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河南省新乡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上传人:大亮****83 文档编号:307148751 上传时间:2022-06-10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河南省新乡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22届河南省新乡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22届河南省新乡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22届河南省新乡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22届河南省新乡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届河南省新乡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河南省新乡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届河南省新乡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6分)(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音乐心理美学是一门对音乐进行哲学式思考的学问,是从音乐心理学角度上研究音乐审美的交叉学科。它的特点在于音乐学与心理学和美学的结合,从心理学的方向来研究音乐审美。对我国音乐作品中的心理学要素进行梳理,不可避免从历时性的角度来挖掘古代音乐作品的思想根源。中外哲人都曾阐明音乐与哲学间的互利关系,亚里士多德说:“诗是比历史更哲学的,那么音乐则比诗更哲学。”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地区的神话故事都伴随着音乐的搭配,音乐为古老的人类文明编织神话形成的集体记忆,唤起人们

2、对家乡的向往与思念。作为现代视角下的音乐学研究者,欣赏音乐的认识活动不能囿于宗教信仰的神学笼罩,也不能停留在音律节奏的表象,而是关注“有关音乐本质属性、存在方式、展开状态的哲理运思”。音乐作为一种高于自然的精神结构,其内涵于今日,则更加明晰深刻且具体:“天地万物都同音乐一样,是动态的、不可逆的、变化着的发展过程和蕴含着二元对立矛盾思想的有机整体。”正如米盖尔海夫纳所说,音乐,乃是“通向哲学的一条特殊道路”。在中国人长达千年的对于“美”的描绘与求索历程中,素有以音乐之美及音乐审美规律为中心议题的价值论探讨“乐道”,即用哲理运思的方法管窥音乐艺术的本质属性、存在方式和边缘延展。欣赏乐曲、参悟乐道,

3、实则就是将音乐的结构规律与天地的运行法则相关联,古人常推崇“天人合一”,音乐自然而然地被当作沟通天、人之间的桥梁。明清之际伟大的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只有“志之所之、言之所发”,才符合“乐道”的规律,也唯有此,才能真正诱发创作者和欣赏者内心的深思与灵感,虚静与狂迷。在古人看来,“德音”才能称之为“乐”。音乐对行为与性格的作用效能集中体现在人们对“乐教”的追求中,因此成为我国古代先哲最早认识并不断加以论证的音乐心理美学命题之一。儒家诸贤已然意识到了音乐在性格塑造中的成人之用。孔子认为,音乐才是超越诗教、礼教的限制,形成君子人格的最后阶段,能够在心理上塑造、规劝人的行为,陶铸为完美人格并使其由衷地认同

4、这种秩序和情感,形成习惯性自律。孟子强调了蕴含仁爱思想的音乐仁声在感化人心方面的优越性。可见乐教所具有的能够浸透人的心脾、对人的性格形成如沐春风般塑造功用的举证在儒家诸贤的思想中不乏其例。乐记乐本有关于“乐”通过声音产生,表达情绪的记载,认为“乐”是人内心的情绪抒发。音乐是人的情绪到达某一特定程度后有感而发的,也便因此拥有记录情绪的功能,能够引起听者某种情绪的共鸣。英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音乐哲学家贝里尼通过测量人的情绪体验,正式提出了诱发理论。在现阶段有关音乐诱发情绪研究成果中,有七种机制被证实具有解释音乐如何引起听众情绪的作用和能力。认知神经科学的引入为音乐情绪方向的心理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5、,为音乐诱发情绪理论在中国古代音乐的分析与探索中打开了一条通路。(摘编自李海燕中国古代音乐的心理美学研究)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 )A. 音乐是古老的人类文明编织神话形成的集体记忆,因此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地区的神话故事都搭配着音乐。B. 现代视角下的音乐学研究者不应关注音律节奏的表象,而应关注其本质属性、存在方式等的哲理运思。C. 作为一门结合了音乐学、心理学和美学的交叉学科,音乐心理美学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音乐审美。D. 在有关音乐诱发情绪研究成果中,七种机制的证实为音乐诱发情绪理论在中国古代音乐的分析与探索提供了新的途径。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

