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哈蔬莱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 杜伟杰 蓝振峰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基金项目: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学生科技创新计划(SRIP)基金资助项目[Reference]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中国与中亚的贸易日趋活跃,双方边贸关系良好,相互贸易发展迅速哈萨克斯坦作为中亚第一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与中国的贸易往来更是愈加频繁中哈在经济结构上具有良好互补性,两国合作潜力巨大,其中蔬菜是我国和哈萨克斯坦重要的贸易产品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哈贸易关系、现状和商品结构的分析,探究中哈蔬菜贸易的发展前景,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来研究中哈蔬菜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Keys]中国 哈萨克斯坦 蔬菜贸易 影响因素 对策一、中哈蔬菜贸易现状1.中哈蔬菜贸易品种哈萨克斯坦从中国进口蔬菜的品种较为丰富,以葱蒜类蔬菜、番茄以及冷藏的其他蔬菜和干蔬菜的进口较多(见下表)2004 年~2005 年,葱蒜类蔬菜、番茄以及冷藏的其他蔬菜和干蔬菜从中国的进口额占从中国进口蔬菜总额的90%以上,进口品种非常集中2006 年起,哈萨克斯坦开始从中国进口马铃薯,进口份额呈增长趋势, 2009 年马铃薯的进口份额达到31.09%。
2007 年~2009 年,葱蒜类蔬菜和干蔬菜的进口份额均有下降之势, 2009 年进口份额分别降至8.93%和2.97%,说明哈萨克斯坦从中国的葱蒜类蔬菜和干蔬菜进口下降;马铃薯、番茄以及冷藏的其他蔬菜的进口份额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番茄进口份额增长较快2008 年哈萨克斯坦从中国进口的卷心菜、萝卜和黄瓜较多,占从中国进口蔬菜总额的27.08%,但2009 年进口份额降至13.95%哈萨克斯坦每年都从中国进口冷冻蔬菜, 但进口不多, 2007 年进口份额最高, 达14.24%豆类蔬菜、暂时保藏的蔬菜和脱荚干豆仅在个别年份有少量进口, 2009 年进口份额仅为2.21%2.中哈蔬菜贸易额中国蔬菜在哈国的市场份额呈现出一种爆炸性的增长从下表可以看出,2004 年~2007 年,中国蔬菜占哈国的市场份额呈下降趋势,而由于2007 年哈国开始转向向中国进口蔬菜2008 年市场份额骤增至47.67%中国主要通过新疆将蔬菜出口到哈国2011 年一季度,通过霍尔果斯口岸的蔬菜出口量近5000 吨,出口额超过一千万美元3.蔬菜贸易互补性强中国出口到哈国的蔬菜主要有马铃薯、葱蒜韭菜类、番茄等由于哈国蔬菜生产能力不足,存在品种机构性短缺和季节性短缺,进口的蔬菜有很大一部分是反季节蔬菜,其消费量非常之大。
而哈国反季节蔬菜需求缺口高达60%以上,其蔬菜价格是中国(以新疆为例)蔬菜价格的2-3 倍哈国大部分的反季节蔬菜都依靠进口,而中国新疆是其主要的反季节蔬菜来源地二、中哈蔬菜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1.蔬菜贸易品种十分单一哈萨克斯坦虽然从中国进口的蔬菜相较于其他中亚国家来说较为丰富,但从大类上看,主要为葱蒜韭菜类和马铃薯,其他还包括番茄和冷藏的其他蔬菜和干蔬菜这其中,又以葱蒜类蔬菜和干蔬菜占哈国市场份额较高加上哈国本国市场不稳定,易受国内政策和国外大环境的影响,致使哈国的蔬菜贸易结构非常单一2.中哈两国尚未签订贸易协定中哈两国尚未签订有关农业合作、蔬菜贸易的相关文件或协议,未建立起涉及蔬菜贸易合作的高层沟通机制,也为明确进出口蔬菜质量认定的标准和检验程序,很大程度上影响发展两国蔬菜贸易的发展,增加了两国蔬菜贸易的随意性另外,对于哈国庞大的市场需求,部分客户只能采取非正当的渠道出货,利用中亚五国的其他四国进行中转站,先出口到该国,再从该国流入哈国3.出口哈国风险较大,存在非关税壁垒的可能哈国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较为低下、办理各种手续繁杂以及国家政策法规的配套性和可操作性差等一系列问题,并且口岸管理不规范“, 灰色通关”和运输摩擦等时有发生,加之政局不稳,给中国深入开展与哈国的蔬菜贸易带来不确定风险。
此外,哈国果蔬类鲜活农产品还处在市场严重供给不足、需求旺盛的阶段,虽然对从中国进口的农产品大多数没有限制,但随着哈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各国对哈国市场份额的争夺会愈发激烈,对进入哈国蔬菜的要求、限制和障碍会越来越多,技术性贸易壁垒也将逐渐凸显4.蔬菜贸易基础建设滞后新疆是我国对哈国蔬菜出口的主要省份之一目前,新疆蔬菜出口基地除了番茄外,其他均未形成规模,而且产品结构不能完全适应哈国市场需求种植、采摘、包装、储存、运输、市场流通和国际市场需求信息等连锁反应机制相对薄弱新疆出口基地达标不多,仓储保鲜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蔬菜出口速度放缓三、中哈蔬菜贸易问题原因分析1.双边贸易合作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由于哈国正处于转轨阶段,两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这对双边贸易合作的顺利开展形成了一定制约哈国政府在执法过程中有较大随意性,造成海关清关手续不规范,灰色清关盛行,频繁闭关,查税,调整关税,提高清关费用等情况另外哈国市场经济的合作观念和创新能力也较弱,而且所颁布的许多对外政策缺乏连贯性有时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以扩张经济总量为核心,在市场机制不健全及已经形成“大而全”,“小而全”结构的情况下,通过直接投入追求地方经济增长,由此导致地方政府设置壁垒,这使得双方投资的领域过于狭窄。
