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读后感800字

上传人:lis****666 文档编号:305503470 上传时间:2022-06-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朱光潜《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读后感800字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朱光潜《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读后感800字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朱光潜《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读后感800字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朱光潜《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读后感800字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朱光潜《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读后感800字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朱光潜《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读后感800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朱光潜《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读后感800字(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朱光潜?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读后感800字古人对于松树有过无数的赞美描写:如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南朝范云的:“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清代陆惠心的:“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须知傲雪凌霜质,不是繁华队里身。等等。然而,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追求的不同,所以对松树的看法也是不同的。“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里,朱先生在此谈到人们对事物的不同态度,或者说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其观察事物的立足点就不同,同样的事物在不同心态的人的心理或视觉上都会有其独特

2、的反应。一棵古松,画家用欣赏的心态去看,暮色苍茫,松盘岩石,白云奇渡.科学家是研究的心态和目光去看的,这棵松树为何能在岩石上生长,为什么可以迎风傲雨数百年.木材商是用商业的心态和目光去看的,这棵松树的材质,用来做什么用处能换来多少利益.这就是古松在不同人的眼里的三种不同的效果。只有画家不是从实用的角度和立场去看古松的,这正是朱先生讲的:“无为而为的,用欣赏目光去看它,在欣赏的同时也赋予了其画家内心世界对古松的完美概念。美的东西需要人们用审美的目光和欣赏的心态去看去想,假如只是为了实用,那么“美是最不实用的,花美,但有凋零之时;人美,但有苍老之时;景美,但有荒凉之时。真正能触动人们心灵的,唯有那

3、些艺术家给予古松美妙情感的艺术作品。它们能净化人们的灵魂,在人类历史生生不息的长河中永存。用朱先生的话说:“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历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松更能比较一个人的人格。确实,一棵苍劲的古松显示给予我们的是耐霜傲雪、坚忍不拔、树大根深、巍然挺立的气度与品质。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须知傲雪凌霜质,不是繁华队里身。古人对于松树有过无数的赞美描写:如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南朝范云的:“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清代陆惠心的:“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须知傲雪凌霜质,不是繁华队里

4、身。等等。然而,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追求的不同,所以对松树的看法也是不同的。“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里,朱先生在此谈到人们对事物的不同态度,或者说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其观察事物的立足点就不同,同样的事物在不同心态的人的心理或视觉上都会有其独特的反应。一棵古松,画家用欣赏的心态去看,暮色苍茫,松盘岩石,白云奇渡.科学家是研究的心态和目光去看的,这棵松树为何能在岩石上生长,为什么可以迎风傲雨数百年.木材商是用商业的心态和目光去看的,这棵松树的材质,用来做什么用处能换来多少利益.这就是古松在不同人的眼里的三种不同的效果。只有画家不是

5、从实用的角度和立场去看古松的,这正是朱先生讲的:“无为而为的,用欣赏目光去看它,在欣赏的同时也赋予了其画家内心世界对古松的完美概念。 .COM更多读后感一棵大树读后感一棵大树读后感一我在第二课堂读了一篇文章,名叫【一棵大树】。看到题目,我有些奇怪,一颗大树怎么成为了主人公呢?带着好奇,我读完了文章。文章里的大树,把一个小男孩看做朋友,为了逗男孩开心,树把自己的枝叶给男孩玩耍,让男孩在自己的胳膊上荡秋千;当男孩筹钱用时,树把自己的果子给了男孩;当男孩想要间屋子时,又是大树,把自己的枝条给了男孩做屋;当男孩想分开这里,还是大树,把自己的躯干给男孩做船。直到最后,树把自己的最后的一样东西树墩,也给了

6、男孩当凳子。看完以后,我被大树舍己为人的品格深深地感动了。这棵大树,为了自己的朋友可以快乐,不惜一切,甚至付出自己的全部。我想,这棵大树的品质和一精一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它虽然只是一棵树,但它的这种一精一神与品质确实是我们好些人都比不上的。有句俗语叫做为了朋友可以两肋插刀,可见人们对友谊多么看重。世界上最珍贵的莫过于亲情、友谊。除了亲人,最亲的人便是朋友了。为什么这样说呢?朋友,是开心的源泉,也是倾诉的对象。友谊便如一汪清泉,滋润了人们的心灵。没有朋友的人,心灵如同没有一陽一光的世界一样,暗无天日,终日一陰一一陰一沉沉。常言道话是开心锁,有一个听你倾诉的朋友,会让你的心情好起来。有快乐时,找

