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雷山剑河俩县义务教育情况调查

上传人:老** 文档编号:304149600 上传时间:2022-06-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雷山剑河俩县义务教育情况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贵州省雷山剑河俩县义务教育情况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贵州省雷山剑河俩县义务教育情况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贵州省雷山剑河俩县义务教育情况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雷山剑河俩县义务教育情况调查(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贵州省雷山、剑河俩县义务教育情况调查 党的十四大确定了本世纪末全国根本普及九年义务训练,根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为此,全国各地都在为全面推行九年制义务训练而努力。视我国地域广阔,不同的区域,不同的类型,国家教委又按全国经济进展的程度,把“两基”工作分为三大片:一是经济比拟兴旺的地区,其人口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40%左右,这类地区必需提前实现“两基”;二是经济中等进展程度的地区,其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0%左右,它們应在本世纪末实现“两基”;三是经济相对困难,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其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0%左右,这类地区中有5%应努力在2022年实现“两基”,其余15%则要争取“普六”。 从

2、全国范围看,“普九”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因此,我们对贵州省雷山和剑河两县的义务训练进展状况作了调查。 雷山县位于黔东南西南部,全县总面积12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25万亩。全县有6个乡3个镇,156个行政村,人口13万,其中农业人口12.3万。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的89.6%,其中苗族占83%,由于各种缘由,雷山县社会、经济、文化都较落后,贫困人口占总人数的72.7%。 全县有中小学157所,其中高中1所,职中1所,初中4所,九年一贯制民族学校2所,小学148所(中心完小28所、村级完小49所,教学点71个)、幼儿园3所,学前班24个,特别训练点2个。有幼儿园儿童1

3、460个,小学生17016个,初中生2809人,高中生297人,职中137人。 剑河县地处雷公山脉东北麓,境内山峦起伏,全县11个乡(镇)286个行政村,总人口188690人,少数民族占92.13%,其中苗族占56.13%,侗族占33.92%,全县总面积2040平方公里,人均耕地仅为0.6亩,2022年农夫人均收入329元,属国家级贫困县。2022年县财政收入1602.3万元,财政支出2608.1万元,每年靠国家补贴。 现全县有中学12所,小学351所,其中完小88所,初小106所,教学点157个,幼儿园5所。全县在校学生36257人,其中,中学在校生5456人,小学在校生27143人,幼儿园

4、儿童3658人,特别训练151人。 雷山和剑河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两县毗邻。地理环境上都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出门见山,低头流水潺潺,山青水秀,但耕地面积狭小。雷山和剑河在财政境况上也极为相像,财政入不敷出。因此,雷山和剑河县属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依据贵州省实施义务训练的规划,这两个县属于经济相对困难的地区,争取到本世纪末,到达“普六”的标准。 由于历史上的缘由,雷山和剑河两县的根底训练起点低,根底薄弱,经过建国四十多年来的进展,这一地区的训练与其解放前相比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沿海兴旺地区相比,仍就有很大的差距,在普及义务训练的进程中,两县面临着很多相像的困难。 首先

5、,这些地区儿童入学率偏低。据统计,剑河县2022年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为88.94%,女童的入学率为76.61%,靠近大路沿线的儿童入学率相对较高,地处高山分散而居的苗家山寨适龄儿童入学率相对就更低。剑河县九仰乡是剑河县义务训练最为薄弱的一个乡,2022年适龄儿童入学率为64.5%,女童的入学率仅为21.13%。据当地教委反映,在一些纯苗地区有着一个女生都没有的“和尚班”。适龄儿童即使进入学校,也流失严峻,据剑河县教委统计:剑河县2022年学生辍学率为1.88%,2022年4.8%,2022年为9.01%,辍学学生中以女童居多,从统计数字看,学生年辍学率逐年呈上升的趋势,许多适龄儿童进入学校一、二

