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毛泽东、邓小平时代观探析 论文关键词:毛泽东;邓小平;时代观 论文摘要:二战后,毛泽东认为“世界革命”是时代的主要倾向;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把“和平”与“发展”判断为时代的主要问题我们应该辩证地理解两位伟人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即在“世界革命”的时代里,存在着和平因素;同样,在和平与发展时代里,也存在着战争因素 对于时代的认识问题,不仅是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重要的现实问题20世纪50年代以来,毛泽东、邓小平都曾先后对时代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作出了明确的判断他们的判断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时代主题和中国国家战略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对中国和国际社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21世纪的今天,国际社会有了很大的发展,国内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人们思想观念在不断更新,关于毛泽东、邓小平时代观在今天是否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的问题,引起了国内的广泛讨论因此,笔者就如何认识毛泽东、邓小平的时代观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以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两位伟人对时代主题的判断,有助于准确把握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有助于做好我们的各项工作 (一) 关于如何认识毛泽东的时代观的问题,目前国内有很多文章,观点各不相同。
总的来说,主要围绕“战争与革命”时代主题进行争论不少人对毛泽东的“战争与革命”时代主题产生异议持这种观点的人,从时代主题的概念出发,认为时代主题中所讲的“战争”是对世界范围而言的,这里的“战争”是指世界战争,“和平”就是“非战争”,就是没爆发世界大战战争”与“和平”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没有第三种状态而二战结束后,半个世纪以来国际社会没有爆发世界战争,所以二战后的时代主题不是“战争与革命”但毛泽东却把二战后的时代主题判断为战争与革命,并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把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到“备战”之中,影响了国家经济建设 据我考证,二战结束以后毛泽东没讲过“战争是时代的主题”,只说过“战争危险是存在着的”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表示战争已经存在,战争充斥整个国际社会,是国际社会面临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20世纪上半叶.后者说明战争是一种潜在的或者说还没出现的,只是可能出现的国际现象两者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已经存在的状态,一个是可能出现的现象我们不能把可能出现的现象误认为是已经存在的状态,即是说不能把“战争危险是存在着的”等同于“战争是时代的主题”,因此不能认为毛泽东所概括的时代主题是“战争与革命”较为准确的表述应该是,毛泽东所概括的时代主题是“世界革命”。
因为毛泽东几次讲到,当前世界的主要倾向是革命当前,世界革命进入了一个伟大的新时代事实确实是这样二战以后,社会主义国家由一国发展到多国;由一地发展到欧洲、亚洲、美洲等世界各地;由彼此独立、分散的个体,发展到政治、经济、军事联盟的团体另外,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原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通过战后几十年的民族民主革命,彻底摧毁了旧殖民体系,纷纷获得独立这些都是“世界革命”的结果因此,毛泽东把二战后的时代主题概括为“世界革命”是十分准确的 另外,也不能因为没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就说毛泽东将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备战”是一种失误我们应该清楚,从社会主义国家出现在这个地球上开始,帝国主义的政策就始终没变,那就是彻底消灭社会主义正如毛泽东所说,从古以来,反动派对民主势力就是两条原则,能消灭者一定消灭之,暂时不能消灭者留待将来消灭之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当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刚诞生时,帝国主义国家就联合起来,试图用军事围攻,将苏俄扼杀在摇篮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又在朝鲜、越南等地发动战争,目的是防止共产主义的“扩张”鉴于这样的历史经验和现实状况,中国不能不“备战”备战”工作不仅不是多余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
