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软基处理技术

上传人:杨*** 文档编号:307321681 上传时间:2022-06-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0.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软基处理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议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软基处理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议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软基处理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议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软基处理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议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软基处理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软基处理技术(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议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软基处理技术 摘要:在市政道路交通中,软土地基是最为常见的问题,道路中的软土地基比较容易出现沉降、硬化以及侵蚀等问题。为了促进道路交通发展,需要采用开挖换填法、荷载压重法、表层处理法等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并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软基处理;技术;分析1.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软土地基特点在进行软土地基施工时,首先需要对软土地基的土质特点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该种地基类型的含水量比较大,土壤透水性差,土壤自身涵养水分的效果比较明显,但是其含水量的变化幅度不大,使得地基整体质软。在地基上进行施工时,将会造成地基发生形变,抗剪强度低,因为自身含水量比较大,其结构强

2、度,尤其是抗剪切力的强度不足,通常情况下抗剪强度都在30kN/m以下,并且导致其对于路面的压力承受比较小。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软土地基的基本成分为腐殖物质。这种类型的物质耗水量加高,最低在34%,并且其土质的饱和程度大,在96%以上,隙比维持在11.9之间。压缩比高,这种土壤在外力的作用下压缩幅度都0.5MPa1MPa以上。由于软土地基的几种特性,对于市政工程等关系到公共安全的工程的影响是颠覆性的。对软土地基进行以上的物理分析之后,发现其对市政道路具有较为明显影响。在对其进行处理环节中,需要施工技术人员对土质进行调查,对其可能引发的结果进行预测。对含水量高的土质进行重点处理,避免由于地基处理不

3、善而造成施工困难。2.市政道路软土地基影响以及施工要求2.1市政道路软土地基影响因素由于软土地基与其他类型的地基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软土地基的物理性质特殊性决定其表面附着物的重量。在市政道路中,软土地基比较容易出现沉降问题,地基沉降对于建筑物以及道路交通来说都是比较严重的问题,一方面带来经济损失,另一方面还有可能产生人身安全问题。软土本质强度差,再经过市政道路上汽车的碾压,其地基稳定性下降,进而出现沉降。地基土层硬化是市政道路施工中另外一个严重的问题,造成地基硬化的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地基处理时所用的材料不能进行合理配比,在地基土层上出现硬化问题。在地基外力的作用下其地质结构被改变;在实际的市

4、政道路施工中,施工单位将砂石、水泥等掺入地基中,在原本比较软的基地中,经过雨水的冲刷,施工材料被雨水带走,使得路基的紧密性降低。这种情况在实际的地基处理中比较常见。2.2市政道路软土地基施工要求第一,地基结构稳定性。软土地基作为市政工程中承受外力和自身重力的主要着力点,其自身的结构稳定性要求比较高,为市政工程提供一个稳定的外力环境,首先需要地基自身的结构保持稳定。当市政道路工程受到的外力和自身的重力时,能够顺利传递到地面,在具有稳定的地基结构时,能够保证市政工程有较为合理的剪切力结构。第二,地基强度方面。地基的强度是市政道路工程抵抗外力的重要参数,只有地基保持较高的强度,在面对地震、强风等恶劣

5、自然环境的时候,市政工程能够通过地基将所受外力转移到地面,从而保证市政工程较高的稳定性。第三,水稳定性方面。因为浅层地下水的埋藏深度较浅,土壤中大量水分的存在会对地基造成严重地侵蚀,尤其是在软土地基区域,水分的侵蚀会破坏其结构。所以在市政工程的地基施工中,基于地基水稳定性是必须考虑的问题。3.市政道路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3.1基坑挖土施工在软土环境下,进行市政工程地基施工,第一环节就是基坑开挖。在此环节中,需要注意对软土层的保护。这是因为软土地基本身的结构强度不大,土壤的流动性较强,所以在基坑开挖过程中要注意减少对软土持力层的破坏。基坑土地位移检测也依然重要,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基坑周围土

6、体位移量进行检测,一旦超过警戒数值应该采取支撑、支护等技术手段进行加固,以防止出现土体塌方的现象。在施工过程中,已经挖好的基坑和基层,在静置过程中应该保持高频率的检测,检测人员应该对基槽、基坑的形变量、相对位移量进行实时检测。对软质地基进行处理,最为主要的方式就是垫层的应用。该种方法是解决软质地基的主要技术手段。市政道路工程对地基有较高的稳定性、结构强度要求,当市政工程在软质土壤环境下进行地基施工时,一般会采用效果较为明显的垫层施工方式,该种方式能够对比较软的土壤进行人为更换,基础土层经过更换以后,地基小环境等到极大的改善,地基底层的结构强度有极大地提升,能够实现市政工程对地基的绝大部分要求。

