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读书笔记900字

上传人:c** 文档编号:307782425 上传时间:2022-06-1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900字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900字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900字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900字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900字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900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苦旅读书笔记900字(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文化苦旅读书笔记900字 我从没有去过阳关,对此也了解甚少。读罢?阳关雪?后,便找来几组图欣赏一番,不禁生出几分感伤。所谓古址,已经没有什么故迹,只有近处的烽火台还在,这就是方才在下面看到的土墩。土墩已坍了大半,可以望见一层层泥沙,一层层苇草,苇草飘扬出来,在千年之后的寒风中抖动。眼下是西北的群山,都积着雪,层层叠叠,直伸际。任何站立在这儿的人,都会感觉到自己是站在大海边的礁石上,那些山,全是冰海冻浪。面对如此的景致,谁都要慨叹时间的流泻和历史的沧桑。 西汉时,阳关曾作为通往西域的门户,其战略地位特别重要。大量王朝都把这里作为军事重镇,严加把守。可阳关如今早

2、已不如往日,仅仅是在一座红色的堆满沙石的山峰上,残留有被称为阳关耳目的烽墩。遗址周边竟也看不到断垣残壁,只有在沙丘之间暴露出的地面,四处可见碎瓦残片,让人回忆起盛事时亘古遥远的驼铃。 渭城朝雨徘岢,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在友人临别时所作的这首?渭城曲?,用余秋雨的话说,是缠绵淡雅的。丝毫感觉不到阳关如今的凄冷之景,只是离别时应有的微微的哀伤。因而王维是懂得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的,阳关亦是如此,再坚忍的过去也终有随着时光消逝的一天。比起?渭城曲?依此而来的?阳关三叠?,那较清冷的调子,或许更适合阳关如今的景象。 诚然,阳关确实再也难于享用温醇的诗句。即便是土墩、是石城

3、,也受不住这么多叹息的吹拂,阳关坍弛了,坍弛在一个民族的精神疆域中。它终成废墟,终成荒原。身后,沙坟如潮,身前,寒峰如浪。谁也不能想象,这儿,一千多年之前,曾阅历证过人生的壮阔,艺术情怀的弘广。 阳关不复了它过去的金色的绚烂,只剩下凄凄的一片荒原,它给伫立在它面前的人们带来深深的感慨和轻轻的可惜。想起楼兰古城的悲哀,曾经繁华的美在不经意间却毁于一旦,可能正应了一位蒙古作家的那句话:繁华不过是一掬细沙。过去的景象已不能再见,只由人们去想象,勾画心中的图画。历史是深邃而苍凉的,面对窗外阳光映照的花园中嬉笑的人们,我想,现在贵重的事物,千百年后,也会随岁月的轮回而被逐渐淡忘吧。 f132.COM更多

4、读后感延迟阅读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500字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500字】 他,在国内外讲学,也不忘参观当地风景;在考察途中,也不忘写写感悟随想。余秋雨教授,他行行止止,写写看看,点点滴滴搜集成了一本?文化苦旅?。 洞庭湖畔他曾站立,庐山瀑布旁他曾被震撼,道士塔旁他曾叹息。敦煌鸣沙山中、月牙泉边有他的脚印,江南小镇他曾坐小船游览,天一阁内有他滴落的雨水。 所以,就有了深邃苍凉的?道士塔?、?阳关雪?,有了荒荒大漠、黄河文明的盛衰,有了悲凉、沧桑;有了柔丽凄迷的?白发苏州?、?江南小镇?,有了小桥流水、江南文化和世态人情,有了新颖、婉约;也有了表示中华文人艰苦心路历程的?风雨天一阁?、?青云谱随想?

5、,有了文化的风雨飘摇;还有弥漫文化感慨的?牌坊?、?庙宇?等,有了回忆、变革,有了感慨。 余秋雨教授去过的地方,不只是有美景,而且,也有历代文人墨客的脚印和古代文化的交集。如三峡,那里有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有郦道元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还有神女峰神女的传闻;如天柱山,这里可是大文豪敬仰的归宿地,有李白、苏东坡、王安石等等。至于西湖、洞庭、庐山,更不用说。他在本书自序中说:我心底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种人文山水。或许就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魅力对他的熏染,有了这人文山水,才有了这本?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带给我的是历史文化对心灵的启迪。这本书,值得一读。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500字

