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基于第三空间理念的图书馆服务研究

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9.41KB
约9页
文档ID:306870849
基于第三空间理念的图书馆服务研究_第1页
1/9

    基于第三空间理念的图书馆服务研究    林志平(重庆图书馆,重庆400037)Keys:图书馆;服务创新;第三空间Reference:打造图书馆第三空间有助于重构图书馆空间的社会价值,有助于聚集人气和塑造城市文化在“第三空间”理念的导向下,图书馆应合理设计建筑与空间环境,丰富用户的文化与休闲体验,不断引进新技术,提升服务能力,促进社会公共文化体系建设G250:A:1003-1588(2015)07-0090-03收稿日期:2015-05-17作者简介:林志平(1984—),重庆图书馆助理馆员第三空间”(The Third Place)概念由美国社会学家雷·奥登伯格(Ray Oldenburg)在其著作《绝好的地方》(The Great Good Place)中提出的,他根据用户不同的空间感受,将人们生活的空间分为三类:第一空间为家庭居住空间,第二空间为职场空间,第三空间则是如咖啡馆、书店、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公园等类型的公共空间在第三空间里,人们可以抛开家庭责任的束缚、职场角色的限制,自由闲适地进行交流和放松第三空间为人所知并方便到达,免费或花费不高,环境舒适宜人,参与者互相平等,并接受多元思想的碰撞和交流,有固定的、忠实的客户,其中,便利、自由和宽松是第三空间的典型特点。

良好的第三空间能体现一个城市的多样性和吸引力,能集聚资源与人气,带来勃勃生机,满足人们精神需求一个城市的第三空间设计得越合理,它的多样性就越丰富,也越发具有活力图书馆作为非营利性的公共文化机构,聚合了一定的资源,并向公众提供服务,使其成为城市第三空间的重要一员2009年,在意大利都灵召开的第75届国际图联卫星会议上,“作为第三空间的图书馆”和“作为场所的图书馆”这两个主题备受关注,并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此后,国内外图书馆界针对如何营造第三空间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图书馆的空间定位开始转变,并对其建筑设计、空间规划等理念产生了实质且深远的影响而在“第三空间”理念的导向下,图书馆服务也相应启动创新1打造图书馆第三空间的价值分析 1.1重构图书馆空间的社会价值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了“无纸化社会”的预言,有关传统图书馆将会消亡的论调曾在图书馆界甚嚣尘上由于数字资源和虚拟空间的巨大优势及发展潜力,当时业内许多研究者认为物理形态的图书馆马上就要消亡了因此,1994年,美国加州大学在新建蒙特利湾分校时设立了一个没有藏书的虚拟图书馆然而十几年之后,蒙特利湾分校的新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当时图书馆主页上有“作为场所的图书馆”的标语,说明图书馆作为一种文化空间是不可缺少的。

技术决定论者崇尚数字技术,忽视了物理空间可以具有的精神属性以及作为场所的社会学意义图书馆是一个交流中心,不仅是静态知识的交流中心,更重要的是动态知识的交流中心,就是人和人的交流中心在第三空间的思维方式下,人们对图书馆物理空间的存在价值有了新的认识;而图书馆也在第三空间理念的导向下寻得了新的发展方向,顺利实现转型与超越1.2图书馆集聚人气的必然选择当前的数字环境下,人们在获取资源的方式和渠道上选择面大大增加,许多人在搜集信息时的第一选择是互联网,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已经越来越弱化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情境体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星巴克、咖啡馆、独立书店等场所很受大众欢迎证明确实如此进入图书馆的用户,他们会下意识地去评价在图书馆空间的感受,如果体验不令人愉悦,那么他们会在以后的生活中选择避开如果图书馆要在当前环境下聚集人气,更好地吸引用户,必须重视空间环境的设置与安排,营造一个受欢迎的第三空间自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我国许多图书馆进行了扩建或新建,新的图书馆从建筑面积、馆舍环境、馆藏资源、技术设备等方面都有了极大地提高,具有更好地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优势,也有了打造第三空间的基础。

