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下如何开展作业研训活动

上传人:丹**** 文档编号:307141596 上传时间:2022-06-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减之下如何开展作业研训活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双减之下如何开展作业研训活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双减之下如何开展作业研训活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双减之下如何开展作业研训活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双减之下如何开展作业研训活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减之下如何开展作业研训活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减之下如何开展作业研训活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双减之下如何开展作业研训活动教育部“双减”及“作业管理”等文件明确提出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提升作业设计质量”“发挥作业育人功能”等要求,以落实减轻作业过重负担、确保教学提质增效的目标追求。要贯彻文件精神、增强育人效果,需要教师做好作业精选精编、科学合理布置、有效评价反馈等工作。然而,从调研情况看,不少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作业“功能理解单一片面”“设计规划意识不强”“开发评价能力欠缺”等问题,导致作业存在机械重复、形式单一、效果不佳等问题。要解决作业的这些问题,亟需教师增进作业功能理解、提升作业设计能力。为此,我院尝试开展“三阶段、三任务”的中小学教师作业设计专题研训活动。一、理论研训,建构作

2、业设计框架要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需要帮助教师建立可视化的作业设计行动框架。而作业设计行动框架建立的前提,是准确认识与把握作业的功能以及作业功能达成的路径。唯有如此,教师才能根据作业的功能及其达成的路径,深入思考如何优化作业规划设计、有效做好精选精编工作以充分发挥学科作业的育人效能。为此,研训活动的开展,首先要组织作业设计的理论研训,进而帮助教师建构作业设计的行动框架。1.理解学科作业功能对于作业功能的研训,首先组织开展教育部“作业管理”与“双减”等文件的学习,帮助老师们认识到作业对学科素养发展、教育教学改进、教学管理完善等具有重要价值。同时,结合具体作业案例,介绍作业是如何发挥知识巩固(增进

3、对学科知识理解)、能力培养(运用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价值建立(建立正确的学科价值观念)以及习惯培养(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勤于订正、乐于反思等)等作用,帮助教师理解作业在发展学科素养方面的价值,认识到知识巩固、能力培养、价值建立等属于作业的本体功能,是作业规划设计的重点。研训活动还进一步结合具体作业案例,帮助教师认识不同作业在功能发挥上各有侧重,并可根据作业功能功能可进行如下分类:“记忆巩固类”作业,要求学生辨识作业任务、调用课本知识作答,通过再现与复述实现知识的记忆巩固;“辨析理解类”作业,要求学生基于任务要求,开展本质分析、变式辨析、异同对比等活动,增进知识的精准理解和关联整合;“迁移

4、应用类”作业,通过创设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等情境任务,要求调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凸显知识迁移与应用;“建构养成类”作业,不仅要求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真实情境下的复杂问题,还强调完善学科思维、培育情感态度、建立价值观念等。显然,四类作业的育人功能价值越来越高、综合复杂程度越来越大。2.认识功能达成机制基于作业功能的介绍以及作业类型的划分,参训教师将初步感知到:学科作业功能的发挥,有赖于作业本身的情境任务以及学生的作业完成活动。此时,研训活动应帮助教师总括作业功能达成的具体路径,并结合具体的案例加以诠释。通过具体作业案例的分析,教师将能较好地理解作业功能达成的运作机制。具体为:学生面对作业时,先对作业情

5、境与任务进行解读,并转化为具体的学科问题;在此基础上,开展问题任务的解答活动(包括调用学科思维或活动经验,确立问题解决的切入视角与解决思路,以具体知识为工具,开展辨析与理解、分类与概括、分析与解释、推理与论证等活动);最后,遵循一定的逻辑、采用规范的术语表达问题解决的过程与结果。在这样的作业活动过程中,很好地巩固学科知识、培育相关能力、发展与完善学科思维,并在情境阅读、问题解决及总结反思中感悟知识价值、建立学科情感、形成严谨态度等,最终系统地发挥作业的功能。3.掌握作业设计框架通过前面的研训,老师们将清晰地认识到优化作业设计、规划任务活动对作业功能发挥的重要性。至此,研训活动进一步介绍作业设计

6、框架,使作业设计活动可视化,从而指导教师依据作业预期功开展设计活动。研训时,结合前面介绍的作业功能达成路径,建构如图所示的作业设计框架。作业设计对应的具体操作为: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情况确定作业目标,并根据目标达成路径解析学生达成目标应有的行为表现;进而选择加工情境素材、设计规划问题任务、预设任务解决活动,并在精细加工基础上形成书面作业,搭建起检测学生行为表现水平的载体;形成书面作业后,根据作业目标的预期行为表现与结果编写参考答案与评价参考。在完成前述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作业目标作业情境作业任务解答行为解答结果评价参考”等方面逻辑自洽性的评估。如果没能达成一致性要求,需要对编写的作业进行修

7、改。不难发现,确立作业目标及解析行为表现、精选加工素材与任务规划设计分别是作业设计的难点与关键,需要老师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加强学习与研究。二、实训操练,提升作业设计能力理论研训帮助老师们理解作业的核心功能、认识作业功能的达成路径、掌握作业设计的行动框架,一定程度上解决教师“作业功能理解单一片面”“作业设计规划意识薄弱”“作业开发评价能力欠缺”的问题。当然,理论研训只是提供作业设计的行动指南,还需开展实操训练活动,才能深化行动指南的理解、行动经验的积累。为更好地开展实操训练,研训时依次开展课本作业评析、改编现有作业、自主创编作业等活动,为参训老师搭建作业设计的进阶台阶,有效提升作业设计能力。1.

