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列宁党群关系理论的再认识

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1.13KB
约10页
文档ID:306841404
列宁党群关系理论的再认识_第1页
1/10

    列宁党群关系理论的再认识    黄 勇Reference:党群关系理论涉及到“什么是党群关系,怎样建设党群关系”的问题列宁一直十分重视通过维护良好的党群关系来巩固共产党的领导,保障国家建设的顺利推进列宁认为,所谓党群关系有两层含义:一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二是共产党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必须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同时,他还对怎样建设党群关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建设党群关系的途径和措施Keys:列宁;党群关系;共产党;人民群众B038 :A:1003-854X(2013)07-0015-042013年6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要求扎实开展和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突显了党群关系这一历史性课题在我党党建理论工作中显著而重要的位置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是党群关系理论发展的基础作为第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成功地完成无产阶级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领袖,列宁曾紧密结合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实践,对“什么是党群关系,怎样建设党群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他科学地阐释了党群关系的内涵,指出了建设和谐党群关系的途径和措施,为党群关系的良性发展指出了方向,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群关系理论。

一、列宁党群关系理论的科学内涵列宁党群关系理论有两层内涵:人民群众必须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人民管理国家的目标就不能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就得不到维护和发展;共产党必须联系人民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出发的服务宗旨,这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1.人民群众必须接受共产党的领导第一,现代社会国家大体上都是由政党领导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政党围绕国家政权展开政治活动在通常情况下,在多数场合,至少在现代的文明国家内,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即使是在社会主义国家里, “阶级还存在,而且在任何地方,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都还要存在好多年”因此,政党的存在是必然的,也是必需的就俄国而言,当时正处在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初级阶段过渡的最初阶段,在这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否定政党“就等于完全解除无产阶级的武装而有利于资产阶级”,同时还要战胜“旧社会的势力和传统”,这比要战胜集中的大资产阶级要困难得多如果“没有铁一般的在斗争中锻炼出来的党,没有为本阶级一切正直的人们所信赖的党,没有善于考察群众情绪和影响群众情绪的党,要顺利地进行这种斗争是不可能的”。

第二,俄国的历史文化条件决定了要实行政党代表制,而不是人民直接管理制列宁认为“布尔什维主义的实质,苏维埃政权的实质”,就在于“把全部国家政权集中在被剥削劳动群众的手里由这些群众自己来掌管政治即建设新社会的事业”④但是, “由于文化水平这样低,苏维埃虽然按党纲规定是通过劳动者来实行管理的机关,而实际上却是通过无产阶级先进阶层来为劳动者实行管理而不是通过劳动群众来实行管理的机关”因此,对于工会在国家权力体系中的作用,列宁指出:“如果我们说,不是党而是工会自己来提人选和进行管理,这听起来很民主,可能也会争取到一些选票,但是不会长久这只会葬送无产阶级专政他在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进一步强调: “不通过共产党就不可能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只有工人阶级的政党,即共产党,才能团结、教育和组织无产阶级和全体劳动群众的先锋队,而只有这个先锋队才能抵制这些群众中不可避免的小资产阶级动摇性,抵制无产阶级中不可避免的种种行业狭隘性或行业偏见的传统和恶习的复发,并领导全体无产阶级的一切联合行动,也就是说在政治上领导无产阶级,并且通过无产阶级领导全体劳动群众不这样,便不能实现无产阶级专政2.共产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第一,人民群众是共产党执政的基础,是共产党力量和智慧的源泉。

列宁认为,无产阶级是全体人民群众中的一小部分,而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又只是无产阶级中的一小部分,单靠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力量和智慧是无法完成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的因此,必须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和首创精神列宁认为“具有优秀精神品质的是少数人,而决定历史结局的却是广大群众”在他看来,“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没有亿万群众的高昂的劳动热忱,没有成千上万个生产单位的首创精神,没有各地方、各部门的积极奋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是不可能的因此,列宁指出, “现在最主要的任务之一,也许就是最主要的任务,是尽量广泛地发扬工人以及一切被剥削劳动者在创造性的组织工作中所表现的这种独创精神”在实行新经济政策的过程中列宁坚持认为,只有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党才能完成既定的国家建设目标 “劳动群众拥护我们我们的力量就在这里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不可战胜的根源就在这里他还说: “无产阶级的先进部队,有组织的先锋队,一经同千百万人联系起来,就比它原来的人数强大几十万倍如果共产党不能发动和带领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那么党的历史使命就不可能完成。

所以, “先锋队只有当它不脱离自己领导的群众并真正引导全体群众前进时,才能完成其先锋队的任务”@第二,政权的建立和巩固都要依靠人民群众只有获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共产党才能夺取和巩固政权布尔什维克党从孱弱走向强大,最后夺取政权,无不是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取得的列宁指出: “没有绝大多数劳动者对自己的先锋队即无产阶级的同情和支持,无产阶级革命是不可能实现昀@列宁在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前夕撰文指出: “如果我们党没有得到整个工人阶级全心全意的拥护,就是说,没有得到工人阶级中所有一切善于思考、正直、有自我牺牲精神、有威信并且能带领或吸引落后阶层的人的全心全意的拥护,那么布尔什维克别说把政权保持两年半,就是两个半月也保持不住 1920年10月,列宁在《关于专政问题的历史》一文中指出:苏维埃政权“依靠的是人民群众这就是这个新政权同过去一切旧政权的旧机关的基本区别……新政权是大多数人的专政,它完全是靠广大群众的信任,完全是靠不加任何限制、最广泛、最有力地吸引全体群众参加政权来维持的”@只有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才能消灭官僚主义,巩固社会主义制度面对国内外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的建设任务,当时的苏维埃政权是一个“绝对强硬的政权,主张在一定的工作过程中,在履行纯粹执行的职能的一定时期实行个人独裁”@。