7、朋友分享,快乐也会加倍,烦恼将减少。我觉得这篇文章还着重提醒了我们一点,那就是对朋友不能过度索取。一个人,总是想方设法地压榨朋友,从中捞油水,而不思为朋友付出的话,朋友必然离他远去。即使朋友像文中的树一样,心甘情愿地为朋友付出,也不能因此而找借口:我又没有求他,是他自己愿意的!更不能抓住了朋友的这种一性一格,利用它无度地索取。这样的话,朋友迟早会从你的生活中消失。一棵大树读后感二从前有一棵大树,它和一个男孩儿是好朋友。每天男孩儿都跑来和它一起玩,他们很快乐。可是随着光阴流逝,男孩儿长大了。大树感到了孤寂。一天,孩子来看大树,需要一些钱。于是大树把自己的苹果给了孩子。后来又一天,长大了的孩子来了

8、,需要一幢房子。于是大树把所有的树枝都给了孩子。又过了很长时间,孩子又回来了,需要一条船,驾着它到远方去。于是大树又把自己的树干给了孩子。又过了很久,已经变老了的孩子回来了。非常抱歉,孩子,大树说,如今只是个老树墩,没有什么可以给你的了。如今需要的实在不多,孩子说,只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坐坐,太累了,于是孩子坐下了。大树很快乐。这是一个温馨、又略带哀伤的动人故事。男孩不停地向树索取,树为男孩献出了自己的一切,无怨无悔,非常快乐。这个故事最感人的地方就是树的无私、无怨,最催人泪下的是树奉献出了一切,却很快乐。看着看着,就想到父母、朋友、孩子。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不是无牵无挂的,父母给予其生命,教

9、师为其启智,朋友为其排忧解难。他们都是们生命中的那棵一爱一心树,在们需要他们的任何时候,都会毫无怨言地帮助们,支持们。而们,尤其是如今的孩子,多像那个男孩,有了快乐单独享受,一有困难,一有挫折,才会想起他们。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传为美谈。岳母刺字,教诲儿子一精一忠报国,流芳千古。今人一爱一子,没有理一性一,才发生这样骇人听闻的事情。诚然,一爱一是无私的,假如一爱一心是花,那么感恩就是这花结的果。但愿所有一爱一心之花花都会结出累累感恩的果实。一棵大树读后感三今天,我们学习了【一棵大树】的故事,我的脑海中浮现出许许多多的图片,让我的心久久难以平静。【一棵大树】的故事其实很简单。一个小男

10、孩小时候经常在一棵大树下玩耍,大树很喜欢他,他也喜欢大树,经常与大树一块嬉戏。小男孩几乎每天都来到大树下,跟大树说心事,大树每次都会耐心倾听他,与他一同快乐,一起悲伤。一天,男孩又来到树下,树像以前那样说:孩子,爬到我的树干上,在树枝上荡秋千,吃果子,到我的树一陰一下快快活活地玩吧!我长大了,不想再这么玩了,男孩说,我需要钱,你能给我钱吗?树说:我没钱。我只有树叶和果子,你采些果子去卖吧,买到城里去,就有钱了,这样你会快乐的。男孩爬上去,采下果子,把果子拿走了。树感到很幸福。此后男孩很久很久没有来,树感到悲伤了。终于有一天,那男孩又到树下,他已经长大了。树快乐地颤一抖起来,说:孩子,爬到我的树

11、枝上来荡秋千,快活快活。我忙得没空玩这个,男孩说,我要成家立业,我要间屋子取暖。你能给我一间屋吗?我没有屋,树说,森林是我的屋。我想,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砍下来做间屋,这样你会,满意的。于是,男孩砍下树枝,背去造屋。树感到很快乐。男孩又有好久好久没有来了。有一天,他突然回到树下,树还是那样兴奋,连话都说不出来。过了一会儿,树轻轻地说:来啊,玩啊!我很伤心,没心思玩,他说,我想要条船远远地分开这儿,我就会快乐的。男孩把树干砍下来,他真的做了条船,分开了这。距么好的一棵树,无私奉献,默默地为男孩付出,毫无怨言。想到这里,我又想到了在现实生活中像文章中的大树和孩子,树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男孩自私、冷漠,

