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学习体会:学习任务群

上传人:丹**** 文档编号:304253853 上传时间:2022-06-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学习体会:学习任务群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学习体会:学习任务群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学习体会:学习任务群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学习体会:学习任务群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学习体会:学习任务群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学习体会:学习任务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学习体会:学习任务群(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学习体会:学习任务群如果让您对新课标的核心理念、主要变化、重要创新等表现在哪里做个梳理,然后,选出一个最关键、最重要的词是什么,您会确定哪一个呢?我不知道您选中了哪个词,我确定的是“学习任务群”。由此,我想到了与之关联度非常大的概念,就是“大单元”。为什么呢?我们先说“学习任务群”。新课标究竟有哪些“新”?梳理与综合当下众多专家对新课标的解读内容,概括起来有如下四点,有学者将其说成“新课标的四大突破(崔允漷)”:第一,课程目标指向核心素养;第二,课程内容的结构化。第三,明确学业质量。第四,学科实践。现在,我们来简要地梳理一下这四者之间的关系。首先,课程内容结构化指

2、的是什么?其实就是“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而“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是什么?就是学习任务群。其次,学科实践是一线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教材教与学学习任务群的重要策略与方法,是学习任务群的必然选择。第三,为什么要设置“学习任务群”呢?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第四,如何评价学习任务群教与学的结果呢?学业质量标准就是重要的评估依据。因此,可以这样说,学习任务群紧紧关联着新课标的四大突破,是理解与实践新版语文课程标准的“牛鼻子”!我们先来看看2011年版的语文课标是怎么表述课程内容的呢?2011年版的语文课标在表述课程内容时,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将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合二为一,用“课程目标

3、与内容”来表述的;二是“课程目标与内容”按学段是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写话、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层面来表述的。新课标中关于课程内容的表述与2011版的语文课标有了很大的不同。也有两个特点:一是“课程内容”单列了,不再与“课程目标”合二为一了;二是课程内容的表述分为“主题及载体形式”和“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两大部分。在“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中,同样是按照学段来表述,但是,是以学习任务群的方式来呈现的。四个学段,均含有三个层级的六个学习任务群,即,基础型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发展型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拓展型的“

4、整本书阅读”与“跨学科学习”。由此可见,新课标对课程内容是非常重视的,认为这是育人方式变革的重视方式。那么,学习任务群究竟是什么样的东东呢?在新课标中,学习任务群是在“课程内容”中提出的,学习任务群其实就是“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换句话说,义务教育的课程内容或者说“学什么”是以“学习任务群”的方式来“组织与呈现”的。究其实质,学习任务群就是课程的内容,就是学生的语文学科究竟要学些什么东西。简单地说,就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的学生学习内容分为了六大板块,即“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这样一分解,课

5、程内容就“结构化”了。但是,为什么不将课程的“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说成“六大方面”或“六大板块”,而说成六个“学习任务群”呢?其实,概念的背后是暗藏着玄机的。“学习任务群”我们将其拆开来理解:“学习”、“任务”、“群”。首先看“群”。既然是“群”,那就是由很多的“学习任务”组织在一起,这样,便成了“群”。事实也正是如此,就比如“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这个学习任务群,它一定是要分解成若干个“学习任务”的。这个分解,就“文学阅读”而言,有两个维度的分解,一是内容的维度,简单地说,文学阅读会包括童话阅读、寓言阅读、神话阅读、小说阅读、诗歌阅读、散文阅读等等,不同的文学样式的阅读会形成不同的“学习任务”

6、,从而组成“群”;二是学习者的维度,一年级学生的文学阅读学习什么,三年级的学生学习什么,八年级的学生学习什么,这些都是有区别的。就拿散文阅读来说,小学、初中都是会有区别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学习任务群”的设置,使课程内容的结构化更为清晰,更是很好地体现了“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的课程理念。再看“任务”。“任务”是个名词,是静态的。但是,凡是“任务”,都是需要去转化为计划、转化为策略,转化为行动,然后去完成的。“任务”与“学习”连在一起,课程内容是以“任务”的形式出现,那就意味着指向更为明确,是要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来完成这些“任务”。由此可见,“学习任务群”的设置,其内