2.双边贸易合作的地域结构相当有限从中哈双方18 年贸易合作历程清晰可见, 两国贸易的70%是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完成的,而中国新疆目前是中国经济不发达的省份之一,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及有实力的企业参与较少,尽管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于中国新疆和哈萨克斯坦之间的地缘人文优势,但是如果双方贸易合作仅仅局限于各自沿边的相互来往,则发展水平和层次势必会较低,[来自wwW.lw5u.cOm]而且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也将极为有限,并最终会导致双边贸易合作的后劲不足3.哈国经济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哈萨克斯坦经济主体和市场较为脆弱,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2009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需求萎缩、油价大幅跳水以及资金外逃等因素的影响下,哈国财政收入锐减,造成接受外来劳务、投资、消费市场等一系列的减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经贸发展同期,中国(以新疆为例)对哈国的出口在2009年一季度出现了大幅下降的局面四、中哈蔬菜贸易问题的对策1.强化新疆区位优势中国新疆向哈国开放的国家一类口岸有7 个中国新疆应利用口岸优势,大力开拓哈萨克斯坦蔬菜市场此外,新疆的民族构成、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及生活习俗都与哈萨克斯坦相似,发展中哈对外贸易有着诸多便利条件。
通过加强新疆物流业的发展,将新疆建设成针对中亚的国际物流中心,将中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和优势产业产品经由新疆输往哈萨克斯坦,同时将哈萨克斯坦丰富资源输入中国,实现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贸易的高速发展2.积极开展搜集调研工作中国有关部门应该及时做好搜集哈国关于农产品(蔬菜)的贸易规则、技术标准、市场准入以及质量检测方面的新规定、新信息,确保中国出口商能及时掌握哈国规则改变,进而采取有效合理的措施予以应对,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另外,中国可针对哈国的蔬菜市场,就其蔬菜生产和市场需求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哈国消费者对中国蔬菜的认知程度、消费偏好和消费能力,预测今后几年哈国市场的潜在市场,以此寻求双边蔬菜贸易的最佳路径3.开展与哈国政府互信交流中国是哈萨克斯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消除双方在贸易管理制度方面的分歧,是保证中哈双边贸易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两国政府商定的成型框架内,可更多地赋予双方地方政府广泛的参与权,一方面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发挥地方政府的区位优势;另一方面,可加强地方政府间的相互交流,通过建立经常性联络和协商调节机制,就国民待遇问题,贸易公平问题,市场准入问题等,加强沟通与交流,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有效化解双边合作中的种种摩擦,增加彼此间的信任,实现双边贸易中的利益双赢。
4.优化蔬菜出口结构在向哈国主要出口葱蒜类蔬菜和马铃薯的同时,积极出口其他种类的季节性蔬菜, 不断拓宽中国对哈国的蔬菜出口品种,降低出口品种过于集中的风险同时,大规模出口反季节蔬菜,实现季节性蔬菜和设施蔬菜相互补充出口的局面Reference:[1]胡毅.中国新疆与中亚区域经济贸易.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年版[2]刘英杰、马惠兰.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农业合作与农产品贸易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年版[3]李道军.中国新疆与中亚[来自Www.L]诸国贸易竞争力与贸易互补性的实证研究[J].新疆农垦经济,2006(5)[4]马惠兰,刘英杰.新疆与中亚国家蔬菜贸易特征及竞争性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1(9)[5]刘艺卓,张军平.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动态和展望[J].新疆农垦经济,2009(2)[6]梁靖,李晶晶.关于建立中国- 哈萨克斯坦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的几点思考[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8(8)作者简介:杜伟杰,男,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学生;指导老师:蓝振峰,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