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感动中国朱彦夫先进事迹(7篇)最新

1824****985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0.60KB
约13页
文档ID:306087606
感动中国朱彦夫先进事迹(7篇)最新_第1页
1/13

感动中国朱彦夫先进事迹(7篇)2022感动中国朱彦夫先进事迹1 朱彦夫,男,汉族,党员,1933年7月诞生,1947年9月入伍,山东沂源人获全国模范伤残军人、全国自强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首位“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中国消退贫困奖感动奖、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等称号,被誉为“恒久的战士”、“当代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他参与过淮海、渡江等上百次战斗,在抗美援朝战场失去四肢和左眼,10次负伤,3次立功1956年,主动放弃荣军养息所特护待遇回乡1957年起担当村党支部书记25年,带领群众治山治水,使群众过上了温饱殷实的好日子1982年,为弘扬革命传统,他以超常毅力,历时7年,创作完成两部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 有这样一位英雄的老战士,他的名字叫朱彦夫,被誉为活着的“中国保尔·柯察金”他的传奇和事迹感动了多数国人 朱彦夫诞生于1933年7月,祖籍山东沂蒙山区他1947年参与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军后不久,就赶上了两场闻名的大仗——孟良崮战役和淮海战役解放斗争中,他先后参与大小战役、战斗近百次,多次负伤,3次立功 1950年12月,在朝鲜长津湖争夺250高地的战斗中,朱彦夫所在的连队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寒冷,与装备精良的美军两个营进行着殊死战斗。

敌人每天在阵地上抛下数百颗炸弹,山头被削去几十厘米,捧一把地上的土就有十几块小弹片在反反复复的阵地争夺中,全连的战友相继牺牲,250高地上只剩下体无完肤的朱彦夫一人 感动中国朱彦夫先进事迹2 朱彦夫同志是山东省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人,1933年7月诞生,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级伤残军人1956年,他主动放弃荣军养息所的特护待遇,开拓新的人生之路1957年担当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全村群众治理荒山、兴修水利、发展教化,经过25年的艰苦奋斗,使全村群众逐步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过上温饱殷实的好日子2022年3月31日,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5月16日其次次被授予“全国自强模范”荣誉称号 (一)自费办起山村图书馆和第一所夜校 1957年,那时的张家泉村是出了名的穷村,老老少少识字的没几个朱彦夫意识到要变更村里贫困落后的面貌,必需提高村民的文化素养朱彦夫确定在村里建个图书室,但是,当时的条件异样艰苦,他拿出微薄的抚恤金,置办图书,创办图书室又办起了山村里的第一所夜校,教群众识字他亲任教员,为了在黑板上写字,他把粉笔上套上弹壳,用两只残臂夹着写字,弹壳扎进残臂钻心的疼。

夜校离家很远,朱彦夫每天拄着双拐,拖着17斤重的假肢,每天晚上风雨无阻 他的心血没白费,在2年多的时间里,100多名学生从夜校走出,成为张家泉村建设的中坚力气此后各生产队、大队的历任会计,都是夜校的“毕业学员” (二)棚沟造地,向山沟要良田 张家泉村两山夹一河,村边的赶牛沟、腊条沟、舍地沟,把农田分得七零八落尤其是最大的赶牛沟,常年洪水冲刷,沟里乱石如阵,寸草难生 要脱贫,先改地朱彦夫作出一个大胆的确定——棚沟造地,用石头把沟棚起来,上面填土,让农田连成片;下边淌水,洪水来了也冲不了地朱彦夫说:“不干,沟还会一年年荒下去;整起来,就是咱村的粮囤子讲困难,我这个残废都不怕,你们还怕啥?”一番话,说得人人面露愧色士气鼓起来,发展就有了希望忙完秋收,张家泉人开进了“赶牛沟”镢刨锹挖,筐抬车推,一干就是一个冬春 一个冬春下来,搬了2万多方土石,建成了1500多米长的暗渠荒废了的赶牛沟,变成了40多亩平展展的良田,当年增产粮食5万多斤舍地沟、腊条沟也变成了70多亩良田,直到现在仍给村民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三)修建大口井,解决山村缺水问题 张家泉是个缺水村,直到上世纪60年头末,别说浇地浇灌,吃水都是难题,为了吃水,村民得跑几里山路。

