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第3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上传人:大宝 文档编号:304078141 上传时间:2022-06-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8.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师表》第3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出师表》第3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出师表》第3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出师表》第3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出师表》第3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出师表》第3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师表》第3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出师表教学设计第3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夹叙夹议、寓情于理的写作特点。2.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教学重点】1.了解文章夹叙夹议、寓情于理的写作特点。2.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教学难点】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出师表的前半部分,诸葛亮围绕出师,向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广开言路、赏罚分明和亲贤远佞。通过深入研读文本,我们发现其中最重要的是亲贤远佞这一条,这也是贯穿全文的核心内容所在。这节课,我们就继续走进文本,看看后两部分又写了哪些内容。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二、问题探究(一)合作探究一1.探究任务结合文章内容,探究后文2部分的作用。2.探究过程(1)自主阅读文章,结合前文内容及文体知识等,分析后2部分内容的作用。(2)小组内交流讨论,形成小组结论,在班级内展示。3.成果展示在课文的后半部分,作者先历叙自己的身世,从“臣本布衣”起笔,历数先帝之殊遇,说到“许先帝以驱驰”,并临危受命,由布衣跃为重臣,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在叙述二十一年的遭际之后,追言先帝托孤之事,交代这次出师的根源,以及思想基础、物质准备,表明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后半部分追述这几件事情,一方面极力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忧叹”之情,表达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一

3、方面,将出师与谏言沟通起来。诸葛亮以“讨贼兴复”为己任,把国内“斟酌损益,进尽忠言”的责任交给了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劝勉刘禅“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希望刘禅亲贤远佞,听取贤臣的“兴德之言”。4.活动小结全文的第一部分“晓之以理”,从实际形势来提出三条建议。第二部分追忆与先帝的三段往事,动之以情,由此第三部分的殷切期望就水到渠成了。全文情理交融,真挚感人。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为人物形象和主旨探究奠定基础。(二)合作探究二读完全文,你觉得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为一个臣子,他为什么会提出这些建议?1.探究任务结合背景资料和课文内容,谈一谈你眼中的诸葛亮。参考句式:从“

4、(原文) ”中,我读到了一个 的诸葛亮,他 (分析) 。2.探究过程(1)自由朗读全文,圈画触动你的句子,从人物心理等角度,进行批注。(2)小组内分享圈画的句子,在小组内进行朗读,小组成员互相进行点评。(可从重音停连、朗读情感等角度进行评价)(3)小组交流讨论,结合背景资料,探讨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形成小组结论,在班级内分享。3.背景资料(1)出师表背景资料公元221年,刘备称王,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227年决定北上伐魏,拟夺取魏的长安。临行前上书后

5、主,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2)刘备临终托孤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4.成果展示(1)从“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中,我读到了一个充满智慧、具有政治能力的诸葛亮,他对内外局势了如指掌,且能做出客观地分析,并随后

6、提出自己的建议,体现了他的智慧。(2)从“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中,我读到了一个充满感激、知恩图报的诸葛亮,他深感刘备的知遇之恩,放弃安逸的生活为其奔波,体现了他的这一特点。(3)从“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中,我读到了一个能力卓群、与刘备患难与共的诸葛亮,他在紧急关头对刘备亦不离不弃,荣辱与共,体现了他的忠君思想。(4)从“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中,我读到了一个忠君爱国、忧国忧民的诸葛亮,他以天下为己任,也为报知遇之恩,殚精竭虑,日夜操劳。(5)从“今南方已定,兵甲

7、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中,我读到了一个知恩图报、言辞恳切的诸葛亮,他时时不忘“先帝”之恩,事事为“陛下”考虑,却又不居功自傲,而是称之为“职分”。(6)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中,我读到了诸葛亮对刘禅的殷殷期待,他言辞恳切,既是一位长辈对晚辈的指点和期待,也不失臣子身份。5.活动小结为报刘备三顾草庐知遇之恩,诸葛亮出山效命;在危难关头奉命出使,患难与共。刘备临终托孤,他受命以来,早晚忧叹,把兴复汉室看成报先帝忠后主的职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见他是个感恩图报的人。他

8、能客观准确地分析天下形势、蜀国的有利与不利条件,劝谏后主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等,可见他深谙治国之道,是一个颇具政治远见的能人。此文的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率直质朴,表现恳切忠贞的感情。“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贯穿全文,处处不忘先帝“遗德”“遗诏”,处处为后主着想,期望他成就先帝未竞的“兴复汉室”的大业。全文既不借助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过去的典故,每句话既不失臣子身份,也切合长辈口吻。教师点拨:我们有句俗语,叫“扶不起的阿斗”,说的就是出师表中的这位“陛下”刘禅。你如何理解诸葛亮不惜一切辅佐刘禅的这份忠心?明确:诸葛亮的忠心不仅出于个人的知恩图报和忠君思想,更重要的是,他的忠心是与忧国忧民

9、、匡扶蜀汉的责任感紧密相连的,不能简单归结于愚忠心理。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高尚精神,他谨守诺言、努力实现政治理想与自我价值的坚守精神,都是一种理想人格精神的体现。设计意图:借助合作探究的形式,帮助学生深入品味文章的语言,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形象。四、课堂小结通过反复的研读,一位知恩图报、忠君报国的老臣形象已经跃然纸上。全文言辞恳切、情深意长,被称为后世表文的典范。虽然蜀汉政权最终灭亡,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形象为后人所铭记。诸葛亮的“忠”中,有为报恩的忠义,有作为臣子的忠诚,更有为天下苍生的责任。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回忆和巩固本课学习内容,结合

10、生活实际,进行德育熏陶。五、拓展延伸有关出师表和诸葛亮点评、诗文:至于文举(孔融,字文举)之荐称衡,气扬采飞;孔明之辞后主,志尽文畅。虽华实异旨,并一时之英也。刘勰荐祢衡表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八阵图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出师表的文学、历史地位以及后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六、布置作业1.当堂练习(1)背诵全文。(2)试着背诵有关出师表和诸葛亮的诗句。2.课后作业有关诸葛亮的传说、故事、俗语很多。课外搜集有关资料,以千秋诸葛我评说为题写一段文字,表达你对诸葛亮的看法,不少于200字。设计意图:通过多样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家作品,综合锻炼学生的识记和读写能力。【板书设计】出师表诸葛亮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三段回忆:动之以情三份职责:殷切期待 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