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强化工艺技术管理提高综合效益

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4.92KB
约14页
文档ID:305358527
强化工艺技术管理提高综合效益_第1页
1/14

    强化工艺技术管理提高综合效益    伍海春 广东云浮广业硫铁矿集团公司Reference:通过多年实践,选矿工程技术人员在选别硫铁矿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并在各方面有了突破本文不在技术细节探讨,而是从整条生产线来分析整个混合选矿工艺的优缺点,做系统分析研究,提质降耗,着重提高综合效益Keys:混合选矿 技术管理 综合效益近年来,硫化工企业的市场波动很大,面对各种不同的因素,我们不断调整工艺技术结构,努力生产用户需要的产品,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国内有关科研部门和企业在如何实现高效生产方面做了大量的试验和探索通过技术改进和改造推进企业的发展,改革工艺流程,强化选矿管理,促进选矿技术不断上台阶云浮硫铁矿下属单位矿业分公司与一些科研单位密切相结合,经过长期的摸索和研究,在原有的工艺技术的基础上,改革工艺流程,生产出高品位硫精矿,适应市场的需要一、原矿性质云浮硫铁矿是一座高品位单一硫铁矿大型矿床开采方式是露天开采,采矿场分为南北两采区其矿物组成和性质如下:北采区:北区矿物质组成简单,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有少量褐铁矿和微量的方铅矿及闪锌矿脉石主要是石英和蚀变岩屑,另有微量云母、黄玉和方解石等。

绝大部分黄铁矿为质纯无杂质者,但有少量黄铁矿中含有交代残余的锯齿状或极不规则、粒度大多为小于0.06mm闪锌矿包裹体,它们的粒度极小而难以解离南区矿:南区矿石中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有微量的磁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和褐铁矿,脉石主要是绢云母、绿泥石和长石,另有少量方解石和石英等黄铜矿以自形晶体为主,大部分呈浸染状分布南区矿嵌布粒度普遍比北区矿硬度大,难磨,细小且呈分布星散,粒度为0,001~0.4mm之间,大多在0,02~0.15mm之间,很难使其单体解离当磨矿细度-200目达91%时,黄铁矿仍有10%的结合体,且绝大部分是与脉石连生对2012年8月3日送到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的用于选矿试验研究的试样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黄铁矿与脉石接触多为弯曲不平整,这不利于矿物间的单体解离且在大颗粒的黄铁矿中,常见包含着有细小的脉石,部分脉石的颗粒在10μm左右,这些对黄铁矿的解离都将有一定的影响自1984年投产以来,曾先后生产过北采区与南采区单独浮选采取北采区选别,因易浮,在磨矿细度-200目72%,精矿品位就能选出高达50%以上的硫精矿,尾矿品位常在2%以下,甚至低至0.5%;而南采区矿因可选性差,硫精矿品位在40~45%,尾矿品位常常在3~7%之间。

单独采用或大部分采用南采区矿石选别出口矿,技术上有困难,经济上也不合理但因北采区过度开采,而南采区因硬度高,难磨粒子多,生产成本高,开采的速度自然慢得多这种不合理的开采,致使南北两采区高差逐步拉大,台阶呈现开采不平衡的态势,直接影响到整个矿山的均衡开发和整体效益的提高这严重影响和制约未来的矿山的生产于是,提高质量与降低成本就发生了矛盾根据现场生产矿石性质及各种流程试验的结果,从1989年6月起,我们提出了用北采区的矿石搭配南采区的矿石,用好浮的矿粒带动难选的南区矿,同时南采区的砾石起磨矿介质的作用,减少钢球的消耗,同时力求摸索出综合回收的工艺技术及可行性所以南北两采区矿石按一定比例搭配入选的选别工艺方案是可行的方案云硫选厂对南北按比例进行配矿的小型试验,谋求一条可行的道路试验流程为二粗一精一扫试验结果如下:该工艺使用广泛而且易于控制,可在此的基础上改造就能适应另一种生产流程,各种比例都进行过工业试验,根据不同用户的产品质量的不同要求灵活配置流程,整个浮选工艺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生产出了含有多品种的硫精矿从那以后,这个选厂就南北两采区混选工艺作为主要生[来自wwW.lw5u.coM]产高品位的外销精矿和内销精矿的技术依据,其中南:北比例在1:3配矿生产时,各项技术指标最优,诸多产品质量指标得到有效控制,生产高品位49.5%以上的硫精矿,产品主要用于出口,适应市场的需求,而其它比例是主要针对国内市场的需要,生产要求不高的产品38%~46.5%以下的产品。