7、3.2荷载压重法荷载压重法在实际的软土地基处理环节中,主要利用荷载加速原理,对路基进行加固,这样的方式能够对软土路基沉降的问题进行解决,并且通过将沉降路基的力学性质改变,来对路基进行处理。荷载压重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为超载压重法,第二种预压法。其中超载压重法是指路基建设在超过了荷载设计时,进行超载压重法进行软土路基处理。对软土路基进行预先加载,消除荷载修筑上层构造物的沉降现象。但是该种方式在实际实施时需要注意很多问题,首先需要对软土地基的性能分析,当软土地基的透水性能、压缩性能比较好时,可以采用荷载加重方式。但是在软土厚度比较大的情况下将不适合采用该种方式进行软土地基处理。3.3表层

8、处理法软土地基由于土质等原因,其地表比较软,在这样的条件下难以实现路面施工,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表层处理。在表层处理中主要是利用路面稳固原理,对其表面进行排水、敷设等,如果有条件还可以进行稳定材料的添加。以上措施都能够将软土地基的地表强度增加,能够有效缓解局部剪切出现变形。采用表层处理方式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当道路中土质比较好时,但是其土基中含水量比较大时,采用该种方式时,需要在地面上进行沟槽挖掘,将软土地表中的水排除。这样能够保障市政道路施工的机械能够顺利进行工作,该沟槽能够作为盲沟,降低地表含水量,在沟槽填土环节中,需要选择透水性比较好的砂砾或者粒径比较大的碎石。第二,在地基上部分含有大

9、量的水时,并且其软土层比较薄时,需要选择砂垫层法。该种方式能够将不稳定的软土层稳固,同时能够排水。4.市政道路施工软土地基加固技术4.1粉喷桩加固对软土地基进行粉喷桩加固时,需要按照以下模式进行施工。第一,现场情况调查。施工人员需要对现场中的土质情况进行调查,并根据实际的路面情况准备施工材料。当施工材料准备完毕后,制定粉喷桩设计桩位图。第二,场地平整。当施工场地不够平整时,在实际的施工中将难以实现桩加固。同时施工机械难以进行操作,因此需要对不符合要求的路面条件进行处理。第三,当机械设备准备完毕之后,需要在设定好的配比下完成施工现场参数设计,并制定粉喷桩工艺流程。一般情况下,在不了解该种固定方式

10、的效果下,可以选择5根桩进行试验,确定桩的钻进速度、搅拌速度、喷气压力等。4.2动力加固技术动力加固技术在实际软土地基施工中比较常见,最为主要的原因是其施工方式比较简单,并且施工效果比较显著。该种技术也被称为强夯技术,在实际施工中,主要通过8t30t的重锤在离地面20m左右处进行重锤的自由落体,当重锤直接凿击道路表面时,由于重力以及重力加速度的原因,对地面造成一个重力冲击,软土地基在这样的重力打击下能够得到基层夯实。以这样夯实路面的方式与其他的地基加固技术相比,成本低很多,并且在实际应用最为广泛。在动力加固模式下,地基表面的承载力提升了15倍,在原有的软土地基高度基础上,其被加固了5m10m。

11、但是该种动力加固的模式并不是能够应用到所有类型的地基中,例如在黏土饱和度比较高时将难以适用。4.3土木合成材料加固土木合成材料在实际的应用中,要求比较高。但是该种加固方式却能够有效提升软土地基的稳固性。在正式进行施工之前,需要施工技术人员对施工现场中的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并制定土质情况报告,对地质信息进行更加科学的分析。然后根据土质报告选择合理的施工加固方法。土木合成材料中,其加固技术中所需要的设备就是振动设备,该种设备需要在软土地基中以振动的方式,在统一频率下,针对振动频率添加比较合理的土木合成材料。在这些合成材料的添加上需要注意材料的安全性,当材料中化学成分比较多,将会造成土质污染,土木合成

12、材料的加入就是通过与软土地基的融合,提升软土地基的稳定性,从而实现地基加固。4.4混凝土管桩加固混凝土管桩加固模式是市政道路软土地基加固中比较常用的方式,该种方式在实际的施工中比较特殊。该技术是在振动管桩以及防渗墙的基础上,将二者施工的优势相互结合,有效地拓宽了施工使用范围。该种技术的实质就是在软土地基上,直接进行混凝土浇筑。该种施工方式对混凝土浇筑桩的尺寸与强度都有较大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其管桩直径需要保持在1.5m,并且其深入到软土中的长度需要在2m以上,在这样的要求下才能够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结语综上所述,软土地基是市政道路施工中比较重要的问题,软土地基的处理不善将会为市政施工带来严重的影响,如出现地基沉降、地基土层硬化等问题。为了促进城市道路建设,需要在实际的市政施工中对软土地基进行有效处理。参考文献:1王文斌.关于市政道路施工的软基加固技术实践探析J.江西建材,2015(2):136.2熊国繁.市政道路施工的软基加固技术实践探析J.江西建材,2015(13)13:218+221.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