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综合训练23

上传人:种**** 文档编号:304073737 上传时间:2022-06-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综合训练23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综合训练23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综合训练23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综合训练23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综合训练23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综合训练2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综合训练2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综合训练(二十三)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颐园因而记戴逸如初进颐园,笑语杂沓,快进快出,颇失所望。二进颐园,仰望俯视,静观动察,疑窦丛生。于是我三进颐园。据记载,松江颐园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本名因而园,占地仅两亩许。园东北部原是住宅群,颐园或为宅园。园主人一说姓赵,身世不详。或说姓沈,为当地布商。造园人据说为筑园名家张南恒。颐园可分南北二部。园北之水池貌似静水一潭,不知由何处来,亦不知向何方去,不枯不腐,却是活水。池中不曾放养斑斓锦鲤,时见敏捷小鱼一二尾,悠然出没,分明是闲云野鹤。池上架桥,恰到好处地折为三曲,而不是笼统地横空出世,也不曾强扭九曲作蚯蚓龙蛇状,坦然贴水而伸。石板桥,

2、木栏身,尚存了一些古意。临池之建筑,是舫。整排舫窗,上可推,下可卸。一推一卸,四面来风。会心间一抬头,便见山了。水边叠山,山为黄石。黄石假山朴拙厚重,俨然崇山悬崖一角。有磴道上山。于山巅环顾四下,园中花木虽多为新栽,倒也疏密有致。春可赏茶花而喜天趣童心,夏可赏莲荷而念高洁不染,秋可赏桂花而闻九里飘香,冬可赏腊梅而慕傲霜铁骨。假山中空,有磴道延入石室。穿石室,迎光走,又有通道。通向的,竟是一所隐秘书房。细看黄石假山,不过是磴道、洞壑、平台、主峰几件,然而开阖自然,寓变化于平淡。每到山前,游人总有疑问:假山通体由黄石垒成,中空无泥,高大挺拔的厚朴树是怎样扎根成活的?行家的疑问更大:峰上植树,造园之

3、大忌。小小一个颐园,叠山、理水、架桥、围廊、盖楼、修阁、筑榭、建舫、树木、莳花,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如诗之绝句,如词之小令,可游可品。造园人据说是张南恒,大抵是不错的。那么,为什么高明如张南恒,居然会容忍颐园马头上长角?明时造园专著园治作者计成说得透彻:“三分匠,七分主人。”造园人的所作所为,从根本上来说,只是将园主人的学识修养、襟怀抱负物化而已。所以,这园主人我怀疑不是布商,至少不是个简单的布商,只怕是个志存高远的隐士呢。据记载,当年假山上种的是一棵柏树。古人植柏即述志。天下传世柏树多矣,最出名的有陕西黄陵黄帝手植柏,四川成都诸葛亮手植柏。我看假山植柏,这一造园艺术上的奇笔、险笔,是把园

4、主的忠君报国心情重重点了出来呢:“上承翔云,孤鸾时鸣”(段文昌古柏铭)。他这只孤鸾欲栖在柏树上向天而鸣,企盼有朝一日梦想成真,翔云临幸;他或自许躬耕隆中的诸葛亮,随时摇着鹅毛扇,暸望风云变幻,企盼着“三顾频烦天下计”的历史重演。然而,明不是汉,时势不再,天下再无刘皇叔矣,万历帝正犟头倔脑地演着二十八年罢朝的电视连续剧,而他,也不是诸葛亮呀。他的苦心孤诣,最终,只书写出八个字,还是描红的:“高节未彰,贞心谁识?”(魏征柏树赋)。园主的败落,园林的转手,柏树的枯萎,在造园之前,便已注定。每一株枯柏都是一部古籍。缺乏眼力,或缺乏雅量的后人,掘而毁之,实在是非常可惜的。如今人们看到的这棵厚朴树,民间流

5、传有佳话一则,说是高君藩促狭,诱逼其准女婿栽种的。从树龄来估摸,此树为高君藩所植,倒是很有可能的。颐园几易其手,几易其名,而对初名“因而”的忽略和误读,使后人错过了一把认识它的钥匙。通常“因而园”只作为颐园的曾用名一笔带过。有些文章把“因而”释读为“因地造势”或“因缘聚会”。牛头马嘴呵。“因而”二字,在现代汉语里基本上以连接词的身份而出现。假如读元曲,读到过“仗聪明、国色两件儿,觑五陵英俊因而”(商衟月照庭问花),知晓这“因而”二字原有“微不足道”的意思,一切便都迎刃而解。一个占地仅两亩的袖珍园林,且不说皇家园林、寺庙园林,与动辄几十几百亩的私家园林相比,不是微不足道的吗?倾其全力只造了一个袖

6、珍园林的人一条做着成龙白日梦的乡间塘鲤鱼不也是微不足道的吗?此公为此园取名因而,是大可玩味的。其主观上或许带着怨愤之气,客观上却成了高明的低调妙招。作为人,很不幸,因而园主人并没能等到鱼化龙之日,就被历史抹布轻轻拭去了,消失得无影无踪。作为园,上海有多少大园、美园,曾因权势而显赫、曾因多金而妖娆,却没能逃过香消玉殒的薄命,或被改造得面目全非的苦命。而这个因而园呢,正因其微不足道而被一而再再而三地忽略,真是万幸,因而园在被忽略中得以幸存。据有人称,因而园还是全国保存得最完整最原汁原味的园林呐。我摩挲假山顶上的厚朴,望望巨伞般的厚朴树冠,体味这“因而”。因而,因而噫,因而呀!(选自文汇报,2013