6、年或三、四年后便辍学流入社会,回社会后不久又重新成为新文盲。 造成当地适龄儿童入学率偏低,辍学率偏高的主要缘由有:当地经济落后,农村家庭经济普遍困难,2022年,雷山县人均收入为283元,剑河县人均收入为329元。对于一般农户来说,每学期给孩子交纳几十元书费是很昂贵的,家庭无力负担。假如家中同时有男孩和女孩,在传统的“重男轻女”的思想指导下,则保证男孩子上学,而让女孩子退学;有些村寨位于大山里,谷深坡陡,人们居住的自然村落分散,教学点或学校离家较远,适龄儿童每天爬山涉水才能到校上学,路上难免遇到意外的危急,天长日久,学生本人难以坚持,家中父母也放心不下。学校没有教学质量保证,当地办学条件差,教

7、师教学内容脱离当地实际,学生觉得教学没有吸引力,升学又无望,必定造成流失。在一些较为偏僻的苗家山寨,传统意识中没有送子女上学的愿望,加上地理环境的封闭,他们与外界现代文明接触时机不多,当地百姓满意于有酸鱼(当地特产)米饭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再者,受社会上到沿海兴旺地区打工潮的冲击,对于刚懂世事的学生来说,广东、上海五彩缤纷的世界要比高山深壑的家乡更有吸引力。于是,到了五六年级或初中阶段,一局部学生便出外谋生,靠打工生活了。 雷山县和剑河县面临的其次大困难是:急需改善的办学条件和训练经费短缺之间的冲突。两县的办学条件极为简陋,山区许多校舍光线极差,没有窗户,还有些是夏不遮日、冬不挡寒的

8、危房。以剑河县为例,全县的危房、破烂房占校舍面积的23.56%,假如到2022年全县“普四”,尚需解决危房面积6667m2.需添课桌凳4355套,两项资金共需417.99万元,而2022年,政府通过各种渠道筹集到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的资金为140.8万元,省、州仅拨14.5万元,经费的投入上还有260万元的缺口。与剑河县相比,雷山县的办学条件稍好一些,县里争取到了世界银行的贷款,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一般学校除了原有的木板房外,盖有二层楼的砖房一幢,原有木房则用作宿舍或作帮助性的教室。我们随便所到村级小学朗德小学的状况都大致如此。尽管如此,雷山县目前尚有危房7584平方米,占校舍总面积的7%,

9、课桌凳也较为破烂,30%的条凳为60年月所打。雷山和剑河县的办学条件离国家教委普及初等义务训练中的办学条件“一无三有”一班班有教室、校校无危房、学生人人有课桌凳,教师教学有教具和必备的资料的要求相差甚远。改善办学条件的任务在当地还有相当地工作量。 假如说校舍是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那么师资素养的偏低及缺口则是一只无形的手,制约着两个县训练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剑河县现有小学专任教师1058人,其中民办教师236人,代课教师458人,民办及代课教师占60%,小学教师合格率为63.99%。雷山县小学专任教师886人,民办教师236人,小学教师合格率为79.4%。目前,雷山县,尚缺小学教师300名,

10、越是贫困偏远地区,正规的毕业生越难分下去,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所占的比例就越高。而民办教师尚有民办转为公办的盼头,能仔细坚持教学。代课教师队伍则極为不稳定,流淌性较大,在有些教学点,一两个代课教师流失,教学点无法维持下去,村里的儿童有无学可上的可能。从贵州全省的状况看,教师普遍缺额:如贵州省2022年预备实现“普九”的县市中天柱县缺教师407名,都匀市缺中学教师300人,乌当区缺教师260人,金沙县,缺初中教师351人,湄潭缺初中教师800人不再一例举。依据贵州省“普九”规划,到2022年,尚需补充教师4.37万人,全省师范专科学校每年招生数要在现有的根底上增加2.2倍才能根本满意需要。 教师素

11、养低,教学质量差,办学条件简陋,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学生难以升学,乡村儿童从读书中得不到实惠,读书和不读书好像没有太大区分,势必造成局部学生流失。要转变当前的这种局面,中师在作招生规划时应适当地向缺教师的少数民族地区倾斜,所招的学生最好定点到乡到村,招生时“矮子中拔高子”,只有靠外乡上生长起来的人才,才能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带动家乡的人奋斗,还是当地人说得好:“河里的鱼留不住,塘里的鱼才能留住”。 尽管两县当地的办学条件极为艰难,是兴旺地区的人们所难以想象的,在进展义务训练的工作评估时,用全国统一的尺度来衡量这些地区,应当留意到内地与贫困地区在文化经济根底、社会环境上的差异。在这些地区工作的同志每

