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树一帜的藏传佛教觉域派尼僧 独树一帜的藏传佛教觉域派尼僧 【作 者】德吉卓玛 【作者简介】德吉卓玛,1963年生,女,藏族,青海尖扎县人,藏语言文学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 100732 【内容提要】觉域派产生于公元11世纪,由女密宗大师玛久拉仲创立,该宗派以自己独特的教法义理和别具一格的修持方法,成为藏传佛教中独树一帜的宗派它不仅对藏传佛教诸宗派产生过深刻的影响,而且曾几度风靡整个藏区本文对觉域派的历史渊源、形式、修行方式、组成形式、教法仪轨和特点,以及该派的创立者玛久拉仲大师的生平事迹,均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摘 要 题】佛教研究 【关 键 词】觉域派/尼僧/特点觉域派是公元11世纪产生于西藏的藏传佛教重要宗派之一,该宗派源于南印度著名僧人帕丹巴桑杰,由藏族著名的女密宗大师玛久拉仲创立,是藏传佛教史上惟一由女性创立的一个宗派,这在人类宗教史上尚属罕见该宗派以自己独特的教法义理和别具风格的修持方法,成为藏传佛教中独树一帜的宗派它不仅对藏传佛教诸宗派产生过深刻影响,而且曾几度风靡整个藏区,在藏族社会生活中产生过巨大影响特别是觉域派的教法仪轨对藏地的尼僧产生着广泛影响,已成为藏传佛教各宗派尼僧共同修持的惟一法门。
一、觉域派的历史渊源觉域派,其宗派之名是依觉域派教法之宗义而得的说该宗派以慈悲菩提之心断自利意念,以空性见断轮回流转之根源,此二和合共同断除“四魔”,即“我执”,故而立此名觉域”在藏文中有两种书写方法,即"gcod-yul"和"spyod-yul",其中"gcod",藏文字意为“断”,或“断灭”;"yul"即“境”,觉域(gcod-yul)意即“断境”,说该宗派教义能够断灭或断除人世间一切烦恼的根源后一种写法"spyod",字义为“行”;yul(域),字义同上,"spyod-yul"即行菩萨所行持的方便智慧之道,以心识体悟一切皆空之万物本性,从而达到涅槃境界,故而又得此名觉域派虽然有两种书写方法,但是其意基本一致,就是以菩提心或慈悲心来断灭自利心,以般若性空来断除我执觉域派,最早源于南印度僧人帕丹巴桑杰(?-1117年),故此,也有一些藏文史籍将这一宗派作为息解派的一个分支或支派根据《丹巴桑杰传》记载,帕丹巴桑杰第四次进藏(也有史籍记载第三次入藏)时,途中与从印度学法返回的雅隆玛热赛波相遇,将觉域即能断教法,诸如《大乘能断小经义导释》即提婆论著,《能断泄障六部》、《教诫亲训十一》及《虚空启门心识》等,传给雅隆芒卓地方的玛热赛波和享有宁玛派密宗大成就之称的交释迦益希、娘堆的藏巴札钦和札琼二少年师徒三人。
其中《能断泄障六部》书于文字,《教诫亲训十一》被授密训二少年依这些教法修持,获得验证,成为二成就瑜伽士这是觉域派教法最初传入藏地的情景由于帕丹巴桑杰授密训,觉域教法一时只是在其弟子中单传或密传最早从帕丹巴桑杰受授觉域教法的雅隆玛热赛波在他的晚年时,把觉域教法单传与其近侍宁巴贝热帕丹巴桑杰的另一位弟子觉释迦益希,又将此教法传授予其侄子觉索南喇嘛从此,觉域的教法开始在藏区传播因这一传承的相承者多为男性,故又称做“男传觉域派系”男传觉域派系的教授,主要以修持、断除疾病等诸烦恼为宗义,教法类别不多,传播范围不广,故在当时未产生大的影响 二、女密宗大师玛久拉仲与觉域派的形成玛久拉仲(1049-1144年)是藏传佛教“后弘期”出现的一位著名的女密宗大师,出生在西藏山南的措美地方,父亲名确吉达瓦,为地方领主,母亲名隆姆本尖,为阔门富家之女,从小受过教育其父母亲心地善良,为人和善,崇信佛法,广济博施,在当地颇受人们尊敬由于家庭很好的熏陶,玛久拉仲自幼喜欢习文识字,三岁时能念诵六字真言和圣救度母经咒等五岁始,从母亲与家中供养师札巴温希处识字和学习语法,八岁时谙熟书中的文字和字义,一日内可诵读《般若八千领》二遍,其神速和对般若经义不同寻常的理解天才,在当地小有名气,故誉称她为“希热仲美”,即“智慧明炬”。
