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在游戏中与幼儿同生共长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8.21KB
约8页
文档ID:305940968
在游戏中与幼儿同生共长_第1页
1/8

    在游戏中与幼儿同生共长    苏洁Reference:区域游戏是幼儿参与游戏的主要形式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主体地位,采取以幼儿为本、引导幼儿参与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和游戏记录;将区域游戏转向户外,给予幼儿自主探索游戏材料的机会;契合幼儿生活实际,鼓励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动手操作;增加益智游戏,培养幼儿创新思维;关注幼儿动手实践,发展综合能力等策略,实现教师在区域游戏中与幼儿共生同长Keys:大班幼儿;区域游戏;教师支持;游戏改进G61    :A    :1673-9094(2018)12B-0073-0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文简称《指南》)指出,要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也要重视游戏对于幼儿的教育价值,给予恰当的支持与介入[1]在幼儿教育中,游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区域游戏是幼儿参与游戏的主要形式,是幼儿收获知识,综合发展的必要游戏活动但区域游戏开展是否有深度、广度,幼儿参与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发挥,是否提升了幼儿参与区域游戏的积极性、创造性,游戏过程中幼儿是否积极动手、互动交流、合作探究等,都关系到区域游戏质量的好坏这就要求教师在大班幼儿参与区域游戏的过程中,及时观察、跟踪记录,做好组织、协调、引导和介入,给予灵活的支持,改进和优化区域游戏,让幼儿更乐于参与区域游戏。

一、关注幼儿主体地位,让幼儿参与游戏构建(一)环境创设以幼儿为本,促进幼儿积极参与传统的幼儿游戏环境创设、游戏空间布局、游戏设计布局等,都是由教师来完成的,大多划分为娃娃家、阅读区、棋类区、小医院、益智区等区域因为区域活动种类较多,游戏类型较为通俗,且大多局限在室内,与生活、自然相离甚远这样的游戏对于大班幼儿的吸引力不强,难以培养大班幼儿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让其生活经验得到增长、社会性能力得到发展为解决这个问题,在吸收了先进的游戏设计理念和方法后,本班教师基于以幼儿为本的理念,让幼儿亲身参与到环境创设中,鼓励幼儿自主将区域活动利用柜子、纸箱等进行空间隔离,实现“动静分离”;将美工区设定在靠近展览台的地方,便于幼儿操作,促进幼儿创意思考;增设了“班级大事记”“个人作品展”“我的游戏感想”等一系列版块,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分配个人任务,鼓励每个幼儿积极参与建设,提升幼儿的自信心二)游戏记录权归还于幼儿,引导幼儿自主发展传统的区域活动模式下,观察、记录和评价环节,都是由教师完成的一言堂”的形式,让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受到限制,创意思维和综合能力难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指南》认为,要发挥幼儿的主人翁地位,促进幼儿在社会交往中获得综合发展。

所以,为解决传统区域游戏评价和幼儿参与不积极的问题,本学期的游戏活动中增设了幼儿自主游戏记录和评价的环节,关注了幼儿的自主发展与创意表现幼儿记录形式为“我的游戏感想”,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区域游戏中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或心得,并相互交流与分享幼儿绘画记录游戏过程,自主参与和积极表现,极大地凸显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幼儿的自主发展和社会性能力的提升二、室内游戏转向户外,建构开放环境(一)设置开放游戏空间,让幼儿亲近自然从这学期开始,我们班的游戏布局有了很明显的变化,把很多室内的游戏搬到了户外,有效利用了户外的活动空間,让幼儿亲近自然在户外的“吹泡泡”活动中,不仅让幼儿亲近了自然,创设了自然的游戏空间,还给予了幼儿足够的自主机会去探索“泡泡水是怎么制作的?为什么会产生泡泡?”户外空间中,幼儿亲近了自然,也在自然开放环境下,感悟到阳光、空气的美好,探索到“空气可以让肥皂水或吸收液水等,变成五颜六色的泡泡”二)室内游戏突破常规,优化学习质量室外的自然环境,对于愉悦孩子的身心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开放性的操场,让孩子的游戏更加自由,同时也为教室空间腾出了更多的位置,让一些适合在室内开展的游戏,有了更充分的空间。

另外,在雨雪天气时,科学地规划室内游戏格局,也可以更好地提升游戏质量在学习了先进的游戏规划理念和方法后,我们不仅为大班幼儿增设了室外的游戏活动,还突破常规设计了游戏格局例如,在一进门的生活区是每位小朋友最向往的地方,因为那里有小朋友亲手做出来的华夫饼和爆米花,大家都会闻香而来;美工区里也是一片热闹,教师提供操作性强的多种材料让孩子自主操作、选择、建构,适宜大班孩子动手能力的发展语言区、认知区的内容都与单元课程紧密联系、息息相关通过玩区域游戏,幼儿又再次巩固加深了单元学习内容三、契合幼儿生活实际,丰富生活经验(一)基于幼儿生活经验,发展动手能力从幼儿实际生活出发,设计一些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的游戏主题或活动,才更有利于幼儿的全面进步和身心健康发展区域游戏的设计应基于大班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提升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的同时,让游戏活动更有价值,更生动、更趣味教师可以灵活设计、组织与支持大班幼儿区域游戏活动,增设“生活区”区域活动,从幼儿熟悉的生活情境、生活问题、生活经验出发,关注对大班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如“生活区”“我的厨房我做主”区域游戏活动,选取了幼儿熟悉的生活蔬菜,有萝卜、茄子、西红柿、土豆等,配备儿童水果刀、切菜板等。