朱彦夫请来水利专家,翻山越岭,数不清摔了多少跟头水源找到后,他每天靠在打井工地,现场指挥数九寒天,张家泉的打井工程热火朝天打到10米多,井底起先见了水朱彦夫放心不下,非要下井看看,混合了断肢创面上磨出的血水,生生把假肢和断肢冻在了一起 经过一个冬天,一眼深6米、东西宽24米、南北长33米的大口井最终竣工了,张家泉村有了历史上的第一眼大口井此后的两个冬天,朱彦夫带领乡亲们一鼓作气,又打出两眼大口井,修建了1500米长的水渠,彻底解决了村民用水匮乏和无水浇田问题 感动中国朱彦夫先进事迹3 1971年,朱彦夫起先为张家泉架电而奔波没想到,这场“仗”整整打了7年架电器材短缺,供电部门爱莫能助他利用一切外出机会,到处联系架电器材,原本要两个小时卸一次的假肢,常常一捆就是十几个小时 7年间,朱彦夫拖着残疾的身体,先后乘火车跑上海、南京、成功油田、陕西联系材料来解决村里的用电问题有太多这样的酸甜苦辣,但终究,两万多公里的奔波,换回了15公里的架电材料1978年张家泉村结束了点油灯的历史,成了全乡第一个用上了电灯的村 六七十年头的张家泉村,家家日子过得都很苦,有的吃不饱、穿不暖,有的无钱看病。

只要朱彦夫知道的,他必会想方设法尽力去帮助乡亲渡过难关 村民褚秀才兄弟五个,家里人多地少,常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1971年,家里实在是吃不上饭了,四弟饿得干瘦如柴朱彦夫了解到状况后,回到家马上让妻子送去五六十斤地瓜干,成了褚秀才一家人的救命粮 朱彦夫当村书记期间,出出进进为村子里办事,从来没有在村子里报销过一分钱,帮村子看水利的、架电的上级来人,没有地方吃饭,都是他掏钱在自己家款待25年来,他不仅没有在生活待遇上向组织伸过手,而且多次谢绝组织的照看,主动用自己微薄的抚恤金为集体办事情、接济困难群众 朱彦夫同志14岁参军,18岁失去双手双脚和左眼,昏迷93天,动过47次手术,却以惊人的毅力,实现了生活自理面对群众的期望和家乡的落后面貌,他自告奋勇,勇挑支部书记的重担,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张家泉村山山水水间,都深深地印下了他立行、跪行、爬行、滚行的“痕迹”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换来了张家泉村“山上松树带帽、山下林果缠腰”的景象这都源于朱彦夫同志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源于他对祖国满腔热血、对乡亲们一片真情 感动中国朱彦夫先进事迹4 面对敌人的再次冲锋,朱彦夫把三挺机枪压满子弹,不停地换位射击,死守阵地。

而就在朱彦夫再一次给机枪上子弹时,眼前突然飞来几颗手榴弹他快速抓起一颗扔向敌人,又抓起另一颗刚扔出手,就听到“轰隆”一声巨响,眼前一道火光,随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不知过了多久,钻心的难受将朱彦夫从昏迷中唤醒,身体已经被厚厚的雪花覆盖,他想大声喊,但喊不出声;想伸开手,手指早已被冻坏他一次次用冰冷的拳头搓揉双眼和脸部,想把沾在脸上的冰凉的东西去掉,但拳头不听使唤,又饥又渴之下,他爽性将这个异物吞下,后来他才知道,那是被手榴弹炸出来的自己的左眼球 出于对生命的本能渴望,朱彦夫咬紧牙关,起先在冰冷的雪地上艰难地挪动躯体向前爬行不知爬了多久,昏迷了多少次,朱彦夫最终被两名志愿军战友发觉救起,紧急地送往战地救援所救治 由于朱彦夫的伤势太重,他被辗转送回国内接受治疗和手术在长春军医高校附属医院,朱彦夫先后进行了47次手术,昏迷了93天,流出体外的肠子被塞了回去,医生把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朱彦夫醒来后,发觉自己的双手和双腿都没有了,痛心至极,满脑子都是轻生的念头想饿死,但护理人员按时往他嘴里喂食物;想跳楼,但没有手脚连窗台都爬不上去;想吃安眠药睡过去,好不简单攒起8片安眠药,吃下去却没能把自己“解决”掉。

