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的银币与拜占庭帝国的金币中外古代金属货币形制不同,但其发展规律相同无论是古罗马的狄纳里银币,拜占庭帝国的索利多金币,还是中的五铢铜钱,其终结的原因,都是由于金属成色大幅度下 降世界古代几个最著名的金属货币制度是怎样终结的? 其原因多与该货币的金属成色下降有关古罗马的狄纳里银 币制度延续了 600多年,终结于白银金属成色的下降;拜占 庭帝国的索利多金币制度延续了 700多年,终结于黄金金属 成色的下降;中国的五铢铜钱制度也延续700多年,终结于 青铜金属成色的下降放在一起看,无论是银币,金币,还 是铜币,金属成色下降是造成古代金属货币制度终结的重要 原因1狄纳里银币罗马的狄纳里银币制度延续了 600多年,经历了减少金 属含量和降低金属成色两个过程,终于彻底崩溃,阿跟图银 币制度以及后来的西力克银币制度代之而起公元前211年,罗马共和国建立了狄纳里银币制度从 公元前211年至公元前27年的184年里,罗马共和国政府 将阿斯铜币的重量从2盎司减少到半盎司,而狄纳里银币的 重量,在这一段阶段里,则保持着基本的稳定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转为罗马帝国,造币权从元 老院转入帝国元首手里,阿斯铜币继续减重已经没有什么余 地,钱币减重的重点便从阿斯铜币转到狄纳里银币上。
自公 元前27年至公元285年的312年里,狄纳里银币的重量从 3.89克(1/84罗马磅)减少到1.44克目前可以见到的公 元285年生产的卡里努斯安敦尼银币(价值2狄纳里银币) 重量2. 87克据此计算,1狄纳里的重量只有1.44克为了节约使用白银,罗马帝国不仅减少狄纳里银币的白银含量,并且降低狄纳里银币的白银成色罗马共和国对阿斯铜币减少金属含量,依靠的优势是阿 斯铜币是个大个儿的钱币,理论重量327克罗马共和国政 府将阿斯铜币的重量减少316克之后,还有11克,其重量 和大小仍适合当作一枚钱币使用到了罗马帝国时期,阿斯 铜币的重量已经降低到H克左右,继续减重的空间不大 所以,罗马帝国政府实行钱币减重的措施,便从阿斯铜币转 向狄纳里银币这时候,狄纳里银币是个小个儿的钱币,理论重量只有3. 89克,减少金属含量的余地也不大为了减少狄纳里银币的用银量,以便制造更多的狄纳里银币,满足军事开支和经 济发展的货币需求,罗马帝国逐步降低狄纳里银币的白银成 色狄纳里银币最初的成色在90%左右公元284年,戴克 里先建立君主制、成为罗马皇帝的时候,狄纳里银币的成色 已经降到3. 6%o于是,公元294年,戴克里先实行货币改制, 制造白银成色为90%的阿根图银币,取代了狄纳里银币。
1 枚阿根图银币法定兑换100枚狄纳里银币于是,制造狄纳 里银币已经无利可图,狄纳里银币逐步退出流通领域,古罗 马延续600多年的狄纳里银币制度宣告终结2索利多金币拜占庭帝国的索利多金币制度延续了 700多年,经历了 减少金属含量和降低金属成色两个过程,终于彻底崩溃,海 伯龙金币制度代之而起公元4世纪前期,君士坦丁在古希腊拜占庭城邦的城址 上建立了都城——新罗马,开启了拜占庭帝国的源头同时, 君士坦丁还结束了奥里斯金币在古罗马长期流通的局面,创 建了拜占庭帝国的主要钱币——索利多金币制度索利多金 币经历了拜占庭帝国漫长的时期,直到公元10世纪前期, 在重量、直径和纯度等方面都基本保持不变,成为整个地中 海周边地区最具信誉的国际货币公元10世纪前期,索利多金币开始减重针对索利多 金币减重的问题,公元963〜969年,拜占庭帝国的皇帝尼 基弗鲁斯二世将索利多金币改变成两种面值的金币:特塔特 伦金币和希斯塔麦伦金币,其中特塔特伦金币代表减重的索 利多金币;希斯塔麦伦金币代表足值的索利多金币两种金 币都是索利多金币的变种,仍属于索利多金币系列杜卡王朝时期(公元1059~1081年),拜占庭帝国走向 衰败,小农经济逐步破产,大贵族势力兴起,中央集权政治 遭到破坏,货币经济开始走下坡路。