2011年年底,文化部和财政部明文要求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要向公众免费开放这些变化都大大加强了图书馆对于人们的吸引力,从硬件上满足了图书馆聚集人气的要求若要进入到更深层次,图书馆必然要成为自由、开放的第三空间,成为人们在家庭、职场之外的选择之一,这也是图书馆从“书本位”向“人本位”转变的要求1.3有助于塑造城市文化品位图书馆是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们的文化生活密切相关图书馆作为良好的第三空间,有助于提升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弘扬地域文化①图书馆本身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浓郁的文化氛围,是文化品位的象征将图书馆打造成有吸引力的第三空间,可以更好地塑造城市面貌,成为一个城市重要的文化标识②第三空间理念导向下的图书馆不仅向用户提供舒适宜人的阅读环境,也是提供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能更好地满足公民终身教育的需求图书馆对精神文化生活的促进有助于提高居民的文化品位,也从整体上起到了塑造城市文化品位的作用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可以更好地弘扬城市和地域文化2基于第三空间理念的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2.1合理设计图书馆建筑与空间环境图书馆建筑需要融合建筑学、美学和文化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在设计过程中合理吸收相应的元素和符号,更好地体现图书馆的文化特色,提高其公众认知度。

如广州市图书馆新馆以“美丽书籍”为建筑构思,落成后外形像一本本书籍堆砌而成,符合图书馆的形象定位苏州图书馆则结合其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其馆舍将经典园林风格和现代设计完美融合,突出了吴文化,堪称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中体现地区文化特色的典范此外,图书馆也需要选择合理的地理位置,方便吸引用户到达图书馆空间,并具有充分的辨识度图书馆具有可识别性,有助于在公众心中形成深刻的印象,起到文化名片的作用,更好地发挥第三空间的功能作为社会第三空间存在的图书馆,在内部空间环境设计上要真正地做到人性化,除了满足传统的图书阅览、借还等实用功能外,还需要注意用户在心理和情感上的需求因此,在规划图书馆的空间环境时要充分考虑到格局、光线、色彩、装饰等一系列因素,从细节上营造一个舒适、愉悦的环境氛围在空间格局上要结合图书馆的业务特点,根据不同功能来进行划分相对独立的空间,阅览区等安静场所需要做好隔音,活动和休闲区要方便用户的交流与互动光环境在图书馆内尤为重要,要恰当地运用自然光线和照明设备,使室内拥有明亮又柔和的光线在装饰方面,作为第三空间的图书馆要根据自身定位,通过休闲元素来增加舒适度和亲和力,如近年来图书馆的座椅形式变得多样化,从传统座椅、长椅、沙发到使用随意的靠垫,部分美国图书馆甚至使用地毯和壁炉等,有助于营造舒适温馨的环境氛围。

这些措施能有效地拉近用户与图书馆的距离,形成强烈的归属感2.2丰富用户的文化与休闲体验“第三空间”理念导向下的图书馆坚持的是“人本位”而不是“书本位”,图书馆传统的文献借阅功能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用户的精神文化需求,而应该推出多样化的文化产品,丰富文化休闲体验,构建方便用户互动与交流的新平台,使第三空间的图书馆成为公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场所之一目前,国内外许多图书馆已经将这一理念融入图书馆的服务设计中降低传统功能区域在整个建筑面积中的比例,是图书馆打造第三空间的重要一步许多图书馆开辟了多样化的公共活动区域,组织开展培训、讲座、沙龙、讨论会等活动,丰富用户的娱乐休闲体验,激发其参与到图书馆活动中的热情图书馆文化休闲空间所占的面积比例得以提高,环境、资源和服务的空间分配更为合理在这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是2012年芬兰建成的赫尔辛基图书馆,建筑总面积中仅有35%的比例是传统功能区域,其他的空间用来打造学习交流中心、大型活动中心、多媒体阅读中心以及休闲娱乐中心等部分图书馆甚至邀请用户参与到图书馆空间设计的环节中来,如新西兰的但尼丁市市立图书馆提出 “我们的图书馆,他们的空间” 口号,与当地的设计师团体和青年组织合作,按照青少年的需求与风格打造属于他们的图书馆新空间:整合多元阅读、学习、休闲、艺术、社交、活动等多方面的需求,设置自动售货机、独立艺术墙、表演空间、触屏设备、 咖啡及许可范围内的食品,更好地表现和支持当地独特与多元的青年文化。