12、取得的一点成绩,都要比兴旺地区的人们多付出几倍的辛苦和汗水。可喜的是,一大批基层干部和教师仍在尽职尽责地工作,在实践中渐渐摸索出一条适合民族地区训练进展的路子。 在普及义务训练的进程中,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办好一批乡级的中心小学,让中心小学在少数民族贫困山区起到教学和科研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两县都为提高女童入学率实行了一系列的措施。雷山县与美国滋根基金会合作,对方祥乡、高岩片区等村女儿童实行特别政策,剑河县自2022年以来,拨出专款18万元解决女生入学难的问题。雷山和剑河县在有条件的地方创立了女子培训班,为少数民族女子不同程度地减免学费、书费。每到春季入学时,学校教师还挨村挨户去发动女童入学,

13、这些措施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由于贵州特别的地形,山高林大,坡陡谷深,村民居住分散,在偏远、交通极为不便的山村,应留意进展复式训练,办教学点。也可办适量的寄宿制小学,以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对少数民族聚居的苗家村寨,在根底训练前办一年的学前班,对少儿进展双语教学,以克制进入小学后在语言上的障碍。在一、二年级实行双语教学。 调查了当地适龄儿童的数量,摸清底数,合理安排农村完全小学的数量多少和布点疏密。村寨办的不完全小学和教学点,应乐观创办成1-4年级的初小校点。在生源过少的村寨,实行多种敏捷的办学形式,如隔年招生,进展巡回教学,或设立包教教学点等。最终目的是能否满意适龄儿童受完六年小学训练为标准

14、。在调查中,既有有学不上的现象,也有极少的无学可上的现象。如剑河县桃江乡花兰村,有人家60户,20多个适龄儿童,无一儿童入学读书。该村没有教学点,离上下两村学校大约都有50分钟的路程。桃江乡的掌窝村,地处山巅,上学不便,至今为止村中只有一个小学毕业生。这些被训练遗忘了的地方,训练工作还需扶持起来。 为了转变目前雷山县和剑河县的训练状况,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训练和经济的良性循环,本文有以下几点建议: 各级政府应加强对训练战略地位熟悉,进一步确保训练的优先进展地位和两基工作“重中之重”的切实落实。训练不仅仅是训练部门的事情,而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在考虑实际工作时,各级干部应真正熟悉到治

15、穷先治愚,要“降低重心,保重点”,使训练行为真正到位,投入真正到位,切实地加强进展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根底训练。 在农村训练中应注意农科教三结合,在政府统筹协调下,使农业(包括林业,水利等)、科技、训练等各有关方面形成强大合力,以推动农村经济的进展。不能只把学生的出路寄予在升学就业的“独木桥”上,而把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学效益的唯一标准。应转变观念,把现行的升学训练转变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培育急需的经济开发的有用人才,把应试训练转变到素养训练的轨道上来。对现行一般训练的内容,应进展适当的补充。在落后地区的小学四年级即可参加编织、工艺、种植、养殖、庭院经济等劳技课,并编写相应的乡土教材和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试验基地。劳技课的课程设置应因地制宜,依据当地的气候、土壤、交通、资源,有规划地开发工程。当地适合进展什么,劳技课就传授什么。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小学生在毕业之后,即使升不了高一级的学校,回到家后也能成为田间劳作的能手。 农科教三结合的路子,几年前就已在各种报刊作了各种形式的宣传,但在实际中并未到达预期的效果。实际阅历说明:同样是贫困地区,由于领导重视程度不同,投资程度不同,工作力度和力量不同,结果也不尽一样。任何政策的贯彻落实都在于基层千部,基层干部的思维方式及视野都关系到一方百姓。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干部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贫困地区的群众文化素养低,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