7、在的意义在于要引领、指导与规范一线教学,要重视学科实践,要让学生通过“真实的语文情境”、“统整的学习主题”、“典型的实践活动”来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我们常说:学习任务群将学科逻辑、生活逻辑与学习逻辑融通,改变知识点、能力点的线性排列与逐一串讲的方式,努力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就是这个道理。基本弄清楚了“学习任务群”是怎么回事,那么,学习任务群与一线教学怎么进行对接呢?这个对接,中间需要一个重要的桥梁,这就是“课本”。课本是课标与课堂之间的重要桥梁。提到课本,就要提到“大单元”了。“学习任务群”与“大单元”究竟是怎么的关系呢?语文教材的课本是以单元来编写的。这是若干年的惯例了。可问题是,若干

8、年来,课本虽然是按照单元的模式来编写的,但是,一线的教学几乎是不按照单元来教的,绝大多数情况下仍是单篇教学,鱼贯式的单篇教学,单元成了一种摆设而已。单元的功能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所以说,现在提出的“大单元教学”,实际上就是对当下教学的一种警醒,一种呼唤,一种变革。在“单元教学”加上一个“大”字,其实就是引起重视,呼吁让“单元教学”真正地名副其实地“单元教学”起来、真正地“单元整体教学”,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大单元教学”。为什么现在特别呼吁单元整体教学呢?这与“学习任务群”的设置是密切相关的。落实“学习任务群”的标配动作(概念)自然“主题”、“情境”、“任务”、“实践”等,而这些,必然要在“单元整

9、体教学”的状态下来实现,所以,“学习任务群”格局下的语文教学自然呼唤与之相标配的单元整体教学,也就是大单元教学。“学习任务群”与“大单元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还回到课本上来。当下的统编语文课本虽然也是按照单元编排的,但是,它不是按照“学习任务群”的理念编排的。这里就有几个问题需要讨论与落实:一是,新课标颁布后,当下的统编版教材必须要修订,按照学习任务群的理念修订。这是不言而喻的。二是,修订到什么程度?依我看,总的原则就是“利教利学”。面对着复杂的学习任务群,要想课标走进课堂,课本必须发挥作用,一定要尽量地缩短课本与课堂的距离。我们说,从课标到课本,需要教材编写者的智慧。而教材编写者毕竟都是语

10、文教学研究与实践领域里的专家中专家,一定要将课标的愿景非常具体明确地细化为可作施工地图纸,从而大大地缩短课本与课堂的距离,因为,一线教师尽管需要具有能动性与创造性,事实上也有教学工匠型优秀教师,但是,这部分教师毕竟不是占大多数,而大多数只是普通型的执教者。鉴于此,要想让课标真正地进课堂,课本极为关键。在单元的编写上,既要左顾课标,更要右盼课堂,心中装着教师:课本这样编写,教师会用吗?心中装着学生:教材这样编写,学生好用吗?三是,要重点研究学习任务群下的“大单元”究竟如何编写才能“利教利学”,如何更好地凸显“大单元”的“大”字,也就是较为完善的整体性。这是课本编写者的事情了,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只

11、能期待。当然,从课本到课堂,教师的积极作为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下次再说这个话题。总之,课标中的“学习任务群”设置与课本中“大单元”编写,这是非常对应的关系。需要编者先完成这步从愿景到图纸的设计,然后再由教师完成从图纸(课本单元)到施工(课堂教学)的行为。那么,课本中的“大单元”(教学中的“大单元”将在学习任务群与大单元(下)中另文再讲)应该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不妨做些设想:首先,“大单元”与“学习任务群”要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意思就是说,课本中的某一单元要比较明确地对应着某个学习任务群;某一个“学习任务群”要被分解成若干个“大单元”分布在各教材的某些单元中。其次,每一个单元里,对单元主题、情境、任务、活动、资源、评价、甚至课时分配等要有相对明确的点示。这里的“相对明确”,意思就是既给一线教师提供帮助,又给他们留有空间。第三,要有极具有指导作用的教师用书,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用好教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