7、年12月5日,有删节)1文章围绕颐园来写,作者的思路是怎样展开的?请简要概括。_【解析】文本层次井然,全文呈总分总的结构,中间由园林中一般景物的描写到对假山上的植树用意的探寻,再到园名含义的阐释,渐次展开,有条不紊。【答案】文章以游踪为线索,围绕颐园来展开。段交代第三次进颐园及原因,领起下文;段简单介绍颐园的建造并描述了游园的所见;段着重描述了假山上的植树;段阐释了园名“因而”的含义;最后两段抒发了作者的感慨。2文章第段对假山的描写生动活泼,请简要赏析。_【解析】赏析着重于表达技巧的运用,不仅要有具体技法的运用,还要有简单的分析,表达效果的分析一定要有。【答案】文章第段着重描写了园中的假山,方

8、法多变,生动形象,不仅描写了假山的景象,更点出了园林的文化内涵。(1)层次分明。由山脚到山顶,再到中空内室;由总到分,再总,顺序自然,有条不紊。(2)俯仰结合。从描写的角度看,先仰视,再俯视,角度多变。(3)排比手法的运用。春夏秋冬,四季景色不同,但描写中四个整齐的排比句式,将园林的雅趣逸情畅快地表现出来。(4)句式上整散结合,参差中有整齐之美,活泼而和谐。3“颐园”“因而”,其实是同一座园林的名字,但作者为什么把它们连在一起作为文章的标题,请略做阐释。_【解析】结合文本内容,可以准确把握“因而”的不同含义,然后扣住“因而”的不同意义去简单阐释即可。【答案】文章的标题意蕴丰富,耐人寻味,这主要

9、体现在“因而”的词义的多重性上。首先,“因而”就是园林的名字,题目明示的就是本文记游的对象;其次,“因而”是园林起名时的原意,即“微不足道”的意思,明示“颐园小记”,暗示另有深义;再次,“因而”即“因此”,暗示记游颐园,确有原因。4.文章最后两段意蕴丰富,尤其是后一段最后一句中的三个连用的“因而”,结合文章内容,请做简要探究。_【解析】实际上对文本主题的理解和分析,扣住“意蕴丰富”来思考,可以从园林的命运以及当年造园主人的寄托等方面入手。【答案】文章最后两段,既与文章开头呼应,又总结全文,深化了文章的主旨。(1)作者追昔抚今,感慨万千,多少大园、美园或香消玉殒,或面目全非,而“因而园”却因为“

10、因而(微不足道)”而得以保全,是历史的疏忽,还是必然?“因而”(因此),人生坎坷,命途迷茫多变,世事沧桑,难以预知与言说。(2)颐园虽已经物是人非,但其映照出的仁人志士的高远志向以及深厚的家国情怀,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应该代代传承,但物质世界的喧嚣,已渐渐将其湮没,“因而”(因此),对这些传统的文化精神,还是需要提醒与呼唤的。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苏东坡的月光曲宋奇踏进月夜,感受如水的月光、如银的月色,人们自然会联想起贝多芬,联想起德彪西和肖邦。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我觉得苏东坡和月亮的距离应该是最近的。他们彼此之间不是即兴的拥抱、矫情的亲近,而是天然的交融。如果用音乐来比拟人生,苏东坡无

11、疑是属于交响乐的。这不仅仅因为他那光芒四射的才气、跌宕起伏的命运,还有他的弹性、他的张力、他的多姿多彩的精神。那么,这部交响乐的华彩乐段是什么呢?我想,既不是他少年得志、金榜题名、晋见皇帝的荣耀不是那种轻盈曼妙的小步舞曲;也不是他迈入天命之年时扶摇直上,由七品太守升为三品翰林的显赫不是那种舒展、悠扬、金碧辉煌、雍容华贵的圆舞曲,而是这中间被贬官、监禁之后流放到黄州的那段岁月是他在月下的赤壁徘徊的乐章,是长笛和小提琴勾划的柔板。孤独的赤壁,寂寞的大江,忧郁的月亮,也许已经等待了千年,终于等来了诗人,等来了髯须飘拂、神情微醺的苏东坡。而苏东坡也许已经寻找了大半生,终于寻找到了这赤壁这大江这明月。从

12、此,他们情景交融、相得益彰。苏东坡把一座岩壁点化成了文化,而赤壁把一个生命升华为精神。尽管后来苏东坡离开了黄州赤壁,先一路顺风直达山顶,又突然跌到了谷底,被流放到天涯海角的地方,但是他的生命已经被定格在了黄州赤壁。黄州赤壁永远属于苏东坡,苏东坡永远属于黄州赤壁。即使到了千年之后,在一个明月的夜晚,你来到黄州赤壁,或伫立,或漫步,或泛舟,你的耳朵也辨不出大江的涛声与诗人的歌吟;你的眼睛也分不清哪是松姿,哪是鹤影,哪是东坡居士。而头上的那一轮明月呢?你肯定似曾相识,因为你在东坡的文章和诗词中读过。月亮总是喜欢到诗文中去散步。但是,在多数人的诗文中,月亮只是一种点缀,像女人的胸针或者男人的领带夹。李白是第一个把月亮当成朋友的,他举起酒杯邀月亮同饮。到了苏东坡,月亮才真正实现了其美学意义与哲学价值苏东坡的月亮一半是诗歌一半是哲学。“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而在苏东坡的画中,月亮被省略在了画外,或者是躲在画外偷看。月光乘着微风在一丛修竹的疏叶上舞蹈,那若隐若现的月光仿佛是在诠释虚与实、有和无的世界或人生。苏东坡对月亮的解读,与诗人的恋月情结是分不开的。他总喜欢在月下散步、饮酒、低吟浅唱。没有月亮的夜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