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之王勃_1

上传人:w89****130 文档编号:304142066 上传时间:2022-06-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赏析之王勃_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古诗词赏析之王勃_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古诗词赏析之王勃_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古诗词赏析之王勃_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古诗词赏析之王勃_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诗词赏析之王勃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赏析之王勃_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古诗词赏析之王勃 王勃,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今日我就与大家共享古诗词赏析之王勃,仅供大家参考! 古诗词赏析之王勃1 1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 王勃唐代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这首诗的抒情手法亦变化多端,语言简洁亦是这首诗较大的特色,用了近似日常的口语,如“他席他乡”,“那从北地来”,显得浅近亲切,这也是这首诗流传广泛的缘由之一。 2别薛华 王勃唐代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

2、住,俱是梦中人。 这首诗通过送别伴侣,抒写了诗人不满现实,感叹人生凄凉悲苦的心情。诗的首联语意双关,借送人上路指出世路困难,前途悲凉。颔联和颈联使用工稳的对仗句式,不仅揭示了友人将会在自然之路和人生之路中可能患病的厄运,也表达了诗人在人生旅途中的切身感受。最终一联绾合题意,抒写双方将承受的离别后的相思之苦。 3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王勃唐代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孤独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在王勃的王子安文集中,可以与上面这首诗参证的江边送别诗,有别人四首、秋江送别二首等,都是他旅居巴蜀期间所写的客中送客之作。 两诗合看,大致可知写诗的背景,即

3、送客之地是巴南,话别之所是津亭,启行之时是秋夜,分手之处是江边,而行人所去之地则可能是塞北,此一去将有巴南、塞北之隔。 古诗词赏析之王勃2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唐代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际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伤。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动身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定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连续

4、劝勉、吩咐伴侣,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此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涵着很多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至今广泛流传。 2山中 王勃唐代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这首诗抒发了久滞异地,渴望早日回乡的思想感情。全诗语言洗练,情景交融,塑造了一个天际游子的典型形象,其丰富的意象渲染了悲凉的氛围,衬托出诗人久客思归的凄苦心境。 3滕王阁诗 王勃唐代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这

5、首诗附在的名篇滕王阁序后,概括了序的内容。首联点出滕王阁的形势并遥想当年兴建此阁时的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颔联紧承其次句写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表现了阁的高峻;颈联由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引出尾联;尾联感慨人去阁在,江水永流,收束全篇。全诗在空间、时间双重维度绽开对滕王阁的吟咏,笔意纵横,穷形尽象,语言凝练,感慨遥深。气度高远,境界宏大,与滕王阁序真可谓双璧同辉,相得益彰。 古诗词赏析之王勃3 1咏风 王勃唐代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版本

6、一) 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版本二) 此诗所咏之风,不是习见的柔弱的香风,也并非宋玉风赋中的取悦于大王的雄风,肆虐于庶人的雌风。这首咏风小诗里,寄寓着诗人的公平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情趣。 2落花落 王勃唐代 落花落,落花纷漠漠。 绿叶青跗映丹萼,与君裴回上金阁。 影拂妆阶玳瑁筵,香飘舞馆茱萸幕。 落花飞,燎乱入中帷。 落花春正满,春人归不归。 落花度,氛氲绕高树。 落花春已繁,春人春不顾。 绮阁青台静且闲,罗袂红巾复往还。 盛年不再得,高枝难重攀。 试复旦游落花里,暮宿落花间。 与君落花院,台上起双鬟。 这是一首伤春

7、之作,有种春伤的情怀。所谓春伤,就是人在美妙的意境中年华老去,回首还似在梦中的意思。人还沉醉在美妙的青春年华,却不知青春已渐远去。 亦是花儿落下变得冷漠无情!离人而去! 古诗词赏析之王勃4 1羁春 王勃唐代 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归。 还伤北园里,重见落花飞。 这首羁春诗与另外一首诗作山中诗的韵脚完全相同,而且两诗抒写的都是客愁旅思,但写诗的季节不同,环境不同。因此,两诗的情虽同而景则异:山中诗用来烘托情意的是秋风起、黄叶飞的景色;羁春诗用来烘托情意的是春事了、落花飞的景色。两诗的写法也有不同之处,在这首羁春诗中,情与景却是交叉消失、杂揉在一起。应当说,羁春诗的艺术成就是不及山中诗的。相比之下,

8、山中诗的笔墨较劲健,意象较浑成,句格也较成熟;羁春诗则略嫌柔弱显露,而且是一首失粘的律绝。但是,两诗合参,彰显的羁旅之情。 2秋夜长 王勃唐代 秋夜长,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层城绮阁遥相望。 遥相望,川无梁,北风受节南雁翔,崇兰委质时菊芳。 鸣环曳履出长廊,为君秋夜捣衣裳。 纤罗对凤凰,丹绮双鸳鸯,调砧乱杵思自伤。 思自伤,征夫万里戍他乡。鹤关音信断,龙门道路长。 君在天一方,寒衣徒自香。 在那样的时代,能写出如此深刻的反映现实社会的佳作,当如同平地而起的一声惊雷,使得那些仍醉心于宫诗、艳诗的文人为之一震,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值得写上一笔的。 3早春野望 王勃唐代 江旷春潮白,山长晓岫青。 他

9、乡临睨极,花柳映边亭。 此诗描写了初春的山景水色,表现游子淡淡的思乡之情。一句写水,初春气暖,冰融水流,河床空旷宽敞了,是横写。二句写山,青山青翠,一片碧绿,是纵写。前两句诗描写“江旷”、“山长”之景,雄浑阔大,气象万千,为诗歌的绽开供应了宽阔的背景。后两句诗突出“他乡”二字,在天长地阔的春光中,诗人独自一人在异地他乡面对,此情此景类似杜甫“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三、四句进一步写远望,特意点出“他乡”,后边才有了驿道“长亭”以及柳和花。春天往往是家人思念外出之人的季节,也是游子思乡的最甚季节,何况又在早晨。诗写得含蓄奇妙,情景交融。此诗与杜甫的另外一首诗相像:“江碧鸟逾白,山青

10、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绝句)杜甫漂泊他乡,望着眼前迷人的春景,思乡之情更加剧烈,不禁发出春将归去,而人无归期的感叹。同样的感慨也消失在王勃的诗中,不同的是王勃比较含蓄,他只是客观地、不动声色地描写春潮、青岫、花树、边亭,但身在他乡的羁客面对此景时的慨叹,表现非常明显。因此杜甫的感叹也是王勃诗中的潜台词。 古诗词赏析之王勃5 1重别薛华 王勃唐代 明月沉珠浦,秋风濯锦川。 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 旅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 穷途唯有泪,还望独潸然。 这首诗的创作特点是随心而发,直抒胸臆。面对好友,诗人郁积在心头的愤懑凄苦,倾泻无遗。 2采莲曲 王勃唐代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 秋风起

11、浪凫雁飞。 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 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 相思苦,佳期不行驻。 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 今已暮,采莲花。 渠今那必尽娼家。 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 莲花复莲花,花叶何稠叠。 叶翠本羞眉,花红强如颊。 佳人不在兹,怅望别离时。 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 故情无处所,新物从华滋。 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 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 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徘徊江上月。 徘徊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茸! 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 王勃的这首诗,虽是拟乐府旧题,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较大的创新,代表着初唐时期诗歌创作的风气。 3寒夜思友三首其二 王勃唐代 云间征思断,月下归愁切。 鸿雁西南飞,如何故人别? 这首诗,写诗人远游他乡,又与友人离别,其愁绪又多几层。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