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网络集成数字系统结构体系设计_教育教学论文 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契机电子技术网络集成教学系统是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学在现代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具体应用,利用网络资源共享优势,构建一个能够辅助传统教学的网络环境,通过有效管理和对网络教学资源的合理使用,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一、电子技术网络集成教学系统的设计目标 本文系统设计的定位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运用先进的编程手段,编程方法,建立一个基于Web的交互型异步教学和视/音频实时同步教学相结合的网络集成教学系统,可以支持多种教学模式同步开展,能够实现同步教学授课辅助、异步交互、实时答疑和考试等功能 当今我国教育,对于全国重点大学的全日制学生,运用网络进行教学的时机尚未成熟,仅仅局限在小范围内,虽对少部分学生进行尝试教学,但由于硬件、软件、经验方面的因素影响,效果也并不是很好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投入开发一个旨在巩固课堂教学成果,提高教学效率,能够体现传统教学特色的基于网络的多媒体网络集成教学系统。
本文网络集成教学系统建立在为具体课程教学服务的基础上,并不是为那些单纯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用户设计,因此,系统设计须紧密结合课堂教学、课程特点和具体教学计划,力求为学生提供一个好的学习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所以,本课题开发的系统是一个具有网络教育特点的传统教学辅助网络系统网络教育的实施手段多种多样,但也并非不同系统就必须采用不同的实现手段我们选用实现方法的原则是:结合课程学习需要,在能够完成系统要求的前提下,寻找建设成本、软件功能、使用方便程度之间的平衡点,选取最优组合 二、电子技术网络集成教学系统的结构 1 授课辅助系统 授课辅助系统为加深学生对教师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提供了方便的授课内容获取渠道,同时也为教师教学方便,避免随身携带讲稿或课件,只通过网络就可获取,方便、快捷我们在已投入使用的单机版授课课件基础上,开发网络版的授课辅助系统,使课件内容能够通过网络进行远程访问采用基于Web的、容易自学、检索和浏览的框架网页形式进行设计,利用ASP、多媒体、图形图像处理等技术,将原始文本方式的教案制作成可在网上随时进行浏览和学习的多媒体交互式数字化教材不易口头讲解、不易理解的内容,制作形象生动的动画,以增强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和掌握。
2 自学系统 开发网络版的自学系统,打破现有自学时间、空间和地域的界限学生自学或课后复习时,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够接受,教育资源获取益发容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学习,同时,也可降低知识渴求者获取知识的成本 学生在家或晚上学习时,若遇上不能理解的问题,传统条件下是不可能得到老师亲自的但运用自学系统,就能够随时从网上浏览教师专门为某一内容所作的详细讲解,学生仅仅拥有一台可以上网的计算机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地处偏远地区的学生也能得到国内一流教师的指导,大大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教育成本,同时也为教育规模的扩大提供了保证 自学系统设计的目标,既要全面概括课程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要求,又要重点突出、难点讲解详细,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内容系统的具体内容由任课教师或专家,通过分析该课程内容、提取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结果、总结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常遇到的困难和不易理解的内容,并针对这些内容,制作图、文、声音、动画等帮助理解的形象资源来完成文字内容制作成HTML页面格式,多媒体动画制作成流媒体格式,通过网络发布,供学生自学或复习时用 3 网络考试系统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最重要方面。
在当今中国素质教育并未真正走向规模化的形势下,考试仍然是考查学生学习效果的最重要方式本子系统也是整个网络集成教学系统的重点网络考试系统使学生能够在网络上进行测试和考试,以巩固所学知识系统包括组卷、阅卷、成绩查询、试题库管理、学生成绩分析、试卷分析等模块,学生可以在网上实现整个考试或练习过程,只需根据系统提供的操作界面,在对应的地方输入组卷要求参数(分值),系统将根据输入情况,自动将输入信息转换成能够用软件程序体现出来的组卷目标,最终由程序实现自动智能组卷 4 网络答疑系统 学习过程中问答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因此,集成系统中答疑过程也必不可少我校现代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是激师居住于本部校区‘,学生在分部校区,由于地域关系,教师不能常与学生见面,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和时间不多教学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找教师答疑很困难且这种状况将会一直持续,因此,基于校园网开展网络答疑十分必要本课题通过校园宽带网,借助一定硬件设施,运用软件集成,实现一个类似“面对面”的实时答疑系统和一个网络非实时文本交流系统,避免了老师和学生的两地奔波 本文网络答疑系统,包括双向实时视/音频答疑、触摸屏双端输入同屏显示和网络非实时答疑三个部分。
前两个部分结合使用,形成一个类似“面对面”的答疑环境,学生和老师可方便地进行交流,但受时间限制网络非实时答疑系统提供师生以留言、E-mail、BBS、讨论版等形式进行答疑,但实时性差些 (作者单位 山西省昔阳县高级职业中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