8、评析课本作业课本作业评析活动,要求教师结合学科教材提供的课后作业(可以指定,也可自选),围绕作业功能及其达成路径进行分析评价活动,进一步增进对作业功能和达成路径的理解,初步体会作业设计框架对作业设计规划的意义。评析活动时,教师先分析课本作业的情境与任务,然后剖析作业设计者期望学生的问题解决行为表现及其结果,进而总括作业对应的功能目标。在此基础上,对作业功能、作业包含的情境与任务、期望的解答行为表现与结果等方面的逻辑一致性进行评价。课本作业评析结果可参考如下表格加以呈现:当然,作业评析的内容,还可以包含作业本身的科学性(作业本身是否存在科学性问题)、匹配性(作业要求与本课教学目标要求是否匹配)、

9、适切性(作业安排在本节,是否符合当下学生的认知水平)、关联性(所选作业与本课其他作业题有怎样的关联)等方面。教师对上述内容作出越全面、越深刻的评价,说明对作业的功能及其达成路径的理解越到位。2.改编现有作业作业改编能力也是作业设计的一种能力,但其层次要求低于创编作业。由于作业的构成要素包括“立意”“情境”“任务”“答案和评价标准(参考)”等,因此作业改编工作,要求老师在开展作业评析的基础上,重点开展“情境改编”和“任务改编”等两种活动。对于“情境改编”,要求对无情境或情境功能弱的作业进行改编,通过创设或丰富日常生活或生产实践等情境,使得作业任务的背景更加鲜活、情境素材的功能更为强化,从而赋予作

10、业更多方面或更高层次的育人功能;对于“任务改编”,要求在分析课本习题目标功能和解答行为表现基础上,对问题任务的逻辑关系及复杂程度进行重构,从而更贴近本地本校学生或更符合本课教学要求,并为分层作业设计与布置奠定基础。具体实训时,可结合下表要求呈现改编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虽然着重强调开展“情境改编”和“任务改编”,但改编工作的开展,必然会导致作业的“立意”“答案”等发生相应的变化,因而要关注相互间逻辑一致性的问题。3.自主创编作业前已指出,根据期望达成的功能,可将作业划分为“记忆巩固类”“辨析理解类”“迁移应用类”和“建构养成类”等四种类型。开展四种类型作业的创编,显然前两种较为容易而后两种

11、较为困难。尤其是“建构养成类”作业,通常需要较为综合复杂的情境、较高层次要求的任务,需要老师具有较高的学科理解水平和较强的作业设计能力。因此,自主创编作业实训时,要求开展“迁移应用类”作业的创编。此种类型的作业,要求学生能够识别作业情境与任务,并在分析转化为学科问题基础上,选取特定角度和思路,调用相关知识开展理解辨析、归纳推理、解释论证等活动。如何有效指导教师自主创编作业呢?首先提出作业创编的两点要求:一是要体现学科课程标准中某一具体内容标准条目的学业要求,二是要求体现“迁移应用类”作业所强调的解答行为表现。在此基础上,要求老师以“作业设计框架”作为行动指南开展作业设计活动,并呈现所设计的作业

12、、参考答案(含解题过程与结果)以及评价标准(参考)。完成前述任务后,结合作业功能达成的具体路径,分析反思自己设计的作业是否在“作业目标作业情境作业任务解答行为解答结果评价参考”等方面很好地体现逻辑自洽。最后,按下述表格要求呈现作业创编成果。三、交流研讨,总结优化行动策略经过由浅入深的三种作业设计实操训练,参与教师将在理论学习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作业功能及其达成路径的认识与理解,进一步内化作业设计的操作流程与实践要求。为进一步完善作业设计的行动策略、提升作业设计能力,研训活动还需开展实操训练作品的交流与研讨活动。通过实训作品的交流研讨,总结作业设计技能技巧、认识实操训练问题不足、明晰作业改进方向路径

13、。如何开展实操训练成果的交流研讨呢?实践操作时,可建立四人小组,并通过组内互评、异组修改、专家点评等方式来进行。具体为:对于课本作业评析、现有作业改编,因其技术要领较低和操作要求不高而容易开展,实训成果主要通过小组组内交流的方式来开展。小组成员展示介绍自己的成果并相互点评,总结优点、指出不足、提出修改意见并修改完善。自主创编作业活动,对习惯于使用现成课本和教辅用书习题作为作业的老师们而言,要独立完成并设计出高质量的作业则有难度。为此,此类活动实训成果的交流研讨,则采用异组修改、专家点评的方式来进行。操作流程为:每个小组提交组内最优作品给其他两个小组进行修改,修改小组呈现修改后的作品,并指出原有作品的不足、介绍修改后的作品如何解决原有作品的不足,再由培训专家对原始作品、修改后作品进行点评并进一步提出修改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培训专家对本次研训活动进行总括性的评价,总结研训取得的成果、提出进一步作业优化设计的行动策略。显然,这样的交流研讨和总括点评活动,是参训教师再次学习研修的过程,对内化作业设计行动策略、提升作业设计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