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必考题型第十二周:21《古诗三首》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练习题

上传人:知** 文档编号:305508480 上传时间:2022-06-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必考题型第十二周:21《古诗三首》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必考题型第十二周:21《古诗三首》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必考题型第十二周:21《古诗三首》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必考题型第十二周:21《古诗三首》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必考题型第十二周:21《古诗三首》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必考题型第十二周:21《古诗三首》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必考题型第十二周:21《古诗三首》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练习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必考题型第十二周(课文:21.古诗三首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 标准化试题。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词语是( )。 A.边塞(si) 征战(zhng) 教书(jio) 淮安(hui) B.示范(fn) 淮阳(wi) 飞将(jing) 崛(q)起 C.魏国(wi) 训斥(ch) 杰出(ji) 屈辱(q) D.门楣(mi) 肇事(zho) 喝彩(h) 振兴(x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词语是( )。 A.秦朝 出赛 长征 催促 B.杰出 鬼雄 落下 左顾右盼C.清晰 报负 胸怀 报郊 D.疑惑 忘怀 非凡 中华不震 3.出塞是一首 ,凉州词是一首

2、。( )A.田园诗 送别诗 B.边塞诗 送别诗 C.边塞诗 边塞诗4.王昌龄是 代诗人。下面的诗是王昌龄所作的是 。( )A.宋 出塞 B.唐 从军行 C.清 回乡偶书5.夏日绝句和出塞的作者分别是 和 。( )A.李清照 王翰 B.李清照 王昌龄 C.王翰 王昌龄6.“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赞颂的是哪位英雄?( )A.刘邦 B.项羽 C.李广 D.曹操7.下列诗句诵读停顿正确的是()。A.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B.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8.“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两句诗所要表达的意思是()。A.一直到今天我都在思考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B.直到今

3、天我都在思念项羽,因为他不愿过江东。C.到如今我都十分推崇项羽不肯过江东的那种宁死不屈的精神。9.下列与凉州词所表现的主题相同的诗句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C.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D.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王翰和王之涣都是唐代诗人,他们写的凉州词都是边塞诗。 B.凉州词最后一句是反问句,是千古名句,令人深思。 C.这首诗描写了战士们出征后的场面。 D.“醉卧沙场君莫笑”,表现了守边将士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视死如归的勇气。1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万里长征人未还(

4、 ) A.回报他人 B.归来 C.仍然(2)不教胡马度阴山( ) A.传授知识 B.令,使 C.教育,教导(3)欲饮琵琶马上催( ) A.需要 B.希望 C.将要 (4)生当作人杰( ) A.才能出众的人 B.超乎寻常 C.优秀(5)但使龙城飞将在( )A.李广 B.岳飞 C.文天祥(6)不教胡马度阴山( ) A.度步 B.度过 C.越过(7)秦时明月汉时关 ( )A.关塞。 B.关闭。 C.牵连。 (8)生当作人杰 ( )A.才能出众的人 B.超乎寻常 C.优秀 1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不振哪!”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B.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

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C.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D.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问道:“被外国人占据?为什么呢?”13.对句子“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表达的意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围观的中国人看到现状只能忍气吞声。 B.中国人紧握着拳头,但是敢怒不敢言。C.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家里表现得理直气壮。 D.看到中国人被欺负,大家也没有办法。14.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文题目的特点是( )。A.以人物的名字命题 B.以文章的主要内容命题C.以人物的语言命题15.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直接原因是( )。A.听伯父说中华不

6、振。B.耳闻目睹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决心为振兴中华而读书。16.下列对于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意思是为祖国的兴盛和民族的振兴而学习。B.课文写了“洋人欺负妇女,周恩来明白中华不振的含义”“周恩来立志”两件事。C.随着事情的发展,周恩来感情的变化是:疑惑、气愤、立志。D.谈论读书的目的时,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更能体会到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17.判断对错,对的选“A”,错的选“B”。(1)凉州词只写了战士们出征后的场面。( )(2)全诗只有悲凉的情绪,而无豪迈之情。( )(3)“不肯过江东”中“过的意思是“渡过”。( )(4)“

7、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是反问句。( )(5)“但使龙城飞将在”中“飞将”指的是汉代著名将领李广。( )(6)出塞凉州词都是边塞诗,都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笔下。( )(7)凉州词全诗写了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将士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8)“古来征战几人回”并不是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活的厌恶,只是为尽情酣醉找的一个理由。( )二、积累与运用。(一)读拼音写词语。ch si qn cho chng zhng cu c h zu( ) ( ) ( ) ( ) ( )ji ch gu xing lu xi xing y h zi ( ) ( ) ( )

8、( ) ( ) yn s qng x bo fu xing hui zn tn( ) ( ) ( ) ( ) ( )y hu bio qng wng hui gu zhn fi fn ( ) ( ) ( ) ( ) ( )zh wng xn ch t hu fn ling xing ling( ) ( ) ( ) ( ) ( )bo xio zhng hu b zhn zu g yu pn( ) ( ) ( )(二) 让生字走进语境。1. fn( )是学习中遇到的y hu( )都应当积极提出来。2.这次演出真是zhn fn( )人心,大家的zn tn( )不已。3.qn cho( )有许多ji

9、 ch( )的yn xing( )人物。4.dn fn( )我犯错,爸爸总会一脸yn s( )地xn ch( )我,要我做事逻辑qng x( )、qund j( ),要有宽广的 xing hui ( )。5.看着眼前qn cho( )时期修建的长城,耳边仿佛传来cu( )人ch zhn( )的号角声,那些yn xing ( )ho ji( )横刀立马、zu( )卧沙场的身影在眼前闪现。(三)用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边塞(si shi) 人未还(hun hi ) 还来就菊花(hi hun)征战(zhn zhng) 教课(jio jio) 度(d du)阴山 催促(cu chu) 将军(ji

10、n jin) 飞将(jing jing)在 杰出(ji ji) 生当作人杰(dng dng) 死亦为鬼雄(wi wi) 崛(ju q)起 肇(zo zho)事 门楣(mi mi)淮(hui wi)安 分(fn fn)量 屈(q qu)辱 训斥(c ch) 沈(shn zhn)阳 模范(m m f fn)魏校长(wi wi) 清晰(x zh) 为(wi wi)之一振 喝彩(h h) 振兴(xng xng) 模型(m m) 惩处(ch ch)(四)按课文内容填空。1.“阴山”指今天的_境内,古代中国的边疆要塞。2.“龙城飞将”指的是_,他是_代名将,被世人称为_。3.凉州词的作者是_代诗人_。诗中

11、最能反映戍边战士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诗句是“_,_”。4.出塞作者_是_代诗人。诗中“_,_。”两句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图。诗中融抒情和议论为一体的句子是“_,_。”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启用良将,早日平息边关战争,人民安居乐业的思想感情。5.出塞中的诗句“ ”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的景象。后两句诗“ , ”表达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愿望就是 。6.夏日绝句作者 ,号 ,是 代诗人,能表现女诗人追思项羽这位人中豪杰,赞颂他的精神和气节的诗句是:“ , ” 。诗中运用典故,借赞颂 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讽刺 南宋 统治者屈辱偷生、逃跑妥协的行径,表现了诗人 、 的爱国情怀。7.夏日绝句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