6、是( )A. 文章采用了总分的论证结构,开篇引出话题,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述,结构清晰严谨。B. 文章引用亚里士多德和米盖尔海夫纳的话,论证音乐产生于哲学却高于哲学的观点。C. 文章用孔子、孟子的观点,佐证了儒家诸贤已然意识到音乐在性格塑造中的重要作用D. 文章论证的逻辑性、概括性极强,观点鲜明,论据兼具古今中外,使论证更为严密。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为对我国音乐作品中的心理学要素进行必要的梳理,本文从历时性的角度挖掘了古代音乐作品的思想根源。B. 高于自然的精神结构的音乐是动态的、不可逆的、变化着的发展过程和蕴含着二元对立矛盾思想的有机整体。C. 古人推崇“天人合

7、一”,把音乐当作沟通天、人之间的桥梁,因此音乐的结构规律与天地的运行法则相关联。D. 乐记乐本认为,音乐能引起听众的某种共鸣,而贝里尼诱发理论就是研究音乐如何诱发听众的情绪的。(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洱海银鱼和西太公鱼均属于外来鱼种。由于它们具有较强的繁殖适应性调节能力、生长速度快,挤占了其他鱼类生存空间,破坏了洱海生态平衡。为有效控制银鱼、西太公鱼种群对洱海生态环境的影响,按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保护管理条例规定,每年定期对洱海银鱼,西太公鱼实施生态治理,减轻水体污染,保护洱海水环境。洱海银鱼生态治理始于2015年,随着西太公鱼种

8、群数量的增加,自2018年开始增加对西太公鱼的治理。2020年生态调控时间为8月10日10月24日,实际共实施了73天。其间,共出动15742船次,捕获西太公鱼约739.258吨,银鱼约427.684吨。如图1所示,银鱼在9月15日当日总产量达9220公斤后上升趋势减缓,日产量最高为9月25日达9905公斤;西太公鱼8月17日9月15日日产量均低于8000公斤,9月16日达12819公斤,日产量最高为10月12日达29820公斤,10月13日23日产量基本稳定。 根据图2,喜洲镇银鱼总产量为382026公斤,太和办银鱼总产量为60公斤,喜洲镇银鱼总产量为太和办的6367倍。上关镇西太公鱼总产量

9、为236034公斤,双廊镇西太公鱼总产量为15725公斤,上关镇西太公鱼总产量为双廊镇的15倍。(摘编自2020年洱海银鱼、西太公鱼生态治理调查分析)材料二:为有效控制银鱼、西太公鱼种群对洱海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护和恢复洱海生态环境,大理市从8月10日起至10月8日开展为期两个月的银鱼、西太公鱼生态调控。在生态调控期间,大理市严格实行洱海渔船一船一牌一证制,持证渔民可在特许时间内入海开展生态调控,渔民在捕捞时除可使用银鱼丝网、西太公鱼捕捞用一层丝网外,禁止使用其他渔具。据了解,为确保今年洱海银鱼、西太公鱼生态调控顺利实施,大理市洱管局在2019年方案的基础上编写2020年方案,对方案内容进行较大

10、调整和完善。同时,邀请沿湖渔民代表和乡镇分管领导等人员就今年方案中渔民最关心的事项进行专题座谈。大理市洱管局还编制了关于加强对洱海银鱼和西太公鱼生态调控期间渔船集中停放点管理的通知等数份指导文件,并分别发放到镇、街道办、村社及沿湖渔民,共发放4100余份。并根据今年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大理市洱海渔业生态调控、安全生产责任书承诺书。(摘编自大理市开展洱海银鱼、西太公鱼生态调控)材料三:大理市州全面打响洱海保护治理的攻坚战,政府和企业联动,干部和群众连心,共同推动洱海主要水质指标总体向好。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建

11、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抉择。多干保护自然、修复生态的实事,必须把握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度。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我们必须妥善地处理好生态环保和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从细处、实处、深处落实好环保举措,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不只是云南洱海,全国各地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纷纷按下绿色发展的快进键:长江大保护、更加生机勃发,塞罕坝松林成海、绿意无边,祁连山解脱束缚、重现活力,秦岭群峰逶迤、鸟语花香多做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好事,必须统筹好环境保护和民生改善。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