12、不断向大树索取。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谁像大树,谁像男孩呢?其实,爸爸一妈一一妈一像大树,一直默默为孩子付出,从无怨言;而我们就像男孩,一直像爸爸一妈一一妈一索取。父母就像一片大森林,一直为我们遮风挡雨,而我们一直认为,只有爸爸一妈一一妈一给我们买新衣、买新布娃娃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假如人类是男孩,那谁又是我们的大树呢?人类是男孩,那大自然就是大树。森林每天都在释放新颖的空气,但是我们人类又不停地砍伐树木。如今的新颖空气越来越少,而二氧化碳却越来越多。有科学家判断,五十年后,地球上的日均温可高达四十五度多。所以保护地球刻不容缓,我们必须从如今开场,更加一爱一护树木。大树无私奉献

13、,不求回报,但是我更希望人们可以一爱一护好森林,不再砍伐树木。保护好大自然是我们的义务,因为保护自然,其实也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站成一棵树?读后感800字?站成一棵树?读后感800字今天,我读了由方卫平教授选评的?站成一棵树?中林清玄的?梅香?一文。我有了很深的感触。文章不长,但是寓意很强。一位富人,在赏梅花。那是冬日的早晨,梅花非常美丽。突然,门外传来敲门的声音,一个乞丐问道:先生,行行好,可不可以给我一点东西吃?富人端来了一碗饭菜,乞丐说:先生,您家里的梅花,真是非常芳香啊!说完,他就走了。富人呆立着,很震惊。他想,穷人也会赏梅花吗?为什么自己从来没有闻过梅花的芳香呢?于是,他小心翼翼的,

14、以庄严的心情,生怕惊动梅花似的去品梅花的芳香,他哭了,为了自己第一次闻到了梅花的芳香。是的,谁说乞丐不能赏梅花,乞丐也能闻到梅花的香气!好的物质条件不一定能使人成为有品味的人,而坏的物质条件也不会遮蔽人精神的清明,一个人没有钱是值得同情的,可是,我认为,一个人一生都闻不到梅花的香气更加值得悲悯。物质不能代表什么,可是精神却可以让人如置仙境。这让我想到了我的一个曾经的好朋友,她家里很有钱。她,也很物质化。有一次,我们谈心,她告诉我:我觉得我太物质化了,可是却改变不了。我说:跟我来。带她去了一种盛开着一片片紫色小花的地方,我让她蹲下,说:你闻一闻,这片花的味道。闻不出她说。我又让她闻一朵花。她先闻

15、了后说:好臭。我说:你如今再仔细的闻。她又闭上眼,说:我再闻。她细细品了一番。好香啊!她突然说。我淡淡地笑了一下,说:从今以后,你对事物就要像这样品,就可以精神化了。我回想起这件事,就告诉自己,精神是支柱,物质是外衣,再华丽的外衣,没有支柱也是无用的。很少有人能回观自我,品赏自己心灵的梅香,大部分人空过一生,也没有体会到隐藏在心灵内部极幽微,但极清澈的自性的芳香。梅花的芬芳,是自然的一种语言。假如我们用心去倾听,就能听懂这些语言,就能与自然展开诗意的对话,用心倾听自然,我们会发现,自然也在默默等待我们的声音。让我们品味从自性中流露出的芳香吧!?站成一棵树?读后感800字?站成一棵树?实际上是一种社会现象,本书主要记叙了一棵瘦小甚至枯萎的小树却在孩子坚决的信念和照料下,茁壮成长的故事。读完后,我感慨万分,有许多话想与大家分享。这本书让我想起了信念的力量,我们做任何事,只要身怀坚决的信念,并为之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成功!就像文中的那个残疾的孩子一样。当你怀着坚决的信念时,你的心中定会有一种动力鼓励自己;当你怀着坚决的信念时,面对困难你会毫无畏惧;当你怀着坚决的信念时,你会为此拼到最后,成为真正的成功者。因为坚决的信念会使我们在漫漫人生中克制一路的坎坷、荆棘,活出灿烂的一生。信念是一种永久的力量,它支撑了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