朱彦夫自杀了三次,都没有胜利 还是医生的一句话点醒了朱彦夫:“你的命是我们用几个月的时间,千难万难,硬从死神那里夺回来的,你有什么资格不珍惜?”从今,朱彦夫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严酷的现实是,他的双腿从膝盖以下被全部截去,双臂手腕以下被锯掉,左眼成了空洞,右眼视力也下降到0.3一个没有四肢、没有左眼的特等伤残军人,怎样才能生存下去啊! 虽然国家对像朱彦夫这样的特等伤残军人有切实的优待和抚恤保障,但朱彦夫认为自己“无手无脚仍是军人”,他不甘于成为一个躺在床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废人1956年,他放弃在条件优越的医院疗养康复,毅然回到了家乡山东省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 感动中国朱彦夫先进事迹5 1、朱彦夫,1933年诞生在人杰地灵的沂蒙山腹地——沂源县张家泉村 他从小家贫如洗,14岁时就毅然参了军,1949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血与火的战场上,他不怕流血牺牲,舍命作战,先后参与了战淮海、过长江、打上海、跨过鸭绿江等上百次战役战斗 2、1950年12月,朱彦夫参与了在朝鲜争夺250高地的血腥恶战 他所在的一个连,在零下30度寒冷的条件下,与装备精良的两个营的敌人进行了殊死的搏斗,打退了敌人一次次进攻。

在弹尽粮绝的时刻,仍旧坚持与敌人拼搏 最终阵地上只剩下一个体无完肤的人,这就是朱彦夫 3、朱彦夫在战场上是个勇士,在失去四肢和一只眼睛后,在极端困难的生活面前,他挑战生命的极限,决心做个自食其力的生活强者 为了减轻国家的负担,为了不让别人照看,他毅然要求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斗争这个雕塑大师,把沂蒙山雕塑得更加凝重、庄重、显赫 4、朱彦夫回到山沟里,才知道全村很多户揭不开锅,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穷得叮当响 面对严酷的现实,他深深感悟到:贫困才是他们最大最凶狠的敌人!他那一颗被泪水煮过的心又起先激烈地跳动 弗洛伊德认为:人生就是一场生存本能与死亡本能不断搏战的过程 朱彦夫为了练习生活自理,来家8个月,就砸碎了饭碗141个,菜碟盘子23个,茶碗7个,泼掉饭菜上百次,因摔伤、冻伤用药90多次……在一次次的失败中,他始终与命运搏斗 他最终成为胜者!他是一个胜利者, 1957年,全村8名共产党员,一样选举朱彦夫当了村党支部书记 5、他肩负重任,又捧出了一篇篇描山写地的绝世文章!他拄着双拐,爬山头,到田间,访贫问苦到家院;他用残臂、用假肢支撑着大干苦干,开山劈岭,治山改水,打机井。

他躺在地里,跪在沟里,育苗、拔草、浇水;他带领村民,想方设法,历经艰难,把光秃秃的荒山,变成了绿山果园;向瘠薄的土地,要出了高产 修道路、搞副业,全村用上了电…… 从前的枪炮轰鸣,化作了醉人的丰收谣、快乐曲;沂蒙百姓,以勤劳的天性,将战火烧焦的土地,装饰得秀美而丰腴 感动中国朱彦夫先进事迹6 “是啊,当干部只凭一个好思想还不够,就和管好一个家庭一样,还得会出出办法打打谱儿,想些法儿多收入些更得有些威信、威力才行啊老村长说道 缄默,好一阵子缄默…… “哎,朱彦夫大叔行不行?”坐在后面的保管小寇洪亮地说道;“朱大叔是人民功臣,咱村里老老少少哪个不敬重他?再说,大叔回村以来,不吃老本还立新功,变着法儿要为乡亲们办好事,又是办图书室,又是办夜校,还动不动拿自己的钱为别人治病救急……” 小寇一席话之后,大家七嘴八舌都说让朱彦夫干准行 “胡闹!”刘书记板起脸来说道:“怎么能让他干呢?咱有胳膊有腿的干起来都很吃力,他这样一位‘特残’功臣咋干再说,养息所刘所长上几次来,每次都叮嘱要好好照看他不行,肯定不行 停了一会,老村长说道:“刘书记,我数算来数算去,也只有这么办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