她的名字由原来的仁钦仲美,传称为拉吉仲美,即拉西地方的智慧明炬玛久”为尊称,意即“惟一母亲”或“独尊母亲”正当玛久拉仲崭露头角时,不幸的灾难降临在她身上她十三岁时母亲去世,随姐姐东措仁钦本,以及从格西阿东座前,修习《般若六波罗密多》十六岁时,她随姐姐依止札塘十三贤人之一的喇嘛格西札巴学习佛法不久父亲又离开人世她忍着失去双亲的巨大悲伤,在格西札巴座前,修习广、中、略三品《般若波罗密多》其独到之见解,令格西札巴赞叹道:“你已获得经特资识”,并赐施僧衣,设法座,以此供养二十岁时,姐姐东措仁钦本又突然去世这一系列的沉痛打击,更坚定了她对佛法孜孜追求的信念是年,她遇见以获得新旧密宗大成就著称的交顿巴索南喇嘛,又称喇嘛索南扎巴,在他座前,授受“甚深三昧四灌顶”、“大加持灌顶”和“幻化灌顶”等其后,玛久拉仲从夏玛尔巴修习了《慈氏五论》;从喇嘛白顿巴修习了《大圆满法》;从喇嘛亚塘巴修习了《大手印法》、《那若六法》、《圣救度母》、《时轮》、《三歌》和密乘四续部《事部》等深奥教法此时,玛久拉仲在西藏已有一定的声誉,她与聂堆的玛觉绛曲、后藏的香姆嘉塘、拉萨的聂玛,同称为藏地著名四空行母,是公元11世纪在西藏产生的四位著名尼僧。
其后玛久拉仲在札塘喇嘛格西札巴座前学法时,与帕丹巴桑杰相遇,帕丹巴桑杰称赞玛久拉仲曰:“身具四种大智慧,佛母空行之化身,启开三摩地之门,降伏众魔能胜母,拉吉仲美为恭敬注:岗巴著:《玛久拉仲传》[M],藏文,青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11月版,第273-274页她从帕丹巴桑杰座前,受授《虚空启门心识》、《三摩地四灌顶》、《定见亲训》、《能断泄障六部》、《幻化能断密训》等觉域派教法二十三岁时,玛久拉仲前往玉琼忏经途中,与在大成就顿巴希热本座前受授《般若经》的七位格西辩经交锋,她以自己深奥莫测的佛学理论和严谨的辩经哲理,力挫群雄,博得敬服,众僧俯首敬恭,奉香奏乐,设座迎请,声誉大增在大成就顿巴希热本座前,玛久拉仲修习了《十二因缘》之流转,还灭等教法在玉琼忏经俗家,她与印度班智达陀巴扎亚相遇结为夫妻,生有二子一女(有说三子二女等),次子托宁桑珠是玛吉拉仲教法的主要继承者和宏扬者十五岁时,从帕丹巴桑杰剃度出家为僧,称丹巴桑杰为如父之丹巴,“帕”意即父,由此丹巴桑杰之名,以帕丹巴桑杰迁流三十四岁后,玛久拉仲离开家庭,再次剃度出家,削发为尼,并拜遏其尊师索南喇嘛和喇嘛扎巴,从索南喇嘛处受授“帕姆成就五神灌顶”,被赐密名为多杰旺秀玛,意为“金刚自在女”。
其后,赴定日再度拜见帕丹巴桑杰,受授灌顶和多种深湛秘诀与修持法并依帕丹巴桑杰授记,游历一百零八座雪山、“年”(藏族原始神祇之一)地,苦行修持,获得大成就,成为藏地著名的女密宗大师三十七岁时,玛久拉仲以桑日卡玛尔的修行洞为根本道场,广收门徒,传授自己独辟蹊径体悟到的佛教学说和别具特色的密宗修炼方法,随之创立了独树一帜的藏传佛教觉域派,又称女传觉域派于是,玛久拉仲的道誉迁流整个藏区,不惑之年的玛久拉仲就像一棵根植在肥沃土壤里的参天大树,以自己独特的佛学智慧和博学才识,挺拔耸立在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在雪域庞大的僧众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代女大成就者和密宗大师而名震四方其教法亦不胫而走,播及整个藏区乃至印度、尼泊尔等国,产生巨大影响在其传记中记载:“由于来自尼泊尔的朝拜者络绎不绝,由此,其(玛久拉仲)福泽和教法震响印度印度金刚座的许多班智达聚集便道:佛法的正源在此处(印度),创立了此处前所未闻的大手印觉域教法,将整个尼泊尔摄于其教法之下,这个女子或许是佛母的化身;反则为一个十分可怕的魔女,藏区已被她折服,印度亦开始趋向她注:岗巴著:《玛久拉仲传》[M],藏文,青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11月版,第306页。
