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福建卷(文综地理部分)(含答案)

上传人:学海****培训 文档编号:305502488 上传时间:2022-06-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43.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高考福建卷(文综地理部分)(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0年高考福建卷(文综地理部分)(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0年高考福建卷(文综地理部分)(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0年高考福建卷(文综地理部分)(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0年高考福建卷(文综地理部分)(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高考福建卷(文综地理部分)(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高考福建卷(文综地理部分)(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福建卷文科综合(地理)图1第I卷(选择题共144分)本卷共36小题每小题4分,共1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图1示意我国东部主要石化基地和企业的分布。完成1-2题。1图中兼有资源和市场区位优势的石化基地是 A B C D2地接受境外石化产业转移将首先促进区域内的 A石油开采 B核电站建设 C海岛旅游开发 D港口建设图2示意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完成3-4题。图23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是 A自北向南增高 B自西向东增高 C自东北向西南增高 D、自东南向西北增高4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A海拔

2、B降水 C热量 D坡向城市群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内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图3示意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产业链分工体系。完成5-6题。5城市群中,中心城市的优势产业处于产业链中的位置是 A B C D6产业分工处于产业链上位置的城市,其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 图3A产品需求量大 B交通便利 C劳动力充足 D土地租金低 入海河流三角洲的土地利用类型受河流淡水和海洋咸水的共同影响。某三角洲面积增长较快,该三角洲地区2007年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如表l所示。完成7-8题。 表l旱地林草地盐荒地滩涂其它合计占总面积比例()171232182l1007该三角洲地区最有可能位于图4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3、8在三角洲向海洋推进的过程中,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一般趋势是 A滩涂盐荒地旱地 B盐荒地滩涂旱地 C旱地盐荒地滩涂 D林草地旱地滩涂图5甲、乙分别示意京津冀都市圈2000年人口密度分布和人口增长率。完成9-10题。图59导致该都市圈人口增长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东部、南部地区经济收入较低 B西部、北部地区市场潜力较大 C东部、南部地区非农产业发达 D西部、北部地区制造业集中10应用GIS技术在图5甲基础上制作图5乙,需要添加的数据是 A1999年各行政区的人口数量 B2000年各行政区的人口数量 C各行政区的边界 D各行政区的面积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4月30日20时(北京时间)隆

4、重开幕,本届世博会将历时184天。设P点为晨昏圈与纬线的切点,当世博会开幕时,P点所在地盛行东南风。完成11-12题。11世博会开幕时,与P点位于同一时区的地点是 A开普敦(1832E) B伦敦(经度0) C惠灵顿(17446E) D布宜诺斯艾利斯(5824W)12在世博会期间,P点移动方向是 A先向北,后向南 B先向南,后向北 C先向北,后向南,再向北 D先向南,后向北,再向南37(37分)阅读分析材料和图表,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古马里是13世纪-16世纪期间西非草原上繁荣的贸易帝国。图12示意该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 N国是非洲的人口大国,需要大量进口粮食。近年来,中国

5、与N国积极合作,在该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表3表示N国主要粮食作物的构成。表3水稻玉米杂粮其它合计占播种总面积比例()8.O12.O74.25.8l00占总产量比例()5.O4.988.81.3100图6(1)指出尼日尔河从P点到Q点河段的水量变化趋势,并分析其自然原因。(8分)(2)比较甲、乙两地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1O分)(3)简述在N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将面临的限制性因素。(9分)(4)根据古马里帝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分析其兴盛的可能原因。(10分)选考部分A选修2海洋地理 不同性质海水之间的狭窄过渡带,称为海洋锋。图14甲、乙分别示意中国近海冬季海洋锋和主要渔场的分布(局部

6、)。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指出中国近海渔场与海洋锋空间分布的关系,并分析原因。(7分)(2)简述为防止近海天然捕捞量下降,促进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8分)B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图15甲、乙分别示意广东省社会经济易损性和防洪标准。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图15(1)指出图中A地区防洪标准与社会经济易损性的关系,并分析原因。(7分) (2)简述B地区为减少洪水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的危害应采取的措施。(8分) C选修6环境保护 苏州河是上海的一条城市内河(贯穿城区的河流),其沿岸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河流水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图16示意苏州河沿岸土地利用类型

7、和水质的变化趋势(水质污染综合指数高表示污染严重)。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指出1989-2006年苏州河水质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原因。(7分)(2) 简述改善城市内河水质的主要措施。(8分)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参考答案1B 2D 3D 4B 5A 6D 7C 8A 9C 10A 11B 12C37(37分) (1)变化趋势:水量减少。 原因:该河段所处区域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流经半干旱、干旱地区);少支流汇入;河水下渗严重。 (2)主要差异:甲地降水明显多于乙地。 原因:甲地受来自海洋的西南气流和沿岸暖流影响,地处山地迎风地带,降水丰富;乙地地形平坦,西南气流受地形抬升不显

8、著,并受离岸寒流影响,降水较少。 (3)水稻种植经验不足,生产技术落后;水利设施不完善,机械化程度低;传统生产观念和主食消费习惯的影响。 (4)地形平坦;草原广阔;河流水资源较丰富;灌溉农业及牧业较发达;处于古代贸易的交通要道。40(15分)地理 A选修2海洋地理 (1)关系:空间分布一致。 原因:在出现海洋锋的海域,海水扰动强烈,营养物质和饵料丰富,鱼群集中,形成渔场。 (2)实行休渔制度;防止过度捕捞;发展海洋牧场;防止水污染。 B选修5一自然灾害与防治 (1)关系:正相关(A地区社会经济易损性高,防洪标准也高)。 原因:A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发生洪涝灾害的危险度高;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洪灾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大,所以应提高防洪标准。 (2)植树造林,生态退耕;修建护坡工程;修建水库;迁出高风险区。 C选修6环境保护 (1)总体趋势:水质有所转好。 原因:工业用地面积大量减少,并主要转化为居住用地和城市绿地,污染源减少;城市绿地面积增加,改善了水质。 (2)打捞漂浮垃圾;清除河床淤泥,引水冲淤;沿岸绿化;禁止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