6、】 对于余秋雨先生及他的作品是有所闻,但一向没有接触过。我很少看电视,这次去河北与同去的大姐住一间,她一向在看青歌赛的节目,因此我也一起看了好几期的比赛节目,比赛中有文化学识的考试,评委正是余秋雨先生,其中的考题都是一些常识、专业性的学识,考题本身并不繁杂,而与考题有关的相关学识的连接,余秋雨先生解读的分外到位,可见他渊博的学识,他对中华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评判,给我留下了分外深刻的印象。 我正好手头有他的?文化苦旅?一书,利用双休日的时间翻阅了一遍,这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悄悄领会的书,他从风景秀丽的江南到大漠孤烟的大西北,从冰天雪地的北国到弥漫民族风情西南边陲,他的踪迹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

7、,也是他在悠久璀璨的中华文化里的苦苦求索,莫高窟的色调、线条令他着迷:北魏色调的浑厚冷静,隋朝的畅快优美,唐代的喷射和伸张,五代的精细、温煦,.,这是一条色调的河流,也是文化的河流,一向汹涌地向我们奔泻而来。天一阁的藏书曾令他迷惑,而终究有一天显现了藏书的社会意义。而西湖终究是文人们心中的一个飘渺的梦境,只能意会,无法用文字解读。 中国文化如奔腾不息的黄河、长江,流经祖国大地,流向浩瀚的太平洋。文化是内化于心的一种精神资产,在有华人的世界里,就有中国文化的延传,漂泊海外的华人们可以把原始的巨树当成神庙,供奉着大公伯,然后进化成拿督大公伯,希望庇佑着他们。这是典型的宗族文化,一辈子也无法挥去。

8、960万及其海疆的神州大地,孕育出璀璨的华夏文化,有如一朵朵奇葩绽放着,宽容和开放的海派文化,亲新婉约的江南文化,浓郁思乡情结的华人文化.我无法用语言表达对中国文化的深刻解读,我只能精心去细细领会。 合上书卷,我们不由自主地走向窗前,滚动的车潮及人潮正自我宣示另一种文化,这里是高雄,而深埋千年文化的故土呢可能咱们理应背起满满对中国文化的疑虑,亲自去开阔的土地,让我们读过书后,沉重而苦苦的步伐,也走在上面.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1200字 我无法不老,但我还有可能年轻。 题记 潇潇洒洒地走了回天边,让山山水水留下了点自己的踪迹。你说它苦,它苦中有乐;你说它乐,它乐中带苦。用旅程修饰笔下的文字;用

9、时间磨砺人生的沧桑;用回忆勾画出最完备的篇章。他说希望笔墨留下的痕迹有一种苦涩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他希望如此,可却说这实在已是一种奢望。于是,行走在陆地、江海,怀揣着一个缱绻的理想,诚惶诚恐地开头踏访着一个个或别致或陈旧的梦境。 像那海滩上一地的细沙,风过,沙动。潮退后,仍旧是原来的样子,可留下的,还有海的味道。从敦煌行至阳关,从邈远的四川平原旅至古色古香的苏州。有过在恬静的三峡下苦苦地冥想,有过在神秘的洞庭湖畔低低地自语,更有过行走在苏堤、白堤之上,驻足于雷峰塔废墟之中。他往往笑语,这是欠西湖的一笔宿债,或许,又是还了他儿时的一个陈旧的梦境。走走停停,歇歇走走

10、,走的又黑又瘦,让唐朝的烟尘宋朝的风洗去了结果一点少年英气,或者是疲惫的伏在旅店的小桌子上涂涂抹抹。他不得不供认他无法不老,但是至少曾经还像这般年轻的大胆。无论是他笔尖之下那扬扬洒洒,绚丽多彩的文字,还是他嘴中不太高兴又略带苦涩的旅途,对我来说,都弥漫着无尽的奇怪和空想,我崇敬他,我想,不仅仅是我一个。 再美的风景也需要有历史的沉淀,和文人的裹卷,正是如此,才能吞吐千年。可能百转千回中,对历史的多情,总会让自己的人生增加更多的负重。可能那是苦的,但历史的沧桑感总会给人更多,更贵重的回忆,就是那种苦涩后的回味,在身体里缠绵了千年,只为等那一瞬间,然后无无尽的延绵可能这整一个,都只是博大精深的中华

11、文化那个小小的缩影,伴着人的苦,人的思,人的忆,人的记,而后,散发出它无法遮掩的光辉。或恬静,或喧嚣,或婉约,或大气。可能浪漫安详是你所爱,又或者典雅浮华才是你所钟情,那又有什么干系呢?你可以坐在莽莽大地之上,站在高山河流之旁,甚至,只需停驻于那些流转了千年的文化之中,悄悄地听他诉说,诉说这千百年来的滴滴点点。 当你真正融入这山水画、人文画般的大自然之中,你会依恋上她千种万种的风情。阳关苍茫的白雪,庐山迷茫的雾霭,苏州精雅的林园,吴江凄冷的落叶,你与它们交融在一起,然后察觉自己会无端的动容。交织着老屋的回忆,夹杂着对风景无限的感怀,可能再当你靠在残缺的古老城墙之上,你内心里,会少一些对着残垣断