这样南北区都生产,保持矿山的持续生产和发展,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二、浮选工艺的现状浮选是按矿物可浮性的差异进行分选的方法作为目前最有效的选矿方法之一,越来越多的选矿厂采用浮选进行尾矿再选,以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硫铁矿选别是一个较为系统的工作混合工艺的生产能力及其存在的问题:受配矿限制大由于小型试验都是均匀的试样,小型试验与工业试验的对比有很大的差别,问题是现场的矿是不均匀的也就是说,要保证一定的精矿品位,可能要牺牲一定的回收率如果既要精矿品位高又要尾矿品位低,必需有另外的思路思路一:一种流程产出高、低二种产产品,让品位含量较高的连生体进入到低品位产品中;思路二:尾矿的再磨再选,从尾矿中回收硫铁矿精选Ⅱ的泡沫作为S>46.5%以上的产品,而底流作为S>35%的产品,目的是在现有的工艺生产条件下给难选的连生体一个出口,防止它在流程中反复循环,中矿不稳定,导致生产流程恶化底流出来的产品作为内销精矿,主要出口越南等地现贫矿选矿工艺在原南北混选的情况下是比较成熟的但它受到难选矿石的影响,夹杂严重,它不能生产品位高达S%>50.5%、Zn%<0.027%、A2O3<3%的高纯度低硅优质硫精矿,因为部分连生体也会随之上浮,降低了矿石的可浮性,使得技术处理有难度,或者说,这需要牺牲产率来提高品位,即采用此工艺精矿产率不够大。

面对品位与产率这一对矛盾,一般来说,生产极高品位50%以上,还须沿用以前纯北区的生产流程,否则,很难达到用户的要求由于多年来造成的南北失调,目前必须处理纯南区贫矿,现有工艺在处理纯南区矿时越来越不适应,加大处理南采区的份量,因此,如果没有出口矿任务,都会加大开采南区矿的力度,在选矿中加大的南区矿比例的份量,南:北比例甚至降到1:1,都直接生产低品位的内销精矿35%~44%的产品,而不考虑生产高品位的精矿混选工艺的实施,具有诸多优点,能生产出口矿、内销精矿等外,满足了各产品的需求,也调整了南北采区的台阶下降速度,但它也有许多制约条件,问题的关键是稳定入选矿石的性质因两个台阶的矿石性质不一样,故浮选给矿的细度和硫品位常有波动从现场来看,由于混矿不均匀,原矿性质波动大,品位偏高,因而浮选机的处理能力难以满足该流程的需要,浮选调节困难,经常出现堵管、压机等问题,这个流程的优势是发挥不出来的:一时是北区矿,一时是南区矿,极容易造成尾矿跑高、泡槽等现象,再说,药剂能及时调整过来吗?这给浮选作业带来极大的困难,该工艺的优越性体现不出来所以说,配矿工作是该工艺的最关键阶段这个阶段十分重要,对工艺产生很大影响。

混合工艺的核心就是利用北区的“好矿”带动南区难浮的矿上浮,而进入高品位的选别作业,流程稳定,易于浮选操作,因为连生体都进入了低品位的作业,选别效果自然好许多如果配矿作业不符合技术要求,往往达不到新工艺的要求,进入浓缩作业的精矿不均衡南北矿石混选流程在技术上是合理的,经济效益明显该工艺的实施,可将易选的矿石优先浮出,在生产中易选的矿石先被刮走,形成外销精矿,而较难选的精矿从下面排走,成为较低品位的精矿从工艺上确保精矿品位稳定在49.5%以上,生产出优质精矿,高品质制酸后烧渣的某些性质含铁品位高——烧渣可以充分利用起来有许多厂家硫酸生产线,设计入炉品位为45%,烧渣Fe含量达60%,可直接用作炼钢原料因原矿杂质少,是制酸的优质原料,也就是说用户希望矿石品位越高越好,从而提高硫铁矿的附加值如制备聚合硫酸铁,达到用户的高要求,一部分好矿随同连生体一道进入内销精矿(S品位35~45%),内销精矿也有销路,这就较大幅度地提高选矿综合回收率,实现提高综合效益的目标三、工艺技术措施1.原矿配矿通过入选原矿的把关,是做好选别的关键所在但由于当前配矿的许多环节,没有特别有效的控制,以致入选矿石品位波动大,不利于混合选矿工艺技术的发挥。