此外,作为第三空间的图书馆要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就要进行合理的文化服务创新如2010年,上海图书馆与亚太多媒体艺术中心、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立图书馆联合举办“光源自光”国际艺术展,来自中国和澳大利亚的艺术家们以科技、艺术、环保为基础围绕“光源自光”这一主题进行创作,并在上海图书馆和昆士兰州立图书馆进行展出,获得了广泛关注杭州市下城区图书馆还举办了以“书为媒 情牵手”为主题的悦读交友活动,以书为媒介、为信物、为暗号、为纽带,免费为喜爱阅读的单身用户进行牵线搭桥,通过分享、交流、互动、碰撞等营造独特的交友契机总之,第三空间的图书馆在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原则基础上,通过有吸引力的服务丰富用户的文化与休闲体验,与用户形成良好互动,使其成为图书馆的享用者、建设参与者,有助于图书馆成为用户能来、想来、愿来的第三空间2.3引进新技术和人才提升服务能力众所周知,科学技术在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这一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技术革新给图书馆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想象力,不断促进图书馆转型和升级,寻求新的发展机遇新技术有利于图书馆打造第三空间:数字和网络技术能方便用户通过远程访问图书馆虚拟空间;RSS、BLOG、SNS等web 2.0技术加强了图书馆与用户的互动交流,拉近了彼此距离;RFID技术将馆藏信息识别与安全防盗功能相结合,通过借还书系统提高工作效率;数字出版技术使图书馆馆藏发生重大变化。

新的技术还在不断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阅读、语义网等技术日新月异,图书馆要积极应对,利用新技术的基于改进图书馆的运行模式,不断适应变化着的发展环境和用户需求,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第三空间部分图书馆引进新的技术,创造足够“酷”的用户体验,如北京大学图书馆推出“新技术体验服务”,在馆内开放数字应用体验区供用户体验最新的电子书、平板电脑等设备及相关应用,开设3D电影放映、高保真音乐欣赏等服务,引进3D打印机供用户免费体验,极大地提高了用户的阅读兴趣第三空间理念导向下的图书馆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涉及多个领域,因此,对从业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图书馆若要在不同领域提供深层次的服务,必然要引进相关背景的专业人才,而服务理念的转变对提供服务给用户的图书馆员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标准打造第三空间的图书馆要积极引进人才,并在选拔过程中严格考核,保证工作人员服务的专业性3结语作为社会“第三空间”的图书馆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文化服务场所,更是一个为公众启迪智慧,带来愉悦体验的心灵港湾随着“第三空间”理念的深入和运用,图书馆找到了转型与跨越的新方向,舒适的空间环境、多样化的文化产品、人性化的服务和制度、先进的技术和人才,都有助于图书馆吸引用户,发挥其社会价值,促进社会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Reference:[1]Patricia Layzell Ward. The Library as Place: History, Community, and Culture [J]. Library Review, 2007(9): 834-836.[2]陆扬. 分析索亚“第三空间”理论[J].天津社会科学, 2005(2): 32-37.[3]鲍甬婵. 图书馆: 城市的第三空间[J]. 图书馆论坛, 2011(5):16-18.[4]吴建中. 拓展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空间的功能[J]. 公共图书馆, 2011(1):3-5.[5]余胜, 吴晞. 免费开放:理论追寻、历史回顾与现实思考[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1(3):5-9.[6]杨岚. 论现代图书馆建筑的文化内涵[J]. 图书馆, 2010(5) : 99.[7]罗惠敏. 促进知识服务的图书馆空间资源利用——21世纪初美国图书馆空间设计趋势。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