12、壁的悲凉,更多的是,对长久历史的称赞和对古老文化的敬仰,甚至,是膜拜。 思绪是不止的,我看出来了。每一次临别时的不舍,全都精良地暗藏在那一句句精短的皆为之中,他是怕再写下去,便很难再收手了吧。一本薄薄的书,怎够抒发他无穷的感怀。我亦知,那些跋涉于山水中的记忆,早已盖过他口中所说,所叹的苦涩。他定亦想像他所赏识的理查德教授一样,像顽童一样举着双手,引吭高歌。于是,文化的精魂,和着风,和着阳,和着脚印踪迹,释放出它无比夺目的光彩。 文化苦旅,苦了人,甜了心。 有些记忆,从不曾老去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800字 读完?文化苦旅 ?一书,感慨颇多,其中最深的一点,便是中华文明。 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

13、的国家,承载着宏伟的中华文明,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未中断的文明,我们炎黄子孙以其为傲。 其他三大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它们都辉煌一时,虽起源早,却均被时间侵蚀,随之没落了,只有我们的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流传至今,其它文明均太过张扬,引来了其它文明的嫉妒,在一次次冲撞中,走向了消逝,中华文明对比保守,不张扬,不炫耀,但以其强大的气力,源远流长。 中华文明有三条天地之线:黄河、长江、长城。其中黄河最为重要,它孕育了中华文明,在那儿,有着中华文明的根本性格。长江也早有自己的文化,宋代时,中国经济,文化中心便已转移到长江流域。第三条线最有意思,这条线与四百毫米等降水量线根本吻合,它

14、同时又是区分农耕文化和游牧文明的自然之线,它借秦始皇之手画出,目的是区分两种文明。从中我感觉到了中华文明的神秘、有底蕴,有内涵,这是任何一种文明所不能及的。 中华文明虽未中断,但其也是历尽了沧桑与磨难。国内的兼并战役、改朝换代也制止不了大战,这一切,使中华文明损失了大量,但最令人不能忍受的是那些国家和民族的败类,他们为了一己私利,不惜把中华大地上的贵重之物卖给外国人,这其中,令人哭笑不得的就是王圆箓,他将莫高窟里大量贵重的经书卖给了一个外国人,而他所得的价钱只有三十英镑! 到了清朝中后期,政府无能、腐败,从鸦片战役开头,到后来的火烧圆明园、甲午中日战役、八国联军侵华战役,再到后来的抗日战役,中

15、华文明一步步被破坏,被践踏,被摧残,每一次战役都沉重压制并打击了中华文明,但均未告成地中断中华文明,这便是中华文明的强大之处,也是使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地方,这更能彰显一个民族的宏伟气力! 再有,我分外佩服余秋雨,他抛高官弃厚禄,冒着生命危害,又不远万里,考察了世界上的各大文明,写了二十余本书,单是辞去高位,就有多少人做不到啊,就更别说行遍天下了!他对各地的描述,引起了我无限的敬仰,我多想一览祖国大地上的秀美风光,也用自己的笔记录一路的所见所闻所感,做一个探索中华文明的旅行者、学者。是的,这需要无限的士气与魄力,而我,正在逐渐积蓄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1000字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了?文化苦旅?

16、这本书,我感受最深,也是最大的,作为一名教导工在读完这本书后也从中找出了丝许的感觉。 余秋雨先生从九三年开头从上海戏剧学院辞职后,便逐渐地行走在青史曾经驻足的角角落落。用他独具的慧眼和感悟纂写着一段段亲身感悟。或许作为我们是没有这样的机遇去尝试这样的一种体会,这种苦行僧般的高尚,我们只是以另一种特殊的方式在传承着这样一种精神。 读?文化苦旅?,是读行走的哲学。在游历山水之间,去感悟出一些人生的真谛。我们去到了某一个地方参观旅游,总是会不自觉地回想那里发生过的一切,曾经在我们所站的这个地方有谁走过,又发生过的什么样的历史事情呢,又是谁在这里修建的呢,修建的目的又是什么呢等等。就在这样的一瞬间里,那全体的一切都会很自然浑沌地交融在一起,历史的沧桑感与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