这配矿工作不仅在选矿厂内进行,还在源头上把关采矿部门加强对地质情况研究,地质部门对穿爆牙轮孔矿粉逐孔系统取样分析,同时专门成立一个地测队来加强对原矿取样和化学分析,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研究来了解和把握地质状况我矿地质部门根据穿爆块段炮孔编号、孔深和样品分析结果等资料编制取样地质略图,采矿技术部门根据该图并参照其他地质资料编制的然后将矿块图提供给现场配矿组和选矿生产部门,并根据这些单位的要求,作为组织铲车运输,提高了入选矿石的均匀度矿块图是指导配矿和组织采矿生产的主要依据,编制得合理,同时与选矿单位密切配合,想办法提高配矿质量,并开发利用电脑配矿系统电脑配矿,建立起配矿品位与均匀度、吨位等因素关系,使配矿地过程的品位时刻在受控范围,如此降低入选矿石的波动程度,稳定选别工序,为下一个工序浮选作业提供了良好的选别条件实施配矿以来,靠汽车调度,即通过电脑控制或人工操作的指挥系统,参与运输的每台车从开始到结束都受到这个系统调度和控制,并按指示信号到采场各台阶装车运矿,这种方式较容易搭配进入原矿仓,从而控制矿石入选的均匀度通过配矿的方式,提高入选矿石性质的稳定性,适应了混选工艺流程因加强了配矿工作,原矿品位波动现象有了明显的好转。

并对浮选工艺流程再进行技术改造,消除了堵管,稳定了流程,也稳定了产品质量2.多碎少磨,提高磨碎效率多碎少磨已是选矿厂进行工艺改进时首先考虑的环节,随着破碎设备和破碎工艺的更新,湿式磨矿前先将矿石进行破碎,并采用加钢球实施半自磨磨矿,即采用新型破碎设备的配套使用,将破碎粒度降到了更小,将破碎粒度控制到了更小的入磨状态,使磨机的处理能力有了大幅提高,同时提高磨矿效率,大幅度地降低磨矿费用3.技术管理南北两采区矿石没能充分混合,故该混合工艺一直未能发挥出来,必须找一些补救措施要解决问题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创新,也就是应用最新的高成本科技,诸如最时髦的计算机技术和其他先进工具,同时投资一大笔钱;第二种是运用常识性工具,如检查表以及其他不需要花多少钱的工具,这个方法被称作“改善”改善现场生产可以让每一个人都参与进来,从组织的高层到一线员工,为了成功而一起进行策划和执行,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优化选矿工艺参数,使得这项工艺流程越来越精湛了先进的设备与工艺要发挥其先进性能,离不开先进的管理借助于新设备和新方法,不断探索,持续创新,让生产成本越来越低1)选矿小型试验通过选矿小型试验的研究和探索,在确定作业浓度和精选条件的同时,还寻求现有药剂的替代品,环保混合用药,增加药剂的协同效应;用更新的价格低廉的工业副产品,代替价格较高的丁基黄药,环保型药剂不但具有价格优势,能够大大降低选矿药剂成本,而且在相同用量条件下对碳质硫铁矿具有更好的选择性,可以获得优质的硫精矿。

Ⅴ系列工业试用GF-302浮选药剂等通过工业试验和流程考查,对比分析中,寻找合理的、最佳的药剂制度,为提高选矿工艺水平提供科学的依据,以便降低药剂方面的成本,提高企业的产品竞争力2)加强质量控制、把关原矿性质的改变,药剂的改进、浓细度对磨矿、选别的影响等生产过程中都需要不断地探索,进行调优而做为产品的最后把关系统:现场分析单位—样品分析更显得尤其重要这一方面的加强,使操作者及时掌握产品质量的状况,帮助他们分析浮选的现状及发现异常原因,并尽快采取措施,根据生产的具体情况实施合理的调节3)技术管理制度选矿各工序要相互协调以前,把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建立起来的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技术管理方法逐渐丢掉了:如原矿的配矿监督;每班分级浓细度的检查;酸碱度的确定;分段加药,使得药剂与矿物多接触,充分发挥药剂的性能, 完善浮选药剂制度;不同矿石性质做小试验探索;指标竞赛;技术干部跟班操作;质量分析和技术分析制度等现在又重新恢复,继续发挥它们的作用由于多年的生产实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