在落实好安全措施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模仿、动手操作,并鼓励幼儿自制蔬菜拼盘,学习不同蔬菜的营养;邀请有经验的家长,参与“家长团助教”,教幼儿学会做简单的菜愉快而生动的“生活区”课堂,发展了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动手能力二)基于幼儿已学知识,促进健康生活除了需要关注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在《指南》指导下,为让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有必要在游戏中引导幼儿培养积极健康的作息习惯和生活计划在创新的游戏设计理念下,教师灵活支持与组织,让幼儿通过观看视频或课件学习“搭配午餐”的方法,让幼儿自主设计“我的营养计划表”例如“生活區”的游戏设计了“我的营养计划表”活动:每个幼儿可以通过查资料、请教家长或老师等形式,了解儿童营养的相关知识,并学习动手搭配“一日早餐、午餐和晚餐”;搭配完成后,再在“生活区”拿出这些实际的蔬菜、水果、鱼肉模型等,进行实际物体搭配,并在有条件的时候,邀请家长在家制作完成通过将游戏与生活结合的形式,发展了幼儿健康生活的核心素养四、增加科学、益智游戏,培养创新思维(一)开发妙趣科学区游戏,激励创新思考幼儿阶段是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幼儿时期,他们爱想象、爱思考,爱奇思妙想。

教师应该抓住这个关键时期,积极挖掘幼儿创意思维的潜力,鼓励幼儿积极观察、思考和探索,发现科学的乐趣和奥秘基于培养目标,大班依托区域活动,设计了以“科学区”为主的区域游戏形式如科学区的“摇一摇”活动,选取的是幼儿常见的生活素材,如“糖、醋、小苏打、盐”等,鼓励幼儿将不同的素材混合,通过摇一摇,观察素材混合后的现象摇一摇,袋子会膨胀吗?”在趣味的问题引领下,幼儿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并互动交流摇一摇,袋子膨胀了?为什么呢?”进一步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思考和解决问题,尝试解释看到的趣味现象科学区游戏,激发了幼儿的创意思维,让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不断萌芽二)开展大脑益智游戏,培养创新思维《指南》中指出感知和操作经验在儿童早期数概念的学习和发展中极为重要,儿童对数学概念的理解首先是在实物操作水平上表现出来,然后逐步发展到表象水平[2]由此,本学期摒弃了传统的灌输式引导幼儿掌握科学知识的方式,设计了“益智区”游戏,让大班幼儿自主动手操作,在区域游戏中,发现数学知识如“益智区”游戏中,有“占地盘”游戏,是由幼儿自主设计并合作参与,在合作中运用原生态的素材“石头”,自主规定游戏规则——“两种不同形状的石子,看谁占的地盘多”。

五、关注幼儿动手实践,发展综合能力(一)关注环保,提升德育素养环保是现阶段社会的热点话题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鼓励幼儿热爱生活,是当前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基于此,教师有必要为区域游戏增加一些关于环保的游戏活动、科学活动,鼓励幼儿动手操作,提升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德育素养如科学区“净水小实验”的活动,由传统的、让幼儿观看和得出结论的学习方式,转变为由幼儿自主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发现科学的游戏形式首先,教师作为活动的支持者,积极为幼儿准备游戏素材,并引导幼儿学会思考其次,教师再为幼儿规划科学的实验方案,由幼儿动手操作、观察并互动探究,在游戏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最终让幼儿了解“花岗岩石子、活性炭、石英砂、瓷沙等可以将浑浊的水变透明”等科学常识,明白自然界的水循环是庞大的过滤器,引导幼儿珍惜每一滴水,学会爱护环境二)重视动手实践,促进传承创新唯有在做中学,做中教,幼儿才能真正掌握知识与方法基于此,幼儿园的区域游戏活动,有必要创新游戏理念与方法,改进游戏设计与组织理念,增加丰富的动手操作、实践探究等游戏活动,关注幼儿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以及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例如在美工区“灯笼高高挂”游戏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欣赏中华灯笼,学习设计和制作灯笼,可以增强对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如何让幼儿在游戏中创意思考、互动交流、动手实践、获得发展,如何支持、引导和促进幼儿,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需要教师科学观察、细心留意,在生活与游戏中,探索适宜的环境、恰当的方式、科学的组织,对幼儿游戏起到推进作用通过学习创新的游戏思想和方法,科学组织、指导与介入,践行以幼儿为主,关注幼儿生活经验、创意思维、动手能力的发展,如此,就能获得师幼的同生共长,在游戏中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Reference:[1][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244-246, 133.:李韦Regional Games for Upperclass Children and Teachers Flexible SupportSu Jie(Nanjing Gulou Kindergarten, Nanjing 210000, China)Abstract: Regional games are the main forms of childrens participation. Teachers should focus on childrens subjectivity and adopt children-based games and guide them to participate in environment creation and game recording; Teachers should transfer regional games outdoors to provide children with chances of independently exploring game materials; Teachers should cater to childrens life reality and encourage them to use their hands in regional games; Teachers should add intelligent games to cultivate their creative thinking; And teachers should also pay attention to childrens hands-on practice to develop their comprehensive competence so that teachers and children can grow together in regional games.Key words: upperclass children; regional game; teacher support; game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