12、需要,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如今在洱海地区,转变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已经成为人们的广泛共识,这既是为保护洱海,也是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时要清醒看到,虽然洱海水质逐渐向好,但治理成效还不够稳定,依然会偶有少量蓝藻聚集。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必须拿出久久为功的韧劲。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美丽中国必将渐成现实。(摘编自杨文明洱海保护见证高质量发展)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洱海银鱼和西太公鱼生长速度快、繁殖适应性调节能力强,对洱海生态平衡造成了破坏,当地对其实施生态治理。B. 根据图1可知,银鱼和西太公鱼产量均呈波动上升趋势,

13、银鱼日产量基本保持稳定状态,西太公鱼日产量变化趋势较大C. 洱海周边各地的银鱼,西太公鱼的产量不同,特别是银鱼的总产量区域之间差异较大,这说明洱海生态遭到严重破坏。D.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要求,云南大理洱海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见证。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采用了列数字、列图表、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使得文本条理清晰、准确科学、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B. 材料二详细列举了大理开展洱海银鱼、西太公鱼生态调控的举措,体现了政府决策的指导性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C. 材料三开头指出云南大理洱海保护治理,在政

14、府、企业等的共同努力下,取得成效,结尾又指出其不足,体现了辩证思想。D. 材料一和材料二从不同角度对大理开展洱海银鱼、西太公鱼生态调控进行了阐述,都谈及大理的生态治理对当下的意义。6. 材料三对大理洱海的生态治理理念进行了高度评价,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的具体内容,谈一谈大理是如何贯彻这些具体的生态治理理念的。(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黄土大梦(节选)杨献平一个从未来过的人,在火车上睁开眼睛,一色的黄黄出了叠加与层次,满眼的黄黄得深入和彻底,整个世界,乃至内心和灵魂,都被这黄贯穿、俘虏了。陕北的黄,是集中的黄,悲愤的黄,绝望的黄,生存的黄,战争的

15、黄,沉默的黄,飞奔的黄,苍天的黄,大黄的黄,黄天的黄,黄种人的黄,黄帝的黄,黄河的黄。黄得层层叠叠,上下齐黄。黄得丰润,里外冒浆。越是接近,步步河山之间,耳边似乎有连绵的涛声传来,先是汹涌澎湃,雷声轰隆,渐而静默无声,宛若处子。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土腥味,尽管是五月,干裂的灰尘及其强大的气息依旧明显,看不见的虫子一样蜂拥,呼吸也有些阻隔。慢慢也觉得身体开始发脆,毛囊开始收缩。当然,其中还有一些水汽,很甜,但很硬,有些滋润,也有些粗糙。我知道,这黄土的大地,宛若一个浑圆的大梦,每个进入其中的人,只有在绝境之中,方才会面对苍穹群星,参悟到人生乃至整个人类的秘密,继而校准方向,一击而中。乘坐出租车穿城

16、而过的时候,我惊异地发现,尽管时代的发展使得整个中国都高楼林立,机车奔走,人们的衣饰乃至居住的房屋也都流光溢彩,俨然当代世界的模样和姿态,但黄土依旧是最本真和显赫的存在,是一种无声的笼罩、反射和涂抹。这种来自大地最本真的色彩,以及干结的块垒,可以硬如铁石,又可以软成血液的黄土,累累山川,道道源梁,其中充盈和鼓荡着的,仍旧是古老的颜色及其最深刻的呈现、隐喻和担当。清凉山、宝塔山、王家坪、兰家坪,无处不高耸,无处不圣地,这里的一草一木,甚至不断流散的空气和云霓,也都与近代和当代的中国有着深刻联系。其中的宝塔山,令我想起一个人,他被誉为八百年以来第一完人,也是诗人、政治家和军事家范仲淹。据说,那白色的高塔颇有神奇之处,建于唐代,其中供奉有舍利子。公元1041年左右,范仲淹奉命驻守延州,与契丹和金国作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