成熟度的划分, 衡量的正是IT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能力 也正因如此, ITSM成熟度模型将5个等级划分为流程标准化、业务调整和战略整合三大阶段, 这体现出业务转型升级的理念 借鉴该理念, 对于司库管理体系, 如果司库最终的价值仅仅停留在处理交易业务, 而没有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战略决策支持, 即使其拥有较高的司库系统建设水平, 也仍处于低成熟度等级。

因此, 本文对企业司库管理体系成熟度的判断最核心的标准是其为企业战略服务、创造价值的能力, 需以此来划分不同的成熟度等级2. 从司库管理体系建设来看, 信息系统是关键要素之一, 需要基于ITSM方法实现管理升级 当前, 我国企业集团已经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财务信息化建设, 在各类建设项目中涵盖了与资金管理相关的信息系统部署 这表明, 企业司库管理体系的信息系统建设已经跨越了以硬件设备和应用软件采购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阶段, 需要开始考虑IT的服务管理能力 而且, 当前企业的IT环境日益复杂, 尤其是在资金与金融这样信息密集度较高的体系中, 传统的 IT管理(系统管理、网络管理等)显然已不能满足 IT 运维管理流程化、自动化及规范化的要求, 且不同级别的司库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表现不同, 在建设成本上也各有差异 因此, 需要建立ITSM理念下的成熟度模型, 使业务活动与信息系统实现整合, 用IT驱动业务, 提高企业司库管理体系的运维水平三、基于ITSM理论的司库成熟度模型构建参考ITSM成熟度模型, 本文将企业司库管理体系的成熟度划分为5个等级, 分别是初始运作的交易型司库、被动管理的管控型司库、稳定运行的运营型司库、主动服务的金融型司库和价值驱动的战略型司库, 整体划分为流程标准化、业务调整和战略整合三大阶段, 在发挥的核心功能上呈现出逐渐升维和完善的趋势, 如图2所示。

企业可以借鉴该模型进行等级评价, 以使管理者获悉本单位司库管理体系所处的能力等级与阶段性评价结果一)初始运作的交易型司库1. 适用范围、目标与核心功能 与企业发展生命周期相对应, 交易型司库一般处于企业的发展初期, 其目标是实现企业资金集中管理, 留存必要的资金以确保正常经营活动, 支持基础交易稳步运行 从功能上看, 交易型司库重点关注资金结算和交易管理, 主要功能集中于现金管理、统收统支、账户管理等基本日常交易活动 具体而言, 交易型司库通过备付金或统收统支模式实现资金归集 备付金模式下, 集团给每个成员单位核定一定的备付金额度, 超过部分上存集团, 成员单位在额度范围内可自由决定, 确保支付后备付金在核定额度内; 统收统支模式下, 司库通过设置标准化账户、按期集中收入、管控支出计划等方式实现资金统筹管理 所有成员单位的资金先归集到集团公司, 然后集团公司根据整体资金安排确定各成员单位的资金支付2. 司库管理体系构建 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和信息系统在发展初期建设水平较低, 处于规划建设的初级阶段 司库管理实际上局限于资金管理范畴, 但资金运营行为不活跃, 在资金管控等职能上的作用发挥有限。

正如ITSM成熟度模型中处于初始级别的服务管理一样, 此时的司库管理同样尚未建立起管理体系, 缺乏完善的制度建设和标准化、制度化的流程设计, 资金管理水平依赖于管理人员自身能力 下一步的目标应是在完善司库建设方案的同时对司库管理建章立制, 逐步建立起规范的司库管理机制3. 信息系统建设情况 在信息系统方面, 由于处于初始运作阶段, 交易型司库的信息化仅支持企业集团的收支两条线与资金池管理, 主要采用手工或银行现金池方式进行资金归集: 通过成员单位柜台转账、网银转账等传统汇款方式, 把资金汇入指定归集账户, 然后由集团统一调配使用; 或是经过较少的系统投入, 通过网上银行的现金池功能实现资金的归集与下拨整体而言, 在该阶段集团统一集成的资金管理平台尚未形成, 资金管理信息仍处于手工再加工阶段, 不同系统之间的割裂导致资金流和信息流分散, 使资金流运转效率低, 难以实时对资金存量、流量和流向进行监控 此时, 司库管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