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谈种新兴的语义理论

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9.08KB
约8页
文档ID:306919535
浅谈种新兴的语义理论_第1页
1/8

    浅谈种新兴的语义理论    彭 懿[Reference]在众多的语义理论中,词汇概念与认知模型理论因其特定的优势,逐渐发展成为当今最新的颇具解释力的认知现实语义理论一文章大致介绍了这一新兴语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并且揭示了该理论的重要价值与些许不足.[Keys] 意义;词语概念与认知模型理论;价值与不足[作者简介]彭懿,湖南师范大学博士,讲师,北京外国语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语义学、认知语言学(长沙410081)一、引 言人们每天都在不断接触语言——或产出语言,比如淡话者、写作者;或接收语言,比如倾听者、阅读者对大多数人而言,语言主要作为一种交流工具而存在对语言学者而言,语言是其科学的研究对象,涉及语言的形式、意义等方面的研究实际上,无论是作为交流还是专门的研究对象,语言的意义(通常简称为语义)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语义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成为语言学关注的焦点随着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的不断发展,各种语义理论相继涌现,包括:指称论(或外延论)——意义即所指;概念论(或心灵论)——意义即掌握语言的人头脑中的概念;行为论——意义即某种话语场合中引发意义的刺激,或意义引发的反应,或刺激和反应两者兼有;意义即使用论——语言的意义取决于语言的使用;验证论——意义取决于句子或命题的可验证性;真值条件论——意义取决于句子的真值条件;认知语义观——意义根源于人的体验,是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等等。

近年,认知语言学者Vyvyan Evansi11结合认知现实和语用角度,提出了一种新的语义理论一一“词汇概念与认知模型理论”(Theory of Lexical Gonceptsand Cognitive Models)(以下简称LCCM理论)我们将介绍这一新兴语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并且简析该理论的价值与不足之处二、LCCM理论的主要内容Evans的LCCM理论主要由词汇表征和意义建构两部分组成词汇表征包括词汇概念(lexicalconcepts)和认知模型(cognitive models);意义建构涉及词汇概念的整合,具体包括词汇概念的选择( seleCtion)和融合(fusion),其中词汇概念的融合又分为整合(integration)-与实时释义(interretation)两部分一)词汇表征词汇表征是语言使用者存储于脑中的高度概括的语言知识,主要涉及词汇概念和认知模型词汇概念作为语言知识,是由规约的形式和意义组成的相对凝固化的心理常规,源于词语的使用,与认知模型相通其实,我们平时所说的词义、短语义和词典里的字词释义都属于Evans所指的词汇概念比如当有人问“education”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时,我们脑中关于这个词的抽象的、概括化的语言知识——即对应汉语的“教育”——就属于这个词的词汇概念。

Evans概括了词汇概念的六个特点:(1)每个词汇概念均对应有特定的语言形式( form -specific)2)与词汇概念所对应的语言形式种类繁多,包括各种词、短语等等3)-种语言形式并非只对应一个词汇概念,而可能涉及多个词汇概念十分普遍的一词多义现象正恰好体现了这一特点4)每个词汇概念均具有特定的词汇概貌(lexical profile),即因语义、搭配和语法而形成的大体的词汇概念选择倾向( selectionaltendencies)由于涉及具体使用时词汇概念的特定语义、搭配、语法情况,词汇概貌也自然成为各个不同词汇概念的识别标志5)词汇概念能够以不同方式进行整合6)词汇概念具有语义值,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首先,词汇概念具备语义潜势( semantic potential),或者说,词汇概念与百科知识相连,提供激活百科知识的路径其次,词汇概念具有概括性、包容性,能够囊括纷繁复杂的概念再者,词汇概念包括关系型( relational)词汇概念(比如与名词相对应的词汇概念)和非关系型( non -relational)词汇概念(比如与动词、形容词、介词相对应的词汇概念)此外,词汇概念还具有时间结构( temporalstructure)和指称特性( referentiality)。

词汇概念的这些语义特性都使其蕴含语义值认知模型被Evans解释为“一种基于大脑模态系统的连贯而合理的多模态知识体系该体系源于经大脑处理过的各类感官一运动经验、躯体经验,以及包括情感在内的主观经验”仍以上文提到的“education”(教育)这个词为例与该词相关的认知模型就是指建立在人们关于教育的主客观经验基础之上,存储于人们脑中的系统、合理的有关教育的百科知识体系实际上,认知模型即构成Evans所说的语义潜势,主要包含非语言知识,即百科知识词汇概念与认知模型相连结;与词汇概念直接相连的认知模型和与其间接相连的认知模型进而组成认知模型概貌(cognitive profile),比如Evans勾勒的与[法国]这一词汇概念相连的部分认知模型概貌图(见图1)图1中的[法国]表示“法国”一词的词汇概念;与其直接相连的认知模型大体包括“大陆地域”、“民族国家”、“度假胜地”等这类认知模型亦被Evans称作“基本认知模型”其中,“民族国家”这一认知模型又与“国家体育”、“政治制度”、“美食”等认知模型相连;“政治制度”认知模型又与“宪法制度”、“全体选民”、“国家元首”等认知模型相连这些与[法国]这一词汇概念间接相连的“国家体育”、“宪法制度”等认知模型被Evans称为“次级认知模型”。

