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305507005 上传时间:2022-06-0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79.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契丹族、党项族的崛起及其政权的建立,知道辽与北宋、西夏与北宋的和战等基本史实,能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思考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过程与方法】识读北宋时期形势图(1111年),了解辽、西夏与北宋政权的并立;识读契丹和西夏的文字与货币等图片,认识契丹族与党项族通过学习中原汉族文化,推动本民族发展的史实;分析材料,理解北宋与辽、西夏议和的原因及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民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共同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澶渊之盟。【教学难点】辽与北宋的

2、和战,评价澶渊之盟,中华民族大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从北宋时期形势图(1111年)中不难发现,与北宋同时存在的还有北方契丹族建立的辽,西北方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契丹族和党项族是如何兴起的?辽、西夏和北宋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二、新课讲授(一)契丹族与党项族1.教师讲解:契丹是我国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他们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有诗云“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到唐朝末年,北方汉人避战,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到9世纪后期,契丹族逐渐强大起来。请同学们阅读课本

3、第33页,概括契丹族建立政权的基本情况。学生回答:基本情况: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2.材料展示:教师提问:契丹文字和契丹货币反映了什么?学生回答:契丹文字反映了契丹学习汉族文化的成果,契丹货币反映了契丹经济的发展,这一切都说明契丹国力不断增强。3.教师讲解: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原属羌族的一支。唐朝时,党项族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4页的内容,概括党项族建立政权的基本情况。党项族与汉族的交往,给他们带来了哪些变化?学生回答:建立情况: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

4、,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变化: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4.教师提问:阅读课本3334页,列表归纳各政权并立情况。师生归纳:政权名称民族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辽(契丹)契丹族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上京临潢府北宋汉族960年赵匡胤东京西夏党项族11世纪前期元昊兴庆府(二)辽与北宋的和战1.教师讲解:936年,后唐将领石敬瑭以割“燕云十六州”为条件,借助契丹兵力,当上了后晋皇帝。“燕云十六州”大致相当于今北京、天津及河北、山西北部一带。自古以来,燕云十六州就是中原王朝的领地,此地的割让,使中原地区失去了北方的重要屏障,契丹兵马从此可以长驱直入,中

5、原王朝在同契丹的战争中开始处于不利地位。所以,北宋为了争夺该地区与辽苦战多年。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35页的内容,归纳辽与中原王朝关系的演变。学生回答:时期辽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关系演变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战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和宋太宗时向辽发动数次战争皆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战宋真宗时澶州之战,宋真宗御驾亲征,打退辽军。之后,双方签订“澶渊之盟”和2.材料展示:材料一(寇准)曰:“今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佚之势,我得胜算矣。”遂请帝幸澶州。摘编自宋史寇准传材料二从历史的后端看来

6、,这1004年的协定有它的作用。这“岁币”只占宋朝政府收入之一小部分,可以当作是给比较穷困的邻邦一种援助,以弥补双方贸易之赤字。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要比战费来得低廉。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教师提问:澶渊之盟签订的背景、内容和影响是什么?学生回答:背景:辽军攻宋,在宰相寇准力劝下宋真宗亲征,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内容:宋辽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影响: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教师总结:澶渊之盟开启了辽与北宋之后长期的和平局面。在此期间,双方在边境开设榷场,进行商业往来,极大地促进了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各族人民之间的了解。但是宋朝年年给辽岁币,也加重了北宋人民

7、的经济负担。从整个中华民族发展史看,澶渊之盟的签订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36页,西夏攻打北宋节节胜利,为什么还会同意和北宋议和呢?宋夏议和的内容及影响是什么?学生回答:原因:西夏虽在军事上屡屡获胜,但由于立国时间短,人力和物力有限,连年的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损耗,人民处于困苦之中。内容: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影响: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2.师生探究:北宋作为一个统一国家,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为什么在对外战争中却屡屡战败?师生归纳: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不但采用文臣统兵,同时武将带兵打仗还要受到朝廷多方面的牵制,严重束

8、缚了将领的指挥权。宋太祖为了强化中央集权,控制军队的调动权,使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同时他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宋朝冗官现象严重,机构臃肿重叠,一个军情层层通报,延误战机。三、课堂总结北宋汉族政权与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政权并立,它们之间的和与战都是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交往的重要方式。同时少数民族在同中原王朝的战与和中,吸收了中原地区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内容,促进了民族交融,为以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板书设计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辽的建立建立时间:10世纪初建立者:耶律阿保机都城:上京临潢府北宋与辽和议:澶渊之盟与西夏和议:宋夏和议西夏的建立建立时间:11世纪前期建立者:元昊都城:兴庆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