科穆宁王朝初期(公元 1081年),希斯塔麦伦金币已经变成了金银合金币,黄金纯 度降至8K,即黄金含量只剩下1/3金币成色的下降,使百姓对金币丧失信心,不再愿意接 受金币作为货币使用公元1092年,阿历克塞一世开始发 行一种黄金纯度较高的金币,称之为“海伯龙”(HYPERPYR0N), 意思是“高纯度的金币海伯龙币面呈凹形,理论重量4. 54 克,黄金纯度20. 5K举例:阿历克塞一世海伯龙金币,公元1081-1118年 生产,重4. 12克,正面图案是基督坐像,周围币文“+KHR0H0 £1”(圣母);背面图案是阿历克塞一世正面站像,手持权杖和十字宝球,左侧币文"AAesico-AecnOC (阿历克塞・专 制君主),右侧币文“T3・KOMNHh3”(统帅)至此,索利多金币制度终结,海伯龙金币制度开启178 年之后,公元1270年,海伯龙金币的纯度下降到16k〜16. 75KO 米海尔八世之后的两位继任者统治时期(公元1282〜1328 年),海伯龙金币的质量每况愈下,不断贬值于是,拜占 庭帝国不再打制金币,银币成为核心货币3汉五铢铜钱西方古代国家的银币、金币和铜币,多是打制而成,形 状为无孔的金属圆片儿,正面和背面都有图案。
古代中国主 要使用铜金属货币,浇铸而成,中间有方孔,正面有币文, 称为铜钱中外古代金属货币形制不同,但其发展规律相同 中国古代流通时间最久的铜钱是汉武帝创建的五铢钱,跨越 多个朝代,流通700多年五铢钱制度终结的原因,与狄纳 里银币、索利多金币一样,都是由于金属成色大幅度下降公元604年,隋炀帝继位后,营建东都、开凿御河、带 领百官巡游天下,各项事务动辄役用人工百万,花钱无数 同时,隋炀帝发动了攻打高丽的战争中国人口大量死于劳 役和战争战争消耗与水患灾害同时发生,社会生产搞到无 法正常进行;百姓无法生活,于是弱者自卖为奴婢,强者聚 而为盗贼公元611年(大业七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山东爆 发,隋炀帝未予重视公元612年(大业八年),隋炀帝亲 率百万大军渡过辽水,进围辽东城,结果大败而归公元613 年(大业九年),隋炀帝再次亲率大军征伐高丽,亦未能成 功没完没了的折腾,隋炀帝统治末期的社会经济已经崩溃, 钱币质量日益滥恶,其中掺杂铅锡过多,颜色就从赤色变成 白色《新唐书・食货志》载:隋末行五铢白钱根据对近代出土文物的考证,隋末五铢白钱,不仅铜金 属成色很低,重量也已经不足五铢百姓不愿意接受这种假 铜钱,商品交换便从钱币作为媒介转向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换 方式。
隋炀帝倒行逆施,终于使隋王朝灭亡太原留守李渊乘 机起兵,建立大唐王朝,并逐步控制了隋王朝原来统治的大 部分地区既然五铢钱已经不为市场所接受,为了支持战争, 取得最后的胜利,并稳定经济秩序,恢复大后方的正常生产 和商品流通,公元621年,唐高祖李渊开始铸行“开元通宝” 铜钱,实行了 700多年的五铢钱制度终于结束此外,日本古代也发生了与中国古代相同的情况日本 古代封建社会商品经济鼎盛时期发生在奈良时代和平安时 代前期在此时期,日本天皇政府陆续铸行了一些种类的铜 钱,史称“皇朝十二钱”皇朝十二钱陆续发行过程中,日本 天皇政府在铜钱中逐步增加铅金属含量,降低铜金属成色, 终于将铜钱制度搞垮公元983年,日本天皇政府铸造的铜钱已经是使用铅金 属伪造的“假铜钱:日本百姓对朝廷铸造铜钱的信心丧失殆 尽,不再使用铜钱,日本天皇政府亦停止铸造铜钱于是, 日本经济便进入长达600多年的无铸币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