二)意义建构在具体的语言使用情境中,特定的语义潜势通过词汇概念被激活,从而产生意义Evans主张基本区分词汇概念和意义,基本区分纯粹的语言知识和百科知识他认为词语本身并不具备意义,但具有语义潜势Evans称意义为“conception”,我们将翻译为“使用概念”或者“情境概念”意义建构需要进行词汇概念整合词汇概念整合首先涉及词汇概念的选择;词汇概念的选择受语言情境(linguistic context)和语言外或非语言情境( extralinguistic context)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词汇概念选择的过程选取出最贴合某一语言形式的词汇概念以“in”(在里面)这一英语单词的词汇概念选择为例a).The kitten is in the box.(那只小猫在盒子里)b).John is in love.(约翰正在热恋之中)我们可以利用语言情境(这里指整句话)对例a)和例b)中的“in”选取不同的词汇概念例a)中的“in”与“盒子”搭配,表示“处于里面的方位”;例b)中的“in”与“爱情”搭配,表示“处于某心理一情感状态”选好词汇概念之后,意义的建构还需要词汇概念的融合首先,已选好的词汇概念与其它词汇概念组成组合词汇概念结构,组合词汇概念结构又与其它组合词汇概念结构相连,建构话语。

这个过程被Evans称为“整合”整合用于联结各个词汇概念词汇概念在整合的同时也参与实时释义过程实时释义用于激活语义潜势,具体涉及激活路径(access routes)和突显(highlighting)等运作步骤词汇概念在具体情境中被激活时,也激活了与词汇概念相连的含有语义潜势的相关认知模型,从而产生情境概念或意义被激活的相关语义潜势又被Evans称作“信息描述”(informational characterization)图2是根据Evans提出的LCCM理论中的意义建构图示翻译而来我们以下面这句话为例,大致阐释图2所示的意义建构过程c).That is a long book(那本书的篇幅很长)这句话的意义建构大体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是输入,即我们接收到例c)这句话然后,我们需要对这句话中的各个词语所对应的词汇概念进行符合相关情境的合理选择此后,我们将具体输出、理解这一系列已选好的词汇概念,包括对这些词汇概念进行整合,并且同时进行实时释义一一各个选好的词汇概念将激活相应的语义潜势最后形成对整句话的实时使用意义关于例c)的意义建构要特别注意“long”(长)的词汇概念选择及其所激活的语义潜势。

根据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当“long”和“book”(书)搭配的时候,通常会激活与词汇概念[长]相连的“耗时长”这一认知模型,而此时“书”所对应的词汇概念【书】往往与“阅读”认知模型相关另外,Evans以及Evans和Zinken[3】还根据LCCM理论提出了关于隐喻和转喻的新见解他(们)认为常规语言和隐喻/转喻语言没有原则上的区别,但存在基本区别——主要是使用时建立的激活路径不同,前者涉及基本认知模型层面,后者涉及次级认知模型层面隐喻和转喻的区别则在于前者与概念整合(integration)相关,后者与概念共选( co-selection)相连三、LCCM理论的价值与不足我们认为相对于其他语义理论而言,Evans的LCCM理论的价值主要包括:(1)在多数认知语言学者(如Langacker[4]、Allwoodc5]等)反对截然区分语言知识和百科知识的情况下,勇于挑战,明确提出应该基本区分语言知识和百科知识,基本区分语义结构和概念结构2)从语言的实际使用角度出发,揭示并强调意义的灵活多变性在具体阐述其理论之前,Evans归纳了三种涉及词义多变的方法,即Lakoff等学者的多义词细分法,Pustejovsky等学者的抽象词汇概念范式或单义法,以及Herskovits等学者将词条与实时释义相结合的方法。

但Evans指出这些方法实质上都认为词义是相对稳定的,这与近年有关学者如Croft&Cmse等以及Evans主张意义是多变的观点相悖3)较为具体地阐释了语言表征(包括词汇概念和认知模型)的内容及其内部联系,以及词语实时使用时的建构过程4)事实上,Evans的LCCM理论从2006年开始到2010年一直在不断完善中(参见Evans2006年至2010年的作品)发展至2010年,LCCM理论有了突破性进展——能够对修辞性语言(主要是隐喻和转喻)的实时建构提供较为具体的解释(具体参见Evans2010年的论述)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LCCM理论的一些不足之处:首先,Evans指出词语没有意义,但因与语义潜势相通而具备语义潜势,在具体使用时结合语境而产生意义,这一观点说服力并不充分换个角度,我们可以说词语有意义,包括静态意义和动态意义,或者称概括意义和使用意义词语本来就因人而产生,因使用而产生,不可避免与百科知识即语义潜势相连我们认为虽然基本区分语言知识和百科知识的做法有利于具体分析意义的实时建构,但在理论概括时为了突出使用角度而强调使用时的词语才有意义,并否认词语本身有意义,这种做法也似乎显得有些牵强。

因此,我们提出既赞同语言知识和百科知识彼此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又赞同基本区分语言知识和百科知识,而且认为词语本身有意义——暂且未投入使用的,存于人脑中的词语具有静态的、概括的意义;被投入使用的词语具有与具体情境相结合的动态的、使用的意义;前者是后者的结果,后者以前者为基础其次,Evans在LCCM理论中提到的“词汇概貌”和“认知模型概貌”两个概念的基本内容实质相近,其间的区别难以被阐释清楚,只是前者属于语言知识层面,后者属于百科知识层面当然,这两种知识本身就不能截然分开再者,LCCM理论中涉及的认知模型本身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因此,在实际应用该理论时,研究者将难于精当地对其进行概括,这自然将影响整个理论的解释力四、结语Evans提出的LCCM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语义理论颇具理论价值和应用潜力,有利于促进认知语言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我们认为该理论的一个最突出的贡献就是让研究者们意识到语言知识和百科知识之间存在基本区别,并且它们彼此相互紧密联系,而不是像以往研究所主张的这两类知识存在明确的、绝对的差别,或者二者基本不存在区别。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