毛泽东在解释他强调要“准备好对付帝国主义”的原则时谈到,就是说做坏的方面的准备,这么做了准备,也许可以不打事实上正是因为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充分的“备战”,才制止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为什么帝国主义国家在苏俄刚诞生时对其进行军事围攻,而在二战后却从不对其使用武力?为什么二战后帝国主义对朝鲜、越南等国家发动战争.而不派兵进攻中国大陆?归根结底,是苏俄、朝鲜、越南在当时的情况下力量相对较弱,帝国主义自以为可以用战争手段来消灭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而二战后,帝国主义之所以没有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是由于它们知道不能通过战争手段在全世界消灭社会主义了因为这一时期,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都作了充分的“备战”,使双方处于势均力敌,“谁也吃不掉谁”的局面正像毛泽东所阐述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团结的,阵营加强了帝国主义发动战争已不是那么容易苏联加强了,社会主义国家都靠在一块,而且巩固了这样帝国主义要发动战争就不能不考虑由此可知,“备战”制止了战争;“备战”维护了国家的安全;“备战”维护了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利益 (二) 关于如何认识邓小平时代观的问题,目前国内也存在各种不同观点特别是在科索沃战争以后,一些人对邓小平的“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产生了怀疑。
持这种观点的人,主要是通过观察当前的国际形势,认为国际社会并不太平科索沃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对南联盟这样一个主权国家狂轰滥炸,并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中东和平进程目前发生逆转,流血和暴力冲突连续不断;美国布什新政府上台以后,美英联合轰炸伊拉克;俄美因“间谍案”相互驱逐外交人员;美国单方面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美国军用侦察飞机撞毁中国战机并降落中国领土,严重侵犯中国主权等等这些现象说明世界并不太平,因此对邓小平提出的“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产生怀疑 邓小平曾多次讲到“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的两大问题邓小平还在“南方谈话”中谈到:“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我们如何来理解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问题的论断呢?所谓和平问题一一东西问题——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抗问题——没解决的问题;所谓发展问题——南北问题——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贫富差距问题——影响整个世界经济发展,可能给国际社会带来动荡的问题——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没有解决的问题由此看出:“和平问题”,“发展问题”,都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任务或者说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而不是说国际社会已经处于“和平了”和“发展了”的状态——世界太平了。
所以我们不能把国际社会面临的“任务”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理解为任务完成和问题解决后的“状态”xgsj,平告诫我们的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任务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揭示的是国际社会的发展进程方向,反映的是世界各国“要和平”、“要发展”的主观愿望,而不是世界绝对“和平了”、“发展了”的状态所以当前国际形势发生一些变化,出现了一些局部战争等不安定现象,说明了和平与发展问题“还没有解决”,这些问题仍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任务和问题,从而更进一步证实了邓平对时代主题判断的正确性,而没有理由对邓平的时代主题观产生怀疑 (三) 对毛泽东、邓小平时代观的理解不能是片面的、绝对的;应该是全面的、相对的因为国际社会从来就不是一个黑白世界,事实上是一个灰色世界也就是说,有史以来不存在纯粹战争的时代,也没有永恒和平的时代,只有战争与和平两种因素共同存在的时代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两种因素交替起主导作用当某种因素较为显现时,我们就以这种因素“命名”为时代的主题其实,另一种因素在这时期仍然存在,并在起作用,只不过它处于非主导地位罢了当“战争”在某一个历史时期成为国际社会的主导因素,成为人们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时,我们就把时代“命名”为“战争时代”;同样道理,在另一个历史时期,当“和平”因素较为显现时,我们就把时代“命名”为“和平时代”。
但我们应该清楚,不管上述哪一个历史时期,“战争”与“和平”两种因素都存在,都起作用,所以我们不能把两者绝对对立起来如果将“战争”与“和平”对立起来,认为时代主题中的“战争”就是世界战争,时代主题中的“和平”就是没爆发世界大战,这样来认识时代主题,不仅从理论上要走进“死胡同”,在实践上也没有任何意义 总而言之,我们不能僵化地,而应该辩证地理解毛泽东、邓平的时代观我们应该明白, 在毛泽东所判断的“世界革命”时代,也存在“和平”因素所以我们应该在注重国防建设的同时,搞好经济建设同样道理,在邓小平所判断的“和平与发展”时代,也存在“战争”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不要忽视国防建设两方面的工作都要兼顾,都要贯穿于国家生活之中,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们工作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本文来源:《论文资料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