正如所说,觉域派在当时,是惟一从藏地传入印度、尼泊尔的藏传佛教宗派可见,玛久拉仲的影响之大 四十三岁时,玛久拉仲的丈夫离开西藏返回印度,把所有的孩子交给玛久拉仲从此以后,她一边传教布道,一边还要养育子女,尽到一个母亲的责任并把觉域派的所有教法传授给儿女所以,玛久拉仲的子女,除了长子珠巴以外,其他子女均跟随玛久拉仲学法修行,是玛久拉仲觉域派教法的主要继承者和宏扬者玛久拉仲全身心地投入到传教弘法的事业中,著述立说,撰写了《般若波罗密多觉域派教法理义和秘诀精髓奥义心要》、《般若波罗密多秘诀觉域派教理佛经大品》、《精髓品》、《心要品》等许多觉域派重要论典法本,使其教理更加完善和体系化据《后藏志》记载:“在谢嘎江孜的西南隆那地方,香杰麦,又称杰麦觉丹来到此地继承了冈·益西坚赞及其上师恰扎玛尔波的两个传承,他通达息解派教法,并将《四耳传九部教授》集成文字这里有殊胜之圣贤香杰麦的舍利土塔,还有玛久的一座称康钦的寺院注:觉囊达热那塔著:《后藏志》[M],藏文,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65页由此可知,玛久拉仲曾在后藏,即今日喀则江孜一带建有觉域派道场玛久拉仲一生中培养了许多弟子,遍及整个藏区,其传记中写道:“她的徒众与天共齐,无边无垠。
特别是她培养了大批尼僧,为提高藏传佛教尼僧的整体素质和地位起到了巨大作用,进一步推动了藏传佛教“后弘期”尼僧和尼僧组织的发展同时她为数以千计的患者医治疾病,解除人们痛苦,尤其以医治麻风病,享誉藏区玛久拉仲这位被人们亲切地称作“尊母”或“伟大母亲”的藏族出家女性的优秀代表,藏传佛教的一代女领袖,于公元1144年与世长辞,享年95岁玛久拉仲以自己非凡的智慧和超前的思想,独到的见解和实践经验,独创的一整套宗教理论与修炼方法创立的藏传佛教觉域派或女传觉域宗派,不仅对藏传佛教其他诸宗派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而且对藏族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几百年来,觉域派教法仪轨在藏族社会生活中仍发挥着一定的作用玛久拉仲她本人亦被后人奉为智慧空行母的化身加以崇拜,迄今在藏区的一些寺庙中,仍可亲眼目睹为这位杰出女性供奉的塑像、唐卡等,为人们所依止和供养,在藏传佛教史上享有举足轻重或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并从她派生出贡日卡卓玛女活佛转世体系,迄今相沿不断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藏传佛教觉域派从公元11世纪末形成以后,出现许多传承,并在广大藏区兴盛流传,构成觉域派历史上的“前弘”但由于此派不注重建寺造庙,不依赖地方势力,也没有严密的组织与制度,特别是缺乏雄厚的经济基础,觉域派的寿命也与希解派一样,极其短暂,到16世纪末,觉域派作为一个独立的宗派已不复存在。
然而,她作为一个学派,其教义仪轨则被藏传佛教的其他宗派所吸收,不仅融入各宗派的教理之中,并合流并存弘传于其他宗派之没有教别之见的众信徒中,如在势力最强的格鲁派中,形成“耳传觉域派传承”,相沿不断,且产生一定影响在上世纪初,觉域派教法又一次风靡雪域高原,被广大僧俗信徒崇奉信仰,形成觉域派史上的“后弘”,给藏族社会亦带来一定影响由此可以说,觉域派是藏传佛教中拥有僧、俗信徒最多的一个宗派目前,觉域派的部分教法仪轨与玛久拉仲的一些重要著述,以及各高僧的著述,诸如格鲁派的格鲁耳传觉域教法传承的各种经典、法王仁琼多杰的著述等重要经典,仍在藏传佛教格鲁派和宁玛派及各宗派中合流并存,继续传播,尤其是在藏区民间和广大藏族尼僧中广为流传今日在藏区流传的这些觉域派教法论著或经典,不仅是研究藏传佛教觉域派教法义理和仪轨的珍贵资料,而且也是目前国内仅存的藏传佛教觉域派的重要遗产 三、觉域派尼僧及其别具一格的修行方式觉域派从公元11世纪末形成以后,其教法在广大藏区流传尤其是女密宗大师玛久拉仲的道誉及其觉域派别具一格的教法仪轨和修行方式,吸引了无数女众觉域派法门一时成为广大尼僧最热衷的一种法门据藏文史料记载,玛久拉仲一生摄收的弟子难以计数,且出现了许多得道者。
其中玛久拉仲最著名的弟子有:八名心传弟子,八名等同的弟子和二十一位大成就弟子八名心传弟子:即玛久拉仲之子嘉瓦东珠、东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