所以,列宁对“现在有一种使苏维埃成员变为‘议会议员’或变为官僚的小资产阶级趋势”深表忧虑他提出, “必须吸引全体苏维埃成员实际参加管理来防止这种趋势@只有加强苏维埃和人民群众之间“联系的牢固性,以及这种联系的灵活性和伸缩性”,才能“消除苏维埃组织的官僚主义弊病”为此,列宁主张工作重心要下移,要多深入基层、深人群众中去,把“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解人民之所需”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他指出: “在人民群众中,我们毕竟是沧海一粟,只有我们正确地表达人民的想法,我们才能管理否则共产党就不能率领无产阶级,而无产阶级就不能率领群众,整个机器就要散架因此,共产党只有通过深入到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深入到工作一线才能积累经验和接受教育,只有了解人民群众的想法,满足他们的需要,党才能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只有到那个时候,社会主义革命才可能巩固,也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它才不可能不巩固一、维护党群关系的途径和措施党群关系的维系和发展在于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提高共产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构建党群关系的双向交流通道,促进党群关系互动发展1.加强党的建设,完善党的领导第一,要围绕政治的中心任务开展党建工作。

在任何社会主义革命中,夺取政权之前最大的政治是无产阶级领导人民群众获得政治自由和国家政权而在夺取政权的任务解决之后,列宁强调必须“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的根本任务提到首要地位,这个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了保证完成党的根本任务,他主张对机关进行彻底清理, “尽量削减机关非绝对必要的一切@,“毫不留情地赶走多余的官员,压缩编制,撤换不认真学习管理工作的共产党员”,吸收社会精华进入党政机关等第二,要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一是严把人口关,坚持党员标准,严格入党程序和条件列宁对入党介绍人的党龄、党员预备期都做了严格的限制和规定二是加强对党员的教育,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列宁号召全党掀起学习热潮,通过学习掌握经济管理知识和科学技术知识三是开展清党工作他说: “以健康的强有力的先进阶级作为依靠的执政党,要善于清洗自己的队伍”, “党员数量上的这种减少意味着党的力量和作用的大大增加第三,发扬党内民主,提高党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提高党员的执行自觉性列宁认为对于涉及重大问题的决策必须经全党讨论和争论,“最好把一些不需要以秘密会议进行讨论的问题向全体党员公开,必须进一步采取适当的措施,使普通党员能够参加代表会议和全体会议旁听”。

这既能保证党的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又能提高党员执行党的决策的自觉性,从而提高党的决策的执行力列宁说: “要真正民主地决定问题,必须让该组织的全体党员在选举代表的同时就整个组织所关心的有争议的问题都能人人独立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只有在到会的全体党员公开讨论了这个问题以后,才有可能使每个党员作出自觉而果断的决定2.党必须制定符合人民群众利益和要求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第一,不墨守马克思主义的条条框框,大胆创新既然社会主义不可能完全脱开资本主义的影响,那就要大胆地借鉴和引用资本主义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来创造更高的生产率1918年,列宁在谈到要借助外国资本时说, “如果我们不能实行租让政策,不把外国资本吸收到租让企业中来,那就根本谈不上采取重大的、实际的措施来改善我们的经济状况”, “如果我们由于偏见而不能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那我们就会给自己造成更大的困难,从而使苏维埃政权的信誉扫地你们知道,我们~定要实现这种改善”第二,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党的自我修正能力从拒绝参加第一届杜马到所谓“被迫妥协”地参加第二、第三和第四届杜马的革命历程,充分说明共产党采取政策的灵活性以及很高的自我修正能力列宁在总结军事共产主义政策教训时说: “这次失败表现在: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同下层脱节,它没有促成生产力的提高”,这是1921年春天遭受到的“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主要原因”。

在严峻的形势下,列宁坚决果断地以新经济政策代替余粮收集制,从而既维护了群众的利益,又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第三,切实维护广大工农大众的利益一是尽可能地从大多数人的意愿和利益出发在根据242份地方农民的委托书拟定并颁布《土地法令》一事上,党内有同志提出反对意见,但列宁说: “我们既是民主政府,就不能漠视下层人民群众的决定,即使我们并不同意”, “这个委托书的全部内容表达了全俄绝大多数觉悟农民的绝对意志,应立即宣布为临时法律1918年,列宁在庆祝十月革命一周年讲话中说: “这个委托书并不符合我们的观点,这并不是共产主义但我们并没有强迫农民接受不符合他们的观点而只符合我们的纲领的东西同年,列宁再次强调: “大多数人的意志永远是必须执行的,违背这种意志就等于叛变革命二是要坚持“个人利益原则”,国家利益必须和个人利益相结合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一文中总结指出:我们曾经以为靠激情和下命令的方式就能实现共产主义,但实践结果证明我们错了实现共产主义要“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必须改变“按共产主义的命令进行生产和分配”的办法, “必须把国民经济的一切大部门建立在同个人利益的结合上面”, “必须以同农民个人利。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