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实践观的初探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6.98KB
约5页
文档ID:306827591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实践观的初探_第1页
1/5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实践观的初探    孙家娣【摘要】: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次提出实践观,它的创立是哲学史上一个划时代的飞跃,马克思提出的科学实践观与古典哲学中的实践观有着巨大差别和重大超越马克思总结前人经验教训,彻底与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关键词】:《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古典哲学实践观《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于1845年春在布鲁塞尔写成的批判费尔巴哈的11条提纲,马克思生前未曾发表原题为《关于费尔巴哈》,论述的中心是实践问题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概述了自己的新的世界观《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简称《提纲》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提纲》是由11条笔记所构成的,其内容主要涉及实践观、人的本质观、改变世界的观点等与实践观相关的笔记有第1、2、3、4、5、8条;与人的本质相关的有6、7、9、10条;与改变世界的观点相关的有11条在某种意义上,第11条笔记可以被视为马克思对上述10条笔记的一种总结,旨在指出不管是实践的观点,还是人的本质的观点,都必须面对改变世界之理论依据的科学解读一、马克思实践观的来源首先,马克思批评费尔巴哈对实践“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

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1】马克思在《提纲》中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2】这里可以看出马克思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出发把实践规定为主体的对象性的活动,并以此作为划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界线在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标志时,必须注意到一个重要方面,即它的创始人同旧哲学的关系在《提纲》和《形态》之前,马克思、恩格斯曾多次批判过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的思辨唯心主义,对费尔巴哈哲学也曾有所批判和保留,但总的说来是对它作了过高的评价直到1844年寫的《神圣家族》一书中,也还存在“对费尔巴哈的迷信”,而在《提纲》和《形态》中,费尔巴哈已成为主要的批判对象3】由此可见,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和旧唯物主义、直观的唯物主义相对立,从而与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

二、马克思对实践观的深化其次,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深化和发展了以往的研究成果,第一次把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提了出来,从根本上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表明马克思不仅通威信主义划清了界限,而且也同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并为制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奠定了基础这就是说,旧唯物主义把对象、现实、感性理解为客观实在和认识的客体,这是它区别于唯心主义之处,但它看不到实践在社会生活和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他们离开社会实践去理解客观事物,把客观外界仅仅看作是认识对象,而不是看作改造的对象,把认识只看作是对外部世界的单纯直观,而忽视了人对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因而把客体和主体,人和自然的关系仅仅看作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没有看作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因此,古典哲学家们并不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也不了解人的认识的本质三、马克思实践观和以往旧哲学的区分再次,在《提纲》中,马克思总结自己的哲学与旧唯物主义的对立时指出:“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又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4】在这里马克思指明了自己的哲学同旧哲学在理论立脚点和根本目的上的对立。

旧唯物主义不懂得人的实践性,因而也不了解人的社会性机器历史发展,它的立脚点是脱离社会关系的抽象的个人;而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们的实践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人们之间的全部社会联系和关系,也即社会化了的人类旧哲学家们不懂得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因而只是这样或那样地解释世界;新唯物主义者则认为根本问题在于只有通过社会实践去“改变世界”,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总之,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长点和立足点,也是它与一切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分界线它与古典哲学有着巨大的差别与重大飞跃,若无视实践的重要意义,就会把马克思主义哲学降低到旧唯物主义的水平Reference】:【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4.【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4.【3】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43-44.【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1.新生代·上半月2019年4期新生代·上半月的其它文章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浅析陶行知教育思想渗透下的校园足球海尔家电美国市场的营销策略分析对塔吉克鹰舞的艺术浅析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方法的探讨互联网未知威胁监测及应用技术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